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民版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四单元 中华文明的成熟——宋元时期 单元综合提升 .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8769 上传时间:2020-01-07 格式:PPTX 页数:23 大小:7.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民版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四单元 中华文明的成熟——宋元时期 单元综合提升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9版《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民版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四单元 中华文明的成熟——宋元时期 单元综合提升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9版《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民版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四单元 中华文明的成熟——宋元时期 单元综合提升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9版《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民版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四单元 中华文明的成熟——宋元时期 单元综合提升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9版《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民版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四单元 中华文明的成熟——宋元时期 单元综合提升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民版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四单元 中华文明的成熟——宋元时期 单元综合提升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民版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四单元 中华文明的成熟——宋元时期 单元综合提升 .ppt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元综合提升,第四单元 中华文明的成熟宋元时期,知识结构,专题知识纵横,热考命题聚焦,内容索引,专题知识纵横,专题一 宋元时期对前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继承发展表现及其原因,1.表现 (1)继承:基本上继承了隋唐时期的皇帝制度、三省六部制、郡县制、科举制、监察制度等。 (2)发展:宋代在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割相权,以加强皇权;地方上设转运使削弱地方财政权;文臣任知州并设通判监督加强中央集权。 元代:中央设中书省、御史台、宣政院、枢密院等机构分管各项事务,御史台专门负责监察事务;地方设立行省,这是一个创举,一直延续到今天。,2.原因 (1)继承:小农仍然是最主要的经济部门,思想上儒家思想

2、仍居主导地位,这就要求强有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保护脆弱的小农经济和思想的统一。 (2)发展:经济上农业技术在南方得到进一步推广,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相对发达,思想上理学思想形成,成为官方哲学,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专题二 古代中国商业与城市的发展,1.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时期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 (3)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

3、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为媒介;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 (5)商人地位的变化:商人由社会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时期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 (6)生产关系的变化:明清时期出现雇佣性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 (7)政治环境及政策对商业的影响逐渐加深。,2.古代中国城市发展变化的规律 (1)从城市功能看,唐朝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商业活动看,政

4、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 (3)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业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现相应变化;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多分布在江南地区。,专题三 中国古代四个科技发展的高潮,从公元前 16世纪至17世纪明清之交,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世界上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形成了四个文化发展的高潮。 1.商代文化在古代世界中享有特殊地位。具体表现在:疆域辽阔;青铜铸造技术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商朝文字在当时世界是进

5、步的,且后来发展成为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和空间最广的一种文字;天文历法也具有世界水平。 2.秦汉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张骞通西域后,中国文明源源不断传到西方,如中国的丝绸、冶铸、水利技术传播到中亚、罗马和欧洲地区;秦汉文明对东方文化影响巨大,如日本、朝鲜等国;秦汉文明对世界文化影响深远,如至今不少国家把中国称为China,即秦的译音,或把中国人称为“汉人”,把中国学问称为“汉学”。,3.唐文化博大精深,全面辉煌,泽被东西,影响深远。具体表现在:唐文化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唐文化不仅影响到亚洲文明的发展,而且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如世界学者们公认的“中华文化圈”总

6、体格局就是隋唐时代完成的;唐文化至今在世界上还有影响,如日本的和服又称“唐服”,有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称聚居地的中国人为“唐人”,有些街道叫“唐人街”,日本称中国为“唐土”,还有“唐学”“唐言”“唐山”等。 4.宋元时期,我国古代文化达到了高度繁荣的程度。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和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使用,对人类文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专题四 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存在的关系,1.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2.秦汉: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西汉儒学独尊,文化由此得到迅速的发

7、展,文学艺术各放异彩。 3.隋唐:盛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学艺术全面辉煌,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度规范成为普遍的社会需要。中唐以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疾苦、揭露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 4.宋元:北宋重文轻武,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南宋山河破碎激发了文人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促使杂剧繁荣。,热考命题聚焦,考向1 宋代以分权加强中央集权 (2017北京顺义调研)宋代官制分官、职、差遣三种,只有得到“差遣”了才能掌握实权,南宋史尧弼描绘道:“无其事虚设其官,无其功而空食其禄。”这种

8、现象使得宋代 A.中央政府的权力削弱 B.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C.地方势力得到增强 D.官僚队伍膨胀及滥政,答案,解析,解析 材料反映宋代通过分权来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 积贫积弱的祸根是由冗兵、冗官和冗费共同造成的,故B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官职增多削弱了地方的权力,故C项错误; “宋代官制分官、职、差遣三种虚设其官”说明官僚队伍膨胀,故D项正确。,A.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提高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倾向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答案,解析,考向2 概括宋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2018全国卷高考考前模拟预测,26)下图是“湖州等地农业、手工业分工演化图谱”,据此图可知宋

9、代,解析 材料中强调耕织户的分工更细化,不是强调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故A项错误;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中耕织户下面进行了详细的分工,说明当时手工业出现了专业化的倾向,故C项正确; 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南宋时期且材料并未体现,故D项错误。,A.右图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历史的第一手史料 B.该图史料价值主要在于其历史信息的完整性 C.图像再现了北宋民俗风情是风俗画研究的唯一史料 D.诸多研究者对该图研究的角度不同,而结论却一致,清明上河图(局部),考向3 史学方法:历史图片的史料价值 (2017洛阳高三模拟)历史学家张宪文认为:“以图像展现和解说历史,是历史研究最

10、为有效的方法。”清明上河图(局部)(下图)历来就受到历史学、考据学、建筑学和民俗学等诸学科研究者的重视。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答案,解析,解析 张择端是北宋人,画的是当时北宋都城汴京商业繁荣场景,属于历史当事人记录的场景,是研究古代城市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故A项正确; 该图是局部的,无法提供完整的历史信息,故B项错误; 图像再现了北宋民俗风情是风俗画研究的重要史料,但不是唯一史料,故C项错误; 研究者对该图研究的角度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故D项错误。,考向4 论从史出:宋明理学的作用和价值 (2018江西百所名校高三大联考,26)二程、朱熹也知道今世非古时可比,不存在一套能强迫人人顺服的体制

11、。因此,他们向佛法禅学借来了“修心”的理念,宣扬“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这说明程朱理学 A.致力于社会稳定 B.意在束缚人的行为 C.融儒释道为一体 D.主张改良社会体制,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改良个人为改良社会之本”可知程朱理学借佛教“修心”理念来稳定社会,故A项正确; 此举意在通过改良个人来稳定社会,并非束缚人的行为,故B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道家思想,故C项错误; 此举意在通过改良个人,进而改良社会,达到稳定社会的目的,并非主张改良社会体制,故D项错误。,考向5 宋元时期的城市经济与市民文学 (2017济宁高三期末)陈乃乾在三国志平话中认为:“宋元之际,市井间每有演说话者,演说古今惊听之事。杂以诨语,以博笑噱;托之因果,以寓劝惩书贾或取说话人所说者,刻成书本,是为某种平话。”这说明宋元时期 A.市民的娱乐需求推动实用科技发展 B.城市经济发展推动市民文学发展 C.理学兴起奠定世俗文学形成的基础 D.社会变动促进主流文学形式变化,答案,解析,解析 材料强调市民文化的发展,没有体现实用科技发展,故A项错误; 世俗文学形成的基础是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故C项错误; 材料强调市民文化的发展,没有体现社会变动,故D项错误。,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