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十五单元 第37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9362 上传时间:2020-01-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十五单元 第37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十五单元 第37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十五单元 第37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十五单元 第37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十五单元 第37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十五单元 第37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讲义:第十五单元 第37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Word版含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阶段特征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期,也是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的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整体世界不断发展。政治上: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二战后初期,美苏“冷战”,两极格局形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日本、不结盟运动等新兴力量崛起,多极化趋势出现;伴随着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上:两种模式借鉴发展。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市场的作用不断加强;同时,世界市场向纵深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科技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

2、了生产力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20世纪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第37讲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冷战 1.背景(1)基础框架:雅尔塔体系以美、苏为主导,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2)世界主要国家实力的变化西欧和日本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增大。(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2.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3.开始: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

3、”。4.表现领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杜鲁门主义“遏制共产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济“马歇尔计划”扶植控制西欧经济互助委员会军事通过“北约”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成立“华约”对抗“北约”5.影响(1)世界局势紧张,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交替。(2)美苏未发生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易错提醒“冷战”不等于没有战争“冷战”是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时世界上没有战争。美国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区推行“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6.“冷战”影响下的国际关系(1)德国的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4、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2)朝鲜战争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国进行抗美援朝。(3)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1973年停战。(4)古巴导弹危机: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武装封锁古巴,苏联被迫撤走导弹。概念辨析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而言,两极格局的结束意味着“冷战”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瓦

5、解。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走向联合的欧洲(1)背景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西欧国家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联系日益密切。(2)过程1951年,法、意等六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3)影响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增强。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轻巧识记欧洲“一体化”2.战后日本的崛起(1)原因进行民主改革,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美国的帮助。政府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2)表现: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3)影响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

6、发挥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背景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要求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3)政策:非集团、不结盟。(4)斗争任务初期: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20世纪70年代开始,反对美苏霸权主义,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5)影响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着两极格局。易错易误不结盟运动的实质不结盟运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而是不与参加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的国家

7、结成同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对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世界和平和共同发展。4.东方巨龙的腾飞(1)改革开放前的中国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大大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至1966年之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较大发展。(2)改革开放后的中国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迅速增长,200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世界第三经济体。中国是第三世界中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国

8、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考点一两极格局的形成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对抗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原因(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战争的结果很难预料。(2)战后军事格局、核武器及其他军事技术的发展导致战争更加具有破坏力,美苏两国不敢贸然开战。(3)世界人民刚刚经历残酷的世界大战,厌战情绪明显。(4)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和平趋势的增强。2.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关系(1)联系: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9、。它既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具体表现,又以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2)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3)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祼祼地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3.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

10、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依据史料,说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凸显的主要特点。史料冷战时期,全球政治成为两极化的,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一个是由美国领导的最富有的社会集团,同一个与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济的,有时是军事的竞争。许多这样的冲突发生在这两个阵营以外的由下述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里:它们常常是比较贫穷的、缺少政治稳定性的、新近独立的、宣称是不结盟的

11、。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论证:_答案世界被分成三大部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苏联为首的东欧国家、第三世界;美苏大国主导;两极全面对抗;第三世界局部冲突不断。(2016课标全国,3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思路点拨定位知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欧洲经济一体化(欧洲煤钢联营)解读题干信息

12、: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复兴;要求欧洲国家联合主旨:马歇尔计划要求欧洲国家联合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辨析选项根据题干材料“欧洲国家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可知,这有利于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故A项正确,排除C项。材料中美国的政策与欧美建立平等伙伴关系没有联系,排除B项。德国分裂的根源是美苏“冷战”,排除D项答案A考点二欧洲走向联合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欧洲走向联合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合作由单一经济领域向多个经济领域扩展。合作从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领域。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合作的方式由单纯的政府间合作到公众自下而上的参与。开创了出让部分国家主权建立共同管理和协调

13、机制的区域和平发展模式。(2)影响经济上: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政治上:西欧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国际关系上: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迫使美国调整对欧政策,冲击了两极格局。2.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1)根本原因: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2)具体原因:美苏的相对衰落和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表现为: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在给世界和平造成严重威胁的同时,也使自身实力受到严重削弱。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体和日本迅速崛起,严重削弱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

14、界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的维护和平的力量。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进入国际政治舞台,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1.论从史出第三世界崛起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史料不结盟运动发展简况表:时间1961年1964年1995年不结盟国家25个47个100多个联合国成立时,在51个会员国中亚非国家仅占13个,到1970年时,在124个会员国中它们已占70个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961年,原来由斯堪的纳维亚人担任的联合国秘书长职务已由缅甸人吴丹担任。与此同时,一位印度人代替美国人成为吴丹的行政秘书,两名非洲人成为副秘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结论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日益增多,第三世界参加联合国的会员比例日渐提高,对国

