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北师大版)练习:必修1 第2单元 第3讲 课时规范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3627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北师大版)练习:必修1 第2单元 第3讲 课时规范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北师大版)练习:必修1 第2单元 第3讲 课时规范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北师大版)练习:必修1 第2单元 第3讲 课时规范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北师大版)练习:必修1 第2单元 第3讲 课时规范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北师大版)练习:必修1 第2单元 第3讲 课时规范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北师大版)练习:必修1 第2单元 第3讲 课时规范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北师大版)练习:必修1 第2单元 第3讲 课时规范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作者强调了中英战争的()A必然性B偶然性C可能性 D必要性解析:从材料“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可以看出鸦片战争有其发生的必然性,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2“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入,使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率先迈向近代化,沿海口岸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材料强调的是()A中国沿海城

2、市走向近代化得益于西方扩张B西方扩张是近代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C客观评价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建设性影响D中国近代化城市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解析:西方扩张对中国沿海城市走向近代化只是客观上作用,不是主要作用,故A项错误;中国各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中国经济结构、思想以及政治变革,故B项错误;材料中明显地强调西方殖民扩张过程对中国近代化起到建设性作用,故C项正确;中国近代化城市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是材料反映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C3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曾把儒家经书和诸子百家宣布为“妖书邪说”,严禁教习和流传,并且严令申明:“凡一切妖书如有敢念诵教习者,一概皆斩。”这种现象说明()A太平天国已

3、经有科学理论做指导B这样做的目的是维护拜上帝会的教义教规C太平天国已经完全摆脱儒家经典的影响D极大地推动了运动向高潮发展解析:材料中太平天国把儒家经书斥责为妖书,禁止教习传播,反映出拜上帝会的教义教规与儒家思想的冲突,目的是维护拜上帝会的权威,故选B项。拜上帝会不是科学理论,不能推动运动向高潮发展,排除A、D两项;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领导人的腐败堕落反映出他们没有完全摆脱儒家经典的影响,排除C项。答案:B4.右图的漫画发表在1858年10月2日的英国笨拙周刊上,标题为“John Leech”。一位大腹便便的清朝官员,身着朝服,双膝跪地,张开了大嘴。面前站着的一位矮小绅士正在把一卷条约(TREA

4、TY)向他口中塞去。下列内容符合漫画中的条约的是()A开放广州、厦门、福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B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各国驻兵C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D攫取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解析:根据材料“1858年10月2日的英国清朝官员”等信息可知,漫画中的条约是天津条约。A项是南京条约内容,故A项错误;B项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故B项错误;C项是天津条约的内容,故C项正确;D项是南京条约附件的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C5有学者认为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这反映了资政新篇()A有着超前意义并符合历史发

5、展潮流B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心态C克服了农民阶级局限并具有可行性D获得了广大下层民众的理解支持解析:资政新篇最先提出发展资本主义,有着超前意义并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潮流,故A项正确;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心态,故B项错误;资政新篇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没有实行的条件,故C项错误;资政新篇脱离了农民阶级,并未获得广大下层民众的理解支持,故D项错误。答案:A6“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A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B不能承担民主革命重任C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解析:题干

6、的关键词“生死竞争”“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意思是太平天国运动唤醒了有识之士的危机感,出于为清政府的生死存亡考虑,他们开始探寻中国近代化的方向,故D项正确。答案:D7俄国外交官普提雅廷在写给俄国外交部的文件中说:“英约内的条款,规定长江沿岸于内战终止之后,沿长江帝国内部航行的开放,明白表示了英国内阁蓄意要居中镇压叛乱,在中国最富庶的工厂区内,这一乱事现在是英国扩张商业的唯一障碍了。”文件中的“这一乱事”应是指()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解析:虎门销烟不是内战,也不在长江沿岸,故A项错误;规定“沿长江帝国内部航行的开放”的“英约”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签订的天津条

7、约,“长江沿岸的内战”“英国要居中镇压叛乱”都是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故B项正确;英国虽镇压义和团,但不在长江沿岸,故C项错误;“长江沿岸的内战”干扰性强,应注意到,列强虽然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但没有直接“镇压叛乱”,故D项错误。答案:B8这个条约撕开了一个专制政权的铁幕。战前清廷朝野普遍认为民主国家决策程序复杂,不能尽快做出决定;人民拥有权利,不会拼死作战。但无情的战争把这些谎言扔进了垃圾箱。条约签订后,“民主”“共和”“立宪”的思潮迅速的在中国漫延开来。这个条约是()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使中国民众改变了对民主国家的看法,从此民主、共和和立

8、宪成为主流,随后中国掀起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故B项正确。答案:B9英国人约翰濮兰德曾在长时间近距离观察晚清政治运作后总结说:“官僚统治集团准备丢弃金钱和土地,除了代表显贵们社会等级的傲慢自大之外,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丢弃。”这反映出清政府()A在国际上努力显示其强大地位B坚持“以夷制夷”的外交方针C“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的形象D有意改善底层人民的生存条件解析:根据材料“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丢弃”说明并不是在国际上努力显示其强大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以夷制夷”,故B项错误;“除了代表显贵们社会等级的傲慢自大之外,所有的东西都可以丢弃”说明“宁赠友邦,不予家奴”的形象,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清政府

