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民版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五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时期 第9讲 .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9286 上传时间:2020-01-07 格式:PPTX 页数:77 大小:3.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民版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五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时期 第9讲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2019版《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民版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五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时期 第9讲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2019版《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民版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五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时期 第9讲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2019版《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民版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五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时期 第9讲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2019版《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民版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五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时期 第9讲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民版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五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时期 第9讲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民版一轮通史复习课件:第五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时期 第9讲 .pptx(7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 中华文明的辉煌与危机明清时期,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有两大突出特点:一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日趋巩固;二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它包括明朝(13681644年)、清朝前期(16361840年)。 在政治方面:统一多民族国家日趋巩固;君主专制得到空前的加强。明初废丞相强化皇权,实行厂卫特务统治、八股取士等,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清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使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这也同时暴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性,说明了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对外趋向闭关政策,阻碍了社会进步,造成了中国近代的落后。,在经济方面:农业、手工业发展均超过了前代水平;区域间长途贩运和商帮的发展凸现

2、了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明朝中后期萌芽,并在清代有了缓慢发展。 在文化方面:明清文化具有承古萌新的时代特征。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体现了儒学思想的活跃;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出现了一大批科技巨著,但总体而言已开始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文学艺术具有高度的反封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教育、科举、文化政策都体现了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色彩。,明清时期的政治,第9讲,落实主干知识,研析考情考向,突破核心考点,课时作业,内容索引,落实主干知识,一、明朝 1.废丞相 (1)背景: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 (2)措施: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 分理全国政务,直

3、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宰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六部,疑难问答 问:明朝废除丞相之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还存在吗?为什么? 答:仍然存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实际上就是皇权与其处理政务的助手权力之间的矛盾。明朝废丞相之后,丞相不存在了,但皇帝仍需要处理政务的助手,例如内阁大学士、内阁首辅等,所以这一矛盾实际仍然存在。,2.设内阁 (1)原因:朱元璋废丞相职位,政务集中于皇帝一身。 (2)设立:明成祖朱棣设立,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3)特点:皇帝为 而建立的政治机构;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4)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4、,并不能对君主起制约作用。,加强专制,3.颁布大明律 (1)特征:严惩直接危害封建君主统治的行为;增加经济立法内容;严惩贪赃枉法。 (2)原因: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商品经济的发展。 4.地方行政制度 朱元璋认为行省制度不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碍于皇权的集中。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掌管民政、财政;提刑按察使司掌刑法;都指挥使司掌军事。三者合为三司,原来行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三者各司其责,互不统属,互相牵制,各自直属中央。,二、清朝 1.设立军机处 (1)背景 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 军国机要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 康熙帝时,为扩大皇权,在

5、宫内设南书房。 (2)设立 目的:适应办理西北军务的需要,防止泄露军事机密。 设立: 年间,选亲重大臣协办军务,后扩大到处理其他政务。,雍正,(3)特点 军机大臣均由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办事效率高。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 (4)影响:进一步加强了 制度;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君主专制,易错辨析 宰相、内阁首辅、军机大臣 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备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2.建立密折制:命令地

6、方大员密折奏事,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3.清朝的边疆政策 (1)目的: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基本原则 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 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3)措施 设 主管边疆和民族事务。 重视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 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实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理藩院,(4)作用 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清朝基本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安定团结。 推动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发展。,突破核心考点,考点一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历史解释,1.为什么说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1

7、)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初废除丞相,权分六部,结束了延续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皇帝直接操纵政府各部。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掌地方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在思想上加强专制统治,实行八股取士,使考中做官的知识分子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后来设置的内阁,是专制主义皇权强化的表现,本质是封建政治制度的畸变。除此之外,还实行特务统治、镇压人民、监视官吏。,(2)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军机大臣都由皇帝钦定,品级不高,他们跪受笔录,承旨办事,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清代设立军机处使皇权真正成为绝对的最高权威,君臣关系成了彻底的主仆关系。此外,清朝还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

8、实行密折制,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这些措施,有的是空前的,有的是非正常的,是畸形和极端的。这说明用正常的手段已不能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封建制度已走向衰落。,2.唯物史观全面认识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 (1)积极影响 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 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技术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2)消极影响 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了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

