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课件:第六单元 第12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9405 上传时间:2020-01-07 格式:PPTX 页数:94 大小:8.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课件:第六单元 第12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课件:第六单元 第12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课件:第六单元 第12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课件:第六单元 第12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课件:第六单元 第12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课件:第六单元 第12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课件:第六单元 第12讲 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 .pptx(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代史,第六单元 晚清时期的中国(18401912年),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从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爆发(18401912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步形成并日益加深时期,是中国近代化起步并日益发展时期。 政治上:列强先后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逐步加深。清朝中央机构日益半殖民地化,并开展新政、预备立宪和教育改革等自保活动。农民阶级先后发动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给中外反动势力沉重打击。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戊戌变法失败后,民主革命日益成为救国的重要选项。,经济上:随着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加剧,中国经济结构发

2、生了根本的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洋务派创办了大量近代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有了初步发展。中国经济开始向近代化迈进。 思想上:封建统治者“天朝上国”的愚昧思想受到猛烈冲击,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思想。中体西用思想、维新改良思想、三民主义相继产生。 社会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社会习俗、交通、通讯、大众传媒手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列强侵华与中国军民的抗争,第12讲,落实主干知识,研析考情考向,突破核心考点,课时作业,内容索引,落实主干知识,一、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 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等国相继开展 ,积极

3、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 清朝政治腐败, 占统治地位,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2)直接原因 林则徐在虎门销烟,英国借端发动侵略战争。,工业革命,自然经济,2.过程 (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 (2)扩大: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清军将领海龄等抗英殉国。 (3)结束:1842年8月,英军入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 3.结果: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及附件 (1)割 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 (2)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3)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 。,香港岛,双方商定,4.影响 (1)中国的大

4、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 (2)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开始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概念阐释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注意: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从经济上,都不能认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或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 (2)直接原因:列强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 2.经过 (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 (2)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北上进逼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 。 (3)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

5、洗劫并火烧圆明园,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天津条约,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不平等条约,传教,九龙司,4.影响 (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 ,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三、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日本明治维新后实力上升,蓄谋侵略中国。 (2)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日本趁机入侵。,公开勾结,2.过程 (1)丰岛海战:日本舰队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 (2)平壤战役:清军失败,退回国内。 (3)黄海战役:中方损失略大,但主力尚存,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战役:日本

6、占领 、旅顺等地。 (5)威海卫战役:日本攻占威海卫, 全军覆没。,大连,北洋舰队,3.结果:1895年签署马关条约,辽东半岛,台湾全岛,投资设厂,资本输出,4.影响,概念辨析 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1.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 2.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四、八国联军侵华 1.原因 (1)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随着 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 (2)义和团运动打着“ ”的旗

7、号,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 2.经过 (1)爆发:1900年6月,八国借口 ,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2)八国联军由天津进犯北京,先后占领天津、北京。,民族危机,扶清灭洋,镇压义和团,3.结果:签订辛丑条约,使馆界,反帝性质,外务部,轻巧识记 列强侵华的“五大趋向”,4.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五、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1.反割台斗争 (1)原因:中日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经过:台湾各族人民在邱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痛击日军。 (3)结果:1895年10月,台湾全部沦陷。 (4)意义:台湾军民为维

8、护祖国领土完整浴血奋战,在反侵略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2.义和团反帝运动 (1)原因: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概况 1899年底,袁世凯血腥围剿义和团,山东义和团转移到直隶,向京津地区发展。 廊坊阻击战,抵抗八国联军,攻击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 清政府对各国宣战后,义和团运动达到高峰。 (3)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最终失败。 (4)意义 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捍卫了民族尊严。,特别提示 正确认识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口号 (1)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2

9、)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但却带有盲目性、笼统的排外性质。 (3)扶清灭洋:具有爱国性质,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突破核心考点,考点一 近代列强侵华及其影响,时空观念,1.近代列强侵华方式和趋势 (1)侵华方式 经济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 政治侵略:控制中国的内政和外交。 文化侵略:在中国传教、游历,文化入侵。 军事控制:驻扎军队,控制京津。 (2)趋势 侵略范围不断扩大,由沿海深入内地。 经济侵略日益加强的同时,不断渗透政治与军事控制。,历史解释,2.近代列强侵华影响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政治上:践踏中国人生存权;破坏

