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Ⅰ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人民版.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6188 上传时间:2020-01-05 格式:PDF 页数:83 大小:61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Ⅰ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人民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新课标Ⅰ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人民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新课标Ⅰ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人民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新课标Ⅰ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人民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新课标Ⅰ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人民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Ⅰ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人民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Ⅰ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人民版.pdf(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 主义的曲折发展 高考历史高考历史 (新课标专用) 考点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考点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A A组组 统一命题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课标卷题组 1.(2017课标,28,4分)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 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 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五年高考 答案 答

2、案 A 从材料信息可知,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每吨土煤缴税比洋煤多20余倍,后经李鸿 章奏准减少10多倍,税收的大幅减少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故选A项。材料无法体现 对开平煤矿的管理,排除B项;减轻税收无法说明近代中国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在当时 情况下不可能保证煤矿业稳健发展,故C、D两项错误。 知识拓展 知识拓展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的变化 (1)生产模式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耕织的分离引发了中国经济的深层次变 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农业的比重 有所下降,工业的比重日渐上升。 (3)生产力的质

3、变:机器生产出现并扩展,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先后诞生,它们的共同 特点是使用机器生产,大大提高了中国近代的生产力水平。 (4)国内外市场形成: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打开了国门,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 内的关卡逐渐减少,这些虽然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掠夺,但也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 条件。 (5)经济政策的变化: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清政府的商业政策经历了抵制商业、放宽限制, 再到鼓励商业发展的演变。 2.(2017课标,28,4分)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 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

4、)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答案 答案 B 本题以洋务企业福州船政局采取“协造”方式生产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理解历 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福州船政局创办之时,所需经费完全由政府拨付,因此所造之船完 全免费派拨给各省使用。随着政府投入的减少,福州船政局的资金出现严重困难,不得不让用船一 方承担一定的费用,这才产生了“协造”这一生产方式,据此分析B项正确。当时,军用工业仍然以 官办为主,故A项错误。当时,军工产品依然是直接供应国家军队,市场化趋势并不明显,故C项错误 。当时,近代轮船制造业面临着资金短

5、缺、技术落后等一系列困难,并没有走出困境,故D项错误。 考点归纳 考点归纳 洋务运动的考查视角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具有较为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在高考中也经常考查。对洋 务运动的考查主要体现在:面对外来事物,国人观念的变化与冲突,如2015年课标全国卷第28 题;洋务派的主要活动,如创办企业、培养人才、创办近代海军;洋务运动的影响,如洋务运动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不但使中国产生了近代化企业,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 3.(2017课标,28,4分)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 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

6、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 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答案 答案 D 本题以19世纪末中国社会出现的现象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在全面解读材料的基础上 正确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材料表明,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出现了兴办实业的高潮,近代工业得到了 较快发展,这得益于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故D项正确。这一时期,维新变法运动还没有上升 到政府政策的层面,其影响力有限,A项错误;政府对官督商办企业大力扶持是在洋务运动时期,甲午 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B项错误;甲午战争以后,列

7、强对华资本输出大大增加,C项错误。 解题思路解题思路 注意抓住关键信息:“1897年”“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 直见施行”。联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史实解答。 4.(2016课标,28,4分)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 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答案 答案 C 材料表明,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生活用品越来越广泛地进入中国市场,说明民众 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故C项正确。中国

8、开始丧失关税主权的标志是南京条约 中协定关税,A项错误;中国近代商品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始终未取代自然经济的统治地位,B 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方法技巧 方法技巧 紧扣关键信息解答选择题:(1)抓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如本题中的“19世纪中期以 后”。(2)注意备选项中的关键词,如A项中的“开始”、B项中的“基本取代”、D项中的 “被动”“主动”等。 5.(2016课标,29,4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 “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

9、.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答案 答案 C 从材料信息可知,一些西方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中国拥有军备优势,这 与洋务运动兴办军事企业、编练海军、举办民用工业和新式教育,多方面推进近代化并取得 明显成效有关,故C项正确。当时中国未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A项错误;B项中“集权制 度”与题干材料中“军备优势”的叙述不符,排除;当时中国是西方侵略的主要对象之一,不会 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D项错误。 答题指导答题指导 某些西方人士因何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呢?联系洋务运动迈开了中国近 代化的第一步等知识即可解答。 评析 评析 本题以西方人士对甲午中日战争结果的预估

10、为切入点,考查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所 作的努力,构思巧妙,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围绕“军备优势”分析思考。 6.(2015课标,28,4分,0.351)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 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 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答案答案 D 1852年时,尽管东南沿海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在广大的中国农村,自然经济对西方 工业品仍有顽强的抵制力,这导致西方工业品很难在中国销售。由材料信息可知,

