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岳麓版课件: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 单元综合训练(四) .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8856 上传时间:2020-01-07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岳麓版课件: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 单元综合训练(四)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岳麓版课件: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 单元综合训练(四)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岳麓版课件: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 单元综合训练(四)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岳麓版课件: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 单元综合训练(四)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岳麓版课件: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 单元综合训练(四)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岳麓版课件: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 单元综合训练(四)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岳麓版课件: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 单元综合训练(四) .pptx(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元综合训练(四),第四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与东西方的实践,必修,一、选择题 1.(2018菏泽一模单科,19)列宁曾写道:“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该论断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 A.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 B.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C.能给无产阶级具体的斗争手段 D.增强了工人阶级的政治力量 解析 据材料“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可以得出该论断的含义是马克思主义对工人运动有科学指导作用,故A项正确。,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

2、13,14,2.(2017衡阳十校高考调研冲刺预测五,33)巴黎公社成立后,公社委员会规定:公社行政、司法等各部门的职位都交由普选产生的人担任,同时规定选举者可随时撤换被选举者,并特别强调罢免权任何时候都不可剥夺。这说明巴黎公社 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B.注重群众的监督作用 C.实行了社会主义革命 D.得到了马克思的指导,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 材料未体现政权的阶级性,从材料中无法得出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结论,故A项错误; 材料中公社行政、司法等部门的职位交由普选产生的人担任,同时规定选举者可随时撤换被选举者,体现政权的民主性,说明巴

3、黎公社注重群众的监督作用,故B项正确;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非社会主义革命,故C项错误; 巴黎公社没有得到马克思的指导,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3.(2017济宁二模,34)列宁在回顾十月革命时说:“不仅同1789年和1793年相比,而且同1871年相比,俄国无产阶级在自己的革命中都达到了极高的高度。”“达到了极高的高度”是指十月革命 A.采取了暴力斗争的形式 B.首先从中心城市开始 C.缔造了新型的社会制度 D.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材料中列举的斗争和十

4、月革命都采取了暴力革命的形式,因此不是达到了极高的高度,故A项错误; 1789年革命、1871年的巴黎公社运动也是从城市开始的,故B项错误; 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C项正确; 巴黎公社也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4.(2017泉州二模,34)十月革命后,针对议会民主制中地域代表制存在的弊端,列宁明确提出用苏维埃的生产单位代表制代替之,即在苏维埃制下,选举单位和国家的基层组织不按地域划分,而是按经济和生产单位(工厂等)划分。这种选举办法 A.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状况相适应 B.有利于防止地方势力对政治的操

5、控 C.是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彻底否定 D.突出工人阶级在政权中的领导地位,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 十月革命后的苏俄并非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而是庄园制经济,故A项错误; 地域代表制会使地方势力操控选举,选举单位和国家的基层组织不按地域划分而是按经济和生产单位(工厂等)划分可以削弱地方势力的影响力,有利于防止地方势力对政治的操控,故B项正确; 材料仅涉及对地域代表制的否定,故C项错误; 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5.民国十六年一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记载:“凡我军所

6、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材料中所提及的“军”和事件指的是 A.工农红军和土地革命 B.湖北新军和国民革命 C.国民革命军和北伐 D.八路军和抗日战争,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1927年7月,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10月,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与材料中民国十六年一月”即1927年1月不符,故A项错误; 湖北新军是1911年辛

7、亥革命的军事力量,与材料中“民国十六年”不符,故B项错误; 1926年到1927年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与材料中“民国十六年一月”即1927年相符,故C项正确;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改组八路军,与材料中“民国十六年”不符,故D项错误。,6.(2017揭阳二模,30)“我们是无产阶级的军队!”“红军是抗日的武装!”“蒋介石是卖国贼!”“打倒国民党政府!”“工人组织起来,改良待遇!工人农民加入红军实行土地革命!”某一历史时期这些宣传标语口号 A.服务于红军战略转移的需要 B.已摆脱“左”倾路线的束缚 C.突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D.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解析 红军的战略转移即长征,

8、“我们是无产阶级的军队”“红军是抗日的武装”“蒋介石是卖国贼”“打倒国民党政府”“工人组织起来,改良待遇!工人农民加入红军实行土地革命”体现了红军长征时期的口号,即起服务于红军的战略转移需要,故A项正确。,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7.(2017河南高考诊断B卷,30)1939年2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其后又颁布游击队整顿办法游击队整顿训练大纲等文件,分发给各战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此举意在 A.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为持久抗战调整作战方法 D.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答案,解析,1,2,3

9、,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1939年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此时国民党进行游击干部的培训与游击队的整顿与训练,说明国民党为持久抗战进行了作战方法的调整,也开始重视游击战法,故C项正确。,8.(2017泸州高考冲刺诊断,28)下图为中共创立的一份报刊。据图中信息,推测胡考所绘制漫画的主题是 A.国共合作,国民革命 B.工农革命,北上抗日 C.解放南京、解放全国 D.巩固团结,抗战到底,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1,2,3,4,5,6,7,8,9

