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高考对对练)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7950 上传时间:2020-01-06 格式:PDF 页数:167 大小:2.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历史(高考对对练)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7页
2019届高三历史(高考对对练)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7页
2019届高三历史(高考对对练)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7页
2019届高三历史(高考对对练)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7页
2019届高三历史(高考对对练)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高考对对练)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历史(高考对对练)一轮复习课件: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pdf(1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 制度制度 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一编中国古代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高考命题规律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属于命题的高频区。几乎每年每卷都会出 现12道选择题。从历年试题来看,选择题大多集中在“两汉时期 的政治制度”和“唐宋时期的政治制度”。综合性非选择题出现的几 率也很高,大多集中在“唐宋元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明清时期的政 治制度”。从考查能力上看,本部分重点考查考生说明历史现象的 能力以及理解历史结论和历史叙述的能力。另外,本部分试题对考 生阅读史料并解读史料的能力要求较高。 专题一 古代

2、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高考命题规律 命题角度命题角度1 1商周时期的政治商周时期的政治 制度 制度 -4-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1 -5-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1.(2017全国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 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 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

3、。西周通过分封扩大了势力范围,并加 强了对新占领地区的统治,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使周文化得到认同, 故选A项。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的,西周分封制还 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和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故B、C两项均错 误。贵族世袭特权于周朝分封前就已确立,故D项错误。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1 2.(2016全国24)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 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 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

4、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青铜文明。“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 追颂祖先功德”说明铭文意在让子孙后代铭记祖先的功德,显然这 是重视历史传承,故B项正确。题干中无论是商代还是周代,青铜器 上的文字都是金文,并没有全新的文字体系,故A项错误。题干铭文 的内容说明注重宗法传承,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青铜器 在商周时期的礼器功用,故D项错误。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1 3.(2014全国2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 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5、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 现在的( ) 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周代“雅言”(通用语)的起源地。由材料中的“学说 统一的雅言”,可推知“雅言”应该是周代的通用语。周代的“雅言” 自然应该是以周朝发源地的地方方言为基础而形成的,根据所学知 识可知,周朝的发源地在今天的陕西省,故C项为正确答案。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1 4.(2013全国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 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 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

6、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1 答案 C 解析 墓葬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发展状况。从材料信息看,秦 国除君主墓葬规模宏大外,其余墓葬没有明显的等级差别,这说明 分封制在秦国基本被废除,出现了国君独大和集权统治,C项说法正 确。战国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国实力增强,进行争霸、兼并 战争,分封制逐步瓦解,A项说法错误;分封制下,周王对地方

7、诸侯的 控制力不强,随着诸侯国力量的增强,王室日益衰微,B项错误;战国 时期,分封制度遭到破坏,D项说法错误。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1 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题组一 1.(2018吉林长春二模)周代分封制是“本大而末小”,“故天子建国、 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 亲,皆有等衰”,以构成“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等君臣隶属关系。 据材料可知( ) A.周代国家地方自治政权普遍建立 B.王权至上、强本弱末是根本原则 C.分封地域覆盖了中华民族发祥地 D.受封诸侯有“以供王职”等义务 专题一

8、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1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下的等级秩序,而没有强调地方自治政 权的普遍建立,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本大而末小”“王臣公,公臣 大夫,大夫臣士等君臣隶属关系”可知题干重在强调分封制的王权 至上、等级森严、强本弱末的根本原则,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反映 分封制的覆盖范围,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分封制下的隶属关系 及等级秩序,而没有明确受封诸侯的义务具体是什么,故D项错误。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1 2.(2018云南昆明调研)西周初年各

9、地发生叛乱,周公东征,平定了殷 地的“三监之乱”,征服了殷商在东方的残余势力后,大行分封齐、鲁、 燕、卫等国。这说明西周 ( ) A.分封制是周公执政时期的制度创新 B.实现了对东方广大地区的垂直管理 C.分封制是当时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 D.政治中心实现由西部向东部的转移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1 答案 C 解析 分封制是西周初年开始推行的制度,并非周公执政才推行的, 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周公征服了殷商在东方的残余势力后分封 齐、鲁、燕、卫等国,分封制并不是垂直管理,故B项错误;由材料 可知周公征服殷商在东方的残余势力后分封