11、英国曼彻斯 特上等棉布在中国被认为是“无用的”、被在华英国商人当作生丝包装布使用,说明英国棉 布在中国滞销,故选D项。B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反映。A、C两项与题干材料表达的意思不 符。 答题指导 答题指导 上等的曼彻斯特棉布在中国“无用”,“无用”意味着基本没有什么市场,在中国 很难销售。 7.(2015课标,28,4分,0.661)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 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

12、国人抵制 答案答案 A 从事洋务的官员遭到蔑视和嘲讽,说明洋务派的活动还未得到认可,体现的是洋务 运动与传统观念的冲突,故A项符合题意。洋务运动奉行“中体西用”,并非崇洋媚外,B项错 误;材料信息反映的是一种保守思想,而非主张改变制度的先进思想,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国人 对西方列强侵略的态度,D项错误。 疑难突破疑难突破 “反映”类试题考查考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洋务派被诋毁谩骂,其本质反 映了新旧观念的冲突激烈。 评析评析 本题考查近代洋务运动与传统观念的冲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难度较 低。解题的关键是全面把握材料含义。 8.(2014课标,28,4分,0.712)据研究,1

13、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 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答案答案 D 从材料信息看,19世纪中期,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远远低于印度,出现此现 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西方工业品有顽强的抵制力,故D项正确。A项与 材料主旨不符;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洞开,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故B项与史实不符;1853年,中 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低于印度,C项与史实不符。 疑难突破 疑难突破 要注意印度和中国当时国情的对比。当时的印度已经成为

14、英国的殖民地,完全被 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而当时中国国门打开不久,小农经济仍然根深蒂固,尚未完全卷入资 本主义世界市场。 9.(2018课标,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89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从英国预购炼铁机炉,有人提醒先要确定煤、铁质地才能配置 合适的机炉,张之洞认为不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购得大冶铁 矿,开始筹建汉阳铁厂,由于找不到合适的煤,耗费六年时间和巨资,仍未能炼出合格的钢铁。 盛宣怀接手后,招商股银200万两,并开办萍乡煤矿,但由于原来定购的机炉不适用,依然未能炼 出好钢,只得贷款改装设备,才获得成功。通过克服种种困难,汉阳铁厂成为

15、中国第一家大型的 近代化钢铁企业。1949年后收归国有。 摘编自陈真等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 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 答案 略 解析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从材料中提炼启示并加以说明。首先要从材料所述现象中总 结出自己从中获得的启示,注意启示一定要深刻。既可以从经验的角度谈启示,也可以从教训 的角度来谈。然后运用典型史实论证说明提炼出来的启示,注意论证要充分,做到史论结合,有 理有据。 方法技巧方法技巧 提炼观点型开放性试题的解题方法 (1)

16、明确要求。仔细审题,抓住材料的主题,明确设问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2)提炼观点。在研读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出其中的主要观点,以备论证。 (3)遴选史实。从所学的知识中搜寻和遴选出可论证观点的史实。 (4)表述成文。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证有力。 1.(2018江苏单科,6,3分)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 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 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务 企业 ( )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

17、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B B组组 自主命题自主命题省省( (区、市区、市) )卷题组卷题组 答案 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江南制造总局属于封建性质的官督商办企业,其生产技术大权被 洋人操纵,甚至出现不懂技术的洋匠招摇撞骗的情况,这表明洋务企业过度依赖西方技术。故 选B项。材料信息反映了洋务企业管理的不合理之处,过度依赖洋匠,排除A项;洋务企业并不 是外资企业,排除C项;材料信息说明个别洋匠属于外行,而非全部,排除D项。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 洋务运动时期军事工业的特点和影响 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具有垄断性、落后性和封建性等特点,其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和民用企业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

18、促进作用。 2.(2016江苏单科,7,3分)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至 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民 多以熬硝或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 )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 答案 答案 B A项中“店铺增多”在题干材料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居民多以熬硝或以硫 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表明中国传统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B项正确,D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

19、口岸”的相关信息,C项错误。 3.(2016海南单科,15,2分)19世纪70年代初,生丝、茶叶合计占中国贸易出口总值的近90%,1900 年降至38%左右,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出国的地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是 ( ) A.中国丝茶竞争力减弱 B.清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 C.中国小农经济的瓦解 D.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 答案答案 A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已经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成为西方列强的原料 产地和商品倾销地,生丝、茶叶是当时出口的大宗,但到了20世纪初年中国已失去主要丝茶输 出国的地位,这是由于在国际竞争中,中国丝茶竞争力日益减弱。故选A项。 4.(2015天津

