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高中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必修1 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 第14讲 课件(86张) .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8830 上传时间:2020-01-07 格式:PPTX 页数:86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高中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必修1 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 第14讲 课件(86张)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2019-2020高中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必修1 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 第14讲 课件(86张)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2019-2020高中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必修1 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 第14讲 课件(86张)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2019-2020高中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必修1 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 第14讲 课件(86张)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2019-2020高中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必修1 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 第14讲 课件(86张)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高中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必修1 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 第14讲 课件(86张)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高中历史人教版大一轮复习:必修1 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 第14讲 课件(86张) .pptx(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必修1,第14讲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落实主干知识,研析考情考向,突破核心考点,课时作业,内容索引,落实主干知识,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政治协商制度 (1)形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内容:通过了共同纲领,具有 的性质。 作用:代行 的职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作了准备。 (2)职能转变: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主要职能转变为 和民主监督。 (3)新阶段:1956年,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临时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

2、)标志: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体现了人民民主与 两大原则。 (2)意义: 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社会主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确立:共同纲领明确规定, 正式确认其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2)意义:满足了 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保证了 和民族团结。,1954年宪法,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祖国统一,二、“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法律制度:公民的 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法律成为一纸空文。 2.社会秩序:从中央到地方掀起夺权风暴。 3.民主制度:全国人大连

3、续十年没有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 制度也不能实行。,基本权利,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三、新时期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1.法律制度 (1)措施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 。 (2)成就: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 、法律化。,有法可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制度化,2.民主制度 (1)重新召开各级 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1982年,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1984年,颁布施

4、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 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199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_ 。,人民代表大会,村民委员,民族区域自治,会组织法,轻巧识记 民主政治建设新发展,四、“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1.理论 (1)酝酿: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 ,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 ”的伟大构想。 (3)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 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告台湾同胞书,一国两制,社会主义,2.实践 (1)香港、澳门回归。,(2)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1979年元旦,停止

5、,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 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两岸 被打破。 1992年10月,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_ ”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 2008年12月,两岸“三通”终于实现。,炮击金门,长期隔绝状态,一个,中国原则,易错辨析 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教材断点补遗,1.新时期的统一战线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叫爱国统一战线,就是把是否爱国作为最大的政治分野,把爱国作为最广泛的团结基础。1979年,中共中央批准转发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文件的通知中指出:“这(统一战线)是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对统一祖国、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对发展国际反

6、霸统一战线有利。”我们国家的战略目标和根本任务是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也是我们统一战线的战略目标与根本任务。从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战略目标和根本任务、政治基础以及成员的大多数来讲,可以说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根本性质是属于社会主义的。,2.主权与治权 (1)主权,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内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国家凭借这种权力可以以最高权威和独立自主的方式处理它的一切内部事务和外部事务,而不受任何其他国家或实体的干涉和影响。主权具有对内属性和对外属性。主权对内最高的属性实质上指国家的政治统治权力,它通过立法、行政、司法、军事、经济、文化等手段来实现,体现在颁布法律、废除法律、决定国家组

7、织原则、决定政权组织原则、决定经济体制、统率军队等权力上。主权对外独立的属性派生于主权对内最高的属性。它主要指一个国家有权独立地决定自己的外交方针政策,处理国际事务和享有国际权利与国际义务,不允许其他国家或其他实体干涉一个主权国家在这些领域中的自主活动。,(2)治权,是指主权之下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直接权力,是用来直接应对国家内部各种社会问题的权力,它是由主权构建出来的。因此,治权也具有两个特征,即附属性与直接性。,突破核心考点,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1.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建设的特色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根本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三大

8、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民主政治建设的民主化、法制化。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以民主化、法制化为保障,依法治国成为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异同,史由证来,要求:分析下面的材料,论证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什么特点。 材料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

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提示:从地位、领导、代表性等方面分析。 论证:_,答案,答案 (1)全权性: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全权性。 (2)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代表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真正的人民性和广泛的代表性。,命题材料源,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新中国建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二是对公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相关教育和公民的民主实践。其中,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主要指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内民主制度等

10、的确立。张荆红建国初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评析 发现问题 材料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命题角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内涵;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2.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 全国人大和政协召开情况表,发现问题 材料反映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受政治形势影响大,历经曲折后逐步健康发展。 命题角度 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特点及趋势。,考点二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1.“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涵 (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