10、齐、鲁、燕、卫等国 进行管理,可见分封制是当时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故C项正确;西 周的政治中心在镐京,材料仅体现了周公东征后对所征服地区实行 分封,不能说明政治中心已经迁移到东部,故D项错误。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1 3.(2018河北承德联考)在分封制下,任何一个诸侯都知道自己仅仅 是周王的部下大臣,自己的领土也仅仅是国家土地的一部分,这一 认知直到春秋中叶都没有大的改变。这说明分封制( ) A.进一步强化了宗法等级秩序 B.实现了拱卫周王室的目的 C.有助于国家整体观念的形成 D.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答案 C 解析

11、材料反映的是周王与诸侯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 诸侯领土是国家领土的一部分,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周王与诸 侯的关系,诸侯是周王的部下大臣,自己的领土也仅仅是国家领土 的一部分,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周王如何开疆拓土,故D项错误。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1 4.(2018湖南衡阳月考)西周时期,许多彝铭(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载 有“铸兹宝簠,以享以孝于大宗皇祖、皇妣、皇考、皇母”和“其万 年子子孙孙永用享孝于大宗”等词语。这些铭文反映了当时( ) A.宗法关系与皇权相结合 B.血缘关系影响政治生活 C.祭祀旨在宣扬

12、君权神授 D.僭越周礼的行为被遏制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1 答案 B 解析 皇权指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对全国的人民、土 地、财富的控制和管理权。秦朝开始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故A项错误;材料中的“大宗皇祖、皇妣、皇考、皇母”和“子子孙孙 永用享孝于大宗”强调大宗的特殊地位,宣扬血缘继承关系,西周时 期将大宗的地位刻在簠上体现了血缘关系对政治生活的影响,故B 项正确;君权神授指君主的权力由神授予,材料中权力来源于大宗 血缘继承,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子子孙孙永用享孝于大宗”只是对 于权力的宣示并不能真正的防止僭越

13、周礼,故D项错误。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1 5.(2018湖北名校联考)史记载:“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 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 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代殷后,国 于宋。”材料旨在说明( ) A.周代分封先代贵族以维护统治秩序 B.周初统治尚不稳固分封制受到冲击 C.西周初期中央集权雏形已开始出现 D.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权威衰落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1 答案 B 解析 周代分封先代贵

14、族以维护统治秩序结论正确,但不符合材料 的主旨,故A项错误;据材料“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 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 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代殷后,国于宋”得 出周初统治尚不稳固分封制受到冲击,故B项正确;中央集权雏形开 始出现是在战国时期,故C项错误;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权威衰 落是在春秋时期,故D项错误。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1 6.(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战国时期,在众多诸侯国中,居于行政位 置上的不再是拥有封地的世袭领主贵族,而是由君主任命、

15、领取俸 禄、可随时罢免的国家官吏。这说明战国时期( ) A.世袭贵族特权已被废除 B.官吏选拔制度尚未确立 C.任人唯贤取代任人唯亲 D.政权形式凸显君主集权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的只是部分贵族不再掌行政实权,故A项错误;材料 体现的是战国行政权赋予群体的变化,而非官吏选拔制度,故B项错 误;材料体现了任人唯贤和任人唯亲并存,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部 分地方行政官员直接由君主任免体现了君主集权,故D项正确。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1 7.(2018湖北黄冈调研)司马迁在史记里说:“及至厉王,以恶闻其过, 公卿惧诛而祸作,厉王