20、文综,5,4分)天津开埠后,直隶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 蒙等地贩运皮毛,冬去春回。到20世纪初,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部分生皮在 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 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 ) A.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B.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 C.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 D.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答案答案 A 本题考查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中国农村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D 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外国资本主义,故C项不正确;仅据材料无法得出B项。据“从事非农业生 产的

21、人越来越多”可判断A项正确。 5.(2014山东文综,17,4分)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 映出 ( )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答案答案 D 根据材料信息“19世纪60年代”“番舶来银”可知,鸦片战争后,丝织品的国外市 场扩大;由“商人皆若狂”“家家置纺车”可知,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的发展。故 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B项。资本

22、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均与中国19世纪60年代的史实不符,A、C两项错误。 6.(2014江苏单科,7,3分)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 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 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 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 )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答案答案 D 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23、耕”与“织”的分离、“纺”与“织”的分离,由题干 材料中“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等 信息可知,D项正确。 评析评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 力,难度中等。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自然经济的特点及瓦解的表现。 7.(2016天津文综,14,6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 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 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

24、地,如上海、南 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大城市发展的原因,并指出其时代背景。(6分) 答案答案 (2)沿海和条约口岸贸易繁忙;政府的自强运动(洋务运动)。 西方势力侵入,中国开始近代化进程。 解析解析 (2)直接提取材料信息,从沿海和条约口岸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开展自强运动等方面 回答第一小问。结合19世纪中期中国社会状况回答第二小问。 1.(2012课标全国,30,4分)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 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 )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

25、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C C组组 教师专用题组教师专用题组 答案答案 A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 事物的能力。难度稍大。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张謇是晚清状元,毅然挂冠 经商、兴办实业,这一行为冲破了传统的“商为末业”的观念,因此A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 无法体现“民族工商业竞争”,排除B项;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允许民间办厂,民族工业有了初步 发展,故C项与史实不符;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2.(2015浙江文综,18,4分)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

26、“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 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 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 ) 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答案答案 D 题干材料表明,1883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低迷不振,导致胡雪岩囤积的大量生丝无 法销售出去,造成胡雪岩破产,故答案为D。 3.(2015四川文综,4,4分)1893年,驻外公使薛福成在出使日记中写道:“总理衙门大臣萃毕 生之全力以经理交涉事务者,殆鲜

27、其人。或以官高挂名,或以浅尝自喜;或骤出骤入,听其自 然。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这主要反映了 ( ) A.中外交涉事务的减少 B.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 C.立宪思想传播的困境 D.洋务专业人才的匮乏 答案答案 D 总理衙门大臣“一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两书之名,尚有色然以惊者”,本 质上说明了当时中国洋务专业人才缺乏,故选D项。自鸦片战争后,中外交涉事务越来越多,A 项错误;题干材料不能反映出顽固派对洋务的抵制,B项错误;题干材料并未反映传播立宪思想, C项错误。 4.(2014浙江文综,15,4分)清末某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 权。是铁路之利

28、,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这 一言论的含义是 ( ) A.“求富”“自强” B.“师夷长技” C.“中体西用” D.“民生主义” 答案答案 A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可知,铁路修 建可使百姓、国家从中获利,这体现了“求富”的思想;从“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可 以得出“自强”的思想。故A项正确。“师夷长技”“中体西用”这些思想主要指学习西方 先进技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C两项错误。“民生主义”属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显然 不符合题意,D项可排除。 5.(2014天津文综,6,4分)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

29、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 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 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的中国人 ( )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 答案答案 D 题干中的“测温、测热、测电”“平弧三角”“化学物质”等属于西方科技范 畴,因此D项符合题意。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开始开眼看世界,排除A项;“中体西用”虽为洋 务派的主张,但材料没有体现出“中体”,排除B项;C项中“普遍”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评析评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测

30、 温”“平弧三角”等信息。 6.(2014大纲全国,16,4分)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 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 )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答案答案 C 从材料信息看,该人士主张兴办工厂和航运事业,鼓励并主张保护民间参与以分洋 商之利。联系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鼓励民间办厂,因此出现了民间办厂 的浪潮,所以该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19世纪90年代,故选C项。 评析评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

31、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适 中。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反映的是鼓励发展民族工业,联系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相关知识 回答。 7.(2013课标,40,15分,0.344)(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 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成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 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 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 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

32、 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 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 于大洋。”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 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 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18421846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 五倍;18461856年,茶出口又增长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1861年的490余万 两增加到1902年的300