10、中国主权,但闭关锁国被打破,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民族融入世界发展潮流。 (2)经济上: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但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3)文化上:破坏中华文明;客观上促使中国人民的觉醒,开始学习西方,寻求救国救民之道。,3.中国外交的近代化(从朝贡体系到不平等条约体系的转变) (1)朝贡体系:东亚地区传统的以中国为中心、中国之周边各邻国与中国形成的双边“封贡关系”为结构的国际体系。朝贡体系的立足点是“华夷观”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在该体系下,“朝贡册封”是其基本外交模式,实质上是宗主认同外交。在朝贡体系影响下,东亚地

11、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儒家、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2)不平等条约体系:在中国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确立的西方列强在华特权制度的总称。其法律依据是1842年南京条约以来的所有不平等条约。这个不平等条约体系的本质特征是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手段凭借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享有各种特权,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另一面,是在将中国推入近代化的进程中具有客观上的积极作用。首先,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是迫使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其次,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须遵循互派外交使节、递交国书等国际惯例;再次,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政府有了

12、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1.论从史出 列强侵华的原因 史料一 我们在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时,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结论 作者从全球视野、现代化发展的潮流来审视鸦片战争。说明了鸦片战争是世界历史全球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史料实证,史料二 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引起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结论 费正清的观点是站在西方立场和价值观的角度做出的结论,掩盖了英

13、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性,也未能揭示出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2.史由证来 分析下面的史料,论证说明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观动机和客观后果是一致的吗? 史料 西方人在封建主义中国筑成几个资本主义的界地,由此也打开了若干窗口,使中国人得以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近代向西方追求真理的先进知识分子中不少人如容闳、洪仁玕、王韬、康有为等,正是首先从香港和租界里获得传统以外世界的第一个直观印象。由直观而生羡慕,由羡慕而生比较,由比较而生追求,而后才有改革的思潮和实践。香港和租界里的资本主义,曾给封建制度下的众生以观摩、诱发。与憎恶夷场的情感一样,这也是事实。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论证:_ _,并不一致。主

14、观目的是打开中国大门,获取更多的侵略权益,结果虽然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但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给中国带来了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激发了中国人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中国的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理性化、生活世俗化等缓慢起步。,答案,考点二 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影响,1.为什么说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水岭,历史解释,2.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加强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化社会地位的确立。帝国主义通过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和控制,进而操纵中国的政治,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 (2)客观上刺激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侵华激起了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情绪,同

15、时也促使清政府对民族企业的政策做了调整,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3)唤起了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甲午战争之后,瓜分狂潮日渐激烈,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使中国的民族运动走向高涨。,1.论从史出 甲午中日战争对近代中国和东北亚政治格局的影响。 史料 合议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 (甲午)战争的结果使日本一跃而为新兴的军事强国,挤进了帝国主义的行列,构成对朝鲜和中国安全的威胁,进而纵横捭阖,与西方强国争权夺利。 丁名楠等帝国主义侵华史 结论 对中国: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

16、损失巨大,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思想观念转变,积极向西方学习;对地区格局:日本成为亚洲军事强国,跻身帝国主义行列;朝鲜和中国的安全受到威胁;中国国力被大大削弱,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史料实证,2.获取材料信息 从材料中找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材料 清朝于1888年正式建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海军力量,即使欧美列强也放缓了侵略脚步。但清政府并未像日本那样变革国家制度,此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19世纪末的东亚地区,一个是回光返照的老帝国,一个是喷薄欲出的近代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和日本必定不能避免一战。新旧较量:

17、老帝国对抗新兴国 主要信息:_ _,落后的封建制度(未变革政治制度);政治腐败;军备松弛;缺乏战略预见,准备不足;日本明治维新后综合国力提高,军备充分。,答案,命题材料源,1.20世纪初中国的边疆危机 进入20世纪,逐渐控制朝鲜半岛的日本以之为跳板,继沙俄后加入侵略我国东北的行列。为应对东北边疆危机,清政府改变其治边策略,以“实边”取代“虚边”,实施并逐渐深化移民实边政策。民国取代清王朝后,俄国与日本的侵略变本加厉,面对依然严重的边患问题,民国政府继续推行移民实边政策,朝野有识之士纷纷就此问题发表看法,形成了关于东北移民实边的舆论潮流。高强民国初年东北移民实边舆论述略 发现问题 20世纪初中国

18、东北边疆面临日俄入侵的危机。 命题角度 20世纪初日、俄等对中国东北的觊觎;20世纪中国东北移民实边的推动因素。,2.晚清社会的剖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缘由 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理由是我们的落伍。我们的军器和军队是中古的军队,我们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阶级在内,是中古的人民。我们虽拼命抵抗终归失败,那是自然的,逃不脱的。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发现问题 材料作者指出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历史必然性。 命题角度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社会剖析;“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见证。,3.甲午中日战

19、争推动中国近代化 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雷颐甲午之败与中国首次现代化转型 发现问题 材料作者提出了迥异于现行教材的观点,肯定了甲午中日战争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命题角度 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唯物史观认识甲午中日战争的后果;甲午中日战争与洋务运动的关联。,4.甲午中日战争中没有赢家 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

20、观了。但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上,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投降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袁伟时甲午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 发现问题 材料作者从更新的视角认识甲午中日战争,蕴含着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思想。 命题角度 甲午中日战争的深远影响;甲午中日战争与20世纪中日两国的历史命运。,研析考情考向,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已考视角,1.命题点:甲午战争的背景:洋务运动对近代化的作用 (2016课标全国,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

21、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答案,解析,1,2,3,解析 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已经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并且取得了较大成效,如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及近代军队的建设,故选C。 清政府还没有“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仅仅是“开始”,排除A;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表明集权制度并不一定有利于作战指挥,排除B; 西方列强对中日之间的冲突持观望态度,不会进行援助,排除D。,1,2,3,2.命题点: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外交思维的转变 (2013课标全国,29)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

22、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这反映了清政府 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 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答案,解析,1,2,3,1,2,3,解析 材料表明,清政府从1877年在新加坡设领事馆,此后又在美国、日本等多地设领事馆,这一变化体现出清政府在形式上已经向近代外交转变,但不足以说明出现制度性变化。故C项符合题意。,3.命题点:甲午战争过程及其影响 (2015江苏单科,22)甲午之役,民族之殇。对此,史学家陈旭麓说:“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阅读下列材料

23、: 材料一 旅顺陷后,海军提督丁汝昌褫职,仍统海军驻威海,兵舰既弱,坐守而已。日舰集大连湾,将袭威海,先攻登州,陷荣城。日舰二十五艘环威海口外。海军方新败,并匿不出。汝昌恐北炮台不能守,命卸巨炮机件以归,免资敌,戴宗骞持不可。无何北台陷,宗骞奔刘公岛。日军踞炮台,以台之巨炮俯击澳内兵舰海军水手并登岸,噪出,鸣枪过市,声言向提督乞生路,刘公岛中大扰。诸洋员请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不可。军士露刃挟汝昌,汝昌仰药死。诸将推洋员托汝昌之名,作降书。日军受降。,1,2,3,材料二 当中国盛时,日本不敢与抗。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

24、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中国乃不国矣。 以上材料摘编自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1,2,3,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威海之战战场态势的特点,归纳北洋舰队失败的主观原因。,1,2,3,答案 特点:敌攻我守(被动挨打);海陆交织(局处海嵎)。原因:北洋舰队避战不出;将士贪生怕死;洋员鼓动投降;主帅指挥不力。,解析 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坐守而已”等信息概括威海之战的战场态势; 第二小问失败的原因注意要从“主观原因”角度作答。,答案,解析,(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

25、造成的危害。,1,2,3,答案 危害: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民族危机的加深);刺激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扩张野心。,解析 依据战后多个列强在华强占租借地、“中国乃不国矣”等信息,再结合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分析其危害。,答案,解析,(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相关史实,对“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这一论断加以说明。,1,2,3,答案 说明:甲午战争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推动了救亡图存运动;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现代化)进程。,解析 联系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史、探索史并结合这一时期中国政治、思想文化的状况加以说明。,答案,解析