9、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 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生产力发展,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中国社会的落后。 思想上,专制统治严重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史料实证,1.论从史出 明朝内阁权力运作机制凸显君主专制强化 史料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明神宗实录 结论 阁臣仅限顾问的职责,不具宰相之权,一旦威胁到皇权,还会招来灾祸,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君主专制的强化。,2.史由证来 要求:分析史料,论证说明明代内阁制度的特点及作

10、用。 史料 明成祖在位时,大学士官职的设立,填补了皇帝和帝国官僚体制之间的空白,大学士开始在政策问题上备皇帝顾问,这些措施都没有背离明太祖建国的任何基本制度上的设想;相反地,它们倒是弥补了现存制度的缺陷,它们在发挥新出现的皇帝的内廷助手内阁的职能时制度化了。,这些炙手可热的翰林学士开始成为皇帝的主要顾问和作为皇帝与官僚政制之间的承上启下的人,他们常常和六部主管官员开联席会议审议国事,他们逐渐地左右了外廷的六部,内阁似乎恢复了以前中书省的气象。 美牟复礼剑桥中国明代史,答案,提示:特点从地位、职权与皇帝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作用从加强皇权和行政效率方面分析。 论证:,特点: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

11、构;职权范围不明朗;权,力不断扩大,地位逐步提高;听命于皇帝,服务于皇权。作用:强化 了皇权;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等。,考点二 明清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1.明清对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继承发展 (1)继承:基本上继承了元代的行省制度以及土司制度等地方行政制度。 (2)发展 明代: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降低其品秩等级。地方分权,相互牵制,由布政使司掌民政、财政,另设都指挥使司主兵政,按察使司主刑狱,三机构互不统属,各直隶中枢,凡遇重大政事便共同商讨。整顿地方机构统属关系,实行布政使司、府和直隶州、县和一般州三级统属。 清代:清承明制,在内地设18行省;清行省以下机构大都承明制,但其长官称知府

12、、知县;清代边疆地区政治制度因地制宜,因民族而异。,历史解释,2.明代三司制度与巡抚制度的异同 (1)相同:处理地方事务,受制于中央。 (2)不同:三司制受中央部门领导,分掌地方事务;巡抚制由皇帝直接派遣,统领地方事务。,1.论从史出 清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 史料 清代在布政使上面又设有总督或巡抚,布政使成为其下属,总督、巡抚变成正式的地方行政首脑,这种制度还是一种军事统治,可是真到军事时期,总督、巡抚仍不能做主,还要由中央另派人,总之清代不许地方官有真正的权柄。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结论 清代的总督巡抚制既是行政统治也是军事统治,但权力归属中央。,史料实证,2.获取材料信息 要求:从材料中找

13、出明清时期督抚制演变的特点。 材料 总督巡抚在明代制度下还尚好,因其必有事才派出此等官,并且都带一个都御史的衔。这就是说,由中央政府都察院的都御史临时派到地方去办事,所办是巡抚、总督等事。譬如倭寇来了,沿海地方没有总其成的人,就派一个总督或巡抚去,这是临时的。过几年,事情平定了,这官仍旧回中央,机关也撤销了。但一到清代,总督巡抚又变成永久的,在布政使(藩台)按察使(臬台)上面再加巡抚总督,地方行政就愈来愈坏了。我们现在再从历史演变源头上说来,汉时由刺史变成为牧,以及唐代之十道观察使,这些都是由监察官变成地方行政长官的。只有节度使才是军事长官变成行政长官,然而还是意在开边对外的。明清两代之总督巡

14、抚,则是意在对内防乱,不在对外开边。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主要信息:,答案,督抚由临时委派到永久存在;由负责专门事务到负责地方行,政;由一般加衔到正式建制。,命题材料源,1.明朝国家体制的独特性 废丞相、罢中书省,是明初政治体制的一个重大变革,也是朱元璋立法创制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以上创制,明朝的国家体制形成了以下格局:“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洪武实录卷239)。”这里的朝廷就是皇帝,而已不同于宋朝皇帝加宰执等于朝廷的政治概念。 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 发现问题 明朝皇帝集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于一身。 命题角度 明朝君主专