33、0余万两。1866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年, 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使我内江 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1885年,海军衙门设立。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 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1904年,张謇上奏朝廷,请准各省成立海洋渔业公司,购置新式 渔轮,发展海洋渔业。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与英法等国签订条约,允许百姓出国,“毫无禁 阻”,仅南洋地区,就有中国移民500万人。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 义发展史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34、15分) 答案答案 (2)主要变化:在西方冲击下海禁政策失效,政府被动参与海洋利用;海洋权益的各方面 都受到西方列强的干预控制;通商口岸增加,海外贸易拓展;对海洋重要性的认识逐步深入;海 洋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试图建立有效的海防力量;海外移民、留学成为重要现象,对国内的影响 加深。 启示:加强海洋领土及海权意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解析 解析 第(2)问,“主要变化”要结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这一主干知识,从政治、经济、 军事、文化等角度进行总结;“启示”可以从国家主权、发展经济等角度思考。 8.(2015重庆文综,13,14分)(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盛宣怀(18441916)

35、,江苏武进人。从1870年开始充当李鸿章幕僚,创办了一系列实 业与教育事业。1896年,他将自办银行的见解向清廷作了系统的表述:“银行昉(开始)于泰西, 其大旨在流通一国之货财,以应上下之求给。立法既善于中国之票号、钱庄,而国家任保护,权 利无旁挠,故能维持不敝。各国通商以来,华人不知务此,英、法、德、俄、日本之银行乃推行 来华,攘我大利商务枢机所系,现又举办铁路,造端宏大,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 脉,杜洋商之挟持。” 摘编自谢俊美编中国通商银行 材料二 1897年5月27日,经过盛宣怀一段时间的筹备,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 银行在上海正式成立。银行股份全属华股,总董全是华人,其

36、构成不是封建官僚就是买办商人, 实行“权归总董,利归股商”。它的内部章则制度完全仿照英商汇丰银行章程来拟订,用洋人 为大班,掌握业务经营上的实权。它以上海总行为中心,积极开展业务。 年份国内工商业、 交通业及其他 钱庄外国 洋行 外国在 华银行 合计 1897年底7014124100 1898年底5111380100 1899年底850150100 摘编自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编 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的初创时期 (2)根据材料一,归纳盛宣怀提出的中国自办银行的理由。(6分)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通商银行初创时期放款的重点领域。(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 行在重点领域放

37、款所起的作用,(4分)指出该行在初创时期存在的不足。(2分) 中国通商银行(上海总行)各类放款占其放款总额百分比 答案 答案 (2)银行比中国传统金融机构优越;有利于促进铁路建设等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抵制洋商 独揽中国银行利权。 (3)民族工商业及交通业。推动了民族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 化。在经营管理上依赖洋人,没有完全摆脱列强的控制。 解析解析 第(2)问据材料一信息从银行与票号、钱庄之比较,自办银行之积极影响角度归纳。第 (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中表格信息判断放款的重点领域;第二小问从对民族工业、经济近代 化产生的影响角度分析其作用;第三小问据材料二中“内部章则制度

38、完全仿照英商汇丰银行 章程来拟订”“用洋人掌握实权”等信息归纳。 9.(2014广东文综,38,15分)(节选)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 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 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二 (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 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

39、的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状况有何不 同?(8分) (2)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综合两则材料可 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7分) 答案 答案 (1)特征: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4分) 不同: 材料一: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解体; 材料二:河北元氏县仍以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4分) (2)局限:材料一有夸大之处;材料二只反映局部。(4分) 特点:地区发展不平衡。(3分) 解析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注意语言要精练。第二小问属于比较题,要从两则 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加以归纳总结。第(2)问第一小问考查史学研

40、究方法,注意运用历史唯物 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第二小问要综合两则材料,围绕中国近代化的特征展开阐述。 考点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考点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A A组组 统一命题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课标卷题组 1.(2016课标,30,4分)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答案 答案 D 1932年正处于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时期,材料信息也不能反映出民族火柴工业 举步维艰,排除A项;材料信息未体现新的营销方式,排除B项;实业救国思潮早在甲午战

41、后就已 经兴起,排除C项。只有D项符合题意。 解题思路解题思路 抓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32年”和图片中的文字信息。 2.(2016课标,30,4分)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 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 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 此时期 ( )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答案 答案 D 从题干中“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

42、关键信 息,可知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加强,故选D项。A项题干材料未体现, 排除;仅从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一件事不能说明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故B项以偏概 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是在全面抗战时期,排除C项。 知识归纳 知识归纳 推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1)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2)政府政策的推动; (3)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4)“实业救国”思想和实业家的爱国精神。 3.(2018课标,41,9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初,上海开始“依港兴市”,租界中“华洋杂居”;60年代后,上海由一 个古老的县城逐渐发展成港口与商业