16、遂奔于彘,乱自京师始,而共和行政焉。”“召公、 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司马迁在此沿用了西周史官这一段纪年, 并以公元前841年作为中国历史确切纪年的开端。材料主要说明( ) A.司马迁所依据的是第一手史料 B.贵族共同协商执政以应对危局 C.周召共和开启了共和制的开端 D.贵族干预政治表明分封制崩溃 答案 B 解析 根据常识可知,第一手史料指的是当事人对史实的记载或者回 忆,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而非西周末年的人物,他对国民暴动的记述不 可能是第一手史料,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乱自京师始,而共和行政焉” 可知,这是贵族共同协商执政以应对危局,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共和 行政”指的是召公和周公共

17、同行政而非共和制的开端,故C项错误;根 据史实可知,分封制走向崩溃是在战国而非西周时期,故D项错误。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1 8.(2018安徽蚌埠质检)乾隆年间,刑部制定条例、严厉禁止盗卖宗 族公产,包括义田祀产以及宗祠房屋,违者处以重刑。此条例颁行 后,各地宗族在修订宗族法时,皆增立专条,要求将本族族产的数量、 种类、分布等情况报官备案,这表明( ) A.政府是宗族公产实际所有人 B.盗卖宗族公产现象愈演愈烈 C.宗族是传统中国的重要根基 D.修订宗族法唯官府马首是瞻 答案 C 解析 宗族公产属于宗族所有,材料反映了政府

18、立法保护宗族公产, 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法律对盗卖宗族公产现象的打击,没有反 映盗卖宗族公产现象愈演愈烈,故B项错误;法律保护宗族公产,宗 族修订宗族法并报官备案,说明宗族有利于统治,故C项正确;材料 反映的是宗族积极响应政府保护宗族公产的行为,而非唯官府马首 是瞻,故D项错误。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1 9.(2018广东东莞期末)周朝揖让之礼分为三种,没有婚姻关系的异 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 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这最能反映( )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B.血缘关系有

19、亲疏远近之分 C.礼乐制度极其复杂和繁琐 D.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分封制体现的是统治集团内部的等级关系, 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与题目中“周朝揖让之礼”无关,故 B项错误;C项表述属于主观臆测,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D项表述 与题目中“没有婚姻关系的异姓,行礼时推手微向下;有婚姻关系的 异姓,行礼时推手平而致于前;同姓宾客,行礼时推手微向上”相符, 故D项正确。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1 10.(2018安徽芜湖一模)学者许倬云曾说:“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 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

20、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节, 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 义。”材料说明西周时期( ) A.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B.宗法制下形成强大的家族凝聚力 C.家国同构促进周代稳定与发展 D.周王通过宗族纽带维护中央集权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周人统治的机制, 取得了道德的意义”可知,强调的是西周的政治制度,即分封制和宗法 制,说明西周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紧密结合,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 分封制和宗法制,而非宗法制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西周的 政治制度的特点而非其产生的影响,故C项错误;西周尚未形

21、成中央集 权,故D项错误。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1 11.(2018山西太原期中)礼、乐源自氏族社会的风俗习惯,被加进等 级制度的内容而制度化。礼记中说:“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 则相亲,异则相敬。”这说明礼乐制度( ) A.有稳定社会秩序的功效 B.突出强调社会等级分化 C.与宗法分封制互为表里 D.促使社会风俗的同一化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了礼乐制度能够实现社会关系中“同则相亲,异则 相敬”,有稳定社会秩序的功效,故A项正确;等级制度的内容只是礼 乐制度的一部分,材料突出强调礼乐制度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故B 项错误;

22、材料强调礼乐制度的社会作用,与宗法分封制无关,故C项 错误;材料中“异则相敬”,反映出社会风俗的差异是存在的,并没有 实现同一化,故D项错误。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1 12.(2018湖南怀化一模)历史学家研究发现,春秋时期在政治上活动 的516人,出身微贱的占26%;战国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713人,出身 微贱的占55%。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B.东周权力关系变化 C.贵族政治彻底结束D.官僚政治已经形成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出身低微的人参与政治活动越来越多,说明 世卿世禄制度遭到冲击

