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Ⅰ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人民版.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6183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PDF 页数:88 大小:555.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Ⅰ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人民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新课标Ⅰ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人民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新课标Ⅰ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人民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新课标Ⅰ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人民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新课标Ⅰ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人民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Ⅰ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人民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Ⅰ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件人民版.pdf(8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考历史高考历史 (新课标专用) 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考点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A A组组 统一命题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课标卷题组 (2015课标,24,4分,0.673)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 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答案答案 C 古代儒家学者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 表明了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故C项符合题意。儒者批评现实政治并提出自己的目标,不能 说明儒

2、者不适应现实政治,也不能说明其反对进行社会变革,A、B两项错误。儒者期望实现 古代曾经达到的贤良政治的高度,并不是要求复古,D项错误。 五年高考 误区警示 误区警示 本题易错选D项,主要是由于误认为称颂“三代”之美就是复古。事实上,儒者批 评现实,希望统治者效法先贤,恰恰是其政治理想的体现。 1.(2018北京文综,12,4分)“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 )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B B组组 自

3、主命题自主命题省省( (区、市区、市) )卷题组卷题组 答案 答案 C 孟子认为“用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用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才可以使 天下归服”,强调以德服人,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因此C项符合题意。“王”字在 甲骨文中象征着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与孟子观点相左,排除A项;“无为而治”是道家的主张, 可排除B项;宗法制度形成于商周时期,从时间上可排除D项。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何谓王道和霸道 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一种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是指君主凭借武力、刑罚、权势等进 行统治的政治主张。 2.(2016海南单科,4,2分)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

4、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 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答案答案 A 材料中孟子主张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 现了对个人品德的完善,而非坚持个人独特性格,故A项正确,B项错误。材料信息与突破礼制 无关,排除C项;“涵养浩然之气”无法体现反抗专制暴政,故D项表述错误。 3.(2015山东文综,13,4分)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 的思想是 ( )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 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 答案答案

5、 C “当于民监”即以民为镜,体现出尊重民意、以民为本的思想,故C项符合题意。 “兼爱”是要求消除亲疏、贵贱的分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尚贤”是墨子的治国主张,反 对任人唯亲。“主权在民”是近代民主政治思想。“道法自然”强调的是顺应自 然。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评析评析 本题考查古代的民本思想,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 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含义。 4.(2015四川文综,1,4分)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 是 ( ) A.克己复礼 B.礼法兼用 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 答案答案 B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儒、墨、

6、道、法等学派各执主张,互相诘难、批 驳,又彼此吸收、融合。题干关键信息为“融合倾向”,礼法兼用体现了法家思想与儒家思想 的融合倾向,故B项正确。A、C两项为儒家主张,D项为墨家主张,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评析评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论证历史现象的能力。难度一般。解题关键 是紧扣题干中的“融合倾向”一词,辨析诸学派的主张。 1.(2016浙江文综,12,4分)古代中西思想既有差异,也有相当接近的地方。如“注重人的全面发 展、培养人的道德自觉”和“有益于人类、培养善人”的思想即属于后者。下列学派中接 近上述思想的是 ( ) 儒家学派 墨家学派 斯多亚学派 智者学派 A. B. C.

7、 D. C C组组 教师专用题组教师专用题组 答案 答案 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从礼、乐、射、御、书、数六个方面来培养学生,注重 人的全面发展,故正确;墨家学派讲求实际功利,并不注重“培养善人”,故错误;斯多亚学 派主张“人生而平等”,主张“至善”,故正确;智者学派忽视道德,故错误。因此选A项。 2.(2015安徽文综,12,4分)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 意,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 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 )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

8、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答案答案 A 田子方感到骄傲的原因主要是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说明当时各 诸侯国非常重视士人,故A项正确。 评析评析 本题考查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核 心意图,难度中等。 3.(2014山东文综,13,4分)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 ) 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答案答案 A 在孔子兴办私学之前,只有贵族子弟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而孔子招收的学生来自 士农工商各阶层,这就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9、故A项正确。材料信息主要反映了春秋时 期教育领域的变化,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4.(2014海南单科,1,2分)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 ) 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 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 答案答案 D 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国君们所需要的民众,一是要战时能为他们卖命,二是要平时能 为他们效力。这显然与主张实行严刑峻法,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法家思想相吻合。 A、C两项主张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 5.(2014上海单科,12,2分)“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

