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四单元第9讲课时跟踪练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4707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四单元第9讲课时跟踪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四单元第9讲课时跟踪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四单元第9讲课时跟踪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四单元第9讲课时跟踪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四单元第9讲课时跟踪练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四单元第9讲课时跟踪练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第四单元第9讲课时跟踪练 Word版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9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乐山调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3人,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27名,几乎占到一半。这说明当时中国()A爱国统一战线聚人心B形成了联合执政局面C各党派政治见解一致 D重视政党政治的创新解析:依据材料“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3人,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27名,几乎占到一半”可知,中国共产党吸收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进入新政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重视政党政治的创新,故D项正确。

2、答案:D2(2018榆林模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按界别组成,各界部可以就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讨论和协商,既可发表个人意见,也可提出所在界别团体的主张,甚至是跨界别的共同建议。这可以表明人民政协()A主要履行监督职能 B具有开放和包容性C拥有人大部分权力 D受人民监督和管理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监督职能,据题干材料信息,材料主要说明人民政协具有开放和包容性,故A项错误;故B项正确;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材料无涉及,排除。答案:B3(2017商丘二模)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实现人民民主政治的形式进行了不懈探索,如下表

3、。对表格内容表述正确的是()时期制度名称国民革命时期农民协会和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代表会议制度抗日战争时期参议会制度和三三制解放战争时期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都缺乏广泛代表性B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制度探索都具有独创性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性质解析:解放战争时期的各界(各级)人民代表会议就具有广泛代表性,可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就已经开始萌芽,故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答

4、案:C4(2017荆州质检)1953年l月l日,人民日报在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的元旦社论里,把“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作为三项伟大任务,向全国公布。材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政治上的时代主题是()A发展多党协商政治制度B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C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解析:材料“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政协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与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无关,故B项错误;“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力,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故C项正确;这与完成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遗留任务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5(20

5、17内江模拟)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成了拥邓力量的第二次呐喊。”这反映了()A“左”倾思想长期严重泛滥B“文化大革命”后中国社会各界的心声C改革开放的诉求D剑桥中国史的科学性、客观性解析:依据材料“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成了拥邓力量的第二次呐喊”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左”倾思想长期严重泛滥,故A项正确。答案:A6(2017新疆模拟)号称“四大”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这种所谓“大民主”,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整风反右运动,盛行于史无前例的十年动乱,并曾于1975年首次登上了

6、宪法的大雅之堂,成为中国公民的一项特殊“权利”,最后在1980年才被断然取消。这反映了党和政府()A对理性与法制认识的回归B开始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C对国内外形势的重新认识D工作重心由政治转向经济解析:材料中涉及的时间“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1980年才被断然取消”,在我国已经尝试民主法制建设,出现曲折,80年代是纠正,故A项正确。答案:A7(2017南昌调研)1985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向全体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五年规划,并发出通知。同年11月2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三次会议做出了关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这主要表明我国()A

7、构建恢复建立法制化秩序的社会基础B人大和政府是推进法制化的决策机关C重点解决法制化进程当中的焦点问题D重视构建全民法制化教育的长效机制解析:民主法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破坏,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识有利于构建恢复建立法制化秩序的社会基础,故A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是推进法制化的决策机关,故B项错误;根据“普及法律常识”可知主要解决人民的法律常识问题,而不是焦点问题,故C项错误;规划是阶段性的,并不能说明建构了全民法制化教育的长效机制,故D项错误。答案:A8(2018邯郸模拟)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

8、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这一决定()A加强了人民民主监督作用B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C表明我国民主制度的完善D有利于增强法治意识解析:依据材料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这一决定起不到人民民主监督作用,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原则在材料无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民主制度的完善,故C项错误;宪法宣誓有利于培养国家工作人员对宪法的忠诚,有利于增强法治意识,故D项正确。答案:D9(2017益阳调研)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实现了1949年以来的首次直接会面。这历史性的一握,冲

9、破了两岸交流形式的最后束缚,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这一重大行动反映了()A“一国两制”得到全体台湾同胞认可B“一国两制”是两岸的共同追求C海峡两岸存在的敌对关系全面消除D和平统一符合民族的根本利益解析:依据材料中“冲破了两岸交流形式的最后束缚”可知要实现和平统一符合民族的根本利益,故D项正确。答案:D10(2017唐山模拟)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这意味着()A“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B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建立C“港人治港”原则最终确立D中国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解