15、制空前强化的内涵;明朝的制度创新与社会转型;明朝国家体制的特点。,2.军机处的运行机制 本朝谕旨诰命然惟军机处恭拟上谕为至要。上谕亦有二:明发交内阁,以次交于部科;寄信密封交兵部用马递。其内外臣工所奏事,经军机大臣定议,取旨密封,递送亦如之。且内阁、翰林院撰拟有弗当,又下军机处审定。王昶军机处题名记 发现问题 军机处的主要职掌是“承旨书谕”,成为中枢核心。 命题角度 清代内阁与军机处的职责及关系;清朝政治中的决策和行政体制;军机处如何强化君主专制。,3.广西改土归流的后续治理 康熙六十年原任两广总督杨琳将思明州题请改土归流,始属太平府管辖。今该署抚奏称,该州地处极边,邻近交趾,吏目一官万难任此

16、盘错(之区),而太平府知府远在百里之外,鞭长莫及。等语。应如所请,将思明州就近归并思明土府知府管辖,一切钱粮及地方案件令该同知专理,并督率吏目巡捕约束,以专责成。 雍乾年间广西部分地区改土归流史料(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发现问题 清代前期的边疆管理加深了“明清时期奠定了祖国疆域版图”的历史认识。 命题角度 清代对西南边疆的管理;改土归流的遗留问题及应对举措;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的边疆政策。,4.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管理的原则 但即使这样,犬牙交错原则在隋唐也没有完全被放弃。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 汉武帝元封五年置十三刺史部,九部在北,四部在南。西晋前期19州,南7北12。至唐贞观元

17、年,分全国为10道,正好5道在南,5道在北。北宋元丰时期23路,南方占14路而北方只有9路。明清时期南北方省区基本是二比一。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发现问题 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管理具有明显的时空逻辑。 命题角度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管理沿革;明清时期地方分级管理原则及历史作用。,研析考情考向,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已考视角,1.命题点:明代宦官识字与君主专制的强化 (2017课标全国,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18、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答案,解析,1,2,3,解析 明朝中后期皇帝让宦官参政是为了牵制内阁,这使得识字成为宦官的必要素质,这是中枢决策程序发生异变的结果,A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皇权专制的强化,而不是皇权衰落,故B项错误; 材料不涉及内阁,排除C项; 中国古代决策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D项错误。,1,2,3,2.命题点:明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 (2016课标全国,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

19、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答案,解析,解析 题干材料表明原来的三司分属三个机构,各自为政,权力分散;后来的巡抚成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权力相对集中,可以防止三司鼎立而造成的互不统属、运转不灵的弊端,提高了办事效率,故选B。,1,2,3,3.命题点:明代内阁制的实质 (2014课标全国,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答案,解析,1,2,3,解析 明太祖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并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设内阁,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

20、它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内阁首辅虽有时会操纵朝政,但其权力并不是来自制度及其职位,而是来自最高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故内阁首辅操纵朝政进一步体现了君主集权的加强。,1,2,3,待考视角,1.命题点:明朝君主专制强化过程中的“政经分离”现象 (2018全国卷高考模拟)洪武年间,朱元璋虽然在政治上给诸王以极大的权力,但在经济上却主张节俭;永乐后各朝一反朱元璋务从节俭的教导,在政治上实行厉禁的同时,在经济上却鼓励各王府向奢侈的方向发展。这一变化 A.是明朝封建经济发展的产物 B.顺应了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C.反映了明朝治国思想的转变 D.体现了宗族血缘关系的淡薄,答案,解析,1,2,

21、3,4,5,解析 虽然经济发展可能会“一反朱元璋务从节俭的教导”,但与材料中“政治上实行厉禁”不符,故A项错误; 材料中“一反朱元璋务从节俭的教导,在政治上实行厉禁”这一变化重点在于政治上皇权的集中,故B项正确; 政治上强化君主专制,材料中“经济上却鼓励各王府向奢侈的方向发展”不足以说明明朝治国思想的转变,故C项错误; 宗族血缘关系的淡薄,与材料中“在经济上却鼓励各王府向奢侈的方向发展”不符,故D项错误。,1,2,3,4,5,2.命题点:明代内阁制的发展 (2017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二模)明朝万历皇帝因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再上朝,内阁出现了“人滞于官”“曹署多空”的

