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北师大版)练习:必修1 第1单元 第1讲 课时规范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3625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北师大版)练习:必修1 第1单元 第1讲 课时规范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北师大版)练习:必修1 第1单元 第1讲 课时规范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北师大版)练习:必修1 第1单元 第1讲 课时规范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北师大版)练习:必修1 第1单元 第1讲 课时规范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北师大版)练习:必修1 第1单元 第1讲 课时规范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北师大版)练习:必修1 第1单元 第1讲 课时规范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北师大版)练习:必修1 第1单元 第1讲 课时规范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百姓”一词,辞海注释:“书尧典: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孔传:百姓百官,郑注:百姓,镻臣之父子兄弟。”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周语富辰曰:百姓兆民 ”材料中的“百姓”是指()A奴隶主贵族B战国的“平民”C封建地主阶级 D西周的“国人”解析:尚书尧典“平章百姓,百姓昭明”是说(尧)能处理好家族成员之间的事情;“百姓百官”其中“百姓”就是指百官;“百姓,镻臣之父子兄弟”说明百姓就是贵族和官员的家属,也是贵族,“百姓兆民”中“百姓”和“兆民”相对,“百姓”指贵族和官员,“兆民”指人民,指由百官来统领百姓;在奴隶社会只有贵族有姓,后来到了战国时期随分

2、封宗法制的衰落,奴隶主贵族阶层随之衰落,才和平民无异,故A项正确。答案:A2清明公祭黄帝陵是中华民族的盛典。多年来前来拜祭黄帝陵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已逾百万人次。从文明传承的角度看,这一盛典()A念祖思亲,加强宗族间的互动与联系B追本溯源,弘扬光大民族精神C传承孝道,增加汉文明的凝聚力和向心力D共建精神家园,有利于国家的统一解析:“中华民族的盛典。多年来前来拜祭黄帝陵的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不是局限在“宗族间”层面上,而是“从文明传承的角度看”,故A项错误;“中华民族的盛典”,体现了中华文明传承,故B项正确;“中华民族”不能等同于汉文明,故C项错误;“海外华人华侨”拜祭黄帝陵是弘扬

3、民族精神,不等同于国家的统一,故D项错误。答案:B3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族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这说明西周社会在政治上()A具有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B建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中央集权C宗族组织与政治系统截然分开D“天下为家”开始取代“天下为公”解析:材料显示西周时期,国家和家族有着类似的结构,体现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特点,故A项正确;西周时期没有建立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材料显示宗族组织和政治系统一体,故C项错误;“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是指的王位世袭制,开始于夏朝,故D项错误。答案:

4、A4丁山先生在宗法考源中说:“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殷之宗庙,以子能继父者为大宗,身死而子不能继位者,虽长于昆弟,亦降为小宗。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材料强调的是()A宗法制起源于嫡庶之制B宗法制与周公制礼无关C宗法制商代已经存在D宗法制起源于宗庙祭祀制度解析:根据“身死而子不能继位者,虽长于昆弟,亦降为小宗”可知,商朝在王位继承人的选择上主要的标准是“能继位者”,而不是嫡庶之制,故A项错误;根据“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可知,材料只是说到了宗法制的起源不是周公制礼,而是宗庙制度,但是不是说宗法制与周礼无关,周礼是维护宗法制的工具,故B项错误;材料

5、列举商朝的宗法制,只是为了说明“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并不是说宗法制起源于商朝,结合所学知识,宗法制起源于西周,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根据“宗法之起,不始周公制礼,盖兴于宗庙制度宗法者,辨先祖宗庙昭穆亲疏之法也”可知,材料认为宗法制起源于宗庙祭祀制度,故D项正确。答案:D5下图“孝”字书于安徽黟县的胡氏宗祠。徽州人认为“举宗大事,莫最于祠,无祠则是无宗,无宗则是无祖追远报本,莫重于祠”。下列对明清两代各个村落的徽州人竞相修建宗祠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宗法观念的深远影响伦理观念的根深蒂固重农抑商的严格推行安土重迁的小农心态A BC 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举宗大事,莫最于

6、祠,无祠则是无宗,无宗则是无祖”可知是宗法观念,故正确;根据材料中“无宗则是无祖追远报本”的信息可知,其家族伦理观念很强,故正确;根据材料“明清两代各个村落的徽州人”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徽商活跃,因此不能说明是“重农抑商的严格推行”,故错误;材料中“明清两代各个村落的徽州人竞相修建宗祠”,体现了徽州人安土重迁,故正确,C项符合题意。答案:C6史记载:“德厚者位尊,禄重者宠荣朱弦洞越,大羹玄酒,所以防其淫侈,救其雕敝。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适,物有节文。”材料现象反映出()A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念 B节用尚贤的墨家思想C贵贱有序的礼乐制度 D尊卑有别的宗

7、法观念解析: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念材料无从体现,故A项错误;“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适,物有节文”可知材料强调等级秩序下的合理行事方式,与节俭没有关联,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适,物有节文”可知,森严的等级制度下强调社会各阶层必须遵守贵贱有序的礼乐制度,故C项正确;尊卑有别的宗法观念不能反映材料的本质,故D项错误。答案:C7贵族的基本特点是独立领土领民,经济上完全独立于君主,政治上相对独立于君主,是能够与君主抗衡的社会力量。古代中国从社会结构、生存条件上决定贵族阶级消亡的制度是()A郡县

