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9320 上传时间:2020-01-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5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隋唐时期政治、经济和军事制度的五大变化1.中央机构的变化三省六部制取代了秦汉以来的三公九卿制,完善了封建王朝的中央官僚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2.选官制度的改革科举制终结了九品中正制等制度,既扩大了统治基础,稳定了政局,又抑制了门阀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3.土地制度的变化唐朝初期,均田制保证农民得到土地,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恢复。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均田制逐渐崩溃,地主土地所有制得到空前发展,土地兼并愈演愈烈。4.赋税制度的发展唐初的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荒地的开垦,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

2、保障,巩固了府兵制。唐朝中期以来的两税法使极度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财政税收,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5.军事制度的变革唐初的府兵制有利于巩固边防、加强中央集权。唐玄宗以来的募兵制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封建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专题二魏晋至隋唐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1.佛、道盛行,冲击儒学,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2.儒学地位不独尊,与佛、道并存,且通过援佛道理论入儒家学说来发展自己,最终发展为“三教合一”。3.儒学的生存与发展靠的是传统力量而缺少成熟的文化政策做保证,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对儒

3、学冲击较大,隋唐统一,复兴儒学迫在眉睫。专题三佛教的传播对魏晋到隋唐时期社会的影响1.政治上,它被封建统治者用来腐蚀人民,维护封建统治。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得到很大发展,南方和北方相同的宗教信仰成为隋朝统一中国的条件之一。唐朝时,佛教与道教、儒学并存,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密切了对外关系。但同时,佛教的盛行也导致了人口减少、军队战斗力减弱、官吏不问政事,导致了僧侣贵族与世俗地主的矛盾。2.经济上,佛教的盛行催生了一种畸形的社会经济寺院经济。它占用了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同时,僧尼众多,却没有纳入国家的户籍,成为免除赋役的特权阶层,使国家税收减少,国库虚空,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3.思想文化方面,

4、佛教的传入及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儒家思想。自魏晋以来,儒学不断吸收佛教、道教思想的精华,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对中国的文学艺术等方面也有重大影响,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佛教盛行,宗教画也十分流行,我国著名的石窟和佛像也大都集中于此时开凿。考向1历史与现实的关联唐代政治决策的科学性(2018昆明一中高考仿真模拟)唐初规定,凡国家遇到军国大事,就由中书省的各中书舍人分别拟出建议,谓之“五花判事”。这一做法()A.一定程度限制了皇权B.提高了行政效率C.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D.加强了宰相权力答案C解析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但与材料中“中书省的各中书舍人分别拟出建议”不符,故A

5、项错误;提高了效率,与材料中“分别拟出建议”不符,故B项错误;唐朝中央的中书省负责决策,而材料做法更能集思广益,故C项正确;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是削弱而非加强了相权,故D项错误。考向2关注热点唐代社会阶层的流动史学家许倬云在历史分光镜一书中探讨了中国历朝社会控制的得失,列出了下面的一系列标题:西周的包容上层的坚凝;秦代的缺失中层与下层的疏离;宋代的养士中层的扩大。那么,关于唐代的标题最有可能是()A.中层的变化 B.中下层的整合C.上层的分裂 D.上下层的缓和答案A解析唐代科举制进一步得到完善,大量的社会中层人员通过科举制进入国家政权中,所以唐代最恰当的标题是中层的扩大,故选A。考向3论从史出

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庄园经济(2017武汉五月模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田里、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A.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B.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D.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答案B解析庄园中的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形成竞争,以获取利润,有利于民间手工业发展,故B项正确。考向4唐代商业的发展(2018唐山一模)唐朝后期夜市不断发展繁荣,唐诗“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

7、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就描写了夜市的繁荣景象。当时夜市的繁荣表明()A.其对当时管理制度提出了挑战B.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重心C.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D.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唐朝后期夜市不断发展的繁荣景象,说明原有“市”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江南地区成为中国经济重心,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已经形成,故D项错误。考向5书法艺术中的时代印记下图是龙门二十品(龙门石窟中的二十尊造像的题记)拓本之一,是北魏书法的代表作。尽管二十品的题记的字体

8、大小不等,章法上也不像唐代碑刻那样整齐有序,但不齐中仍然体现出“静穆”的特性来。其中“静”是本源性的,是最高的审美标准;“穆”则是“静”的外在体现,具有宽宏、凝重、肃穆、和谐等内涵。从中我们可以看出()A.北魏统治者奉行尊道、礼佛、崇儒的政策B.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C.字体兼有隶书的古朴刚健和楷书的端庄大方D.造像题记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答案C解析从图片信息看,魏碑书法字体兼有隶书的古朴刚健和楷书的端庄大方,故选C项。题干和图片材料仅涉及造像题记等信息,无法体现A、B两项;D项属于草书的特点,与图片信息不符。考向6唐代的文学成就(2017惠州高三文科第一学期期末,15)唐

9、代诗人白居易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文理论,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其继承了()A.汉赋夸饰的特点 B.诗经现实主义传统C.楚辞的浪漫风格 D.骈体文的浮丽风格答案B解析汉赋夸饰特点体现在气势恢弘、辞藻华美,一定程度上带有浪漫主义色彩,故A项错误;白居易强调文章诗歌“为时”“为事”而作,有利于反映社会现实,故B项正确;楚辞的浪漫风格表现为感情奔放、想像奇特、风格绚丽,与材料“歌诗合为事而作”不符,故C项错误;骈体文的风格浮夸、辞藻华丽、讲究形式,无益于“补察时政”“泄导人情”,故D项错误。考向7史学方法:历史古籍中的科技信息(2017大连二模,26)爱日斋丛抄中记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能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据此可知()A.活字印刷术在唐末开始使用B.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C.刻版印刷技术已经传入西方D.造纸技术出现了重大的改进答案B解析活字印刷术出现在北宋,故A项错误;从材料“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可知唐末出现了印刷技术,印制了大量的经籍,传播了文化,故B项正确;刻版印刷技术已经传入西方与材料“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