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精品课件:1-4-12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7966 上传时间:2020-01-06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精品课件:1-4-12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精品课件:1-4-12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精品课件:1-4-12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精品课件:1-4-12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精品课件:1-4-12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精品课件:1-4-12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精品课件:1-4-12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目录 目录 CONTENTS 创新设计创新设计 第12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0101 0202 0404费正清: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费正清:台湾问题与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理论和台湾问题;理论和台湾问题; 新中国法制建设的成就等新中国法制建设的成就等 考点一考点一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0303哲学思辨:评价哲学思辨:评价“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 考点二考点二 祖国统一大业祖国统一大业 2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 自主学习 3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 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 通过中国人民

2、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社会主 义国家;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标志着 新中国的正式诞生。 2.判断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 答案 建立起新型的人民民 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 奠定了基础;为社会主义 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3.右图体现的建国初期中国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有怎样的 意义? 4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 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4.毛泽东说:“这个(1954年)宪法草案的特点有两条,一条是总结了经验, 一条是结合了原则性与灵活性。” 问材料中“宪法草案”所坚持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 民主主

3、义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5.史料一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 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 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史料二 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 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党制。邓小平 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答案 (1)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执政党)。(2)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实行多 党合作。(3)各党派对国家重大问题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5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 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6.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一书中反

4、复强调,民主的含义就是“ 人民说了算”,“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国家”;还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 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 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以下列最能符合其观点的两项是( )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依法治国方 答案 (1)主要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 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根本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当 家作主。 7.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 制度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这一制度满 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

5、平等,也保证了 和民族团结。 8.结合所学阐述我国“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和根本特征是什么? A、C 民族区域自治 祖国统一 6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 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1.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提出的“怎样 才能避免或防止再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时指出,“这 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为此,我国采取的重大措施有 ( )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提出并实践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A. B. C. D. 9.下列关于中共“八大”的表述,正确的是: 。 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背景下召 主要任务是

6、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的问题 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国家法制 解决党和国家 政治体制中权力过分集中问题。 10.在十年“文革”时期,宪法遭到严重践踏, 和中国共产党领导 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A A 7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 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4.右图农民正兴高采烈地选举村委会。 问(1)图示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 织法颁布以后,扩大了 民主,推进了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保障了广 大农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2)村民选举产生的村委会的性质是什么?是我国最基层国家性质机构吗? 基层 答案 村委会是国家的基层民主

7、单位,但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因此,选举 村官不是选举国家的行政人员,而是选举基层的负责人员。 12.“文革”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党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 ) 13. 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的方针,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8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 二、祖国统一大业二、祖国统一大业 世界遗留 1.史料“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 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问(1)史料说明“一国两制”是根据我国国情提出的。为解决国际争端和

8、 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和新的范例。 (2)判断“一国两制”突破了在一个国家内只能允许一种社会制度及其相应政 权组织形式存在的观点,实现了一个国家内部两种制度的和平共处。( ) 2.“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 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 ) 虎门销烟 签订南京条约 签订马关条 约 香港回归 A. B. C. D. C C 9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 二、祖国统一大业二、祖国统一大业 香港 3.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 恢复行使主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 完成 大业的基本方针。 4.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 胞书,提出和平解决

9、台湾问题,同时还提出了 要实现两岸“三通”。 问(1)图示显示新时期大陆对台政策有何变化? 当前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祖国统一 答案 变化:由武力解决到和平统一。基本政策: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当前两岸关系发展的共同基础是 。 “九二共识” 九二共识:即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历,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历 史性突破,也是现今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史性突破,也是现今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10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 二、祖国统一大业二、祖国统一大业 5.下列表述中与图文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了“一国两制”政策见成效

10、 B海峡两岸人员往来加强 C海峡两岸“三通”已经实现 D台湾社会制度发生了改变 6.台湾问题的本质是分裂与反分裂、“台独”和反“台独”的斗争,焦点是 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的斗争。( ) D (3)“一国两制”政策下,“两制”的地位相同。( ) 微点拨“一国两制” 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但并不是完全自治。 11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 二、祖国统一大业二、祖国统一大业 7.汤应武在1976年以来的中国中写道:“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 三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香港基本法。其原则精神是:主权原则;一国两 制原