22、现象,部、寺大官十缺七、六,史称“万历怠政”,这实质上反映了 A.君臣之争引起官场混乱 B.内阁对皇权制约强化 C.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D.君主专制弱化,答案,解析,1,2,3,4,5,解析 题干中只提到导致官场出现大量空缺而没有及时补充,并未体现出官场出现混乱,故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内阁制是皇权加强的产物,故B项错误; 题干中提到君臣矛盾导致官场空缺无法及时递补,说明这种政治体制存在严重弊端,故C项正确; 结合所学可知明代君主专制加强,故D项错误。,1,2,3,4,5,3.命题点:清代军机处的发展 (2017保定二模)乾隆朝入值军机大臣大多为六至七员,嘉庆朝则以四至五员为常。

23、乾隆朝,军机章京的选任范围是内阁及各部院衙门司员。嘉庆时,不但确定了军机章京的员额,而且皇帝开始直接插手军机章京的选任。这反映了清朝军机处 A.人员构成复杂 B.日益完善,备受重视 C.其官员随时增减 D.大臣的职责不够明朗,答案,解析,1,2,3,4,5,解析 根据题目“军机章京的选任范围是内阁及各部院衙门司员”,故A项错误; 题目中是“嘉庆时,不但确定了军机章京的员额”并未说明官员随时增减,故C项错误; 根据题目中“皇帝开始直接插手军机章京的选任”强调的是君主对军机处控制权限的不断增强,并未牵涉大臣的职责不够明朗的问题,故D项错误。,1,2,3,4,5,4.命题点:清代密折制体现的历史时段

24、特征 (2018江西五市八校高三联考)清雍正五年浙江布政使孔毓璞请求:“蒙圣谕藩臬(官员)皆赐折奏。仰恳圣恩,赐臣一例用折。”孔毓璞从而获得了越过一切中央机构直报皇帝的密奏之权。材料反映清朝 A.非理性化统治的趋势日益明显 B.军机处设立带来保密性的加强 C.议政王大臣会议开始受到制约 D.地方实力的加强迫使中央妥协,答案,解析,1,2,3,4,5,解析 根据材料“获得了越过一切中央机构直报皇帝的密奏之权”,体现了超越体制制度,增强主观性的一面,故A项正确; 材料不能表明孔毓璞与军机处的关系,故B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议政王大臣会议,故C项错误; 该表述与所学史实专制皇权加强不符,故D项错误。,

25、1,2,3,4,5,5.命题点:清朝(前期)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贡献 (2017成都二诊)康雍乾三朝平定西北等边疆叛乱后,不仅遵循汉族凯旋礼仪,告成于太庙和祖陵,还立告成碑于太学之中,全国各地文庙纷纷仿效。到了乾隆年间,类似的造碑运动达到了高潮。这使得清代 A.民间叛乱日趋沉寂 B.文人竞相从军建功立业 C.传统礼仪革故鼎新 D.大一统意识进一步发展,答案,解析,1,2,3,4,5,解析 本题考查清代加强统一的措施。造碑运动不能对民间叛乱有实质性作用,故A项错误; 清朝循汉族军礼对文人广泛从军并未产生重大影响,故B项错误; 遵循汉族军礼,不能代表整个传统礼仪的革新,故C项错误; 材料中平定

26、叛乱受到广泛宣扬,地方造碑运动响应了中央造碑,有利于加强国家的凝聚力,故D项正确。,1,2,3,4,5,课时作业,一、选择题 1.(2017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考冲刺模拟四,26)民间信仰中城隍是由死去的名人或者有功劳者担任的,并必须是公正无私者。宋代,祭祀城隍列入国家祀典,城隍庙普及各府、州和县。明太祖朱元璋对城隍特别崇敬,更册封京师、府、州、县四级城隍,各地最高官员需定期主祭。这反映出 A.朝廷利用神道为政治服务 B.中国古代信仰的多样性 C.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D.宋明两代多任用正直大臣,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