9、不予家奴,并没有改善底层人民生存条件的意愿,故D项错误。答案:C10阅读下表,时间、内容与史实完全相符的一项是()选项时间条约影响A1842年南京条约中国丧失了领土、司法、关税主权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B1860年北京条约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C1895年马关条约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使中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D1900年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矛盾空前激烈解析:本题考查18401900年列强侵略的史实。1843年,英国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的司法主权,故A项错误;B项与史实完全相符,故B项正确;“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是在鸦片战争后,马关条约签订后列

10、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签订是在1901年,故D项错误。答案:B11甲午战争后,李鸿章曾试图派出使节谒见英国女王,希望英王出面劝止日本割占台湾。但是英国政府拒绝此次觐见,声称:“君主接见外国使节,不符合一般外交惯例,也不合乎英国宫廷习惯。”这次外交失败的实际原因可能是()A英国女王“统而不治”B英国默许和支持日本对华侵略C不符合国际外交惯例D李鸿章缺乏国际外交常识解析:英国女王“统而不治”“临朝不听政”,作为国家元首,是国家统一的象征,在对外关系中代表英国,可以接见外国使节,故A项与题意无关,C、D两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列强之间互相勾结,以

11、扩大在华利益,这可能是这次外交失败的实际原因,故B项正确。答案:B12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外国人在北京少有的快乐时期,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的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辛丑条约的签订B在北京设立“使馆界”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析:根据材料中的“1901年”“外国人可以毫无阻碍的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可知,外国侵略者在中国获得许多特权,由此推断该现象的形成应该是由于辛丑条约的签订,故A项正确;外国人在中国享有很多特权与自由,并非完全由于“在北京设立使馆界”,辛丑条

12、约的其他规定也对其有影响,故B项错误;C、D两项与题意无关。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4分,第14题16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在朝鲜首都汉城煽动叛乱,以此为战争提供借口。中国派出部队平定叛乱。于是,日本抓住协定的技术细节在仁川登陆。到达汉城后,日本人树了个傀儡“摄政”取代朝鲜国王,并要求中国人撤出朝鲜半岛。中国没有屈从这个要求,急忙从海上向朝鲜派遣部队。4艘巡洋舰从日本海军基地佐世保出动,没有正式宣战就向中国的护航部队发起攻击,打烂一艘巡洋舰,击毁一艘炮舰,俘获一艘炮艇并击沉一艘满载的运输船。日本开创了在后来的战争中所常用的惯例进攻在前,宣战

13、在后,1894年8月1日双方宣战。美E.B.波特海上力量世界海军史材料二在18941895年中日之战后,日本首先确立了被称为“亚洲大国”的权利,赫德伤心地说:“日本的发展和表现,无疑是进化的一个最大奇迹,而且它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事物的进一步演变,日本人将更热爱工作,整个东方都将感到一只巨手在活动。”早在1894年,赫德就预见到,“中国人的热血,已被过去20余个世纪的思想训练的冷却凝固。但我坚信,这些重创总有一天会表现为最猛烈的怒火,到了那时,我们这些外国人都会被一股脑扫出北京。”美乔纳森斯潘塞改变中国(1)日本急于“为战争提供借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有何有利的外部环境?(8分)(2)这场

14、日本“没有正式宣战就向中国的护航部队发起攻击”的战争后来在中国境内发生了哪几次重大战役?(6分)(3)日本通过哪两个关键步骤“确立了被称为亚洲大国的权利”?(4分)(4)随后发生的试图将外国人“一股脑扫出北京”的“最猛烈的怒火”是指什么事件?其结果如何?(6分)解析:第(1)问,结合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及对外扩张的要求进行分析,并从列强、朝鲜、中国等方面归纳出有利的外部环境。第(2)问,根据中日甲午战争的过程进行列举。第(3)问,联系促进日本国力强盛的明治维新及中日甲午战争进行归纳。第(4)问,结合义和团在北京抗击外国侵略以及失败的史实回答。答案:(1)为日本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

15、。列强的纵容、支持;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的腐败落后。(2)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威海卫战役。(3)明治维新、中日甲午战争。(4)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粤西)遍地皆盗盖承平久,孳息繁衍地不能增而人加众,至二、三十倍,故相率为盗以谋食取才之涂(途)太隘。逆匪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之才皆非今翰詹(注:翰林和詹事两种官职的合称)及方面大臣所及也,特无其虚仪及媚骨尔。汪士铎乙丙日记(18531856年)(注:汪士铎曾经担任过曾国藩的幕僚)材料二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

16、;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态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作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因素有哪些?(8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是怎样进行“社会革命”的?为什么“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8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可从材料一中作者把太平天国将领“杨秀清、韦昌晖(辉)、石达开”等人称为逆匪,可以判断;第二问根据材料一概括。第(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从经济方面的变革回答;第二问从小农经济的本质等方面分析。答案:(1)态度:敌视(或否定)。依据:称太平军为“盗”和“逆匪”。因素:人口过度增长加剧人地矛盾,人民无以谋生;国家选拔人才的途径(科举制)过窄;太平军将领具有才干。(2)说明: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国库(圣库)制度,平均分配产品。原因:小农经济的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