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精品课件:2-6-17 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7662 上传时间:2020-01-06 格式:PPTX 页数:34 大小:6.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精品课件:2-6-17 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精品课件:2-6-17 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精品课件:2-6-17 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精品课件:2-6-17 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精品课件:2-6-17 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精品课件:2-6-17 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精品课件:2-6-17 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pptx(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7讲 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01,02,04,自主复习,对接高考,专家史论,易中天: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古代货币的发展与演变;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变化,考点一 手工业的发展,03,核心素养,史学研究:清代票号与汇票,考点二 古代商业的发展,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考点一 手工业的发展,1我国古代手工业基本经营形态有:官营手工业、 手工业和 手工业。有人说,一直占据古代中国手工业经营的主导地位的是官营手工业,你怎样理解这种说法。,答案 明代前期前,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它代表着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并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为特征的雇佣

2、关系。,答案 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私营,家庭,3.史料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 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问据史料可见家庭手工业在小农经济中占有的地位是什么?,2.以纺织为代表的 手工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的一小部分作为商品出卖; 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产品投放市场。,私营,家庭,自主学习,考点一 手工业的发展,4.唐李贤后汉书:“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描写的生产工具是 ,主要功能是 。,水排,水力鼓风冶铁,6.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 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这些 发明主要得益于( ) A

3、.小农经济的发展B.井田制的瓦解C.冶铁技术的进步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5商周时代, 铸造进入繁荣时期,代表作品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青铜礼器等;南北朝时期出现 。,C,青铜,三星堆,灌钢法,7.古代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是在 ;定窑、汝窑、哥窑、官窑、钧窑“五大名窑”出现是在 ; 出现于元代,明宣德年间尤为珍贵;明清 、珐琅彩大放异彩,江西 是著名的瓷都。,宋代,彩瓷,景德镇,青花瓷,唐代,自主学习,考点一 手工业的发展,10.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这表明( )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 B唐

4、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 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8.(2013天津高考改编)“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起,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了麻。”与此变化有关的人物是 ,其主要贡献是什么?,黄道婆,D,9.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的是 ;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到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的是 ;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的是 ;有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的织锦生产于 ;结构复杂精密的花楼机出现在 ;细密精致的缎是 丝织品的代表。,答案 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汉代,西周,唐朝,宋朝,明代,清代,自主学习,考点一 手工业的发展,11.

5、 史料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问(1)史料反映了私营手工业规模超过 手 工业,在丝织业出现了 。 (2)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中期以前私 营手工业发展艰难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官营,答案 推广受官营手工业的压制;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对市场商品的需求量小;封建政府的压制政策。,资本主义萌芽,12.“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日殴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主要表明( ) A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B自然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 C重农抑商的观念有所淡化

6、D社会生产中出现雇佣关系,A,自主学习,考点二 古代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这段材料主要表明该地 (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B.交通便利 C.小麦种植业较发达 D.商业繁荣,答案 (1)农村形成的民间集市。形成与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得到发展;(2)宋代的草市已经具备比较完善的饮食服务设施。,D,2. 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 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重农抑商,春秋战国,3.“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中“草市”是什么?形成于何时?

7、“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反映的应是草市什么时期怎样状况?,自主学习,考点二 古代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4.材料唐代柜坊又称僦柜、寄附铺、质库、质舍等,所藏物品主要是钱帛、粟麦、钱,一部分是柜坊自备的资金,一部分是别人的存款。 问柜坊的出现有何影响?同时出现的类似汇票的新事物是什么?说明了什么?,答案 柜坊的出现,为交易提供便利,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飞钱;说明唐代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答案 宋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市坊的时空界限被打破等。,5.简答读右图,简述两宋时期商业发展的状况如何?主要表现是什么?,6.明清时期

8、,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了地域性 的商人群体 ,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 和晋商。,商帮,徽商,自主学习,考点二 古代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7.史料明中后期“奴富致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给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判断据史料可知,由于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从秦至清商人的地位均呈下降趋势。( ),(提示 史料反映明代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答案 宋朝交子流通,便于民众携带钱币,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元朝滥印纸币,造成货币贬值,掠夺民众财富,引发农民起义。,8.简答宋朝事实载:“四川山路峻险,铁钱脚重,难于赍挈”“当时设法者措置得宜,常预桩留

9、本钱百万贯,以权三百万贯交子(纸币),公私物一,流通无阻,故蜀人便之。”元末人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中收有散曲醉太 平小令:“堂堂大元,奸佞专权。开河(黄河)变钞(钞票贬值)祸根 源,惹红巾(起义军)万千” 问宋朝和元朝纸币流通的作用有何不同?,自主学习,考点二 古代商业的发展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史料自春秋战国至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邑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人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问史料显示唐以前,“市”有何特点?,答案 “市”为政