27、3,14,解析 城隍祭祀由单纯的民间信仰转变为由封建最高统治者所扶植的官方信仰,联系城隍本身所代表的公正、无私等引申涵义,这很明显是封建统治者在利用神道为其政治统治服务,故A项正确。,2.永乐年间,内阁只是一个特命入值的朝臣辅佐皇帝办理机务的处所,六部等部院的政事都直接呈送皇帝。但到宣德年间,明宣宗让阁臣兼任六部尚书并“票拟”皇帝谕旨,经由皇帝“批红”后再经内阁下达部院。材料表明宣德年间 A.内阁成为法定的行政机构 B.君主权力受到内阁的制约 C.六部权力较明初大为下降 D.六部不再直接听命于皇帝,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明朝内阁始终

28、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故A项错误; 君主权力受到内阁的制约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 六部权力大为下降与材料中“明宣宗让阁臣兼任六部尚书”不符,故C项错误; 材料中“由皇帝批红后再经内阁下达部院”表明不再直接听命于皇帝,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3.(2017衡阳三模,27)明初规定“凡内外官属衙门官吏,有系父子、兄弟、叔侄者,皆须从卑回避”,吏部选任官员“南北更调,定为常例”;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加重其职权;后又设六科给事中,使之成为另一套独立的监察体系。由此可见明代监察制度 A

29、.利于政治风清气正 B.防止了官员的腐败 C.开始形成独立体系 D.推动人才选拔公正,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凡内外官属衙门官吏,有系父子、兄弟、叔侄者,皆须从卑回避”“南北更调,定为常例”这些规定有利于形成清廉的风气,故A项正确; 在封建君主专制之下,无法完全防止官员的腐败,故B项错误; “成为另一套独立的监察体系”可见在此之前已经有独立的监察体系,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提到人才选拔制度,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4.(2018江西高三调研,27)宣德八年(1433年),提升安

30、南(今越南)州土巡检李保担任州判官,成为当地土司官。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石南龙州(今四川青川等)土知府段龙死,养子段进忠杀死段龙儿子段嘉龙,自任土知府,朝廷派兵镇压并在此地改设流官。以下对明朝做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因地制宜,保持西南地区稳定 B.改土归流,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C.统筹全局,推进西南社会进步 D.先设后废,扼制地方武装增长,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明朝在安南地区设土司进行管理,而在石南龙州却改土归流,体现了因地制宜,有利于西南地区稳定,故A项正确; 改土归流只是在石南龙州地区,安南地区并没有改土归流,故B项错误

31、; 材料不能体现明朝统筹全局,故C项错误; 安南地区的土司并没有被废除,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5.(2017泸州三模,27)明代政治家丘浚说:“天下盛衰在庶民,庶民多则国势盛,庶民寡则国势衰民生既蕃,户口必增,则国家之根本以固,元气以壮,天下治而君位安矣。”清代乾隆帝说:“承平日久,生齿日繁,盖藏自不能如前充裕,且庐舍所占土地亦不啻倍蓰(数倍)。生之者寡,食之者众,朕甚忧之。”这说明 A.人口压力增大,社会局势开始动荡 B.清朝人口大增,社会经济逐渐衰退 C.国人普遍重视人口问题 D.人口问题影响政治统治,答案,解析,1,2,3,4,5

32、,6,7,8,9,10,11,12,13,14,解析 材料中前者认为人口增多是国家的根本,故A项错误; 材料中后者认为人口增多造成社会负担沉重,而非经济衰退,故B项错误; 材料中两者不能代表国人全体,故C项错误; 材料中两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人口增长与政治统治的关系,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6.(2018湖北武汉高三调研,26)(明)景泰三年,皇帝想通过廷议(法定的议事程序)更换太子,由于惧怕朝臣反对,于是赐予陈循等人重金,收买人心,最终达到目的。该史实说明 A.廷议制度提高了朝廷议决效率 B.明代君主专制在不断强化 C.廷议制度确保了朝廷