11、则;保持香港稳定的原则;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原则。” 问(1)据材料观点分析“一国两制”实施的积极意义。 答案 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促进香港地区的繁荣和 发展;有利于保持香港的稳定和高度自治。 (2)结合所学分析说明中国成功收回港澳主权的原因有 哪些? 答案 前提条件: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提 高;关键因素:“一国两制”的构想;法律依据: 联合声明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群众基础:人民群众 心向祖国,渴望回归。 12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 对接高考 (2015安徽文综,17) 共同纲领的评价 (2014江苏单科,8)人大 代表李长凤行使权力 13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 【

12、例1】(2014江苏单科,8) 1953 年 6 月24 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 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 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 A. 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 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 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知识定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素养解读 从“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考查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考查素养 点拨说明 时空观念 “1953”“今后”推知当时一届人大尚未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尚未建立。 历史解释 对“妇女的选举权”“意见一定给大家

13、带上去”现象进行解释, 可知是因为筹备召开人民代表大会体现人民民主原则的落实。 A p 对接高考对接高考4848分选择题分选择题 14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 【例2】(2015江苏单科,12)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 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 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 表明( ) A. 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 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 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 知识定位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素养解读 从两岸问题考查时空

14、观念和历史解释 考查素养 点拨说明 时空观念由“万隆会议期间”,推断此时为50年代的外交情况。 历史解释 对“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尤其希望和美国签 订和平条约”这一现象进行历史解释,得出结论。 D 史论链接“一个中国”的原则与“九二共识” 见创新设计 15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 【例3】“一国两制”理论和台湾问题 p 对接高考对接高考2525分综合题分综合题 史料一 美国与台湾关系大事记 1950 年 6 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有关封锁台湾海峡的声明中声称:“台湾未来地位 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考虑。” 1654 年 12 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

15、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中国的台湾置 于美国的“保护”之下。 1972 年 2 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公报 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鲜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 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李庆山志愿军援朝纪实 学会读史 史料一展示了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与台湾关系的演变历程。 学会用史 根据史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台湾地位认识的变化,结合史实 分析 20 世纪 5070 年代美国对台政策的背景。 16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 【例3】“一国两制”理论和台湾问题 p 对接高考对接高考2525分综合题分综合题

16、 史料一 美国与台湾关系大事记 学会用史 根据史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台湾地位认识的变化,结合史实 分析 20 世纪 5070 年代美国对台政策的背景。 提示 变化:从台湾地位“未定”(不承认台湾是 中国一部分)到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美国对中国新政权采 取孤立、敌视、包围、封锁政策;美苏对 抗;1971 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 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7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 史料二 1948 年 9月 8日,蒋介石签署“修正国定纪念日日期表”。其中规 定:“九月三日是抗战胜利纪念日全国一律悬旗庆祝。” 1951 年 8月,周恩来签署通告,宣

17、布将抗战胜利纪念日改定为 9月 3日,每年全国举 行纪念。至此,海峡两岸抗日胜利纪念日保持一致,但纪念活动却各搞各的,自说自 话。 2008 年,国民党再度执政,台湾当局恢复了对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的纪念规模。 2014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 9月 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胜利纪念日。两岸表述虽各有侧重,但彼此照顾到对方的关切,互动意味明显加强。 席志刚胜利日:两岸70 年 读史用史 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两岸纪念抗战胜利日活动从 “各搞各的,自说自话”到“互动意味明显加强”的有利因素。 学会读史 史料二反映了台湾和新中国分别设立抗战胜利纪念日,每年举行全国 纪念

18、活动。 18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 史论链接“一国两制”的内涵 见创新设计 答案 因素:中国政府提出了和平统一和“ 一国两制”的方针;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 海峡两岸交流、和缓的政策措施;国共两党 最高领导人的会晤,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 展;海峡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关系不 断加强;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要求与努力。 读史用史 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两岸纪念抗战胜利日活动从 “各搞各的,自说自话”到“互动意味明显加强”的有利因素。 19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 史料 【例4】新中国法 制建设的成就 读史用史 新中国 法制建设历程可以反 映出我国社会主义建 设的多种趋势。依据 上表并结合所学知

19、识, 指出一种趋势并分析 形成的历史原因。 (要求观点明确,史实 准确、充分。) p 对接高考对接高考1212分开放题分开放题 时间时间主要法律法规主要法律法规(节选节选) 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工会法、婚姻法、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等;工会法、婚姻法、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等; 19541954年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 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后后19821982年宪年宪 法颁布法颁布 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