10、府所设并设置专门官吏管理;“市” 有严格的地域和时间限制,2.唐长安城中设有东、西两市,市下设行,如肉行、 绢行、药行、鼓行、铁行等。可见,唐都长安( ) A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管 B商品交易打破了空间限制 C城市的政治功能日益减弱 D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明显,D,自主学习,考点二 古代商业的发展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3.对比观察唐代长安城,北宋汴京市场分布及清前门市场图。,问(1)图示反映唐长安到宋汴京及清北京“市”突破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且出现 市场, 活动繁多。,专门,商业,(2)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案 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商业的发展,(3)结合所学,简析这种变化有何影响

11、?,答案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活跃,推动了商业都会的崛起。,自主学习,考点二 古代商业的发展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4.判断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监管。( ),5.唐代歌咏扬州的名诗佳句很多,有陈羽的“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吹满扬州。”李绅的“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司马光的“万商落日船交尾,一市春风酒并垆。”由此可见当时的扬州( ) 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帮势力强大 城市中饮食服务设施完备 突破时间限制,夜市繁荣 商业运输主要借助水路进行 A B C D,点析: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问扬州、益州等城市得以繁荣的主要因

12、素是什么?,答案 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南移等,B,自主学习,考点二 古代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1.右图“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福建泉州特征的木质古沉船,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沉船地点位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 沉船上有大量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 沉船的出发地有可能是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港的泉州,2. 时,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 逐渐发展起来。唐朝时, 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明清时期,只开 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广州,西汉,广州,自主学习,考点二 古代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3.材料 从汉

13、代起,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已相当大。到了唐朝,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海港而不是古老的陆路,首次成为中国同外界联系的主要媒介。宋朝时的中国正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问(1)唐宋以后“海港”成为主要媒介的表现是什么?,(2)指出宋朝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及表现。,答案 唐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元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答案 (特点)对外贸易规模空前;海路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表现)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2)结合所学,“这一潜在的可能”在中国古代未能实现的主要原

14、因。,答案 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政策;农耕社会相对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宋元更替打断其进程。,自主学习,考点二 古代商业的发展对外贸易,4.明成祖时,有人主张对入贡互市的外商征税,明成祖答复:“今夷人慕义远来,乃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多矣。”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明成祖认为国体纲常重于经济利益 B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利益 C明成祖想借外商引导百姓投身海外贸易,5.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 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纳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这种贸易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答案 朝贡贸

15、易带来巨大财政负担,再加上自然经济的影响,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萎缩,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B,对接高考,(2017课标全国,27)明代前后期玉制器皿的使用,(2016课标全国III,27)明代江南经济发展,(2015课标全国I,27)南方经济发展与科举,对接高考,【例1】(2017课标全国,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知识定位 古代商

16、品经济发展及民营手工业发展,素养解读 从“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角度考查明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B,对接高考48分选择题,对接高考,【例2】 (2017课标全国,24)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知识定位 古代经济发展及经济重心的南移,素养解读 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角度考查春秋战国之际商业发展的因素,A,史论链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演变规律 见创新设计,对接高考,【例3】 (2014课标全国,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

17、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知识定位 明清时期海外贸易的发展,素养解读 从“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 角度考查古代对外贸易,A,对接高考,【例4】 (2015课标全国,27)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 ) A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知识定位 明清商业发展,素

18、养解读 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明代商业发展的表现及背景,B,对接高考,【例5】古代货币的发展与演变,对接高考25分综合题,史料一 早在唐代就出现了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柜坊是专营钱币存放与借贷的机构,已具有早期银行的某些雏形。飞钱是中国历史上早期的汇兑业务形式,经 营者既有私商,也有政府部门。明朝中叶以后,钱庄已成为一种独立经营的金融组织,经营银钱兑换及放款业务。嘉庆年间,在平遥众多的商号中,有一家叫西裕成的颜料 庄,在经营同乡、亲友少量汇兑银两的过程中,借鉴古代飞钱、便换的经验,克服账局只营货币借贷不经营汇兑的缺陷,将颜料庄改为专营银两汇兑和存放款业务的票号。 1823 年,正式成立了中国