43、中心;19世纪下半叶形成了沪东、沪西、沪南等工业 区。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参与上海发展,形成新的商业区。1929年,由市政府主导,建成以江 湾五角场为中心的“大上海市中心区”。1949年后,上海一直是国家重要的经济中心。十一 届三中全会以后,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世界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张仲礼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等 材料二 16世纪开始,曼彻斯特从军事要塞逐渐发展成为工商业城市。1830年已有棉纺厂99 家,并开通世界最早的现代化铁路。1838年,设立议会和市政府,摆脱了封建管理体制。19世纪 下半期,从传统的棉纺业衍生出许多新门类,开通了通海运河,可通往世界各地。20世纪初,不 断与周围工

44、业社区及城镇连接,发展为大城市。19611981年,因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外迁,老 龄化日益严重,纺织业日趋衰落。20世纪后期,城市中心被废弃的工业区包围,几个大面积的旧 贫民区仍然存在。 摘编自英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海和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大都市的相同因素。(9分) 答案 答案 (1)交通便捷;工商业的发展,工业化的推动;制度突破。 解析解析 (1)结合两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兴起的过程进行分析,从交通条件、工业化的推动、制 度方面的突破等角度回答。 方法技巧方法技巧 比较类非选择题的答题技法 比较类设问的解答一般分四个步骤: (1)明确比较对象。依据材料和

45、问题明确比较的是哪几类历史事物。 (2)明确比较方向。确定需要比较的是相同点还是不同点,或者既比较相同点又比较不同点。 (3)找准比较角度,即找准比较点。题目已经设立了比较点的按照要求比较即可;对于没有明确 比较点的题目,要依据材料的叙述角度,设问的主次性等确定比较点。 (4)组织答案。首先明确比较点的提示语,例如“特点”“方式”等。对于不同点的答语也要 有一定的指向性,如“前者”“后者”。 1.(2017江苏单科,11,3分)据统计,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31.97亿美元,其中美国14.10亿美 元,占总量44.10%,英国11.15亿美元,占总量34.88%,其他国家6.72亿美元,

46、占总量21.02%。由此 可见 ( ) A.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 B.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C.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D.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 B B组组 自主命题自主命题省省( (区、市区、市) )卷题组卷题组 答案 答案 D 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从1948年外国在华投资的占比情 况来看,美国占44.10%,比例最大,说明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这与抗战胜利后 美国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取得了在华的政治、经济等特权有关,因此D项符合题 意。二战后英国国际地位下降,美国国际地位迅速提高,排除A项;B项说法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47、 C项中“完全”的说法太绝对,且与史实不符。 解题关键解题关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时间提示:“1948年”,再根据题干材料信息及二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消长作出判断。 2.(2015江苏单科,8,3分)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 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 ( ) 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 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 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 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 年代进口火柴(万罗)新厂数厂均资本额(万元) 19142 383.58104.92 19152 097.349

48、3.30 19162 062.0741.42 19171 559.4385.47 19181 334.0830.66 1920848.43239.67 答案答案 C 材料数据显示,进口火柴数量逐步降低,新厂数和厂均资本额经历了高低高 低高的变化过程,这从侧面反映出近代民族工业抵制列强经济侵略、曲折发展的特征,故C 项符合题意。A、D两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排除;B项表述明显错误。 3.(2015福建文综,24,4分)下表为20世纪前期中国对外贸易出入超变动表。表中数据变动可以 用来佐证 ( ) 出超(+),入超(-);单位:百万元 年份美国英国法国俄国(苏联) 190919110-90+56+4

49、6 19191921-89-110+32+14 19291931-205-76+40+53 A.美国逐步加强对华经济侵略 B.英国对华贸易优势逐步加强 C.法国强化对华转嫁经济危机 D.俄国(苏联)对华贸易稳步增长 答案答案 A 表格数据显示中国对美贸易逆差逐年扩大且幅度非常大,这说明美国对华经济侵 略不断加剧,故A项正确。表格数据显示英国对华贸易优势减弱,故排除B项;中国对法贸易呈 出超局面,故C项不正确;由表格数据无法得出D项结论。 4.(2015浙江文综,20,4分)荣德生等刊登宣言:“东(三)省沦亡,于今两月,我国民政府迁延无措 且于国际联盟中显示让步同人等以匹夫有责之义,谨先发起国难自救会之组 织”,相约“监督政府之外交进行,对于一切有碍国家利益之行动,共抗争之”。这可以作为直 接史料来说明 ( ) A.国际联盟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迁就 B.民族工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