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0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人民版必修3.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4602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0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人民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0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人民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0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人民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0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人民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0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人民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0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人民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0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人民版必修3.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10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20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1920年陈独秀认为资产阶级国家不能扫除社会罪恶,说明陈独秀开始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这与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关,故选C项。答案:C2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至此,新文化运动

2、的思想宣传发展到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新阶段。对这种宣传转变起直接促进作用的是 ()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巴黎和会 D俄国十月革命解析:解答的关键是抓住“直接促进作用”信息。五四运动爆发后,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李大钊在上面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由此逐渐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故选A项。答案:A3任何一种思想的传播无不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生,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在其传播过程中无不烙上了主体性选择的烙印。在中国,最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因素主要是()A具有革命思想倾向的知识分子B主张民主革命的政治团体C代表无产阶级的先

3、进组织D寻求救国之道的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解析:分析题干所述,本题实际是要求选择哪些人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联系教材所学史实分析,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是新文化运动后期的激进民主主义知识分子,所以答案为D项。答案:D4李大钊是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首次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文章是 ()A文学改良刍议B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解析:文学改良刍议是胡适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都是毛泽东发表的,1918年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首次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文章,故D项正确。答案:D5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

4、运动。伴随着中国形势的发展,新文化运动阵营最终分裂。其开始分裂的标志是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五四运动的爆发C问题与主义之争D工读互助团实践失败解析:问题与主义的论战预示着新文化运动阵营开始分裂。因为作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胡适主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而李大钊主张宣传马克思主义,故选C项。答案:C6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一个由学术思想向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转变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的是()A孙中山 B陈独秀C李大钊D毛泽东解析:回答此题要注意“谁将马克思主义由学术思想转变为社会改造的指导思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积极推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

5、、创办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故选B项。答案:B7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1949年之后的中国革命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从1919年开始已酝酿了30年),这反而使中国人和美国人对世界的看法更接近了。”这说明 ()A美国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B马克思主义通过五四运动传入中国C中美政治理念趋向相互认同D马克思主义开拓了中国人的国际视野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A项“美国已经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显然错误;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逐渐传入中国,B项错误;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美政治理念趋向相互认同”说法错误,且与题干材料无关,排

6、除C项。故本题选D项。答案:D8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救亡图存C反抗外来侵略D反对专制统治解析:面对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中国各阶级、阶层不断探索,从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科技,到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主张学习西方制度,再到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思想,它们共同的目标就是救亡图存,故B项正确。答案:B9“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

7、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A五四运动爆发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苏联成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传播背景的理解。材料反映了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七年是1918年,A项发生于1919年,C项是在1921年,D项是在1922年。故选B项。答案:B10关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情况,毛泽东曾在1945年说:“以前有人如梁启超、朱执信,也曾提过一下马克思主义。”“朱执信是国民党员,这样看来,讲马克思主义倒还是国民党在先。”1949年他又说:“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

8、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已经知道马克思,前后矛盾B国民党不讲马克思主义,前句错误C马列主义并非十月革命送来,后句错误D十月革命前国人并未理解马列主义真谛,前后不矛盾解析:毛泽东的意思是,十月革命以前,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就开始介绍过马克思主义,但大多数传播者是从各自的立场和政治需要出发,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介绍是比较肤浅和片面的。而毛泽东是从中国的无产阶级角度真正理解、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上作出这一判断的,故D项正确。答案:D11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号召“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并积极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9、的传播。这说明 ()A马克思主义主要在工人中宣传B李大钊认识到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C李大钊注重把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D李大钊认为只有工人阶级才能接受马克思主义解析:李大钊率先在中国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劳工阶级打成一片”说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故选C项。答案:C12毛泽东同志说:“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从中得出的结论是()A学习苏俄,走社会主义道路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C坚持国共合作,赢得人民信任D动员全国人民,解放全中国解析:十月革命之后,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道路。B项是192

10、71936年,C项国共合作所指不明,D项是人民解放战争,在19461949年,皆可排除。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就是学习苏俄,走社会主义道路,选择A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1919年,在新文化运动主要参与者之间发生了著名的“问题与主义”的论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这场大论战是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在中国的最初一次激烈的较量;是以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右翼与李大钊为代表的共产主义者的一次不可调和的斗争。萧超然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材料二:胡适与李大钊之间的“问题与主义”之争,过去把它讲成是敌对双方的

11、斗争,事实上还是朋友之间的争论,双方都是反对封建主义旧思想、旧势力的。胡适的意思无非是主张改良,不赞成革命。后来胡适提倡好政府主义,李大钊又参加并在宣言上签了名。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材料三:经济问题的解决,是根本的解决。经济问题一旦解决,什么政治问题、法律问题、家庭制度问题、子女解放问题、工人解放问题,都可以解决。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材料四:我们改造社会,是要在实际上把他的弊病一点一滴、一桩一件、一层一层渐渐地消灭去,不是用一个根本改造方法,能够叫他立时消灭的。陈独秀答郑贤宗(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种观点的差异之处。(8分)(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两种观点的差异之处。(8分)

12、(3)胡、李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其本质区别在哪里?(10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从阶级属性或改造的手段、方法的角度概括即可;第(2)问依据材料从解决问题的方向或层次的角度概括;第(3)问从两人不同的指导思想分析回答,扣住思想的不同属性。答案:(1)材料一认为双方界限分明,材料二认为双方的界限并不分明。或:材料一认为双方的观点是完全对立的,材料二认为双方的观点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或:材料一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的较量,材料二认为这只是对革命与改良的不同看法。(2)材料三认为必须先解决经济问题,才谈得上解决其他问

13、题;材料四认为社会问题不存在什么根本的解决,所有的问题都需要一件一件解决。(3)本质区别:胡适坚持用资产阶级改良方式推进社会改革,李大钊主张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即要不要马克思主义。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由今以后,到处所见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战胜的旗。到处所闻的,都是布尔什维主义的凯歌的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李大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材料二:十月革命后,传入中国的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还有无政府主义、新村主义和基尔特社会主义等,甚至在一定时期内还十分流行。马克思主义在新文化运动后期成为思想主流,但又遭到胡适等人的反对。几经波折,中国人民最终还是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材料三:我在李大钊

14、手下做图书馆佐理员时,已经很快地倾向马克思主义了,而陈独秀对于引导我的兴趣到这方面来,也大有帮助。我第二次赴沪时,曾和陈独秀讨论我所读过的马克思主义书籍,陈本人信仰的坚定不移,在这也许是我一生极重要的时期,给我以深刻的印象。毛泽东自传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大钊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另外,他还有哪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8分)(2)依据材料二马克思主义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国问题,为什么还遭到胡适等人的反对?反映了什么问题?(8分)(3)依据材料二、三,分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什么倾向马克思主义?在接受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对毛泽东影响较大的人物有谁?(10分)解析

15、:第(1)问“由今以后”是在布尔什维主义的“旗”“凯歌”之后,由此说明时间;结合所学相关史实列举著作。第(2)问由胡适所处的时代及其主张说明原因;由“几经波折”的角度切入,说明反映的问题。第(3)问由关键信息“十月革命”“最终还是选择”“引导”并结合所学相关史实,分析倾向马克思主义的原因;由“在李大钊手下”“陈本人信仰的坚定不移”列举人物。答案:(1)时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著作: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2)原因:胡适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胡适反对马克思主义传播,实际是为宣扬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服务。问题:一种先进思潮主流地位的确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经历一番曲折。(3)原因:马克思主义自身具有科学性、革命性,能够解决中国问题。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给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国革命的实践需要新的理论指导。人物:李大钊、陈独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