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试题: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5107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试题: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试题: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试题: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试题: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试题: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试题: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试题:第1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Word版含解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农业的起源1从耒耜到曲辕犁2、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56综合7一、选择题1.(2017湖北孝感期中)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乃始教民播种百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材料说明()A.中国农业历史悠久B.神农最早发现百谷C.“播百谷,相土地”就是垄作法D.中国原始农业和医药学同时产生解析:A神农,相传是远古时代农业的始祖,“乃始教民播种百谷”,说明中国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故A项正确;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但无法推测最早发现百谷,故

2、B项错误;垄作法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原始农业不可能使用垄作法,故C项错误;材料并不能反映医药学的产生,故D项错误。2.(2017山东淄博诊断考试)元代王祯农书描述曲辕犁:“南方水田泥耕,其田高下阔狭不等,一犁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入所便。”这说明曲辕犁() A.在元朝开始用于农业B.只适合南方水田C.使传统耕作技术成熟D.变革了耕作方式解析:C曲辕犁在隋唐时期发明并用于农业生产,故A项错误;曲辕犁虽然出现于长江下游一带,但其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一犁一牛挽之,作止回旋,惟人所便”可以看出,曲辕犁简便轻巧,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故C项正确;曲辕犁只是使犁

3、的构造发生改变,并不能改变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故D项错误。3.从西汉耦犁推广以来,中国古代的农业工具不是向大型、高效发展,而是逐步被改造得比较轻便灵巧。这说明古代农具()A.已经达到定型阶段B.逐步走向停滞落后C.适应小农经济需要D.严重制约农业发展解析:C古代农具不断发展变化,定型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农具的轻便灵巧不能说明农具走向停滞落后,是与中国小农经济的发展相适应的,故B项错误,C项正确;农具的轻便灵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4.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右图所示装置最早发明于()A.战国B.汉代C.隋唐D.宋朝解析:C隋唐时期,在长江流域,发明了高转筒车以引低处水灌溉高处的农田。5.(

4、2017湖南永州期末)唐朝法律曾详细规定了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杀自家牛者也要判一年徒刑。宋代对杀牛者的处罚更为严厉,杀牛者要处徒刑两年,甚至要刺配充军。上述规定反映了()A.封建王朝法律的严酷性B.奖励耕战政策的必要性C.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D.自给自足经济的脆弱性解析:C唐宋对宰杀耕牛的处罚,是出于保障农业生产的考虑,法律严酷性只是表面现象,故A项错误;材料与奖励耕战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唐宋对宰杀耕牛的规定是保障农业生产需要的畜力,体现出小农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小农经济在天灾人祸面前的脆弱性,故D项错误。6.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下列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A

5、.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解析:A本题需要认真观察图片,图一可看出有牛耕,图二可看出有女织,二者的结合,代表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二、非选择题7.(2017江苏南京测试)中国古代是一个以农立国,以农为本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圳。岁代处,故曰代田。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土需地,课得谷,皆多其旁田亩一斛以上。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蓄积。汉书食货志材料二窃为

6、四民之中,惟农最苦。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又水旱霜雹蝗,间为之灾。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材料三在传统时代,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其主要生产要素可归纳为四项:(1)耕地,(2)作物,(3)农具,(4)劳力。农业负担过重,这是一个比起小农经济的生产结构不符合现代要求更为严重,更为致命的病症。中国的传统农业,无论从其现实的经济效益,还是潜在的发展可能,它自身不是不能转变,而是其自转变的通道,受到来自帝国

7、政治、经济体制的阻扼,被堵塞以致堵死。农业经济效果、历史效应,不只取决于它生产的内环境,还要受制于它的外环境的有利与否。对传统中国而言,后者更是致命性的障碍。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进步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农业产生怎样的作用?体现了怎样的特点?(2)据材料二,归纳司马光认为“惟农最苦”的原因是什么?导致农民“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的政策性因素是什么?(3)材料三中的“内环境”与“外环境”分别指什么?结合材料一、二,你如何认识材料三的观点?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过能为代田,一亩三圳”“用耦犁,二牛三人”归纳生产技术的进步;第二小问,根据“昭帝时,流民稍还

8、,田野益辟,颇有蓄积”“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说明作用;第三小问,结合传统农业生产特点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戴星而作,戴星而息”“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水旱霜雹蝗,间为之灾”“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归纳原因;第二小问,结合所学说明政策性因素。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1)耕地,(2)作物,(3)农具,(4)劳力”可知内环境;据“受到来自帝国政治、经济体制的阻扼,被堵塞以致堵死”可知外环境。第二小问,首先明确材料三观点,中国传统农业,发展受国家体制影响较大,然后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封建社会早期及后期农业发展状况方面入手分析。答案:(1)技术:代田法;耦犁(二牛三人耕作法)。作用:产量增加;耕地面积扩大。特点:精耕细作。(2)原因:生产(生活)艰辛;自然灾害破坏;赋税沉重。因素:重农抑商政策。(3)内环境:自然环境(耕地),技术和农具,农作物,劳动力。外环境:国家政策(体制)。认识: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已经得到较快发展,但受到封建体制(社会环境)的阻碍,无法获得突破性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