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岳麓版)练习:第十三单元 第25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3686 上传时间:2020-01-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岳麓版)练习:第十三单元 第25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岳麓版)练习:第十三单元 第25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岳麓版)练习:第十三单元 第25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岳麓版)练习:第十三单元 第25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岳麓版)练习:第十三单元 第25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岳麓版)练习:第十三单元 第25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一轮优化探究历史(岳麓版)练习:第十三单元 第25讲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1柳宗元说:“浮屠(佛教)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盛大)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所述反映出当时()A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显露B佛教已取得了政治统治地位C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D佛、儒家思想皆成为正统思想解析:材料不是反映儒家学说的弊端问题,不能选A项。佛教一直未取得政治统治地位,不能选B项。佛教也未成为正统思想,不能选D项。材料实际是反映三教合流问题,即佛教与儒家思想走向融合的问题,故本题选C项。答案:C2宋代新儒学推崇周公、孔孟之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与汉代儒学相比,宋代新儒学更加注重()A个人修养B三纲五常C经世致用 D个性解放解析:汉代儒学强调“天人感

2、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宋代理学家们虽然也强调“三纲五常”,但他们更加重视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提出重视道德修养,故A项正确,B项错误。经世致用和个性解放分别是顾炎武和李贽的思想,故C、D 两项错误。答案:A3“或问: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曰:怎得便会贯通?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材料体现了朱熹()A希望通过实验途径寻求科学真理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C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思想D强调个体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通过实验途径,且格物致知也并非是寻

3、求科学真理,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体现了其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思想,故C项正确;朱熹思想中没有涉及个体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故D项错误。答案:C4王守仁提出“四民异业同道”论时指出,舜帝在位时封的九个官职中,“首稷(农业)而次契(商业)。垂工益、虞(工业),先于夔、龙(教育)”。这一观点()A推动了儒家思想的传播B顺应了明朝社会经济发展潮流C促进明朝革新官僚机构D充分肯定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解析:王守仁提出“四民异业同道”论,认为农业、商业、工业、教育虽然行业不同,却都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

4、要的贡献,说明其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有所改变,符合明代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潮流,故B项正确。答案:B5下图为西汉以来我国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统计柱状图,导致图中节妇烈女人数开始剧增的主要原因是()A专制统治的加强 B商品经济的繁荣C科举制度的影响 D思想控制的强化解析:专制统治的强化主要影响政治权力,不是导致节妇烈女人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商品经济繁荣会促使社会拜金逐利之风盛行,冲击传统道德观念,不会导致节妇烈女人数增加,故B项错误;科举考试主要影响的是士人的价值取向,与妇女关联不大,故C项错误;宋明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扼杀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在南宋以后逐渐成为官方哲学,从图

5、中可见,节妇烈女在宋代之后,尤其明清时期增长迅速,与该时期思想控制加强的趋势吻合,故D项正确。答案:D6宋代朱熹认为“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明代王阳明也要求人们“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这反映了()A两者都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B两者都认为理欲之辩是理学的核心思想C两者都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D理学的演变已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解析:题干中朱熹和王阳明都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天理”的核心内容便是道德伦理观念,说明两者都重视道德,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理欲之辩在理学中的地位,故B项错误;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属于人文主义思想,故C项错误;宋明时期理学对社

6、会发展的阻碍作用还未明显展现出来,且材料也未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A7南宋嘉定二年(1209),朝廷赐“朱熹谥曰:文。”淳祐元年(1241)正月,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和朱熹从祀孔庙,而将王安石排挤出从祀的行列。这些做法()A反映理学逐步成为官方统治思想B旨在恢复孔孟儒学的正统地位C表明理学已完成神圣化和宗教化D使儒学从理本论转向了心本论解析:根据材料中宋廷对朱熹的谥号以及周敦颐、张载和二程及朱熹的地位,可以看出当时程朱理学逐渐得到统治者的认可,成为官方统治思想,故A项正确;程朱理学是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的产物,不是孔孟时期的儒学,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理学的神圣化和宗教化,故C项错误

7、;材料中反映的是程朱理学,仍以理为本,心本论是陆王心学的特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A8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导致该观点出现的社会根源是()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西学东渐的影响C商品经济的发展 D言论自由的推动解析:社会根源,是指某一个现象或问题的出现所基于的根本原因,应该从生产力的角度去分析。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专制统治的腐朽是政治方面的原因,故A项错误;西学东渐为思想方面的原因,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属于社会根源,故C项正确;言论自由并未出现在明清之际,故D项错误。答案:C9李贽赞扬寡妇再嫁;称赞

