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7721 上传时间:2020-01-06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20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20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20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20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课件: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概览 时空定位单元主题,【时空坐标】,【主要线索】 本单元主要讲述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活动,逐渐打开了外交局面。 1.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取得了重要的外交成果。其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影响深远。 2.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以及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中国的外交僵局被打破,开创了外交新局面。 3.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适时调整外交政策的目标,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第23课 新中

2、国初期的外交,史料探究,课前预习,随堂训练,素养落实,素养落实 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主题立意】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摆脱了在国际外交上的屈辱地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学习目标】 (1)通过对相关史料的探究,进一步理解新中国成立初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和重大的外交活动,学会分析新中国成立初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2)使学生能够把外交方针的制定与成就的取得与当时国内外的环境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和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一系列重大外交活动的回顾,领略老一辈革命家在外交活动中所展现的风范及人格魅力,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课前预习 课前

3、自学释疑解惑,知识梳理,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背景 (1)以 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 (2)新中国诞生。,苏联,2.内容,国民政府,平等外交,独立自主,帝国主义,西方国家,平等互利,社会主义阵营,3.成就 (1)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2)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年里,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 (1)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 (2)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同苏联等国家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3)新中国积极同

4、邻近国家和新兴的 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提出 (1)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 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民族独立,印度,(2)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影响: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参加日内瓦会议 (1)背景 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美国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 (2)目的:和平解决 和印度支那问

5、题。 (3)结果: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朝鲜,(4)意义 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2.参加万隆会议 (1)背景: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议题: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 (3)中国的方针及其作用:“ ”;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4)影响 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会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求同存异,【概念理解】 “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概念总结】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中国政府提出,并与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的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

6、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是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思维点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知识补充】 “求同存异”方针:是周恩来为了粉碎帝国主义的阻挠、破坏万隆会议而提出来的方针。“同”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即都曾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异”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有所差异。“求同存异”即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的差异,为了

7、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轻巧识记】 数字法巧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一个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两次会议: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万隆会议。 三大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四点成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 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探究主题1 新中国成立初三大外交政策 材料 推行这一政策不仅有意识形态的共性,也有实际的考虑:新生的人民共和国需要依靠苏联的援助和保护,以防止像布尔什维克革命后发生在西伯利亚的那种西方列强的干预。毛泽东前往苏联寻求一项友好同盟条约。斯大林给予一项军事同盟

8、和3亿美元的贷款,并答应派遣专家帮助中国进行工业化和军事现代化。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史料探究 主题探究史料教学,【问题】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外交政策及其对我国经济、政治的影响。,【解读】 据材料“推行这一政策不仅有意识形态的共性,也有实际的考虑”得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据材料信息“军事同盟和3亿美元的贷款”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内外形势作答。 【结论】 政策:“一边倒”。 影响:经济上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独立。,【深化拓展】 认识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1)“一边倒”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从目的看:捍卫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9、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两大阵营的对峙,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和封锁政策;从历史看: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是中国革命的盟友。 (2)“一边倒”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往来,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它旨在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与众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巩固革命成果,保卫人民政权。,探究主题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材料 后来的援越抗法和抗美援朝政策尽管都包含着维护国家主权的目的,但也成为一些周边亚洲国家对新中国恐惧的一个重要原因。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开始建立对中国的包围圈,

10、在中国周边地区建立军事基地、增加驻军和建立军事同盟,这对新中国构成了长期的威胁。1951年朝鲜战争局部化的趋势出现后,中国领导人在2月间认为,经济建设成为中国的“中心任务”,经过22个月的准备,着手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在此形势下,过于突出意识形态的外交政策调整势在必行。 牛军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历史含义,【问题】据材料,概括新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并指出调整后的外交政策与之前的不同之处。,【解读】 据材料“一些周边亚洲国家对新中国恐惧的一个重要原因”得出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据材料“经济建设成为中国的中心任务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

11、五年计划,全国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得出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以此概括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据材料“在此形势下,过于突出意识形态的外交政策调整势在必行”得出前者侧重意识形态,后者淡化意识形态。 【结论】 原因: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国内经济建设的需要。 不同:此前的外交政策突出意识形态,此后的调整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探究主题3 万隆会议 材料 这次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的参加下,由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亚非国家举行的,它反映了占全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亚非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被后人誉为 “首次被发展中国家宣布进行南南合作的会议”,其意义不仅体现于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

12、在新中国对外关系史上更是意义深远,由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通过此次会议,在非洲大陆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问题】 材料中的会议指的是什么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20世纪5070年代的史实,概括这次会议对新中国对外关系和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解读】 据材料“这次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的参加下,由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亚非国家举行的”得出是万隆会议。据材料“中国代表团通过此次会议,在非洲大陆打开了外交新局面”结合所学得出新中国打开中非交往的新局面,形成与亚非独立国家的建交高潮;据材料“它反映了占全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亚非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结合所学得出极大地鼓舞了亚非拉

13、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斗争,增进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据材料“首次被发展中国家宣布进行南南合作的会议”结合所学得出第三世界国家开始以独立姿态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掀起不结盟运动,冲击了战后美苏两极格局。 【结论】 会议:万隆会议。 影响:新中国打开中非交往的新局面,形成与亚非独立国家的建交高潮;极大地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斗争,增进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第三世界国家开始以独立姿态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掀起不结盟运动,冲击了战后美苏两极格局。,随堂训练 即学即练学以致用,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 1.新中国初期的基本外交方针中,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实现了在国际中独立自主的是( ) A

14、.“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另起炉灶”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解析:C “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这使得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2.(2017江苏南通期末)“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实行“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团结成国际统一战线,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外交政策,该政策指( )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对外开放,解析:A “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

15、”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即“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故A正确。,3.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对这一原则认识的主要依据是它( ) A.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消除了世界各国间的矛盾 D.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线,解析:D 材料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界线,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逐渐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4.下列日程是周恩来于20世纪50年代参加某次国际会议过程中其中一天的行程安排。这次会议( ) 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目的是加

16、强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合作 C.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 D.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解析:C 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与题干中“英国”“法国”等不符,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A、D两项错误;材料中周恩来也访晤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外长,B项错误;根据“柬埔寨”“越南”,结合时间“20世纪50年代”及周恩来会见与访晤的各国外长,可知该会议为日内瓦会议,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C项正确。,5.(2017浙江嘉兴期末)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次国际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中苏

17、会谈 D.联合国大会,解析:B 万隆会议上,当与会国之间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而产生矛盾和分歧时,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出中国的什么外交政策和原则?两图所反映的内容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图三中我国代表团参加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收获? (3)三幅图反映了我国外交的什么发展趋势?,解析:三幅图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结合图片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答案:(1)图一是“一边倒”政策;图二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影响:图一:对于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具有重要意义。图二:加强了中印之间的友好关系,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收获: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3)由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向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转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逐渐发挥重大作用。,点击进入 课时作业,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