19、第一家票号日升昌,日升昌票号成立后,解决了国家银行未出现前大宗银两往来的困难,并很快在全国 40 余个大中城市设立了分号,票 号业务搞得红红火火 。 摘编自张郁兰中国银行业发展史,读史用史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金融业的特点。,提示 资金力量薄弱;业务范围较小;经营模式较单一;有官营,但以私营为主;功能不断增强,由存取款、放贷到汇兑。,对接高考,史料二 随着纸币宝钞的崩坏,明朝社会内部产生的对白银的巨大需求推高了国内银价,精明的欧洲日本商人因此用白银进行外汇套利;加之“隆庆开禁”以来,中国外贸优势明显,海外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万历年间实行“一条鞭法,计亩征银”,从而确立了白

20、银法定货币的地位。此后出现如下现象:贪污大增,仅抄没刘瑾的白银就有 3 亿两;富贵之家或秘窖白银或以银首饰传之后世;农民为纳税低价出售粮食因而赤贫,一时间民变四起,最终导致明王朝的覆灭。 摘编自弗兰克白银资本等,读史用史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中后期“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及其社会影响,学会读史 史料二反映了白银货币化的相关背景及影响。,答案 原因:纸钞滥发,通货膨胀;外汇套利和贸易顺差推动白银大量流入;税制改革推动;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促进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引起财富观念变化;加剧政治腐败,激化阶级矛盾,加深政治危机。,史论链接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趋势 见创新设计,对接高考,史料 汉、唐、两宋南方

21、海上丝绸之路比较表,【例6】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变化,对接高考12分开放题,对接高考,史料 汉、唐、两宋南方海上丝绸之路比较表,【例6】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变化,读史用史 据史料提取海上丝绸之路的两条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分析说明。,对接高考12分开放题,思维提示:本题属于表格信息提取类,通过史料分析,考查学生解读图表信息、把握历史发展趋势与特征及灵活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 如: 路线更多更发达更远; 管理愈加规范; 货物品种愈来愈多,对外贸易的 经济职能愈加明显等。,对接高考,案例分析,一看表头及出处,二看表格比较项目,三看表格信息纵横变化,根据提取的信息,归类表格中与此关联信息,最

22、后总结升华。,提取信息:后代路线比前代更发达;朝贡贸易转化为市舶贸易,贸易的经济职能增强;政府对丝绸之路的管理越来越规范。,考生信息 1 的说明,未涉及到达地理范围的扩大,也没有做总结升华,对接高考,信息 1 后代路线比前代更发达。 说明:汉代可达东南亚和南亚,唐朝和两宋可达波斯湾、红海,两宋还可达非洲东海岸。这主要是由于唐朝及两宋时期经济的发展,造船与航海技术的提高,经济重心的南移。,答题提示,信息 2 朝贡贸易转化为市舶贸易,贸易的经济职能增强。 说明:汉、唐、宋三朝都有朝贡贸易,如汉有外国使者“进献”,唐朝对朝贡使团的限制,宋朝官营贸易。宋代市舶司专司货物税,外贸以私营为主,商品种类多有

23、生活用品。这些说明对外贸易的经济职能增强了。从原因上看,唐朝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对外实行开放的政策;宋朝偏安东南,财政开支大,因此重视海外贸易,通过商业税解决。,信息 3 管理越来越规范。 说明:汉代设官员管理,唐朝设市舶司,到了两宋,不仅设市舶司,还有相关的法律,对官员也有一定的限制。 理论提升:丝绸之路的繁荣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变革,也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扩大了当时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提高国际地位。,核心素养,从史学研究角度认识“清代票号与汇票”,例 明清时期,号称“山西票号”的票庄遍布世界各地,且据史料记载,八国联军向中国索要赔款时,慈禧太后掌权的清政府曾

24、向晋商乔家借钱还国债,这足见晋商的经济实力。下列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有 ( ) 票庄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票庄是一种介于钱庄与银行之间的旧式金融机构 晋商是明清时期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商帮 晋商和官府勾结卖国求荣 A. B. C. D.,B,方法突破货币金融是古代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从商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为商品经济服务的。古代货币的演变,从唐代柜坊和飞钱到清代的票号和汇票,都将是课标全国卷命题的重要区域。票号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金融机构,在清代社 会中有着类似近代银行的功能。尤其是山西票号的发展脉络,经营方式和特点,汇票的防伪技术,向近代银行转型的失败等问题,注意结合史料和时代背景进行客