15、际事务的影响力渐趋扩大,成为冲击两极格局的因素之一。2.获取材料信息根据下列材料,概括“舒曼计划”的核心内容和影响。材料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在他宣读的一项声明中指出:“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就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的德、法之间的冲突。”他在声明中倡议:“当务之急,是在最短期间内,把法、德两国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此即“舒曼计划”。舒曼计划不仅标志着法国对德政策的一大转折,也为日后欧洲走向联合奠定了基础。姚椿龄、杨宇光舒曼计划及其产生的国际背景主要信息:_答案(1)内容:把法、德两国的煤钢生产置于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2)影响:有利

16、于法、德结束冲突,实现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基础。1.二战后初期的美苏关系及美欧关系与苏联关系的破裂始于1947年(1950年之后进一步加剧),它在塑造美国对欧洲安全承诺的性质和范畴上发挥了关键性作用。19441951年间,美国与其他先进的工业化民主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战后秩序的制度化因之在范围上大大超过了以往,涵盖战后联盟间的经济稳定、贸易、金融、货币和政治、安全等关系。美约翰伊肯伯里大战胜利之后发现问题材料反映出美苏的敌对促进了西欧与美国的紧密合作。命题角度二战后初期的美苏及美欧关系;冷战对美欧关系的影响。2.冷战时期的军事对抗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

17、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发现问题冷战时期的军事对峙有双重影响。命题角度如何评价冷战时期的军事对峙;两极格局的影响。3.冷战格局下的欧亚战略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冷战风云发现问题材料反映出美苏冷战的特点,即对抗与缓和交替;冷战和“热战”并存。命题角度如何认识美苏冷战的特点;美苏冷战格局中的欧亚战略的不同。4.20世纪70年代的“崭新的世界格局”(20世纪70年代)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

18、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发现问题20世纪70年代,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命题角度20世纪70年代“崭新的世界格局”的含义;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及原因。5.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崛起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同时,日本在日美同盟前提下展开所谓的“多边自主外交”。“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增加日本不仅作为经济大国的分量,而

19、且增加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其家乡群马县的演讲(1983年7月28日)发现问题材料反映的日本的“多边自主外交”,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命题角度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对外政策及成因;日本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20世纪70年代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因素。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时间题号时间题号2017全国,342016全国,35全国,351.命题点:西方的遏制政策与苏联经济的发展(2017课标全国,34)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

20、展答案D解析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的寓意是:斯大林格勒曾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战役发生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座被毁的城市得以重建,引起西方国家的恐慌,说明了西方国家的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A项错在“苏俄”;20世纪30年代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故排除B项;C项与漫画反映的时间信息不符。2.命题点:“冷战”与文化领域的争夺(2016课标全国,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A.争取国内黑

21、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答案D解析材料信息“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说明不是为了争取国内黑人选民的支持,故A项错误;材料“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说明其目的重在宣传美国,而不是为了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故B项错误;材料时间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不结盟运动是在1961年兴起,且包括亚非拉三大洲的国家,故C项错误;当时美苏处于冷战对峙状态下,美国的宣传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美国,实际是借助文化手段与苏联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所谓的“中间地带”,故D项正确。1.命题点:“冷战”对欧洲的影响(2017全国卷

22、高考模拟调研三,34)1947年苏联谴责美国某政策时说,“(它)真正目的是要把欧洲分裂成两个国家集团,为某些谋求霸权的强国的利益,利用一些欧洲国家去反对另一些欧洲国家。”这说明此政策()A.引发了美苏两国军事冲突B.迫使苏联与美国争夺霸权C.导致欧洲走向了分裂对抗D.使欧洲划分成了两大阵营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此政策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是美苏冷战的表现,两国之间没有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苏联对这一政策的反应,故B项错误;美国实施的马歇尔计划“利用一些欧洲国家去反对另一些欧洲国家”,导致欧洲走向了分裂对抗,故C项正确;在马歇尔计划之前,欧洲已经划分成了两大阵营,故D

23、项错误。2.命题点:高科技与美苏“冷战”(2017重庆八中高考适应性月考八,34)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消息传出,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主流媒体普遍将这一事件作为“紧急突发事件”进行报道,并且认为“美国遭受了一次重大挫折”。这表明()A.苏联科技水平已超越美国B.意识形态决定科技的发展C.苏联国内不重视空间技术D.美苏争霸已进入新的领域答案D解析材料只是说明苏联空间科技的发达,但不能说明美苏两国科技实力具有高下之分,故A项错误;苏联空间科技的发展与意识形态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苏联空间技术发达,表明苏联重视空间技术,故C项错误。3.命题点:“冷战”时期美国战略的调整(201

