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十七单元第34讲跟踪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4690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十七单元第34讲跟踪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十七单元第34讲跟踪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十七单元第34讲跟踪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十七单元第34讲跟踪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十七单元第34讲跟踪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十七单元第34讲跟踪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十七单元第34讲跟踪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34讲 古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1(2017洛阳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管仲向齐桓公说:“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管仲理财以此为指导原则,在农业上,他实行“相地而衰征”政策,次地轻征,增产多得,经济上给耕者以前所未有的好处(“与之分货”),这是“予”;由于生产增加,国家所得租税收入也随之增加,这就变成了“取”。在商业上,他实行盐铁专卖政策,统制流通环节,生产放给民营,生产者可得7/10的纯利,生产积极性提高,产量增加,税收(寓税于价)也相应增加。他实行轻重敛散政策,在“轻”(物多而贱)时以较市场略高的价格收购粮食,而在“重”(物稀为贵)时以略低的价格出售,调节粮食的供求和价格,给予人

2、民好处,但予中有取,在一买一卖中国家获得了相当大的差价来增加财政收入。吴慧中国商业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管仲理财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管仲理财改革产生的影响。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归纳即可;第(2)问,可以从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使商业健康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稳定了统治秩序,为齐国争霸创造了物质条件等方面回答。答案:(1)特点:以“予之为取”为指导思想;先富民再富国;生产民营,销售专营;政府调控市场,从中盈利。(2)影响: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使商业健康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3、;稳定了统治秩序,为齐国争霸创造了物质条件。2(2017大同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宋初实行盐税法,除废除蚕盐、两税盐钱外,还大力推行官鬻法和通商法。官鬻法(也称官卖法,京东、淮浙、广东等地实行)即由官府控制当地盐的生产,并直接主持运往行销地区售卖、实行专运、专卖,一律不许私人插手。通商法(也称商运法,京西、陕西、河南、河北等地实行)即政府向商人每年收过税一钱,住卖税两钱,听尚运销。宋仁宗庆历八年,采纳了范祥的“钞盐法”,废除“官鬻”形式,即规定商人凡纳钱4 800文,售予一票,可领盐200斤,任其运销。并设置都盐院,作为盐价调节机构,平衡盐价,以确保盐有常价,钞有定数,防止商人哄抬

4、盐价,此法实际上也是一种专卖制。到宋神宗熙宁年间,为使盐商专卖,发售盐引。盐引又称“盐钞”,是宋代的取盐凭证,“引”是指有价证券,还可以作为“代币”流通。据宋史通货志记载:“盐引每张领盐116.5斤,价6贯。”郝贵云浅析我国古代盐税制度的发展(1)根据材料,指出北宋盐税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盐税制度改革的意义。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宋初实行盐税法大力推行官鬻法和通商法”“宋仁宗庆历八年,采纳了范祥的钞盐法并设置都盐院实际上也是一种专卖制”归纳。第(2)问,根据材料“官鬻法和通商法”“设置都盐院平衡盐价,以确保盐有常价防止商人哄抬盐价”回答。答案:(1)

5、内容:实行盐税法,推行官鬻法和通商法;政府加强对盐的专卖,并设置都盐院;盐商专卖,发放取盐凭证。(2)意义: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稳定了社会秩序,防止了商人哄抬盐价;“盐钞”的流通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3(2018广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行政体制由秦汉的郡县两级制变为州郡县三级制,增加了中央到基层的中间环节,且州郡随意增设,地方官僚队伍膨胀,豪家大族把握地方大权。为了解决这一弊端,隋文帝加大了对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力度,设计了以整顿地方为核心、以致安民为主旨的整体改革方案,并很快付诸实践。隋文帝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又裁并一些州县,取消了地方官署选用

6、属吏的权力,缩减行政支出。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了州县官吏的选拔、考课、职权等有关制度。隋文帝规定九品以上的地方官完全由中央任命,州县长官不得自行选用属吏,县佐也不得用本地人,避免其凭借权势横行地方。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约束与考核,要求他们每年年终到中央政府汇报工作。隋文帝曾派出巡视使者,一次罢免贪官污吏200多人;隋文帝注意对地方官吏的教育和引导,提倡节俭政治。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指出隋文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文帝地方行政体制改革的意义。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归纳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对当时和以后的影响方面回答。答案:(1)内容

7、:减少地方区划层级和行政区的数量;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州县官吏制度;加强对各级官吏的监督和教育。(2)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安定;为唐及以后各朝提供了借鉴。4(2017岳阳质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中国历代王朝中,宦官集团祸乱朝政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东汉的党锢之祸源于宦官专权;明代的阉党为祸更加严重清朝除继续沿用朱元璋制定的各项约束宦官的法规外,还进一步采取了诸多措施顺治元年,清世祖作出取消厂卫的决定,同时确定宦官事务归内务府管辖,撤销宦官衙门与此同时,顺治帝还下诏旨:“中官之设,虽自古不废,然任使失宜,遂贻祸乱朕今裁定内官衙门及员数职掌,法制甚明。以后但有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

8、内外衙门,交结满汉官员,越份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否者,即行凌迟处死,决不姑贷。特立铁碑,世世遵守。”明末宦官多至十万,顺治时裁减为数千人,到清末仅剩八九百人此外,康熙帝时明确规定:“各衙门官品虽有高下,寺人不过四品。”乾隆时还废除太监读书制度,奏事宦官一律改姓为秦、赵、高,其用意是“借此三字以自儆也”,可随时汲取秦代宦官赵高擅权乱政、祸国亡秦的历史教训。朱子彦中国朋党史(1)根据材料,概括清朝为解决宦官乱政问题所采取的措施。(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措施。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概括即可。第(2)问,根据改革措施从改革的有效性与局限性两方面进行评析。答案:(1)措施:改革宦官机构,裁撤宦官衙门;严厉惩罚宦官干政;削减宦官人数、品级;废除宦官读书制度;以史为鉴,警示宦官不要干政。(2)评析:有效减少了宦官祸乱朝政的现象,有利于加强皇权、维护统治;但因改革未触及专制主义制度本身,故无法根除宦官祸乱朝政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