25、观评价和深度分析。,核心素养,史料选读票号是清代以经营汇兑业务为主的信用机构。亦称票庄、汇号或汇兑庄。乾隆、嘉庆以后由于埠际贸易扩展,专营汇兑的票号应时产生,道光初年山西平遥日升昌颜料庄改组为日升昌票庄是最早的一家。山西票号经营的业务首先是汇兑。活动范围遍及全国,营业重心在北方,但也兼及南方。营业对象最初主要是商人。太平天国期间及以后,其往来对象则以清政府和贵族官僚为主体。由于票号得到官府和大官僚的直接扶助,地位优越,在全国金融市场上曾煊赫一时。但为时不久,外国银行势力迅速扩张,钱庄业务范围扩大,夺取不少票号营业。辛亥革命后,票号失去靠山,多数票号相继倒闭,终归没落。,从史学研究角度认识“清代

26、票号与汇票”,核心素养,史料选读 一、农业“三才”生态系统学说 在吕氏春秋的士容论申时篇中首次提出了农业“三才”论:“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稼”(农作物)是整个农业生产系统的核心,“人”、“地”和“天”共同构成了作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农作物与天时、地利、人力之间构成了一定的生态关系,从而形成了农业生态系统。 二、传统农业的“三宜”生态原则 中国传统农业因时、因地、因物制宜的“三宜”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把农业与气候条件相结合,形成农时知识和月令文化体系;其次是将农业与土地和土壤条件相联系,形成地宜或土宜知识;第三是把农业与动植物不同性状及区域分

27、布相联系,形成物宜知识和风土论等。“三宜”原则是“三才”理论与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从生态(环境)史观角度探讨“中国传统农业的生态文化”,核心素养,史料选读 三、土地生态资源保护的思想与举措 自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的精耕细作的农业体系,采用了集约经营的思想,因而能以有限的土地资源取得高产,同时还维持土壤的肥力。对遏制以扩大土地面积来实施增产的做法,减少土地开垦以及保护农业生态具有一定的作用。这方面在人口急剧增加的明清时期,表现更为突出。主要举措包括:挖掘农田生产潜力,提高单产;将山地种植方式由沿坡漫种改为修筑梯田,倡导山地分层利用;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在山地丘陵地区修建中小型陂塘堰坝,保

28、持水土;政府采取封山育林的行政管理措施,封山驱民;民间制定以土地山林保护为主要内容的乡规民约,采取各种措施护山育林。 周海燕中国传统农业生态文化简说,从生态(环境)史观角度探讨“中国传统农业的生态文化”,专家史论,【命题素材】 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 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即城市从乡村征收贡赋,调集劳役,一般却少向乡村提供产品政治上是前者对后者的压迫与控制,经济上则是后者对前者财富和劳力的供应。 易中天中华文化史(上),【解读观点】 史料为评论性材料,主要阐述了中国古代的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影响。认为中国古代的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命题预测】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

29、析“古代中国城市与乡村的经济联系主要是单向性的”主要原因。指出这种联系给农村带来的影响。,答案 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当时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经济上城市对农村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和寄生性。 影响:乡村经济受到城市的压迫和控制,导致城乡矛盾激化;受到城市的剥削,导致农村经济日益落后。,专家史论,【命题素材】 明清时期中西经济比较 反观中国,直到15世纪时还处在人类文明发展最先进的行列之中,但是从16世纪起却逐渐落后下来。中国游离于世界经济圈之外,闭关自守,以天朝大国自居,一直坚守着传统的文明。如果从绝对数字上看,明代经济的发展,尤其是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后期的“康乾盛世”,其繁荣程度仍然远逾

30、西方。但是,问题的实质在于,西方已步入商品经济时代,其发展势头之兴旺是难以估量的;而中国依旧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下,依靠的是农本经济,已不可能出现突破性的大发展。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刘宗绪: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兼任国家教委(教育部)考试中心研究员等,把毕生献给了我国的世界史研究和历史教育事业。擅长宏观理论思考,主编和参编了多部世界近代史教材,影响巨大。,专家史论,【命题预测】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清时期中西经济发展的差异。,答案 经济模式:中国是自然经济模式,西方是商品经济模式。 发展前景:中国经济封闭保守,缺乏强劲发展势头,不能实现质的突破。西方经济竞争开放,发展势头兴旺,前景难

31、以估量。,【解读观点】 (1)明清中西经济的数量比较:中国固守自然经济传统,农耕经济绝对数量大,“康乾盛世”繁荣程度远超西方。 (2)明清中西经济的实质比较:中国游离于世界经济圈之外,闭关锁国盲目自大,农本经济缺乏发展势头,无法实现质的突破和发展。,专家史论,1.史论观点古代手工业与匠户制度 明初规定: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营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住坐匠则是每月赴官营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若不赴班,则须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人。(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起,轮班匠一律征银,政府则以银雇工。清政府决定废除这一制度,“各省俱除匠籍为民”。 范文澜中国通史,2.史论观点宋朝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 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