33、公正法治 D.明代中央决策趋于制度化,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材料只有廷议的结果,没有涉及廷议的过程,因此不能反映出朝廷议决效率的提高,故A项错误; 明代皇帝要通过“重金收买人心,最终达到目的”,反映出朝臣限制了君主的权力,故B项错误; 明朝皇帝通过重金收买人心,最终改变廷议结果,因此廷议制度不能确保朝廷公正法治,故C项错误; 廷议属于法定的议事程序,其议决结果可能有悖于君主意愿,反映出明代中央决策趋于制度化,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7.(2017山西高三第一学期期末,4)明清中

34、央集权制度日益成为古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障碍,备受批判。但如今却有不少学者对这个延续数千年的制度赞赏有加。其原因是它有利于 A.控制人们思想维护专制统治 B.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C.顺应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 D.建立宽松良好的社会环境,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明清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故B项正确; 明清中央集权制度维护小农经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没有顺应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故C项错误; 明清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对人们思想控制,社会环境并不宽松良好,故D项错误。,1,2,3,4,5,6,7,8,9

35、,10,11,12,13,14,8.(2017石家庄三模,25)秦朝,三公九卿的官署在禁宫之内。东汉,尚书台被置于禁宫之内,三公九卿的官署被归于外朝请出了宫城。唐长安大明宫内,门下中书二省分列宣政门左右,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明清官署除了军机处均被移到紫禁城之外。以上变化表明 A.家事与国事逐渐分离 B.官制变化影响城市布局 C.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 D.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加强,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以上官署的变化,服务于君主专制的需要,与家事与国事逐渐分离无关,故A项错误; 官制变化带来官署位置的变化,进而影响城市布局,故B项

36、正确; 以上官署的变化服务于君主专制的需要,并不能反映出中央行政机构的完善,故C项错误; 材料反映出君主专制的加强,没有体现出中央集权的变化,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9.(2018全国卷高考模拟一,27)明清总督是兼管两省或三省事务的高级地方官,“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其意图是 A.扩大地方的权力 B.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C.整饬地方的吏治 D.协调地方和中央关系,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材料中明清总督的职能“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可知总督将行政权、军事权、监察权集于一体,以改变各省权力分散的局面

37、,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B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0.(2017安徽江南十校一模,27)清代的木兰秋狝(秋天打猎),是在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和入关后顺治各朝经常出猎的传统基础上形成的一项国家大典,可谓清朝的“秋季运动会”。康熙帝在某次行围时强调,从前有人“以朕每年出口行围劳苦军士条奏者,不知国家承平虽久,岂可遂忘武备”;乾隆宣称其行猎目的有三:一是遵循祖制,二是习武练兵,三是怀柔蒙古。由此可见 A.木兰秋狝是清朝一直推行的重要政治制度 B.木兰秋狝主要是为了满足君主的娱乐需求 C.木兰秋狝的举行有其特定的军事政治意图 D.木兰秋狝的制度化反

38、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材料中表明清军入关后康熙乾隆时期的木兰秋狝,不能表明整个清朝一直推行,故A项错误; 材料中行猎的目的为“一是遵循祖制,二是习武练兵,三是怀柔蒙古”并非娱乐需求,而是有特定的军事政治意图,故C项正确; 材料无从体现君主强化权力,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1.(2017泉州二模,27)越南黎朝绍平元年(1434年)诏曰:“第一场,经义一道,四书各一道,并限300字。第二场,制、诏、表。第三场,诗赋。第四场,策一道,1 000字以上。”由此可

39、见 A.越南的科举考试仿效中国 B.越南人可参与明朝科举考试 C.八股取士制度推广到越南 D.明政府在越南开设科举考场,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越南考试制度中第一场考经义、四书,第三场考诗赋,第四场考策问,这均与中国科举制类似,且15世纪(明朝)时越南属于儒学文化圈,故A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越南的考试制度,故B项错误; 材料中考试内容与形式非八股文,故C项错误; D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亦无体现,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2.(2017济南二模,26)有学者对“忠”在官修史书中出现

40、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为22.71%。这反映出 A.伦理教化逐步加强 B.专制主义日益强化 C.思想控制日趋严密 D.史官思想日益僵化,答案,解析,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伦理教化和思想控制更多地体现在“三纲五常”对百姓的控制上,而题目中强调的是“忠”,强调的是对君主的“忠”,故A、C项错误; 根据前面的分析,故B项正确; 题目中并未体现史官的思想,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二、非选择题 13.(2018石家庄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期国家的官制是建