24、7河南高考诊断B卷,35)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奉行“两场半战争”的战略,即能够同时应付与苏联、中国外加另一个国家的重大战争,到70年代尼克松时期调整为“一场半战争”。美国做出这一战略调整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霸权地位不复存在B.苏联军事实力迅速崛起C.美国军事实力严重衰退D.美国综合实力相对下降答案D解析20世纪70年代美国面临经济滞胀,西欧、日本的经济崛起,苏联的军备竞赛,美国综合实力相对下降,这种情况下美国进行战略收缩,改善同中国的关系,因而出现材料中“两场半战争”的战略调整为“一场半战争”,故D项正确。4.命题点:英国与欧共体关系的发展(2018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一,35)法

25、国打算把欧共体变成一个经济政治共同体的想法更让英国寝食难安。此时英联邦对英国的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随着欧共体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英国的均势政策也失去了存在的依据。这表明()A.英国迫切靠拢欧共体的愿望B.法国借助欧共体牵制英国C.英国放弃了传统均势政策D.欧洲一体化影响不断扩大答案A解析由材料“随着欧共体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英国的均势政策也失去了存在的依据”,说明英国意图改变大陆均势政策,靠拢欧共体,故A项正确;由史实可知法国把欧共体变成一个经济政治共同体,是为了增强欧洲联合的实力以反对美国的控制,与牵制英国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仅体现英国意图改变传统均势政策,并非已放弃均势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

26、仅体现英国在欧共体一体化程度加深后对欧共体态度的改变,并未体现欧洲一体化的影响,故D项错误。5.命题点:法德关系与欧洲一体化(2018全国卷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一,35)孟钟捷在欧洲意识的培育中有这样的记载:1950年8月,德法两国的300名青年人聚集在国界,用烧毁界桩的方式来反对欧洲民族国家的隔阂。这一现象()A.反映了争取两国统一的愿望B.有利于法国和民主德国和解C.是民间反思两国历史的反映D.为欧洲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答案C解析据材料“300名青年人聚集在国界,用烧毁界桩的方式来反对欧洲民族国家的隔阂”可知,这一现象是民间反思两国历史的反映,故C项正确。6.命题点:法德和解与欧洲合作的开端(2

27、017佛山二模,35)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次年欧洲煤钢联营条约签订,西欧各国实现煤钢“联营”,并逐步消除贸易壁垒。这表明()A.西欧形成了统一自由市场B.西欧各国竞争消除C.法德和解是欧洲联合关键D.美苏争霸受到冲击答案C解析材料的主旨在强调法德和解的意义,而不是形成了统一的市场,故A项错误;西欧各国虽然实现了联合,但是竞争并没有消除,故B项错误;材料与美苏争霸无关,故D项错误。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2018河南高考诊断A卷,3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

28、导思想。这一指导思想()A.推动了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B.重申了美国对外政策理论C.加速了美苏冷战格局的扩展D.巩固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答案C解析二战结束后美国的战略重心是争夺世界霸权,遏制共产主义是实现美国世界霸权的重要手段,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战后美苏在意识形态上的对立,推动了战后美苏冷战格局的形成,故C项正确;战后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二战期间欧洲普遍衰落,欧美之间的关系不平等,故D项错误。2.1946年底,欧洲遭遇严寒,经济面临崩溃。次年6月,美国国务卿指出:“必须考虑给(欧洲)以额外的、大量的和无偿的援助。”该援助()A.直接推动东欧经济发

29、展B.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道路C.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D.为欧洲统一奠定政治基础答案B解析据“必须考虑给(欧洲)以额外的、大量的和无偿的援助”可以判断为马歇尔计划,东欧不在此计划之列,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通过对西欧的经济援助,控制西欧的经济乃至政治,实现美国称霸的目的,故B项正确;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故C项错误;欧洲始终没有完成统一,故D项错误。3.(2017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35)1947年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时,要求欧洲各受援国必须以政府项目的形式签约和履行。 这一规定()A.反映了美国的霸权意识B.加剧了欧洲各国的矛盾C.推动了各国国有化发展D.旨在遏制