20、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 人民法院组织法;个人所得税法、经济合同法、商标人民法院组织法;个人所得税法、经济合同法、商标 法,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国籍法;法,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国籍法;19821982年宪法;全年宪法;全 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中共十二大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四大前中共十四大前 修改修改19821982年宪法;加入年宪法;加入保护知识产权巴黎公约保护知识产权巴黎公约的的 决定决定,涉外经济合同法等;民事诉讼法;民族区域自,涉外经济合同法等;民事诉讼法;民族区域自 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行政诉讼法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行政诉讼法 中共十四大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

21、五大前中共十五大前 19821982年宪法第二次重要修改;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年宪法第二次重要修改;公司法、合伙企业法、 商业银行法等;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业银行法等;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票据法、广告法、拍卖法等;对外贸易法;教师法、票据法、广告法、拍卖法等;对外贸易法;教师法、 科学技术进步法科学技术进步法 中共十五大中共十五大 中共十六大前中共十六大前 第三次修宪;证券法、信托法;行政复议法、政府采第三次修宪;证券法、信托法;行政复议法、政府采 购法等,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了专利法、商购法等,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了专利法、商 标法、著作权法;高等

22、教育法、科学技术普及法标法、著作权法;高等教育法、科学技术普及法 20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 读史用史 新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可以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多种趋势。依据上 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种趋势并分析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 充分。) 法制建设历程;多种趋势;指出分析历史原因 本题属于表格信息提取类,首先抓住表格要素:表头、时间、 数字、内容等;其次,重点分析其内在变化或趋势。 抓住“完善”关键思维,从民主制度不断完善或法制法规 不断完善角度分析。 思维提示题目要求: 思维提示: 知识来源:新中国民主政治及法制建设历程。 21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 案例分析 表格要素 变化趋

23、势 说明理由 根据所定的题目根据所定的题目( (趋势趋势) ), 列举相关的史实整理列举相关的史实整理 表头:时间及主要表头:时间及主要 法律法规法律法规 变化趋势:从宏观的角度说明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的过程,也可以从某一种制 度来提炼观点,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确立或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完善。 虽提取趋势,但缺虽提取趋势,但缺 少对其的具体论述少对其的具体论述 22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 答题提示 示例1:趋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不断完善。1954年宪法到民族区域自治法、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的颁布,新中国通过不断立法健全各级民主制度。 原因:国家性质;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经济发展或经济体制

24、改革的要 求;人民的民主诉求增强(或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世界民主化潮流等。 (其它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示例2: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并日益完善。商标法、专利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规范市场行为的法律法规日渐增多。(或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健全法制,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转变; 越来越重视科教兴国等也可) 原因:新中国成立,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第三次科 技革命;新中国外交重大突破,国际环境改善;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 改革开放决议;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1995年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东 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

25、;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999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全球化潮流等等。 23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 运用哲学思辨方法评价“文化大革命” 例1977 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 “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 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这说明( ) A. 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B. 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 C. 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 D. 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 A 素养解读哲学思辨是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即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 产力与生

26、产关系相适应、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多因一果和一因多果、辩证评价、矛 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偶然性和必然性、必要与可能、实事求是等一般性的哲 学方法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史学研究的主要原则如下: (1)史学根本原则与社会功能的统一。 (2)历史研究要尊重人类不同的文明成果。 (3)历史研究要与时代同行。 24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 史料选读近年来社会上和学术界有人认为对“文化大革命”不应彻底否定。这种 观点值得商榷。这是因为,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指的是否定“文化大革命”的理 论、路线、方法及其实践,而不是说要否定这 10 年间发生的一切。要把“文化大革命” 和“文化大革命”10 年区分开来。这 10

27、 年中,党、政府和人民群众除了进行“文化 大革命”外,还进行了维持人类生存最基本需要的生产活动和其他活动。这些活动虽 然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但它毕竟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况且在“文化大革命” 中从领导人到基层群众自始至终存在对“文化大革命”的抵制和怀疑的倾向。这使得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一些科技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例如,10 年间,工农业总产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平均每年增长 7.1% ,虽大大低于 1952 年至 1966 年平均每年增长 10% 的速度,但总是在向上增长。科技方面, 1967 年 6 月爆炸了我 国第一颗氢弹,1970 年 4 月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8、1971 年 9 月核潜艇建成并 试航成功, 1975 年 11 月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具备回收卫星的国家。此 外,科技工作者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一种具有生物活力的蛋白质结晶胰岛素,首 次在世界上培育成功强优势的杂交水稻籼型杂交水稻等等。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5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 史料选读(续)我们今天研究“文化大革命”重要的目的在于从中总结经验教 训。“文化大革命”的一切告诉我们,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已经走到了尽头。“文化 大革命”的实践实际上是把传统社会主义和“左”的错误的各个方面一览无余地暴 露出来,并“史无前例”地将其走到了极端,这样,才促使我们必须反省