10、之心,礼之端也;是非 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此段文字出自 ( )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道德经 答案答案 A 材料中的“仁”“义”“礼”“智”均是儒家的主张。庄子与道德经是 道家学派的著作,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著作,孟子是儒家学派的著作,故选A项。 考点二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宋明理学考点二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宋明理学 A A组组 统一命题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课标卷题组 1.(2016课标,24,4分)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 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

11、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 答案 C “五经”中的尚书出现时间远早于论语,汉代尊为儒学经典的“五 经”不包括记录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言论的论语,说明汉代人认为儒学来源于远早于孔 子的久远历史传统,故C项符合题意。“五经”中尚书的出现远早于论语,A项错误; 汉代儒学没有背离孔子的儒学思想,B项错误;材料体现出汉代儒学对儒学传统的追溯,说明秦 始皇焚书并未断绝儒学传统,D项错误。 解题思路解题思路 深入理解儒学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作出判断。 2.(2014课标,25,4分,0.241)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

12、,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 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答案答案 C 唐朝时期,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从材料信息可知,唐 高祖时尊道、武则天时礼佛、唐武宗时“灭佛”,但儒学的地位并未动摇,这说明儒学的政治 地位最为稳固,故选C项。皇帝的好恶会影响宗教发展,但A项中“决定宗教兴亡”的表述过 于绝对;从“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可知B项表述不当;唐武宗大规模地“灭佛” 从反面说明D项错误。 方法技巧

13、 方法技巧 逻辑推理法,即运用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缜密推理得出正确答案。就本题而 言,一共提到三位皇帝在位时期,在这三个时期,佛教和道教的地位不断发生变化,而唯独没有 提到儒家地位有任何变动,据此可以推理出正确结论: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3.(2014课标,26,4分,0.234)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 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答案答案 D 在理学家看来,“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理”体 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理学家认为,

14、人性本善,但由于后天环境 不同,所受教育不同,就会产生过度的私欲,即人性本善,但习相远,因此人们只有战胜后天的私 欲才能恢复本善之性。故D项符合题意。A、B两项分别属于孟子和荀子对人性的认识,而非 宋明理学家“对人性的新认识”,排除;C项与理学思想不符,排除。 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 “人性论”是朱熹以“理”为核心而建立起来的哲学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论 题。朱熹继承、发展了张载的人性二元论以及二程的“性即理也”的思想,并据此对理气、 性命、道心、人心、天理、人欲、义利作了具体深入的阐释。他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 的思想主张,认为“存天理,灭人欲”的过程,就是“克己复礼”的方法和过程。在人性善恶问

15、 题上,朱熹认为人性本善,但习相远。 4.(2014课标,25,4分,0.471)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 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答案答案 D 秦、西晋时期的法律对待亲子、养子的态度由不同到一致,说明形式上的亲情关 系也得到认同,这是儒家伦理发展、强化的结果,故D项符合题意。仅从私拿养子财物是否有 罪的变化不能得出亲子、养子权利相同的结论,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血缘亲情淡化,B项错 误;材料没有体现对宗族利益的保护,C项错误。 方法

16、技巧方法技巧 本题可用逻辑推理法解答。秦朝时私拿养子财物为犯罪行为,而西晋时私拿养子 财物为合法行为,由此可以推导出西晋时的养子与亲子在法律关系上具有同等地位,养子与亲 子都要无条件地服从父亲,这说明儒家的伦理道德得到了强化。 5.(2018课标,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 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上上 (圣人) 上中 (仁人) 上下 (智人) 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愚人) 尧、舜 周文王 孔子 孟子 屈原 荀子 子贡 范蠡

17、 廉颇 老子 商鞅 韩非 齐桓公 吕不韦 荆轲 秦始皇 李斯 陈胜 宋襄公夏桀商纣 答案 答案 略 解析 解析 本题为典型的论证探讨型非选择题。首先要根据材料中某一个或几个等级的历史人 物发表自己的见解,既可肯定汉书作者班固的划分标准,也可反对其划分标准。然后运用 唯物史观,联系一些重大史实来论证自己的见解。论证时一定要做到有理有据,史论结合。 命题评审命题评审 凸显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全国新课标卷的第42题都是典型的论证探讨型非选择题,这类题突出考查学生的历史学科核 心素养,如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等。学生在复习备考时要强化对这类题型的训练,在训练中不 断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6.(2015课标

18、,40,10分,0.382)(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 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 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 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 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 对儒学有所发展