23、,反映了东周权力关系变化,B项正确。材料 没有涉及百家争鸣,而是强调东周权力关系变化,排除A项;C项“彻 底”说法错误,贵族政治逐渐瓦解,故排除;秦朝时期,官僚政治形成, 排除D项。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1 1.(2018河南名校联考)西周,以姬姓与姜姓封国迁移的路线来看,均 由河南移往更东方或南方的新领土,为周王室建立新的藩屏。分封 ( ) A.加强了君主专制的权力 B.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C.推动了地域经济的开发 D.推动了西周政权建立 答案 C 解析 西周时期,天子没有形成专制权力,故A项错误;西周时期还 未实现中央集

24、权,地方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故B项错误;材料中提及 姬姓与姜姓封国由河南(中原地区)移往远方,为周朝建立新的屏障, 并开发边远地区,故C项正确;西周建立后,周武王最先进行分封,其 后周公进一步进行分封,故D项错误。 题组二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1 2.(2018广东广州质检)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朝廷的司徒官向 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大夫颁授给乡吏,乡吏立即返回对乡民进行宣讲,且 往往和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同时进行,全民都要有组织地参加。这表明( ) A.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 B.诸侯国割据的局面出现 C.分封中孕育了中央集权 D

25、.周王室直接控制了地方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朝廷的司徒官向乡大夫讲授法律乡吏立即返回对 乡民进行宣讲”表明中央的法律通过地方官员传达到民众之中,此举表 明西周分封制中孕育了中央集权,材料说明中央的法令可以传到地方民 众,并不能说明西周出现文化下移趋势,春秋时期私学的出现使文化出 现下移的趋势,故A项错误,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法令的传达,并 没有提及诸侯割据,故B项错误;西周分封制之下,诸侯享有很大的独立 性,周王室不能直接控制地方,故D项错误。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1 3.(2018广东五校联考)美伊佩霞所著剑桥插

26、图中国史记载,周 初的一些文献把周克商描述为正义、高尚的武士对荒淫无道的君 主及其谄媚之臣的胜利。该叙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 ) A.周人对历史的真实看法 B.儒家经典在周初已成熟 C.儒学否定周克商是进步 D.周人谋求权力的合法化 答案 D 解析 周初的文献主要是官府所为,并不能反映周人对历史的真实 看法,故A项错误;儒家学派是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创立的,其经典 也是在孔子之后逐渐成熟,故B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周初,而儒学 的形成是在春秋时期,故C项错误;周初的文献把周克商说成是“正 义、高尚的武士对荒淫无道的君主”的胜利,实际是在强调周克商 的合法化,故D项正确。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7、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1 4.(2018广东茂名一模)春秋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平原君门客四 千,孟尝君门客三千,信陵君门客三千,春申君门客三千等。诸侯公 卿对人才的渴求( ) A.导致了宗法分封制的瓦解 B.冲击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权威 C.加剧了诸侯之间的纷争 D.冲击了贵族世卿世禄制度 答案 D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瓦解推动诸侯争霸和对人才的渴 求,故A项错误;诸侯公卿对人才的渴求推动了诸侯国的强大和争霸, 故B项错误;对人才的渴求直接推动诸侯国力的增强,故C项错误;诸 侯公卿在选拔人才的过程中不论出身,直接冲击了世卿世禄制,故D 项正确。

28、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1 5.(2018河南郑州一模)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要按“周礼”行事, 学说统一的“雅言”即王畿的方言。这些规定( ) A.强化了中央集权 B.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 C.实现了文字统一 D.基本消除了地方的语言隔阂 答案 B 解析 西周时分封制下中央对地方实行的是间接管理,当时并未形 成中央集权体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各封国贵族要按周礼行事, 学说统一的雅言即王畿的方言”可知,此举有利于西周各封国间形 成统一的礼仪和官方语言,从而促进了各封国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认 同,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礼