30、苏联势力扩张答案C解析国有化与材料中“必须以政府项目的形式”相符,故C项正确。4.(2017青岛二模,35)下图是1947年苏联某杂志刊载的美国最新式战车漫画,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该漫画()A.说明了作者站在美国人立场上谋求世界霸权B.反映了冷战初期大国经济对抗和意识形态之争C.体现了战后苏联加入欧洲的联合D.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47年”的时间点和“财政贷款”的字眼,可以推知漫画讲的是美国在战后推行的意识形态色彩极强的马歇尔计划,故B项正确。5.下图是赫鲁晓夫拥抱肯尼迪的漫画,下面的小人物是卡斯特罗。这一事件说明()A.大国之间的博弈就此消失B

31、.紧张的国际局势得以缓解C.美苏超级大国影响力削弱D.苏联争霸的优势明显体现答案B解析通过图中的三个人物,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美国总统肯尼迪、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可以判断题中所指的事件是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是以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而结束,苏联的妥协使紧张的国际局势得以缓解,故B项正确。6.(2017玉林、柳州二模,35)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日本在美国的默许下秘密派出了扫雷部队,这是日本在二战以后第一次派兵出国。这说明日本()A.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B.二战罪责得以逃脱C.试图挑战美国霸权D.充当美国军事工具答案D解析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是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

32、崛起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中日本派兵出国不是为了承担二战罪责,故B项错误;日本挑战美国霸权是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之后,故C项错误;二战后日本受美国控制,成为美国控制亚太地区的工具,故D项正确。7.(2017银川二模,35)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信件来往就达25件,另外还有其他秘密渠道交流,两国最终就古巴导弹问题达成谅解。这说明了美苏两国()A.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B.通过对峙展示各自实力C.各自的势力范围不同D.对峙中蕴含对话的趋势答案D解析古巴导弹危机体现美苏两国对峙,但最终两者通过信件来往达成谅解说明在对峙中蕴含对话的趋势,故D项正确。8.(2017孝义三模,35)美国

33、中央情报局1960年和1970年的统计数字表明,欧洲共同体在世界总产值中的比重比美国还大,为苏联的两倍。这说明()A.世界经济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B.战后欧洲摆脱了美国的控制C.美苏争霸削弱了美苏的实力D.美国对欧洲的援助成效显著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欧洲共同体在世界总产值中的比重比美国还大,为苏联的两倍”,可知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有力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故A项正确;战后欧洲摆脱了美国的控制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的侧重点是“欧洲共同体”,故C项错误;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援助只是原因之一,故D项错误。9.(2017山西一模,35)1958年,法国、德国等国组建了欧洲经济共同体;1960年,英国

34、和葡萄牙等国组成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这些组织的出现()A.阻碍了全球化的进程B.具有鲜明的“冷战”色彩C.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D.缓解了欧洲各国的矛盾答案C解析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推动了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有利于经济全球化,故A项错误;这些国家的合作是为了推动自身经济的发展,与“冷战”对抗色彩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随着欧洲的联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和美苏两极格局,故C项正确;此时为冷战时期,东欧与西欧的对抗仍然存在,矛盾并没有缓和,故D项错误。10.(2018山西五校高三联考,35)据统计,日本的外汇储备,1949年末只有2亿美元,1952年末增加到11.4亿美元,三年内增加

35、了5倍。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日本确立了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B.马歇尔援助计划产生推动作用C.美国已放弃了对日本的军事占领D.局部战争刺激了日本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二战后初期的日本受美国当局占领和扶植,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发展政府主导型的市场经济,故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主要援助的是西欧国家,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美国在二战后单独占领了日本,故C项错误;日本之所以外汇储备急剧增加,主要是因为美国发动朝鲜战争,从日本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订货,故D项正确。 11.(2017黑龙江、吉林八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1)前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不结盟运动的目的,是要使大国认识到,世界命运不能掌握在他的手里。

36、”由此可知不结盟运动()A.是小国反对殖民主义的产物B.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C.彻底打破旧的国际政治格局D.使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答案B解析不结盟运动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亚、非、拉赢得民族独立的国家不愿介入美苏之间斗争,希望在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的一项外交政策,不是小国反对殖民主义的产物,故A项错误;据材料“世界命运不能掌握在他的手里”可知,不结盟运动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故B项正确;不结盟运动有利于冲击当时的国际政治格局,不是“彻底打破”,故C项错误;D项“根本变化”夸大了不结盟运动的作用,故D项错误。12.(2018淮北一模,23)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经