19、。(10分) 答案 答案 (1)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 纲五常。(5分)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5分) 解析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孟儒学主张仁政和民本思想以及教化,而汉代董仲舒改造了儒 学,结合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回答“不同之处”。结合宋代儒学家对儒家思想的改造回答 “发展”。 名师指导 名师指导 解答此题,要明确儒家思想发展的阶段性。 1.(2018天津文综,1,4分)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 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 ) A.强调了君

20、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B B组组 自主命题自主命题省省( (区、市区、市) )卷题组卷题组 答案 答案 B 朱熹强调国以民为本,社稷为民而立,“君之尊”依赖于国和社稷的存亡,这体现 的是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从维护“君之尊”的视角肯定了“民之贵”,借 此告诫君主应该重视百姓生活,关心民心向背,而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 人欲与天理的关系,C项错误;材料阐述的是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没有体现儒学的新发展,D项 错误。 解题技巧解题技巧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阐述的国、民、君三

21、者之间的关系。 2.(2017江苏单科,4,3分)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 “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 )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答案 答案 D 本题考查朱熹的思想。孔子主张的“克己复礼”即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 合于礼。朱熹按照自己的理学思想将“克己”理解为战胜自己的私欲,这种理解带有强烈的 个人主观色彩,与孔子的本意不完全一致,故D项正确。A、B两项与朱熹的思想正好相反。 “完全”的表述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 命题评审 命题评审 核心素养之“历史

22、解释” 本题的命题立意主要是考查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历史解释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不 同的人对同一历史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历史解释。 3.(2015北京文综,15,4分)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 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 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A. B. C. D. 答案答案 C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是理学思想的两大流派,二者都是 对儒学的发展,故的表述错误,可排除,正确选项为C。 评析

23、评析 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 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明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要明确程朱理学 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4.(2014江苏单科,1,3分)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 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 (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答案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但董仲舒则认为人民应服从君 主统治,君主应顺从天意。据此可知,董仲舒

24、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故选B项。A项中的 “全部”表述不当;C、D两项与史实及材料信息均不符。 评析评析 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新儒学,旨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 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屈民以伸君”中的人民与君主之间的关系。 5.(2014广东文综,15,4分)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 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 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答

25、案答案 A 题干材料显示贾宝玉之父非常重视“四书”,而“四书”是理学的经典文献,朱熹 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故而“四书”备受知识分子的重 视,A项正确。当时孔子权威地位并未动摇,故B项错误。C项与题干材料无关。D项中“反映 宋代生活”表述错误。 6.(2018江苏单科,21,12分)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儒家思想是传统文化的主 体。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 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 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

26、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 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 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 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 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材料二 佛教的禅宗一支,是儒学演进到宋明理学真正的阶梯。宋明理学的出现,说明中国学 术思想发展到空前成熟的时期。它极大地深化了传统的儒学,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它在中国 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儒、释(佛教)、道的界分变得不那样重要了。它们都以自己的方式 在理学的新天地

27、中得到了升华,并进入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进入了社会生活王阳明的学说 虽然没有像朱熹那样得到官方的认可,但在士林的影响却是很大的,特别在晚明几成笼罩之 势。 摘编自刘梦溪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总序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的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3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明理学为例,就中国文化的“包容力”和“生命力”写 一篇小论文。(9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答案答案 (1)不同: 第一次:本土文化内部的融合;第二次:东方文化内部的融合(与东方局部地区文化的融合);第三 次: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西

28、方文化的融合)。 (2)略。 解析 解析 (1)提取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进行适当概括即可,关键信息主要有“本土文化内部的综 合提升”“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传播西方宗教”等。 (2)首先提出论点,然后结合宋明理学的具体内容论证这一论点,最后可用一句话总结或提升自 己的观点。 方法技巧方法技巧 解答开放性小论文题的注意事项 首先,仔细阅读材料,找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根据这些关键信息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其次,联 系知识、罗列论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最后,合理安排论文结构、下笔成文、讲究格 式。 1.(2013课标,25,4分,0.357)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

29、“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C C组组 教师专用题组教师专用题组 答案答案 C 孔子创立的儒学是对周公所创周礼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所以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 “周(公)孔之道”。宋代创立的理学推崇气节、修养,将继承和发展周礼之道、强调“重义 轻利”“养浩然之气”的孟子学说奉为儒家经典之一,所以儒学在宋代以后多被称作“孔孟 之道”。故C项符合题意。 解题技巧解题技巧 注意解题关键在于从“变化”的角度切入思考,从“周(公)孔之道”到“孔孟之 道”,不变的是孔子,变化的是从周公到孟子,变化的时代是

