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文档: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检测卷(四)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9045 上传时间:2020-01-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文档: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检测卷(四)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文档: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检测卷(四)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文档: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检测卷(四)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文档: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检测卷(四)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文档: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检测卷(四)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文档: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检测卷(四)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文档: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检测卷(四) Word版含答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检测卷(四)(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贫贱者亦步趋恐后”。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近代社会的剧烈变革D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材料反映了中国近代上海妇女服饰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后,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外资企业、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上海地区先后出现,社会的变革引起人们思想的变化,所以出现妇女服饰的变化。21912年9月,上海申报载文称:“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

2、装。”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服装种类繁多,追求时尚成主流B东西文明碰撞,中西服饰难以共存C尊孔复古盛行,服饰改革艰难D社会发生巨变,服饰呈现多样化答案D解析解题时请注意题干中的时间是1912年9月,这是民国初期,这一时期由于社会发生巨变(辛亥革命),民众服装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所以答案是D项。3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在上海举行婚礼,下图是当时婚礼的照片。从这张照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蒋介石与宋美龄当时的中国社会已经有人穿西装礼服当时中国已经出现了西化的“文明婚礼”中国社会已经彻底摒弃传统婚礼当时中国的高官显贵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A B C D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服饰及婚姻

3、礼俗的变化。由婚礼中蒋介石的穿着可判断当时已开始穿西装礼服,由婚礼仪式可知这是西化的“文明婚礼”,正确;错在“彻底”摒弃上;中的“都不愿意穿长衫、旗袍”在图中没有体现。4下图反映的是19世纪末上海西餐馆“一品香”内,男女客并坐品尝西餐的情景。下列有关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上海人的饮食习惯发生变化男女平等意识增强上海人的生活方式被西方同化图中现象与“西学东渐”有较大关系A BC D答案C解析图片反映的是上海人到西餐馆品尝西餐的情景,这不能说明上海人的生活方式被西方同化了,而只能说明饮食习惯有所变化,故排除项。结合图片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他各项说法均正确,C项符合题意。51894年7月2日,一商

4、行在天津早报中登有一则广告:“本行新到洋醋、东洋竹篮仔、吕宋酸果、白兰地等,恭候光临。”此广告反映出()A市民衣食住行的西化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的发展C报纸功能出现刊登广告的新变化D物质生活的变化答案D解析题干商行的广告,仅是反映出饮食上的变化,A项排除;B项反映不出来;C项“新变化”说法是错误的。6近代从“老爷”“大人”到“君”“先生”的称谓变化,本质上反映了()A男人的社会地位下降B西式称呼取代了传统称呼C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D民主、平等观念对国人的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在纲常礼教束缚下,古代中国的日常礼仪体现贵贱尊卑;民国之初,废除旧的礼仪,体现平等、自由的文明精

5、神。71913年1月,大公报有文章描述当时女性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的现象:“于是有所谓女子北伐军,女子敢死队,有所谓女子同盟会,女子参政团,女子自由党。”这种现象反映了()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B救亡图存的历史潮流C民主共和的思想观念D婚姻自主的社会风尚答案A解析题目反复强调女子参加各种活动,这与古代女子受到束缚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再结合1913年的时间界定,可以反映出辛亥革命后女子地位的提高,也反映出当时男女平等的趋势。故选A项。8一份清末衙门堂审记录中记载:“女子严阿苏,现年十六岁,与梁海相识月之初十日,梁遇阿苏于路,因邀同行,为巡士盘获(抓获)。官:何时与梁相识?严阿苏:在途中相识,我中意

6、他!官:此事汝母知否?严阿苏: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官:(斥梁海)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收押,听候核办。”这表明当时中国()A婚姻自由观念蔚然成风B传统的纲常礼教开始受到冲击C传统婚姻观念根深蒂固D民国政府维护传统婚姻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严阿苏与梁海的婚姻自由只是个案,不能说明婚姻自由观念蔚然成风,A项不正确;B项错在“开始”;材料中官的言论“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说明当时传统婚姻观念根深蒂固,C项正确;材料中的“清末”表明民国政府还未建立,D项错误。9据徐珂可言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城市中尽管政府严令剪辫,不少士绅仍“视无发者如同仇敌”。

