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四 选修部分 选修4 .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8795 上传时间:2020-01-07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9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四 选修部分 选修4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四 选修部分 选修4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四 选修部分 选修4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四 选修部分 选修4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四 选修部分 选修4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四 选修部分 选修4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四 选修部分 选修4 .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专题四 选修部分,知识整合与重点深化,攻大题 决胜江苏卷增分制高点,知识整合与重点深化,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主干知识排查,二、东西方的先哲,1.孔子 (1)政治思想 “仁”:基本含义是“爱人”;统治者要施行德政;实现“仁”要遵循“忠恕”之道。 “礼”:“克己复礼”“正名”。 “中庸”:用其协调“仁”与“礼”的关系。 (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3)思想影响 对中国:渗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形象逐渐被神圣化。 对世界:亚洲许多国家接受儒家文化;儒学传到西欧,一些思想家从中得到启发。 2.柏拉图 (1)哲学思想: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

2、质;对理念的讨论实质是对事物共性的讨论。 (2)政治思想 理想国:居民分为统治者、军人和平民三类,国王必须懂得哲学。 法律篇:法律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 (3)教育贡献:建立阿卡德米学园,重视自然科学。,3.亚里士多德 (1)态度:治学严谨。 (2)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3)成就 首次将科学分为理论的科学、实践的科学、创造的科学三类。 提出“三段论”。 提出法治优于人治。 提出“中庸”伦理学理论。,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华盛顿 (1)主要活动:1774年,作为弗吉尼亚代表出席第一届“大陆会议”;1775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成立大陆军,华盛顿任总司令;拒绝

3、做国王,坚持将美国建成一个民主的联邦共和国;参与制订1787年宪法;不迷恋权力,功成身退。 (2)评价:华盛顿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美国人民的衷心拥护。,2.拿破仑 (1)主要活动:军事起家,历经土伦之战、保卫巴黎、远征意大利、雾月政变,展现杰出的军事才能;巩固革命成果,成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定拿破仑法典;长期进行对外战争。 (2)评价: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拿破仑法典体现了法律平等思想、严格规定私有财产的合法性,是一部资产阶级法典,对外战争,一方面将法典的精神带到各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另一方面将整个欧洲带入战争深渊,破坏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导

4、致帝国的覆灭。,四、“亚洲觉醒”的先驱,1.孙中山 (1)贡献 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为捍卫民主共和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召开国民党“一大”,确立三大政策;创办黄埔军校,开创国民革命新局面。 (2)评价: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缔造者。,2.甘地 (1)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主要目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自治独立。 行动纲领:学生罢课、律师抵制英人法庭、官员拒绝赴英机构任职、士兵拒绝英授奖章、改穿土布。 (2)评价 历史作用:给英殖民当局以沉重打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二战后赢得印度独立。 历史局限:害怕群众暴力斗争;

5、对英政府抱有幻想。,(3)地位 甘地主义的创始人,国大党领导人。 印度人民的政治领袖和精神领袖,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 五、无产阶级革命家 1.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探索 (1)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2)积极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 (3)恩格斯指导成立第二国际,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2.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1)领导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创立了列宁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为巩固新生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社会建设方面,实行新经济

6、政策,探索出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4)晚年进行理论新探索,对工业化、民族关系、政权建设和政党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5)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证明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3.毛泽东、邓小平的创新精神 (1)毛泽东 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作了阐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在革命斗争和实践中,形成一套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

7、生的第二次飞跃,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发展,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六、杰出的科学家,1.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2,热考重点深化,(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是否体现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秦始皇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他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 (2)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如罗斯福新政虽然有实行福利政策,改善了普通百姓生活,但其出发点还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利益,这是由他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的阶级属性决定的。 (3)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如评价我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张謇就不能因为他的阶级属性而否定他的积极作用。,

8、(4)道德标准和实践动机不能代替实践效果,历史人物的实践活动及其影响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依据。如对斯大林的评价,近年来,对其掌权时的一些政治活动和进行大清洗、“肃反”扩大化等多有披露,但总体上看,斯大林领导苏联完成工业化,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是主要的,其历史功绩是不可抹杀的。,真题例证1 华盛顿对美国政治文明的贡献 (2017江苏单科,24B)1787年华盛顿主持了制宪会议,为会议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787年5月25日,会议在费城的议事堂举行。当华盛顿尚未就席时,大家就提出推举华盛顿为议长,并立即获得全数通过。华盛顿的态度非常谦虚,他说:“敝人才疏学浅,经验不足,实