11、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3)高度自治。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照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别行政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4)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2.大陆对台湾的基本政策 (1)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一个中国原则具有充分的国际法依据。根据传统国际法的“先占”原则,台湾主权自古属于中国。 (2)坚持“和平统一,一

12、国两制”基本方针 第一阶段:初步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方案。 第二阶段:正式确定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为实质内容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新方针。 第三阶段:“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进一步走向务实和成熟。 (3)江泽民的八项主张: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等单位举办的新春茶话会上,发表了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4)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的新变化。“十六大”提出在“一个中国”的提法中增加“发展两岸关系”;党的“十七大”对台政策既丰富和发展了“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又提出“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的新主张,把“寄希望于台湾人

13、民”摆到最为突出的地位,阐述了复兴和统一的辩证关系。 (5)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发展。强调“坚持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形式、任何名义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要持续推进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坚定不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获取材料信息,要求:从材料中找出在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上中英可谈与不可谈的问题。 材料 1982年9月24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会见了来华访问的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并同她就香港问题进行了谈话。他说:“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邓小

14、平文选第三卷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主要信息:_ _,答案,可谈问题: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不可谈问题:香港,的主权问题不可以谈判;收回香港的时间不可谈判;中国收回香港领土的内容不可以谈判。,命题材料源,1.新时期的国共高层交往 回溯历史,国共高层交往曾因内战中断。直到2005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与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会面,打破了横亘在两党之间60年的“坚冰”。自此,国共高层每年会晤成为“惯例”。近10年来,两党最高领导人(总书记与党主席)会晤已有3次。除去2005年“胡连会”外,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分别于2008年5月、2009年5月在北京会见了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吴

15、伯雄。此外,中共中央总书记与国民党荣誉主席的会见,10年多达十余次。 2015年5月中国新闻网国共两党领导人会面将登场,会释放什么信号?,发现问题 国共高层交往情况折射两岸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命题角度 新时期两岸关系发展现状;中华民族复兴背景下的两岸关系与国共两党关系。,2.美国人眼中的两岸关系 “同是中国人”以及由此产生的相互信赖极大地促进了随后台湾地区与大陆的经济关系的迅速扩大。正如台湾的一位谈判代表所说,台湾人和大陆人有“血浓于水的亲情”,并为彼此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据报道,1993年,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贸易额达到了144亿美元,2万家台湾企业在大陆的投资约在150亿300亿美元之间。台湾越

16、来越把注意力集中于大陆,其成功也日益依赖于大陆。一位当地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大陆的廉价劳动力对面临着岛内劳动力短缺的台湾投资者来说是一个主要的吸引力。美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发现问题 材料作者分析了两岸关系发展的有利因素,使我们对祖国的统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期待。 命题角度 祖国统一的历史必然性;两岸关系良性互动因素分析。,研析考情考向,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近五年全国卷没有命制该部分试题,已考视角,1.命题点:共同纲领具有宪法的代行性 (2015安徽文综,17)有学者评

17、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A.双十协定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 解析 由“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可判断“它”是指共同纲领,C项符合题意。,答案,解析,1,2,3,2.命题点:徘徊时期的思想界 (2015四川文综,8)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

18、“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A.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两个凡是”名存实亡,答案,解析,1,2,3,1,2,3,解析 1978年5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表既有赞誉又有批评,说它“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批评的言论明显体现了“左”倾思潮,所以材料说明“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左”倾错误仍然严重禁锢人们的思想,“左”倾束缚亟待突破,B项符合题意。,3.命题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尝试 (2015江苏单科,12)周恩来

19、在万隆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 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 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1,2,3,答案,解析,解析 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万隆会议期间”。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故A项错误。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访问

20、印度和缅甸,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故B项错误。 1955年时,中国尚未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故C项错误。 “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望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这些信息说明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故D项正确。,1,2,3,待考视角,1.命题点:新中国民主思想、民主意识的提高 (2017山西五校高三第六次联考,30)1953年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按照选举权计算,即8个农民等于1个工人。1982年后,工农人大代表比例改为可以小于41,直至11。这种变化反映出 A.农民

21、的政治意识在增强 B.改革开放解放了国人思想 C.基层民主制度不断完善 D.工农政治联盟逐渐巩固,答案,解析,1,2,3,4,解析 农民代表比例不断上升,说明农民的参政意识不断提升,故A项正确; B项表述正确,但材料论述的是农民代表问题,非全体国人,故B项错误; 全国人大属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故C项错误; 人大代表涉及社会各阶层,不仅指工人与农民,故D项错误。,1,2,3,4,2.命题点:社会发展阶段与民主政治的关系 (2018四川高考模拟信息押题卷,30)工业化是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革和转型的时期。欧美国家在该阶段实行竞争性的选举,结果是社会的阶级与群体斗争的加剧,甚至引发