41、立在亲贵合一的基础上的,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件,世袭罔替,代代相承。在那种贵族参政、议政、辅政的情况下,官的权力界限也不分明。如西周主管政务的卿事寮可以辅政,也可以将兵作战,也可以主持重要的祭祀大典;而太史寮也可以辅政、将兵。官有一定的分工,但不够清晰严格,这是贵族政治的必然现象。韦庆远、柏桦中国官制史,材料二 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

42、始也”。,1,2,3,4,5,6,7,8,9,10,11,12,13,14,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地方督抚以平乱起家,较早接触到西方文明,对内外局势有更深刻的感悟,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变局思想。认识到自强求富及引进西器、设局制造的必要性,地方督抚开始实现思想行为观念上的现代化转变。当传统体制需要变通而中央体制不愿变通之际,改革先从地方做起。晚清督抚势力的兴起,打破了清政府的传统政局,政治权力由中央向地方转移,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李绮晚清督抚势力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的中央官制与西周相比发生的变化。,答案 变化:由西周的按血缘关系世袭贵族担任中央官职,变为

43、秦朝时中央官僚由皇帝任命,职业官僚制度产生;由西周时中央官员的职权分工不明确,变为秦朝时中央的三公职权分工明确。,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分别说明他们持这种看法的原因。,答案 朱元璋:丞相制度导致政治混乱,因为他认为容易出现丞相专权,威胁君主专制权力。 黄宗羲:明朝废除了丞相导致了政治的黑暗,因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废除丞相不利于制约君主权力。,(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地方督抚势力崛起的影响。,答案 影响:促进洋务运动和近代工业的兴起;削弱专制集权统治;促进了社会变

44、革。,1,2,3,4,5,6,7,8,9,10,11,12,13,14,14.(2017长沙一中高三月考四,5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初朱元璋鉴于历代王朝地方权重,导致割据,尾大不掉,对中央离心离德的局面,废除行中书省将行省权力一分为三,分别设立掌行政民事的布政使司、负责监察司法的按察使司、掌控军事的都指挥司,成为省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它们分别直属于中央不同部门的领导。,1,2,3,4,5,6,7,8,9,10,11,12,13,14,随着政治形势变化,在运转过程中,三司出现权力协调不一,办事能力和效率不高等问题,巡抚制度应运而生,明朝中后期,皇帝以派遣监察官的形式向地方派驻巡抚,

45、并逐步扩大其权力,并在边疆、军事要地和数省交界之处增设巡抚。嘉靖年间,进一步规定:“凡徭役、里甲、钱粮、驿传、仓廪、城池、堡隘、兵马、军饷,及审编大户粮长、民壮快手等项地方之事,俱听巡抚处置”。景泰以后,随着巡抚的全面地方化和制度化,巡抚成为居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巡抚由临时性差遣演变为设立衙门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同时,巡抚只能奉敕行事,不得擅权越职;中央派出镇守总兵和镇守太监,以对巡抚监督。 摘自李晓辉明代督抚制度研究以中央地方关系为视域的考察,1,2,3,4,5,6,7,8,9,10,11,12,13,14,(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司制度与巡抚制度的异同点。,答案 相同:

46、处理地方事务,受制于中央。 不同:三司制:中央部门领导,分掌地方事务。 巡抚制:皇帝直接派遣,统领地方事务。,答案,解析 注意从材料中概括信息,答案要简明扼要。,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材料中“在运转过程中,三司出现权力协调不一,办事能力和效率不高等问题,巡抚制度运而生”得出作用一:解决了地方三司分权下协调不一,效率不高的问题;根据材料“随着巡抚的全面地方化和制度化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得出作用二:维持分权的基础上,通过集中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根据材料中“巡抚由临时性以对巡抚监督”得出作用三:加强了中央统治的基础,巩固了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和民族团结。,(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建立巡抚制度的作用。,答案 作用:解决了地方三司分权下协调不一,效率不高的问题;维持分权的基础上,通过集中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统治的基础,巩固了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和民族团结。,1,2,3,4,5,6,7,8,9,10,11,12,13,14,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