9、不堪担此一重大会议的议长之职,但我愿竭尽一己之力来完成责任。”费城的仲夏夜异常炎热,华盛顿纹丝不动地坐在议长席上。他没有发表演说,只是偶尔询问代表们的意见,或是在议事进行中说一两句例行的话而已。,可是这已足够了。当辩论激烈,或讨论陷入僵持时,代表们就不约而同地仰视着议长席。这位举世闻名的华盛顿,只要静默不语,就足以慑服那些滔滔雄辩的政客,使他们逐渐相互妥协。由于彼此的忍让和妥协,最后万事皆迎刃而解。9月17日,全体一致通过美国的联邦宪法。 摘编自晓树美利坚合众国的缔造者华盛顿,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召开制宪会议的目的,说明华盛顿在制宪会议上所起的作用。,答案

10、目的:加强中央政府权力;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作用:协调各方关系;让与会代表做出妥协(让步);推动会议顺利进行;促成宪法的制定。,解析 “美国制宪会议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制定的背景回答。“华盛顿在会议上的作用”,应据材料“当时,华盛顿;只要就;最后促成宪法的通过”,从华盛顿的表现中归纳其作用。,答案,解析,(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华盛顿的良好品质,说明华盛顿的政治活动对美国政治文明发展的贡献。,答案 品质:勇于担当;不贪恋权力。 贡献:为美国政治文明发展树立典范。,解析 “华盛顿的良好品质”,材料反映了“谦虚”“责任”“担当”等方面。“华盛顿的政治活动对

11、美国政治文明发展的贡献”应当从不贪恋权力、奠定民主共和制度等方面评价。,答案,解析,2.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的几条原则 (1)历史性原则。评价历史人物时一定要把人物放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决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 (2)辩证性原则。评价历史人物要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坚持辩证的观点,应用两点论,做到一分为二。 (3)阶级性原则。评价历史人物时,既要看历史人物的出身,更要看历史人物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其作为对哪个阶级有利。 (4)适度性原则。评价历史人物不能标新立异,不能违背主流学术观点,不能违背一般人的善恶标准。 (5)主流性原则。主要看历史人物的大节和他们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6)人民性原则

12、。,真题例证2 古代先贤的社会道德价值 (2017课标全国卷,47) 材料 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奠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

13、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答案,解析,答案 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淡泊达观”“尊敬老师践行孔子的学说”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答案,解析,答案 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孔子对颜回的肯定、儒学的地

14、位、统治者的推崇和需要等方面回答。,3.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1)特定的历史背景:背景是历史人物活动的大舞台,历史人物同样的活动如果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那就可以作出不同的评价。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考虑他的阶级性和时代性。 (2)确定评价标准:看一个历史人物的活动或举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道德评判不能改变伟人的历史地位,而要看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等。,(3)防止以偏概全:通常说人无完人,就是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一分为二、全面客观,但同时要遵循大节原则,不能因为失误就否认其历史贡献。 (4)克服英雄史观:承认人物的个性特点对事物具有一定影响力,但不能

15、夸大,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物是时势造就出来的。,真题例证3 中国传统科学的科学精神与特质 (2016江苏单科,24B)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代表着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作为一名医生,李时珍非常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鉴于历代本草虽屡经修订,仍有不少错误,于是他立志重修本草,经过多年寻访,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生姜是味常用药,可历代药书都强调生姜不可多食、久食,但未提及生姜的害处。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结果“眼发热”,后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食姜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摘编自卢嘉锡中国科学技术史等,材料二 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但已谈到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

16、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欧洲学者普里高津在论及本草纲目等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时曾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首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与协和。现代新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答案 特点:药物研究与行医相结合;重视亲身实践;具有精益求精的态度。 优点: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涉及多门学科(分类细致);收集的药物品种丰富(内容丰富);图文并茂。,解析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药物名实的考证”“立志重修本草” “三易其稿”“天天食之”的信息概括;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分类、药物品种、内容以及吸收前人经验等角度回答。,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