29、仪和官方语言的推广,没有涉及文 字的统一,故C项错误;雅言的推广仅限于各封国贵族层面没有涵盖 民众层面,各国方言仍旧存在并通行民间,因此并没有消除地方的 语言隔阂,故D项错误。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1 6.(2018豫南豫北联赛)周人“制五等之封,凡千七百七十三国”,建立 了完善的分封制度及差别明显的“畿服之制”。出现这一局面的主 要原因是( ) A.西周统治疆域比较广阔 B.西周推行了严格等级制 C.中央王朝控制能力不足 D.周人比较重视血缘关系 答案 C 解析 西周时期权力尚未集中,中央王朝对地方控制能力不足所以 才建立

30、完善的分封制度及差别明显的“畿服之制”,故C项符合题 意;A项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只是对题意 的重复而不是解释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是 原因但也不是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1 7.(2018陕西安康期中)春秋战国时期政治领域从两个方面发生着变 化:一是权力的转移,二是兼并战争的发展。这两个变化( ) A.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建立 B.顺应了人民的普遍要求 C.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答案 A 解析 权力的转移打破了血缘世袭的贵族政治,兼

31、并战争的发展导 致中央集权制的确立,实行郡县制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建立,故选A项。 权力的转移与人民群众无关,也不一定带来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 C两项;这种变化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排除D项。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1 8.(2018辽宁期末联考)在商代内外服制度下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直 接的隶属关系。周初封邦建国后,各封国视周王为“天下共主”并根 据规定定期朝觐周王和缴纳贡赋。这表明( ) A.西周封国的自主权有限 B.古代早期政治制度趋向成熟 C.中央集权体制逐步形成 D.商周遗留原始部族政治色彩 答案 B 解析 西周诸侯国

32、在封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故A项错误;从商 代商王与方国之间没有直接隶属关系到西周周王为“天下共主”,并 且诸侯还要定期朝觐和纳贡,说明古代早期政治制度趋向成熟,故B 项正确;商周时期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 现原始部族在国家政治中的作用,故D项错误。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1 9.(2018河南名校联考)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 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 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 此。”这表明分封制( ) A.家国同构的政

33、治结构 B.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 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 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答案 C 解析 材料没有反映出分封制下家庭结构与政治关系的一致性,没 有体现出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故A项错误;虽然有等级森严的“权 力金字塔”,但材料强调的是“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权力 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故B项错误,C项正确;“每个贵族都分享着 一部分权力”,只体现出分权,没有制衡,故D项错误。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1 10.(2018安徽皖江联考)“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 因之而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分封制度乃

34、是对于宗法王权的一 个制约因素。”材料意在说明周代( ) A.君主权力受到宗法关系限制 B.血缘关系对贵族政治的制约 C.家国一体政治架构开始形成 D.宗法分封对王权的双重影响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周王拥有的最高权力因宗法分封而兴,亦因之 而衰”结合所学可知,宗法分封制度一方面有利于维护王权,同时这 种血缘分封制又制约王权,A项只是看到了其制约作用,不够全面, 故A项错误;B项是对贵族政治的影响,与材料中王权不符,故错误; 家国一体是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的产物,材料未涉及,故C项错误;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分封制对王权有双重作用,故D项正确。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

35、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1 11.(2018湖北咸宁联考)张岂之的中国历史先秦卷记载:前707年, 周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 军“射中王肩”。这实质上( ) A.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制的混乱 C.反映了春秋战国礼乐制度崩溃 D.承认了郑庄公社会地位的提升 答案 C 解析 “周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没有涉及嫡长子继承 的问题,故A项错误;“周桓王罢免了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 兵戎相见”不存在继承问题,与宗法制无关,故B项错误;“周桓王罢免了 郑庄公的王室卿士之职,郑便与周兵戎相见,战斗中郑军射