10、,10,11,12,13,14,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可知报刊发行时间为1938年,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发生的时间为19241927年,故A项错误; 工农革命和北上抗日的时间大致为1931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故B项错误; 解放南京、解放全国的时间为1949年,故C项错误; 全面抗战爆发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致抗日,故D项正确。,9.某影视作品中,国民党指挥官杜聿明制定战计划时说:“一旦抓住共军一部,即迅速猛攻,将其包围消灭。我们可以阻击华野(华东解放军)于微山湖以东,配合黄维部先击破刘伯承部。”这一场景应发生于 A.战略反攻时期 B.渡江战役时期 C.平津战役时期 D.淮海战役时期,答案

11、,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该战役国民党指挥官是杜聿明,时任徐州“剿总”司令部副总司令,人民解放军的参战部队是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微山湖在山东境内,由此可以判断该战役是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战役,战略反攻是刘伯承和邓小平率领中原解放军挺进大别山,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 渡江战役的目标是解放南京,此时国民党指挥官也不是杜聿明,故B项错误; 平津战役作战地点在华北,人民解放军参战部队是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故C项错误; 淮海战役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10.(2017天一大

12、联考高三阶段性测试二,11)共同纲领在建国初期的地位是较为特殊的,是一种特例。材料中“特殊”“特例”是指共同纲领 A.起到宪法性作用 B.不由全国人大制定 C.体现了多党合作 D.是一个纲领性文件 解析 共同纲领是1949年颁布的,由于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条件还未成熟,其内容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暂时代行将来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故A项正确。,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11.(2017湖南十校协作体高三调研五,25)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3、并相继颁布了刑法民法经济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我国 A.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 B.法律法规制定的越来越多 C.形成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 D.人民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材料只是列举1982年的法律成果,没有前后的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 材料中的这些法律都是我国的基本法律,也是必需的法律制度,是其他法规的基础,故B项错误; 材料描述了通过宪法与其他重要法律一起,构成了相对完备的体系,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内容说明人民的法律意识,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2.(

14、2017唐山三模,31)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一章第二条明确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这意味着 A.“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 B.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建立 C.“港人治港”原则最终确立 D.中国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 解析 材料并未提及两种制度,故A项错误; 1997年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故B项错误; 香港自治必须要在中央的领导之下,故C项错误; 材料体现一个中国原则,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二、非选择题 13.(2017长春三模,40)阅读

15、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反法西斯纪念日统计表,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材料二 在历史教科书中,1983年之前一般没有涉及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问题。198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大学历史专业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现代史教研室主编中国现代史:下册,开始正面提到了这种作用: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斗争得到了世界人民的支持,同时,中国人民也对世界人民的解放斗争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长期斗争及其胜利,大

16、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影响和推动了各国特别是被压迫民族的进步。 在今年的抗战胜利纪念中,出现了一个新的提法: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它从战争进程的角度点明了中国的作用,对于提升抗日战争的意义是有益的。 李良玉正确的历史观念与完整的历史书写关于抗战史研究的几个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七种纪念日设立的共同之处。 答案 共同:缅怀反法西斯战争业绩,以史为鉴;警惕法西斯主义,珍爱和平;凸显人性,尊重生命;各自政府均有特定的政治考量。 解析 根据材料一设立的纪念日及纪念日设立的时间和目的等

17、可以总结出其共同点为缅怀反法西斯战争业绩,以史为鉴;警惕法西斯主义,珍爱和平;凸显人性,尊重生命;各自政府均有特定的政治考量。,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抗日战争研究变化的原因。并说明中国设立的两个纪念日的意义。 答案 原因:政治上拨乱反正,经济上改革开放,思想文化方面重新提出双百方针,两岸关系改善。 意义:强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推动了全球的民族解放运动;呼吁各方求同存异,共谋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捍卫正义良知,开创未来。,答案,1,2,3,4

18、,5,6,7,8,9,10,11,12,13,14,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这种变化,即重新认识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作用,应从当时的国内环境,即阶段特征角度考虑,如政治上拨乱反正,经济上改革开放,思想文化方面重新提出双百方针,两岸关系改善等; 第二小问意义,从南京大屠杀和抗日战争两个角度来思考其意义,如强调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推动了全球的民族解放运动;呼吁各方求同存异,共谋发展;维护世界和平,捍卫正义良知,开创未来。,14.(2017莱芜二模,4

19、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在我国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见解,一种认为,20世纪初,从1900年起,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另一种认为,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这两种见解都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论析历史分期。 问题:评述材料中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论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 观点一:20世纪初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科技: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

20、类进入“电气时代”,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出现了垄断组织,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政治:帝国主义的矛盾激化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时无产阶级革命进一步发展。,1,2,3,4,5,6,7,8,9,10,11,12,13,14,观点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结束了资本主义独占天下的局面。 十月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运动。 十月革命极大地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这是一道观点论述题,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观点一:20世纪初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观点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