10、析:材料并未提及两种制度,故A项错误;199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故B项错误;香港自治必须要在中央的领导之下,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一个中国”原则,故D项正确。答案:D11(2017海淀模拟)下图反映的是台湾第一个返乡探亲团于1988年1月抵达北京时穿的衣服。这些材料反映了当时()A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B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C海峡两岸接受“一国两制”构想D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解析: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是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允许民众回大陆探亲,因此才有1988年台湾返乡探亲团到达北京,故A项正确;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是在1992年,故B项错误;“一国两

11、制”台湾并没有接受,故C项错误;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是在2008年,故D项错误。答案:A12(2017盐城模拟)非洲岛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宣布与台湾断交,这是自2000年以来第11个国家与台湾“断交”。最近巴拿马“驻台湾代表”即将卸任,但并没有宣布新任人选。这表明()A国际社会通力促成中国统一B台湾当局谋求同大陆的和解C“一个中国”的认同度增加D两岸关系迎来了更大的进展解析:国际社会通力促成中国统一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台湾当局谋求同大陆的和解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自2000年以来第11个国家与台湾“断交”,巴拿马没有宣布新任“驻台湾代表”表明认可“一个中国”的国家在增多,故C项

12、正确;两岸关系迎来更大的发展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其中,第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2017衡阳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84年12月,英国议会通过人民代表制法,它把城市中的“房主选举权”原则扩大到各郡区,使部分农业工人也获得了选举权。这样,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选举资格基本统一起来,英国的选民总数又增加1倍,达到450万人。不过,依靠父母生活没有单独成家立业的男子,以及家庭佣人和全部妇女仍被排斥在选举大门之外。1885年1月,议会通过了重新分配议席法,这样基本接近于平均代表制原则,对居住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的工人有一定的好

13、处。在1918年的法案中,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低为21岁。英国的议会改革材料二到1952年底,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认真分析了抗美援朝的发展态势和国际形势,得出了中国将面临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的正确结论。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会议,“决议在1953年召开由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的乡、县、省(市)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在此基础上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3年12月,毛泽东对总路线的内容作了最后的、完整的阐述,这样宪法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等一系列问题也就明确了。到1954年下半年,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和宪法草案的制定等各项工作已经基本就绪。第

14、一届全国人大为什么在1954年召开(1)根据材料一,归纳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英国普选改革的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第一届全国人大在1954年召开的条件。(8分)(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普选权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关系。(9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成果”,根据材料一可知英国选民的资格限制的逐步放宽;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英国社会和民主体制不断发展与完善。第(2)问,根据材料二可以看出,其条件应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考虑,并结合所学归纳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

15、合第(1)问和第(2)问可知,公民普选权与民主政治建设相辅相成,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答案:(1)成果:工人的选举权逐步得到保证;平均代表制原则基本实现;妇女的选举权限制逐步被放宽。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引起英国社会结构的进一步变化;社会进步促进人们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民主体制不断发展与完善。(2)条件:政治方面,军事斗争基本结束,政权已经稳定,民主改革积累了经验;经济方面,土改完成,恢复发展经济的任务基本完成;思想方面,毛泽东解决了宪法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等问题;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赢得了较稳定的国际环境。(3)关系:公民普选权的大小是衡量一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标准;普选权的发展是社会政治、经

16、济、思想文化全面进步的体现;民主政治发达国家的公民获得的普选权也相应更高。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间主要法律法规(节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会法、婚姻法、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2年宪法颁布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人民法院组织法;个人所得税法、经济合同法、商标法,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国籍法;1982年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共十二大中共十四大前修改1982年宪法;加入保护知识产权巴黎公约的决定,涉外经济合同法等;民事诉讼法;民族区域自

17、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行政诉讼法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前1982年宪法第二次重要修改;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商业银行法等;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票据法、广告法、拍卖法等;对外贸易法;教师法、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共十五大中共十六大召开前第三次修宪;证券法、信托法;行政复议法、政府采购法等,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高等教育法、科学技术普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建设历程可以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多种趋势。依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种趋势并分析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充分)解析:材料中分别列出了不同时期我国法制建设情况,所以既可以从宏观的角度说

18、明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的过程,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完善的过程,也可以从某一种制度来提炼观点,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然后根据所定的题目(趋势),找到相关的原因及史实整理即可。答案:示例一趋势: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完善。1954年宪法到民族区域自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的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通过不断立法健全各级民主制度。原因:国家性质;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经济发展或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人民的民主诉求增强(或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世界民主化潮流等。示例二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并日益完善。商标法、专利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规范市场行为的法律法规日渐增多。(或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健全法制,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转变;越来越重视科教兴国等也可)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第三次科技革命;新中国外交重大突破,国际环境改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决议;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全球化潮流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