22、社会冲突和动荡。鉴此,新中国在该阶段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方向和重点是 A.选择并实施协商民主制度 B.先恢复经济,解决民众的温饱问题 C.依法治国,巩固改革的成果 D.确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答案,解析,1,2,3,4,解析 “一五”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工业化阶段的开始,该阶段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方向与重点是选择并实施协商民主制度,缓解社会各阶级和党派的矛盾,故A项正确; B项是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建设主要方向和重点,故B项错误; C项是改革开放深入时期的政治建设主要方向和重点,故C项错误; D项也是改革开放深入时期的政治建设主要方向和重点,故D项错误。,1,2,3,4,3.命题点:改革

23、开放以来经济建设与法制建设的和谐 (2017石家庄二模,31)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建设成就表,1,2,3,4,这表明,三个时期法制建设的共同点是 A.完善法律程序 B.突出社会立法 C.维护国家统一 D.注重经济立法 解析 材料表格列举了新时期所通过的法律制度,没有涉及法律程序,故A项错误; 从表格内容来看,所制法律内容多,涉及各个方面,无法体现突出社会立法,故B项错误; 国家统一只是诸多法律之一,不是每个时期首先考虑的因素,故C项错误; 从表格中法律名称来看,与经济相关的法律和规范居多,故D项正确。,答案,解析,1,2,3,4,4.命题点: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2018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

24、,31)1972年中美两国签署的联合公报中,有一段对“一个中国”政策的经典表述:“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这说明当时美国 A.就两国关切的问题作出让步 B.支持中国政府“一国两制”构想 C.宣布与台湾断绝所有的联系 D.向中国发出改善关系的信号,1,2,3,4,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说明当时美国就两国关切的问题作出让步,故A项正确; 中国政府“一国两制”构想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故B项错误; 1978年,中美发表建交公报,美国宣布和台湾“断交

25、、撤军、废约”,故C项错误; 1972年中美两国签署的联合公报表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D项错误。,1,2,3,4,课时作业,一、选择题 1.(2017山西五校高三第三次联考,10)1949年,在讨论共同纲领草稿案时,有代表提出应该把“实现社会主义”写进共同纲领, 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没有同意这个提议。对党中央所持态度的合理解释是当时 A.中共对革命前途缺乏清醒认识 B.中国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 C.共同纲领暂不具有宪法效力 D.中共力求避免重蹈右倾覆辙,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

26、13,14,解析 从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来看,中共对革命前途实际上是有清醒认识的,就是建立社会主义,故A项错误; 此时,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因此此时来提出实现社会主义为时尚早,故B项正确; 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和效力,故C项错误; 右倾是保守思想,而如果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应该是属于“左”倾思想,故D项错误。,2.(2017桂林、百色、崇左、来宾、贺州高三联合模拟,31)有学者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特殊的环境中经受着考验,经历过曲折,但它仍然是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面旗帜。据此,可以理解为它 A.奠定了民族独立发展的基础 B.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C.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

27、 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确立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故A项错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一种代议制民主,体现和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故B项正确; 1949年,我国开启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进程,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形成是在1954年,故C项错误;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故D项错误。,3.(2018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9)毛泽东指出:“我们的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8、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导致“宪法”具有这个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尚未建立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C.社会主义工业化尚未开展 D.无产阶级占全国人口比例低,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该部宪法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审议通过,故A项错误; 1956年底我国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故B项正确; 该部宪法是1954年宪法,而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于1953年,故C项错误; 无产阶级在全国所占比例高而不是低,故D项错误。,

29、4.(2018全国名校联盟高三联考,7)建国伊始,中共领导人宣布“中国共产党以一个政党的资格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其他各民主党派(一起),来决定中国一切重要的问题”。这说明中共 A.决定与民主党派联合执政 B.致力建设民主平等的政治 C.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利益 D.民主党派决定着建国成败,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而非执政党,只有中共才是唯一的执政党,故A项错误; 材料“中国共产党以一个政党的资格参加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本身就体现了中共致力于各党派平等