30、宋代。为什么偏偏是宋代呢?因为 宋代程朱理学成为官方统治思想,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为四书, 并对之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经典,由此导致孟子地位的提升。这样,孟子取代了周公。 2.(2012课标全国,27,4分)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 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 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答案答案 D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

31、释事物的能力。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主旨。从材料信息看,王阳明认为, 士、农、工、商因其“资”“力”不同而从事不同的职业,即“异业”;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 应“尽其心”,都应有益于百姓,这个道理是一样的,即“同道”。也就是说,无论干什么,都应 心地端正,诚心诚意,故选D项。 3.(2010课标全国,26,4分)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 )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答案答案 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思想。王安石认为形体是一个人存在的根本,属于唯物主义 思想。而“心外无物”属于典型的唯

32、心主义思想,故此二者相互对立,A为正确答案。B、C、 D三项均强调天地或物质为万物之本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与王安石的观点相近,故均可排 除。 4.(2016上海单科,8,2分)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 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受哪种思想影响 ( ) A.孔孟思想 B.黄老学说 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 答案答案 D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体现了探究万物,领悟其理的认识论,这属于 程朱理学的认识方法,故应选D项。A、B、C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 5.(2015浙江文综,12,4分)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

33、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 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 ) 陆九渊 塞内卡 王守仁 泰勒斯 A. B. C. D. 答案答案 C 本题考查古代中外思想家的思想主张。根据所学,陆九渊和王守仁分别是宋代、 明代“心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陆九渊明确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是心学的 开创者;王守仁则明确主张“心外无物”,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塞内卡是古罗马斯多亚学派的 代表人物,主张“人生而平等”,未涉及对宇宙的思索。泰勒斯是古希腊思想家,明确提出“万 物始于水”。C项正确。 6.(2014上海单科,5,2分)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

34、促成的 (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答案答案 C 西汉时董仲舒主张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得到了汉武帝的认可,儒学的地位大大提 升。“独尊儒术”的措施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 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儒学成为官学。孔子、孟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对富国强兵感 兴趣,儒学未受尊崇,故排除A、B两项;朱熹生活在南宋时期,这之前儒学早就成为了官学,故排 除D项。 7.(2014海南单科,2,2分)“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东汉时的这一说 法反映出当时 ( )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 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

35、独尊地位动摇 答案答案 B “礼”与“刑”分别对应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材料大意是:礼与刑罚是互为表 里,相辅相成的。道德教化所不能完成的用刑罚来补充。其表明儒法两家结合加深。选B。 8.(2014大纲全国,17,4分)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 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 )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答案答案 C 从材料信息可知,纂修族谱主要是为了尊崇人伦,尊崇人伦是名门望族和寒门小姓 的共识,该现象是理学价值深入人心的反映,同时也反映出理

36、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故选 C项。材料信息无法说明人口流动对宗族观念的影响,排除A项;宗族与社会等级无必然联系, 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材料反映了人们重视宗族观念,但并不能说明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 重建,故排除D项。 9.(2017天津文综,12,6分)(节选)2015年底以来,西汉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和成果展示,在学术界 和社会公众间引起广泛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汉书载,刘贺是汉武帝之孙,昌邑哀王之子,幼年继承王位。公元前74年,汉昭 帝逝世,无子,霍光立刘贺为皇帝。然而不久,霍光与群臣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的劣迹,如:居丧 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

37、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 要求废黜刘贺。皇太后准奏。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 材料二 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又亲信昌邑 旧臣,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有收回权力之迹 象。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 摘编自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 材料三 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 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一些人据此轻易判断: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是 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 摘编自辛德勇海昏侯刘贺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

38、出土文物所印证的史实。这些出土文物对材料一、二有何 价值?你如何看待材料三中关于刘贺的评价?(6分) 答案答案 (3)儒学成为正统。 丰富了材料一、二的史事记述和分析。 仅凭现有出土文物推翻汉书对刘贺的记述并不客观、充分。 解析 解析 第(3)问第一小问,刘贺墓中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以及绘有孔子图像的 铜镜,充分说明了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史实。第二小问,结合文物史料的史学价值回答即可。 第三小问,要客观看待材料三中关于刘贺的评价。 10.(2016北京文综,37,8分)(节选)“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 材料一 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

39、 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 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 目标。他还认为,完美的演说家“不能仅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 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 (1)阅读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和昆体良教育主张的相同点。(8分) 答案 答案 参考答案要点: (1)相同点:教育的主要对象不是全体民众;学校教育是培养人的重要方式;教育要培养品德高 尚的人;人才要为国家服务。 解析 解析 (1)