36、中王肩” 反映的是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由此可知,郑庄公在挑战周桓王的 权威,可见尊卑的秩序已乱,故C项正确;“战斗中郑军射中王肩”没有 进一步对其地位的描述,无法确定其地位的提升,故D项错误。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1 12.(2018湖南六校联考)西周时分封设爵位五等,分为公侯伯子男五 级,爵位等级依次递减。战国时秦国则设爵位二十等,平民也可因 军功封爵,有爵位者按等级享受不同待遇。这一变化说明秦国( ) A.分封制进一步发展和细化 B.平民可因军功而成为世袭贵族 C.封爵制成功瓦解了分封制 D.社会等级日益固化且层次复杂

37、 答案 C 解析 由战国时期“平民也可因军功封爵”,可知不是分封制的发展 和细化,而是对西周时期分封制的破坏,故A项错误;题干只是论述 战国时期“平民也可因军功封爵,有爵位者按等级享受不同待遇”,没 有谈及“平民可因军功而成为世袭贵族”,故B项错误;战国时期,材料 “平民也可因军功封爵,有爵位者按等级享受不同待遇”,说明分封制 在战国时期已经趋于瓦解,故C项正确;题干没有涉及战国时期的分 封制使社会等级固化,故D项错误。 命题角度命题角度2 2秦汉中央集权的秦汉中央集权的 形成与发展 形成与发展 -38-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

38、度2 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 1.(2017全国25)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 )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2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西汉中央集权的加强。图表反映了从汉高帝到汉 武帝时期郡级政区变化的信息,由此可知汉高帝十二年和汉文帝十 六年,朝廷直接控制的郡级政区并不包括封国,这说明中央对封国 的控制较弱;而汉景帝和汉武帝时封国受到中央的直接控制,这就 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强了国家实力

39、,为解决汉初以来匈奴威胁等边 患提供了条件,故C项正确。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等一系列措施,基 本上解决了王国问题,故A、D两项均错误。材料信息反映的是地 方制度的演变,与中央行政体制调整无关,故排除B项。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2 2.(2016全国25)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 (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 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答案 B 解析 本题

40、考查汉承秦制。关键句:“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 也。”题干材料说明萧何进入关中后,注重搜集秦朝的档案文献,这 成为西汉成功实现对全国统治的关键,这里秦朝的国家档案文献实 际反映的是秦朝的统治制度,故B项正确。西汉初年崇尚的是黄老 之学,不是儒家思想,故A项错误。从题干中“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 书之力也”的说法可知西汉初年较充分地发挥了秦代文书的功效, 故C项错误。萧何注重秦代文书,不代表西汉其他官吏都熟知秦朝 典章制度,故D项错误。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2 3.(2015全国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

41、皇帝 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 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汉代政治制度。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年幼的皇帝往 往封外戚(即舅舅、外祖父)为列侯,用他们来辅政,以达到加强皇权 的目的,这正说明了皇帝的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故C项符合题意。 材料中并未说明重用外戚是为了抑制相权,故A项可排除;B项“家天 下”思想强调父系血缘关系,反对外戚干政,故排除;外戚不一定是刘 氏同姓诸侯,故D项错误。 专题一 古代中国

42、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2 4.(2015全国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 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的核心信息是“与我共 同治理天下的,就是那些称职的郡守啊!”,这实际指出了地方基层官 员对维护国家统治的重要性,因此选A项。材料强调的是地方官员 贤明有助于维护统治,而非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故B项错误;材料体

43、现的是汉宣帝的治国观念受到后代统治者的重视,没有体现汉代地 方行政制度的延续性,故C项错误;“历代帝王”的说法过于绝对,与史 实不符,故D项错误。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2 5.(2014全国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 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 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董仲舒改造儒学的影响。宗教权威能加强君

44、主专制,但并非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故A项错误;祖先崇拜在皇 权产生前即存在,故C项错误;祭天活动是为了强化政治统治,故D项 错误。由题意可知,皇帝以“天子”自居,通过祭天和官员、百姓祭祖 的类比来证明自己的权力来源于上天。故正确答案为B项。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2 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 题组一 1.(2018豫北豫南联考)据史料记载,秦代的官吏须经过封建国家考 核后正式委任才能任职,若未任命而敢先行行使职权,或相“听以遣 之”,即受私人派遣,都要依法治罪。这表明秦代( ) A.中央官僚体系发生变革 B.选官的方法和标准较严苛

