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九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9321 上传时间:2020-01-0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8.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九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九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九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九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九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九单元 单元综合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元综合提升专题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异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资产阶级代议制不同点经济基础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行使权力的主体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对人民负责,权力主体是全体人民资产阶级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三权分立制主要权力机构立法机关,除受人民监督外,不受任何国家机关制约,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行政、立法、司法权三权分立,互相制约,以便协调和平衡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利益阶级本质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代表资产阶级利益政党活动方式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采取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相同点两者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

2、表或议员组成;都属于一种间接民主专题二比较苏联工业化道路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1.相似之处(1)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2)都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过改革。(3)工业化建设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五年计划;改革农村生产关系。2.不同之处(1)工业化方针提出:中国是在1953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苏联是在1925年的联共(布)十四大上。(2)开始改革:中国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苏联是在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3)改革结果:中国改革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苏联几位领导人的改革相继失败,苏联解体。(4)结果不同的原因指导思想不同。中国有邓小平理论的正

3、确思想作指导;苏联缺乏科学的思想指导。具体做法不同。中国经济改革力度比较大,完全突破了“斯大林模式”;苏联经济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政治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引起思想混乱。对待“和平演变”的态度不同。中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苏联混淆社会主义民主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界限。对改革认识不同。中国把改革当作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改革成就突出;苏联把改革当作缓和国内矛盾、对外争霸的工具,经济改革的成果也化为乌有。专题三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对苏联经济体制的借鉴、创新与失误借鉴创新失误社会经济制度建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消灭私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4、的总路线,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首创公私合营的模式“多快好省”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文化大革命”时期,严重偏离了经济建设的轨道工业化建设开展五年计划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体系正确处理好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关注民生问题以“大炼钢铁”为核心的“大跃进”运动,忽视民生,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经济结构与体制变多种所有制为单一的公有制,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注意克服斯大林模式的过度集中的弱点,注意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长期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考向1关注热点: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2018昆明一中高三月考,

5、31)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到2010年,“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进行分配”。这一变化反映了()A.农村经济的发展 B.民主政治的发展C.城市化水平提高 D.城乡人口的变化答案B解析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城乡代表名额变化无直接联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农村人大代表名额增加,C项则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错误。考向2论从史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普适性(2017佛山一模,30)1955年的万隆会议、1970年联大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

6、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1974年第六届特别联大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等国际关系文件,都确认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是和平与发展潮流的产物B.获得国际社会的全面认同响应C.概述了国际新秩序的核心内容D.已成为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答案D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诞生于1953年周恩来同印度代表团谈判时,当时处于冷战之中,并非“和平与发展”,故A项错误;只有三则材料,无法说明“全面认同响应”,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说明国际新秩序的核心内容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C项错误;三则材料共同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故D项正确。考向3主干知识:新中国成

7、立初期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2018河南高考诊断A卷,31)1956年底,全国已有75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入社农户达1.2亿多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其中高级社的户数达1亿多户,占农户总数的88%。这种情况表明()A.国民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B.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巨大C.改造分散的小农经济成效显著D.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答案C解析材料说明农业合作化程度高,国家加强对农业经济的指导,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三大改造后农业合作化程度高而未直接提及计划经济体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农业集体化程度高有利于改善小农经济的分散状况,故C项正确;材料时间为“一五”计划期间,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而非恢复,

8、故D项错误。考向4时空逻辑:国民经济的调整措施(2017厦门二模,31)1959年到1961年,国家采取了增产日用工业品,大幅压缩基本建设投资及国防费用,对自行车、钟表、酒类等消费品实行高价政策等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全面优化经济结构B.提高企业劳动效率C.优先发展民生工业D.减少赤字稳定市场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因为“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三年严重经济困难,题目中国家采取的措施即为解决此问题,并非全面调整,故A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大幅压缩基本建设投资及国防费用”得出,并非提高企业劳动效率,故B项错误;C项表述不是目的,是途径,故C项错误;最终目的是减少三年经济困难造成的财政赤字,稳定市场,故D项正确。考向5论从史出:计划经济时代的经济管理模式(2017濮阳中学三模,31)1965年,中央直属企业增加到10 533个,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2.2%,其中属于生产资料的产值占55.1%。中央直接掌握的财政收入由原来的50%提高到60%左右。这表明()A.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B.政府强化集中统一管理模式C.计划经济体制弊端得到初步解决D.政府重视经济建设均衡发展答案B解析根据“中央直属企业增加”“中央直接掌握的财政收入由原来的50%提高到60%左右”等信息可知政府强化集中统一管理模式,故B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