7、有的城市公然成立了“保辫会”“复古会”,认为“剪辫即系投洋”,以致20世纪20年代“辫发犹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A社会革命过程曲折B封建势力在革命后恢复了旧有统治秩序C剪辫运动缺少广大基层民众的支持D辛亥革命推动了移风易俗答案A解析社会革命具有艰巨性和曲折性,是在新旧势力激烈冲突和斗争的背景下展开的,势必受到旧势力的阻挠和破坏,材料表明的正是这一点,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C项材料体现不出来;D项说法与题干意思相反。故选A项。1020世纪初,人们把信天主教称作“吃洋教”;30年代,租界市民被外国巡捕踢了一脚,自嘲为“吃了一记洋火腿”;抗战时期的重庆有“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民谚;其他

8、还有“吃闭门羹”“吃香”“吃药”等等。这些与“吃”有关的大众词汇本质上反映了()A中国人向来注重字词的精炼和语法的准确B“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C中西饮食文化处于不断的交融与冲突之中D“吃”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流行和时髦的词汇答案B解析A、D两项与题意不符;C项与材料无关;故只有B项符合题意。11近代以来,西方列强不断地要求中国建设铁路,并试图建设通达中国边疆地区的铁路线。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有()促进了人口流动和信息的交流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成为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工具A BC D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交通发展的

9、理解。火车和铁路线的发展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故表述正确,符合题意;表述不当。故选D项。12历史照片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脚步,是再认、再现历史的宝贵资料。下图所示是上海从杨树浦到外滩的3路电车的照片,对照片反映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有()上海已出现了城市公共交通上海的电车极有可能是引自西方国家该照片的拍摄不会早于20世纪初A B C D答案C解析材料信息表明,这个时期上海出现了公共交通;中国工业发展落后,电车很有可能引自外国;中国最早的电车出现于1906年的天津,故都正确。13“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

10、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该诗歌吟咏的新事物是()A电话 B电报C邮寄信件 D电子邮件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通讯工具的进步。关键信息是:“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即可判断,只有电报要经过译电员的翻译,且符合“迅已极”“非君手书”。14梁启超说:“报馆者,国家之耳目也,喉舌也,人群之镜也,文坛之主也,将来之灯也,现在之粮也。伟哉报馆之势力,重哉报馆之责任。”梁启超认为“报馆之责任”在于()传播信息开启民智引导舆论控制政府A BC D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报刊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可以广泛传播信息,使人们在阅读之余,从而引导舆论、开启民智

11、。报刊虽然可以影响政府决策,但是不能通过报刊控制政府。15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http:/ Word)、普莱亚(W.B.Pryer)、麦基洛(J.Mackllap)集资白银1 600两,购买了铅字及印刷设备,办起了声名显赫的申报馆。美查创办的申报馆,除申报外,还印刷了申报馆聚珍版丛书。丛书分正、续、余三集,收书多达二百种。材料三下图为申报馆外景(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50年代出现的外国人办报热主要涉及哪些人?办报的目的是什么?(6分)(2)材料二中办报人的身份有什么变化?1872年申报载文说:“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致受其欺。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由此推断申报的内容应该有哪些特色?(6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申报馆的建筑特点,并分析出现该建筑风格的原因。(6分)答案(1)教会和教士为主。目的是传教布道,报道宗教活动,也兼有宣扬西方政治制度、道德观念和炫耀科学文明的意图,带有殖民主义色彩。(2)身份变化:以外国商人为主。特色:以新闻为主,讲求报道的真实性。(3)特点:中西合璧。原因:1840年以后,外国人来华居住,带来了全新的居住文化,西式建筑逐步增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