37、济年平均增长率为4.1%,60年代为5.1%;发展中国家分别为4.7%和5.8%;苏联50年代为5.7%,60年代为5.1%。材料表明()A.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缩小C.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效益差D.世界局势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局势相对稳定,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美欧关系错综复杂,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51年北约组织的最高军事领导人艾森豪威尔宣称:“只要欧洲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各国居民便无法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应有的成就然而满足于目前而对未来

38、的美好前景毫无向往的人们,是无法确保他们自己的安全权的。只有以联邦的形式实现欧洲的统一,才能获得欧洲的安全,才能继续对西方的文明与进步作出贡献。”法让莫内让莫内回忆录材料二法国总统蓬皮杜在(1972年)巴黎会议开幕式致辞中说:“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我们有8个国家通过大西洋条约与之结成了联盟。我们同这个伟大国家的关系是如此密切,欧洲统一起来反对美国的任何想法都是荒谬的。但是,恰恰是这种密切关系使得欧洲对于美国必须保持其个性。西欧的自由要归功于当年美国军人的决定性伸入,西欧靠美国之助才得以重建,现在还凭借与美国结盟以求得安全;欧洲决不能脱离美国。然而,欧洲也必须保持其为独立的实体。” 法

39、格罗赛战后欧美关系材料三1995年12月签署的跨大西洋关系新纲要写道:“我们,美利坚合众国和欧洲联盟在一起,我们促使对手变为盟友,专制变为民主。在一起,我们架构起保障我们安全和经济强盛的合作机构和模式。这些都是史诗般的成就。今天我们面临国内外新的挑战。为迎接挑战,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为我们服务得如此之好的伙伴关系”叶江解读美欧: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美欧关系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美国支持欧洲联合的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美国实现其意图的措施。(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总统对美欧关系的定位。并说明其原因。(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诗般的成就”的突出表现和美欧关系的未

40、来走向。(4)据美欧关系的变化,概括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答案(1)意图: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对抗苏联。措施: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2)定位:结盟同时保持独立性。结盟原因: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西欧依靠美国求得安全;西欧的自由依赖美国而重建。保持独立性原因:欧洲联合实力强大。(3)表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走向:合作与冲突并存。(4)因素: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际局势。(答出任意两点即可)14.(2018江西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一次联考,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西斯的崩溃和欧洲的衰落并没有带来世界的高度一体化,反而使人类进入了以两个超级大国为核心的

41、两极对抗的时代。关于冷战的起源,美国学者认为,斯大林的“侵略”和“扩张”政策是战后国际关系紧张化的主要原因,美国对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做出反应,冷战因此而生。对此,苏联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美国垄断资本中最富于侵略性的集团利用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来确立世界霸权,为此而积极推行反苏反共的政策,从而一手导演了冷战。针对争论,著名冷战史专家约翰加迪斯(美)认为冷战既非美国也非俄国的过失,它是大国之间利益上的碰撞,是苏联的独裁共产主义与美国的民主理想之间的冲突。可以说,关于冷战谁该负主要责任的问题,中外学者的争论一直未停息。据王玮、戴超武美国外交思想史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的一种

42、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观点:苏联应该对冷战的爆发负主要责任。二战后,苏联建立了以其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引起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不安。苏联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与西方的民主自由价值观念的矛盾,导致苏联领导层对西方国家不信任。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战后苏联在德国问题以及希腊、土耳其危机中的态度加深了西方对苏联的怀疑,恶化了美苏战时同盟关系,迫使西方国家最终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示例二观点:美国应对冷战的爆发负主要责任。美苏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实行全球扩张的霸权主义政策,而苏联成为美国实现这一政策的重大障碍。美苏两国的意识形态

43、不同。西方的民主自由价值观念与苏联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相矛盾,导致西方国家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二战的经验使美国决策者相信,对高度集权主义者是不能软弱的,必须采取强硬的对苏政策。示例三观点:美苏两国都应对冷战的爆发负一定的责任。具体答案结合示例一和示例二。解析据材料“斯大林的侵略和扩张政策是战后国际关系紧张化的主要原因”可提炼观点为“苏联应该对冷战的爆发负主要责任”,论述可从苏联角度去答,从政治上、意识形态上、国家利益方面论证;还可据材料“美国垄断资本中最富于侵略性的集团利用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来确立世界霸权,为此而积极推行反苏反共的政策,从而一手导演了冷战”提炼出另一种观点“美国应对冷战的爆发负主要责任”,然后围绕观点论述,从美国角度,从美国在二战后的经济、军事实力,称霸世界的野心、美苏两国的意识形态等角度去论证;还可以提炼第三种观点“美苏两国都应对冷战的爆发负一定的责任”,论述可结合第一种观点和第二种观点的论述去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