8、制 B察举制C科举制 D宗法制解析:郡县制取代贵族领土领民的分封制,从社会结构上决定了贵族阶级的消亡,同时郡县制实行后,贵族经济上完全依靠君主供养,政治上完全以君主为代表、并受到君主的严格控制,贵族的生存条件也没有了,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A8宋神宗在资治通鉴的序言中写道:“光之志以为周积衰,王室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平王东迁,齐、楚、秦、晋始大,桓、文更霸,猶讬尊王为辞以服天下,威烈王自陪臣命韩、赵、魏为诸侯,周虽未灭,王制尽矣!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据此可知,司马光以韩、赵、魏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战国分期的依据是()A礼崩乐坏 B诸侯争霸C生产关系变革 D分封制

9、的瓦解解析:“光之志以为周积衰,王室微,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威烈王自陪臣命韩、赵、魏为诸侯,周虽未灭,王制尽矣!此亦古人述作造端立意之所繇也”体现了司马光认为周朝的伦理纲常被破坏是春秋战国分期的依据,故A项正确;司马光认为诸侯争霸是礼崩乐坏的结果,不是分期的依据,故B项错误;材料与生产关系变革和分封制的瓦解无关,故C、D两项错误。答案:A9秦统一六国后,“(六国)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此外,六国富豪被迁至京城咸阳,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秦始皇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分封制 B增强地方权力C加强中央集权 D打破世袭特权解析:秦朝废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故A项错误;秦

10、统一六国后,将六国王子皇孙迁到咸阳,部分迁往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主要是为了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与世袭特权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10秦统一巴蜀后,“移秦民万家实之”,秦灭六国后,“辄徙其豪侠于蜀”。这一措施()充实巴蜀人口,加强蜀地控制削弱六国势力,巩固秦朝统一促进蜀地开发,推动民族融合强化皇权专制,实现社会流动A BC D解析:秦统一巴蜀后,“移秦民万家实之”有利于充实巴蜀人口、加强蜀地控制,故正确;秦灭六国后,“辄徙其豪侠于蜀”有利于削弱六国势力、巩固秦朝统一,故正确;秦统一巴蜀有利于促进蜀地开发和推动民族融合,故正确;“强化皇权专制”与地方管理无关

11、,故错误。A项符合题意。答案:A11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有大量关于经济的立法。如厩苑律规定:在四月、七月、十月和正月评比耕牛。考核领先的,饲牛者可以免除一年更役,如果牛因劳累过度而腰围减瘦,每减瘦一寸,主事者要受到笞打10下的惩罚。这则材料可以说明()秦朝法律具有细致严密的特点秦朝时已经有保护动物的意识秦朝法律受到百姓的广泛认可秦朝政府通过立法保护农业生产A BC D解析:从材料中对于评比耕牛的详细规定,可知体现出秦朝法律细致严密的特点,故正确;结合史实可知材料中对耕牛的保护,是由于耕牛有利于农业生产,不能体现保护动物的意识,故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百姓广泛认可秦律,结合史实可知秦律过于严苛,导

12、致人民的反抗,故错误;从秦律中对耕牛的保护可知当时政府注重农业生产,故正确,B项符合题意。答案:B12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铸造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被视为国之重器。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主要在于()A证明皇位正统 B体现皇权独尊C保证皇位世袭 D震慑割据篡权解析:“受命于天”“被视为国之重器”,表明秦始皇将自己的权威罩上神的光环,故A项正确;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这真正体现了皇权独尊,而玉玺只是一种形式上的象征,故B项错误;“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改朝换代时有玉玺也不能保证皇位世袭,故C项错误;

13、“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有玉玺也不能防止篡权,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对古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宗庙中称亡父为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礼记大传王者旲(宗庙祭祀的一种祭名)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庶子王亦如之。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者为小宗。有五世而迁之宗,其

14、继高祖者也。是故祖迁于上,宗易于下,尊祖故敬宗,敬宗所以尊祖祢也。礼记丧服小记材料二古代中国不存在宗教组织或官方祭司,一个家族的父权制家长主持祭祀祖先灵魂的仪式。家长作为这个家庭活着的成员和去世亲属之间的中间人,拥有极大的权威。他不仅主持自己家里举行的祭祀祖先的仪式,而且还主持旁系家庭的纪念仪式,这种仪式可能包括上百人。唐朝尤其是宋朝时期的中国父权制社会结构日渐加强宋朝时期,家族的祖先崇拜较之从前更加全面繁复。原来仅限于记住先祖的名字并在家内举行仪式,祈求他们的保护。这一时期,后代们孜孜不倦地寻找其有迹可循的先祖的坟墓,并在坟墓旁举行纪念他的活动和仪式。整个大家族的成员会不远万里地去参加每年一

15、度的纪念已逝先祖的仪式。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概括指出材料一主要叙述的西周的继承原则和祭祀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的继承原则和祭祀原则是建立在什么政治制度之上的。(10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宗法制对家族、宗族和国家政权有何积极影响。(10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从继承制、祭祀等方面归纳出原则,然后指出建立在宗法制的政治制度之上。第(2)题,结合材料所述,概括出对后世的影响,根据题干要求分别说明。答案:(1)嫡长子继承原则;大宗为百世不迁之宗、小宗五世则迁之宗的祭祀原则。宗法制。(2)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了家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以血缘亲情来维系王权的威

16、严和稳定,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了王权。14历史发展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

17、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1)分析材料一,说明“天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12分)(2)据材料二概括张传玺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8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及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统治阶级多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平民;国家体制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题,归纳材料的中心论点可知,材料二观点是在阐述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成因和积极作用。根据所学知识,一种政治制度的形成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可以从经济、地理、民族关系等角度作答。答案:(1)变局:统治阶级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多出身布衣。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2)观点:中央集权制度符合中国古代国情。依据:以农耕经济为主;中国地域广阔;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