8、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改革;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这反映了他()A破除了对孔子思想的迷信B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C揭露道学家的虚伪D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解析:题干中并未提到对孔子思想态度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男尊女卑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道学家,故C项错误;题干中“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改革;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体现出了对“三纲五常”封建礼教的批判,故D项正确。答案:D10.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

9、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黄宗羲否定君主专制,另设学校作为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以此来限制君权的设想,体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A项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与题意不符;民为邦本、民贵君轻实质上都是为了维护君的统治,不带有民主色彩,B、D两项错误。故选C项。答案:C11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因“魏诏守令劝课农事”而发议论说:“历来传为美谈、德政的所谓劝农,实质上等于伤农。”有人把这称之为“王夫之定律”。据此分析“王夫之定律”()A摆脱了小农意识的束缚B否定政府重农抑商政策C代表

10、了农民阶级的利益D具有近代经济思想色彩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王夫之对魏诏守令劝课农事的态度是进行抨击的。王夫之时代依然是小农经济时期,他摆脱不了小农意识的束缚,故A项错误;王夫之虽然对这一事件持否定态度,但并不能说明他否定政府重农抑商政策,他依然属于儒家思想的继承者,故B项错误;王夫之是知识分子,没有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故C项错误;王夫之对劝课农事进行抨击,说明他具有近代经济思想色彩,故D项正确。答案:D12黄宗羲等人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材料意在说明明末清初思想()A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B适应了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C本质是传统儒

11、学思想的发展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解析:黄宗羲等人的主张是对明朝灭亡的反思,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无关,故A项错误;由“限制君权”等可知B项错误;明末清初思想是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本质是传统儒学思想的发展,故C项正确;当时宋明理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问:“小学、大学如何?”曰:“小学涵养此性;大学则所以实其理也。”“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所以。”

12、“小学是直理会那事;大学是穷究那理因甚恁地。”朱子语类(1)概括材料一中董仲舒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代儒法两家地位的变化趋势。(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小学”与“大学”的主要区别(不得照抄原文)和其理学修养论的核心命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明理学兴起的思想文化背景。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归纳为三纲、天人感应;根据材料一“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归纳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独立的法

13、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小学涵养此性;大学则所以实其理也”归纳为“小学”求知养性;“大学”穷理究因;第二小问,核心命题是格物致知;第三小问,从佛教道教的发展,儒学地位受到削弱以及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两个角度来回答。答案:(1)主张:三纲;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趋势: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2)区别:“小学”求知养性;“大学”穷理究因。(言之有理可给分,如“小学”强调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

14、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到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大学”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命题:慎思明辨,格物致知。背景:佛教道教的发展,削弱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明清)启蒙期之思想界,极复杂而极绚烂。其所以致此之原因有四:第一,承(宋)明(理)学极空疏之后,人心厌倦,相率返于现实。第二,经大乱后,社会比较的安宁,故人得有余裕以自厉于学。第三,异族入主中夏,有志节者耻立乎其朝,故刊落声华,专集精力以治朴学。第四,旧学派权威既坠,新学派系统未成,无“定于一尊”之弊,故自由之研究精神特盛。清代学术概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

15、料所述提出你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赞成或者反对的观点均可,但要结合史实说明)解析:解答本题要先依据材料提取相应的观点,然后依据所学知识对提取的观点进行论证。赞成观点可以从材料中“承(宋)明(理)学极空疏之后,人心厌倦,相率返于现实”提取观点,从明清儒学的实用性以及程朱理学理论性角度进行论证;反对的观点可以从材料中“异族入主中夏”来概括观点,从清朝取代了明朝只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的角度阐述答案。答案:赞成或者反对的观点均可。(示例1)赞成的观点和说明示例:观点:明清启蒙思想相对于宋明理学来说是儒学的新发展。说明:宋明理学强调理和气,致力于提高个人修养,其特点是理论性强。明清启蒙思想家则对社会现实做出大胆的批评,强调学以致用。(示例2)反对的观点和说明示例:观点:异族入主中夏的说法是错误的。说明:清朝取代了明朝,并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只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说清朝是异族,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