29、自己,在社会主 义建设的道路上另辟新路。邓小平曾说过一段精辟的话:“文化大革命”“看起来是 坏事,但归根结底也是好事,促使人们思考,促使人们认识我们的弊端在哪里。 刘芃 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命题突破“文化大革命”是非常复杂的历史现象,是在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发生 的。它的发动决不是某一个单一因素所促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多种力量相互作用 的结果。而其产生的影响也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正如邓小平所说的: “为什么我们能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提出了现行的一系列政策,就是总结了文 化大革命的经验和教训。” 26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 【命题素材】台湾问题与祖国

30、统一 7070年代初,周恩来亲自会见了几批海外华侨,包括在台湾出生的华侨。他向年代初,周恩来亲自会见了几批海外华侨,包括在台湾出生的华侨。他向 他们保证,台湾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其生活水平将不会降低,而且台湾社他们保证,台湾并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之后,其生活水平将不会降低,而且台湾社 会和政治制度的改造将逐渐进行。他邀请台湾的人们到大陆访问,亲眼看看大陆会和政治制度的改造将逐渐进行。他邀请台湾的人们到大陆访问,亲眼看看大陆 的情况。他还强调台湾人在的情况。他还强调台湾人在“解放解放”台湾中的重要作用。在这类会见中,周恩来台湾中的重要作用。在这类会见中,周恩来 和邓小平均强调,为了实现统一,需要

31、长时间的耐心工作。但是如果和平方式失和邓小平均强调,为了实现统一,需要长时间的耐心工作。但是如果和平方式失 败,他们并不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局在向台湾人民努力发败,他们并不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当局在向台湾人民努力发 出呼吁时,明显地缓和了对台湾独立运动的态度,认为该运动的领导人虽然固执,出呼吁时,明显地缓和了对台湾独立运动的态度,认为该运动的领导人虽然固执, 但还可挽救。但还可挽救。 费正清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解读观点】 材料主要阐述了20世纪70年代初,周恩来和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审 时度势,调整了对台政策,构想了两岸和平统一蓝图

32、,为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作 出了不懈的努力。 27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 【命题预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下面是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19491949年后的中国历史目录摘编。年后的中国历史目录摘编。 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政权的演变中国共产党政权的演变 一、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建立与巩固一、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二、二、“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民国的全面发动:民国55556565年年 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摸索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摸索 四、创造两岸双赢,华人屹立世界四、创造两岸双赢,华人屹立世界 1 1两岸关系的发展两岸

33、关系的发展 A A军事冲突时期军事冲突时期(38(386767年年) ) B B冷战对峙时期冷战对峙时期(68(687575年年) ) C C交流对谈时期交流对谈时期(76(76年迄今年迄今) ) 2 2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内外因素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内外因素 A A国际因素国际因素B B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 C C台湾内部因素台湾内部因素 3 3两岸交流的现况两岸交流的现况 4 4当前两岸问题的焦点:统独之争当前两岸问题的焦点:统独之争 【问问】根据材料并根据材料并 结合所学知识,对结合所学知识,对 该目录提出一条修该目录提出一条修 改建议,并说明修改建议,并说明修 改理由。改理

34、由。( (所提修所提修 改建议及理由需观改建议及理由需观 点正确,符合历史点正确,符合历史 事实事实) ) 28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 【命题预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面是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下面是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19491949年后的中国历史目录摘编。年后的中国历史目录摘编。 【问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 提示 建议一 增加社会主义制度在大陆的建立。理由:新中国

35、成立,经过以三 大改造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革命,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 建议二 增加冷战与两岸关系。理由:战后,美苏全面冷战,朝鲜战争爆发后, 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加剧两岸分裂程度。 建议三 增加台湾问题与国际认知。理由: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台湾是中 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已被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公认。 29目录创新设计创新设计 1史论观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及价值 中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国家,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通过各方平 等自由的对话讨论和协商的过程,达到利益表达、利益协商和利益实现,应是当前中 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价值。 陈剩勇教授(浙江大学) 2史论观点“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撒切尔时期英国政府在综合考虑自身国内外形势、来自中国的压力,国际社会的反 应以及香港社会的意见四方面因素后,从维护其自身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制定的对 港政策总体上体现了坚持与妥协并存的特点,映射出撒切尔政府务实、灵活的外交 特征。 路遥撒切尔时期英国政府处理香港问题的外交政策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