30、政治的精神,故B项正确; 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材料无从体现,故C项错误; 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可能决定中国政治建设的成败,故D项错误。,5.(2017天津五区县二模,7)“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其成立是新疆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重大胜利。”这表明 A.新疆不再受中央政府统一领导 B.新疆可以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发展 D.新疆率先实现民族区域自治,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是在中央政

31、府的统一领导下,故A项错误; 依据宪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但并非高度自治,故B项错误; 新疆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二个民族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发展,故C项正确; 内蒙古于1947年成立民族自治区,故D项错误。,6.(2016梅州二模,32)学者汪辉评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但这一制度不是历史的复制,而是全新的创造”。其评论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村民自治制度,1,2,3,4,5,6,7,8,9,10,11,

32、12,13,14,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根据材料“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形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可以推测该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A项正确; 政治协商制度不是中央地方关系,故B项错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是中央地方关系,故C项错误; 村民自治制度不能体现中央地方关系,故D项错误。,7.有观点认为:随着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自治县相继达到了国务院设定的设市标准。国家应该通过设置“民族自治市”来鼓励少数民族走出农村、走向城市,以此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城镇化的

33、发展速度。这一观点 A.表明新中国民主政治已至臻完善 B.成为新中国民主制度的组成部分 C.对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启迪作用 D.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之一,设“民族自治市”的观点只能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能得出新中国民主政治已至臻完善,故A项错误; 材料中的观点只是建议,没有实行,不是新中国民主制度的组成部分,故B项错误; 一些达到了国务院设定的设市标准自治县设置“民族自治市”是完善、发展民族

34、区域自治制度,故C项正确; 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就已经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故D项错误。,8.1992年6月,蒋纬国的初中老师谈家桢参加祖国大陆第一批科学家代表访问台湾。蒋纬国向其赠送了钟控收音机及其题字的收音机盒。收音机盒侧面镌刻:“我们的基本立场出发点:海峡两边都自认为是中国人,我们的愿望国家战略目标: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过好日子的机会!中国要受到全世界的尊敬!蒋纬国敬赠”。他赠钟意在表达 A.坚决拥护大陆的“一国两制”方针 B.台湾的电子工业水平远远领先大陆 C.铭记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D.中华民族团结富强是两岸共同心声,答案,解析,1,2,3,4,5,6,7,8,9

35、,10,11,12,13,14,解析 大陆的“一国两制”台湾并没有响应,故A项错误; 台湾的电子工业水平远远领先大陆,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 铭记尊师重教材料没有涉及到,故C项错误; 材料表明承认一个中国,希望国家富强,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9.(2018菏泽高三月考,14)有人说,“一国两制吸纳了联邦制的包容性优点,从而具备了一般单一制国家结构模式所没有的柔性特征”。“一国两制”和美国联邦制相比,两者的共同点是 A.都强调中央集权原则 B.都给予了地方一定的自主权 C.都保持地方独立行使主权 D.都实行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答案,

36、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一国两制”主张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只拥有在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力,而其余未列明的权力都属于各州或者人民”可见美国各州有一定的自主权,故B项正确。,10.(2017枣庄一模,31)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新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 B.“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 C.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立场坚定 D.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

37、,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台湾问题是我国的内政,不是外交问题,故A项错误; “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是1997年香港回归,故B项错误; 根据材料祖国大陆对台湾不同时期的政策,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立场坚定,故C项正确; 材料中并未涉及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故D项错误。,11.(2017兰州一模,32)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是特区实现“良政善治”的根本原因,是特区长治久安、繁荣稳定的“定海神针”和“压舱石”。“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是 A.同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 C.原殖民国家势力必须退出

38、特区 D.特区享有司法、行政、外交等权力,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故A项正确; 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是“一国两制”内容的具体体现,非前提,故B项错误; “一国两制”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部问题,不存在殖民国家势力退出特区的前提,故C项错误; 在“一国两制”下,特区并不享有外交权,故D项错误。,12.(2017豫晋冀高三第二次调研,14)1986年3月,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推行“政治革新”,允许

39、台湾艺术、文化、体育界人士参加在大陆举办的国际民间组织活动,允许大陆有学术影响的文化界人士和留学生访问台湾。这表明台湾当局 A.对大陆中共政权仍怀有敌意 B.已接受“一国两制”的构想 C.开始对两岸关系有条件开放 D.对台湾艺术、文化、体育的自信,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允许两岸文化交流,表明敌意在减少,故A项错误;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国民党十二届三中全会推行的“政治革新”只涉及民间文化等方面,并未涉及“接受”“一国两制”,故B项错