40、解读材料一,提取董仲舒和昆体良关于教育的主张或认识,从教育的对象、学校教育 的地位、教育的目标等角度归纳其相同点。 11.(2015重庆文综,14,8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祖皇帝晚年手敕太子书:“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祚(及登基) 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 耳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摘自明梅鼎祚编两汉文纪 (1)根据材料一,回答汉高祖对太子的要求及其原因。(6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禁学”的 具体表现。(2分) 答案答案 (1)勤奋学习;自己写奏章。汉高祖对

41、读书无益的反思。焚书坑儒。 解析 解析 第(1)问据材料一中“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概括汉高祖对太子的要求,据材 料一主旨说明原因;迁移秦朝实行的思想文化措施回答“秦禁学”的具体表现。 12.(2015江苏单科,21,6分)(节选)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 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4世纪时世界历史的情况可能是这样:罗马帝国总算历劫而存, 而中华帝国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可是中华帝国在罗马帝国已不复存在时最后重新组成。中 华帝国为什么能恢复而罗马帝国却不能,一个原因可能是中国王朝比拜占庭帝国更充分地保 留了帝国的传统。如果皇帝依靠不是按照出

42、身或机遇而是按才干选拔的官僚知识分子行使 权力,那他就会实行公正的道德的统治。中国的文字也比西方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更大的 文化上的连续性。 摘编自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 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 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 的。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 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 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2)据材料二,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

43、。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 因。(4分) (3)据上述材料,说明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基本特质。(2分) 答案答案 (2)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 原因: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 (3)特质:延绵不断(尊重传统);兼收并蓄(与时俱进)。 解析解析 (2)第一小问注意关键信息“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第二小问要结合理学产生的 背景分析。(3)回答时注意要高度概括,能够充分体现中华文明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的特点。 考点三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考点三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自主命题自主命题省省( (区、

44、市区、市) )卷题组卷题组 1.(2016江苏单科,5,3分)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 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答案 答案 C 材料中李贽的做法“离经叛道”,说明其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选C项。 李贽的做法与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无关,排除A项;“收女弟子”无法说明李贽认可明代 妇女地位的变化,排除B项;李贽的行为无法体现其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排除D项。 2.(2016北京文综,16,4

45、分)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 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 )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答案 答案 B 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论语大学等被译为拉丁文,多部 儒家经典被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故B项正确。“在 西方引起轰动”不能表明其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故A项错误;题干所述传教士对中国文化西 传的贡献,不能表明中西文化交流仅限于传教士之间,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儒家思

46、想 对西方政治革命的影响,故D项错误。 3.(2015福建文综,17,4分)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今将静百姓之心,而改其行,必在制民之 产,使之甘其食,美其服,而后教化可行,风俗可善也。”在此,顾炎武强调 ( ) A.培养人才,经世致用 B.弘扬道德,规范言行 C.富足百姓,移风易俗 D.教化民众,静心明志 答案答案 C 顾炎武认为,要让百姓服从教化,改善风俗,必须先使百姓“甘其食,美其服”,即让 百姓生活富足,故C项正确。 4.(2015天津文综,14,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 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

47、忠信、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 更应怀抱经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 姓”。 林存光孔子新论 (1)材料一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 抱负。(6分) 材料二 君子之为学也,非利己而已也,有明道淑人之心,有拨乱反正之事,知天下之势之何以 流极而至于此,则思起而有以救之。 近世,号为通经者,大都皆口耳之学,无得于心,既无心得,尚安望其致用哉?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2)材料二中,顾炎武提倡的治学目的是什么?他的学术实践在当时有何意义?(4分) (3)上述两位思想家的主张有何共同点

48、?结合当今时代,谈谈你的认识。(6分) 答案 答案 (1)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 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经世致用(明道救世)。 批判空谈,开朴实学风先河。 (3)强调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一,当代青年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肩负起民族 振兴、国家富强的重任。 解析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应注意“不仅而且”提到的两方面内容。第二小问结合所 学简述即可。第(2)问,依据材料“明道”“救之”“致用”可知治学目的为经世致用;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意义。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孔子、顾炎武所处时代及其思想主张进行归纳即可; 第二小问言之有理即可。 评析评析 本题以孔子、顾炎武两位思想家的思想切入,考查其思想的时代意义,从而引导学生思 考社会责任感问题,难度较低。解题关键在于将史料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1.(2011课标,26,4分)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 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 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教师专用题组教师专用题组 答案答案 C 题干材料“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