17、出李时珍从事药物研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本草纲目的优点。,答案,解析,答案 特点: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整体性。 地位: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解析 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首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的信息归纳; 第二小问,从领先世界的角度回答。,(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特点和地位。,答案,解析,攻大题,决胜江苏卷增分制高点,一、考情考向与命题规律 江苏卷24题B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5年考题统计,江苏卷24题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解题突破,命题规律总结 从2013年至2017年五年考题分析,江苏卷24

18、题B具有以下特点: 1.考查的内容固定为“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 2.分值是固定的,总分10分;材料多为2段或3段,文字阅读量不大;每题的设问多为2问或3问。因此,每个设问的分值也都不大,多在3分上下。 3.从考察的内容主题看:六类历史人物中考查了五类,除了无产阶级革命家未考外,东西方的先哲、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亚洲觉醒的先驱、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科学家依次出过考题。,4.在江苏考纲规定的范围内,除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外,还有系列人物未曾考过:秦始皇、康熙帝、亚里士多德、甘地、牛顿。命题考点的轮动性告诉我们这些人物应值得重点关注。 5.江苏卷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模块的考查,201

19、3年是对同类两个人物的综合对比考查的形式命题,20142017年考查的单个人物,这在难度上有所降低。采取单个人物考查的方式可能成为命题的主流。 6.从命题的视角看,考查的人物都是教材和考纲所规定的范围。命题材料与教材内容有较大的联系。解答问题也多是要求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解答。这与全国卷有很大不同,全国卷所考察的人物很多是教材未讲的人物。江苏卷对教材的知识依托较大,教材知识对解答问题有较大的作用。平时复习要把握教材的基本知识体系,答题时要把材料信息与所学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二、高考典例 (2010江苏单科,24B) 材料一 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

20、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材料二 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明清史料丁编 材料三 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清施琅靖海纪事,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

21、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4分)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6分),三、答题流程 第一步 审试题设问,明确题目求答的内容。 第(1)问,有3个审题关键点:其一,“据材料一、二” ,限定了答案来源于材料一、二;其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限定了答题的范围;其三,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战略意图”是答题的关键,要从政治意图、经济意图、军事意图三方面分析。第(2)问,“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此问有3个审题关键点:其一,答题依据为“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较第一问多了“所学知识”,主要是教材知识;其二 ,“康熙收复台

22、湾后的治理措施”,关键点是“措施”二字;其三,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第二步 确定答案来源和调动知识的方向。 第(1)问,主要依据材料一、二。从中找出有关 “政治意图”“经济意图”“军事意图”方面的信息。如政治信息有“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经济信息有“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岁赋可增”;军事信息有“台湾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等。第(2)问,答案来源于材料三的信息与所学知识。措施方面的材料信息有“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作用方面的材料信息有“人倍至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

23、生”等,反映了人口、贸易、安定等方面的概况。另外,要把所学知识补充进去。,第三步 组织答案,规范书写。 组织答案要注意:对材料信息要提炼加工,不要照抄材料原文。所学知识与材料信息要互为补充,有机结合,不要重复罗列。,答案,答案 (1)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 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军事:保证沿海诸省安全。 (2)措施:设置地方行政机构;驻军;免除税役。 作用:人口、耕地增加;贸易繁荣;社会安定。,增分定律 1.注意依据设问的分值选定答题要点,要适当多答12个要点。 2.概括归纳时,不能照搬原文。摘取关键词句,原则只能得很少的分。 3.回答选修模块的题目,如果结合相关必修模块的知识

24、来回答,能拿到高分。,四、针对训练 (2017课标全国卷,47) 材料 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歌诗,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

25、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答案,解析,答案 对儒者所崇尚的礼乐与经典有精深的理解;挂剑于墓,与儒者重“信”契合;拒绝继承王位,符合儒家礼义观念。,解析 注意是“儒者”尊季札为“贤人”,要从材料中季札的行为符合儒家思想的哪些原则等方面来分析原因。,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吴国”“中原诸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利于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等方面回答。,(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答案 显示出中原文化传播到江南,有利于改变中原诸国对江南的认识;有利于黄河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