40、误; “允许台湾艺术、文化、体育界人士允许大陆有学术影响的文化界人士和留学生”,表明是有条件开放,故C项正确; 两岸交往是逐步放开,单纯理解为“自信”失之偏颇,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 13.(2017烟台高三第一学期期中,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30年之际,记者专访知名政治学者、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请他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作简要回顾和展望,以下是部分访谈内容。 记者:您提出增量民主,民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就是存量。您认为中国民主观念和制度方面,有哪些重要的存量? 俞可平:所谓存量,就是已经取得的政治民主的成就和经验。30年来,中国民主发展积累了可观的存量。这些民主实践,给

41、我们在观念和制度层面留下了财富。,1,2,3,4,5,6,7,8,9,10,11,12,13,14,记者: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有人认为,中国的民主发展与经济发展不相匹配,存在“一条腿短、一条腿长”的情况。 俞可平:这是一种偏见和误解。一些人习惯按照西方多党制、全民普选和三权分立的标准,来衡量改革时期中国的政治发展,认为中国的改革主要是经济体制的改革,政治体制基本没有变化。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一个包括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在内的整体性社会变迁过程。 记者:现实生活中,人们对民主的期望值很高,有人期待民主政治一蹴而就。 俞可平:中国的民主改革将以存量为基础,即以

42、已经取得的政治民主的成就和经验为前提。发展民主政治的速度和力度,要与既定的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中国的民主政治将在渐进发展中有所突破,它不能离开先前的历史轨道,不可能发生整体的突变性改革,但在某些领域将不时会有一些突破性的发展。,1,2,3,4,5,6,7,8,9,10,11,12,13,14,(1)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层面指出我国改革开放前“民主存量” 的主要表现。 答案 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制订和颁布1954年宪法并不断地进行修订完善。 解析 题目中“民主存量”的制度表现即新中国民主政治建

43、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容为三大民主政治制度及法制建设。,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2)结合所学用史实论证“一条腿短、一条腿长”是一种偏见和误解,并指出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间的关系。 答案 论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政治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党全面拨乱反正,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快法制建设,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选举建设等。 关系:二者都属于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政治保障,二者相辅相

44、成。,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第一小问论证,材料中“一条腿短、一条腿长”是指改革开放后民主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匹配,结合所学知识用改革开放以后的民主法制建设成就来反驳这一观点。 第二小问关系,二者都属于现代化建设的一部分,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政治保障,二者相辅相成。,(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答案 认识: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长期性和曲折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与国情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道路;民

45、主政治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并举;要有创新的精神。(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围绕民主政治建设与经济发展谈相关认识,言之有理即可。,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14.(2017乌鲁木齐一模,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与台湾关系大事记 1950年6月,美国总统杜鲁门有关封锁台湾海峡的声明中声称:“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对日和约的签订或经由联合国考虑。” 19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中国的台湾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

46、联合公报。公报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李庆山志愿军援朝纪实,1,2,3,4,5,6,7,8,9,10,11,12,13,14,材料二 1948年9月8日,蒋介石签署中华民国总统令,公布“修正国定纪念日日期表”。其中规定:“九月三日抗战胜利纪念是日全国一律悬旗庆祝,各级机关学校团体分别集会纪念,并由各该地地方政府召开各界纪念大会,同时致祭忠烈,抚慰遗族。”1951年8月,周恩来签署通告,宣布将抗战胜利纪念日改定为9月3日,每年全国举行纪念。至此,海峡两岸抗日胜利纪念日保持一致,但纪念活动却

47、各搞各的,自说自话。 2008年,国民党再度执政,台湾当局恢复了对抗战胜利与台湾光复的纪念规模。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日国家举行纪念活动”。两岸表述虽各有侧重,但彼此照顾到对方的关切,互动意味明显加强。 席志刚胜利日:两岸,70年,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对台湾地位认识的变化,结合史实分析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对台政策的背景。 答案 变化:从台湾地位“未定”(不承认台湾是中国一部分)到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美国对中国新政权采取孤立、敌视、包围、封锁政策;美苏对抗;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一“台湾未来地位的决定必须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复”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可以得出:从台湾地位“未定”(不承认台湾是中国一部分)到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第二小问背景,考查国际关系下的中美关系:冷战,朝鲜战争,美国对中国的态度,70年代中国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