45、 C.任命官吏遵循一定程序 D.任命和考核官吏密切结合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2 答案 C 解析 秦始皇时期就建立了三公九卿的中央官僚体系,此后并未发 生变革,且材料也并未体现三公九卿制,故A项错误;材料突出的是 官吏的任命到行使职权都有严格的程序遵循,并没有突出选官的方 法和标准,故B项错误;材料的关键信息“若未任命而敢先行行使职 权,或相听以遣之,即受私人派遣,都要依法治罪”突出的是官吏的 任命到行使职权都有严格的程序遵循,故C项正确;材料只是强调官 吏的任命并未强调考核,故D项错误。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

46、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2 2.(2018湖北荆州质检)秦统一中国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初为36郡; 后分邯郸郡设常山郡,分临淄郡置济北郡,分琅琊郡置胶东郡,分河 东郡置河内郡。这一调整说明( ) A.秦朝注重对边疆地区开拓 B.秦朝消除六国反叛势力 C.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繁盛 D.中原地区人民纷纷南迁 答案 C 解析 以上地区并不是秦朝的边疆地区,故A项错误;设新郡与消灭 六国反叛势力无关,故B项错误;据材料“后分邯郸郡设常山郡,分临 淄郡置济北郡,分琅琊郡置胶东郡,分河东郡置河内郡”并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这些地区属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由于经济繁盛,故人口增 加,

47、地方事务增多,需要再分新郡进行管理,故C项正确;以上地区位 于中原或北方地区,没有体现南迁,故D项错误。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2 3.(2018山西太原期中)秦汉官员以俸禄多少确定等级,汉代有十七 八等级,最高者月俸350斛,每月收入为21 875斤粟;最低的月俸8斛, 合500斤粟。这说明秦汉( ) A.官员职业性特征明显B.官员对百姓剥削残酷 C.官僚体制已严重失衡D.贵族政治已经被废止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中“秦汉官员以俸禄多少确定等级”可知,官员职业性 特征明显,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官员职业性特征明显,没有涉及

48、官员对百姓剥削残酷,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官员职业性特征明显, 官僚体制日益完善,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官员职业性特征明显, 与贵族政治的废止无关,故D项错误。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2 4.(2018吉林二模)读取下面的图示,其中反映出的中国古代国家制 度的发展趋势是( ) A.皇帝开始兼任最高行政长官 B.行政权的独立性渐趋减弱 C.皇权和相权的斗争趋于激烈 D.决策权和行政权逐渐分离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2 答案 B 解析 皇帝集国家元首与最高行政长官

49、于一身是在明太祖以后,与 材料反映的汉朝中外朝制度无关,故A项错误;汉武帝时期逐渐以中 朝为决策机构,以架空丞相,以最高行政长官丞相为统领的外朝逐 渐演变为执行机构,行政权力越来越受制于皇权,故B项正确;材料 没有反映出皇权和相权的斗争,C项言过其实,故错误;中国古代的 决策权和行政权逐渐合而为一,故D项错误。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考命题规律命题角度1命题角度2命题角度3命题角度4 命题角度2 5.(2018河北沧州质检)史记记载:“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 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清代赵翼也说道:“东汉多女 主临朝,不得不用其父兄子弟以寄腹心。”汉代此用人机制( ) A.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B.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C.削弱了汉宗室贵族的势力 D.使皇权受到外朝控制 答案 C 解析 汉代此用人机制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与材料内容反映 的外戚专政不符,故A项错误;贵族世袭特权是从奴隶社会开始的, 故B项错误;“东汉多女主临朝,不得不用其父兄子弟以寄腹心”表明 汉朝重用外戚,削弱了汉宗室的力量,故C项正确;汉代皇权受到外 朝控制与材料内容“东汉多女主临朝,不得不用其父兄子弟以寄腹 心”反映的重用外戚不符,故D项错误。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