26、,1.命题点:鸦片战争对清朝中央政府集权的影响 (2018江西贵溪一中高考押题卷,29)鸦片战争后,中国不仅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更严重的是列强在中国取得一系列特权,打破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这主要表明 A.清朝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 B.海关管理权落入英国人的手中 C.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危机 D.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答案,解析,待考视角,1,2,3,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据材料“打破清朝固有的稳定与秩序,列强凭特权肆意干预中国政务”可知清朝并没有丧失对国家政务的管理权,故A项错误; 海关管理权落入英国人的手中结论正确,但不合题意,故B项错

27、误; 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变局中的清朝中央集权制危机,故C项正确; 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有绝对化倾向,故D项错误。,1,2,3,2.命题点:鸦片战争与民族意识的萌发 (2017南宁一模,28)鸦片战争时,在三元里抗英斗争中,有一张出自乡绅之手的对英国侵略者的“晓谕”说:“我虽乡愚小民,乃亦天朝赤子。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可见当时的一些乡绅 A.饱读儒家经典著作 B.主动指挥了鸦片战争 C.初具民族主义观念 D.已经走在近代化前列,答案,解析,1,2,3,解析 材料中的对英“晓谕”体现的是乡绅对土地、国家的感情,不是乡绅饱读儒家经典的体现,故A项错误; 鸦片战争是中英两国政府的战

28、争,乡绅没有主动指挥,故B项错误; 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乡绅“惜身家亦惜土地,终怀父母之邦”,可知中国乡绅具有了一定的民族国家观念,故C项正确; 材料中体现不出近代化的内容,故D项错误。,1,2,3,3.命题点:甲午战争对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影响 (2018河南高考诊断A卷,29)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跨越50年,中国社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真正的变化是从1894年甲午战争之后开始的。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是,甲午战争后中国 A.开始对军队进行西式改革 B.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的成效 C.实业救国已成为主要思潮 D.上层建筑变革提上历史日程,答案,解析,1,2,3,解析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开始了军事近代

29、化进程,故A项错误; 甲午战前中国通过洋务运动近代化已经取得了较大成果,故B项错误; 甲午战后实业救国思潮成为当时重要的思潮之一,对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故C项错误; 甲午战后中国学习西方由器物层面上升到制度层面,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开始戊戌变法,故D项正确。,1,2,3,课时作业,一、选择题 1.(2017昆明二模,27)1740年,中国1两银换800文铜钱,而到1828年时,1两银直隶值2 500文铜钱,在山东值2 600文铜钱。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 A.正常贸易持续入超 B.对外贸易长期出超 C.鸦片走私无法禁绝 D.商品市场普遍萎缩,1,2,3,4,5,6,

30、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1740年至1828年时,中国对外正常的贸易处于出超地位,故A项错误; 根据材料可知1828年时银贵钱贱,说明这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入超地位,故B项错误; 根据史实可知19世纪时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以扭转贸易逆差,从而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银贵钱贱,故C项正确; 清朝时商品经济继续发展,D项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2.(2017凉山三模,28)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他们想那是最方

31、便、最省事的办法。负责交涉条约的人洋洋得意,以为他们的外交成功。这反映了当时 A.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 B.国人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 C.改变了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 D.寻找到了解决华夷矛盾的方法,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治外法权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故A项错误; 材料中司法主权的丧失被国人认为是外交的成功,说明国人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故B项正确; 材料中国人懒得与外国人打交道体现了天朝上国的观念,故C项错误; 治外法权不能解决华夷矛盾,故D项错误。,3.(2018江西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一次联考,27)1843年11月27日,

32、英国驻广州领事要求租用广州石围塘围地,该块地皮本是中国商人潘绍光的物业。地主潘绍光同意出租,但要求英方必须补偿佃户搬迁损失二万两,否则不能强拆。由此可见广州租界 A.侵犯了清朝司法主权和农民利益 B.是中方受制于英国而被迫划割 C.遭到当时国人痛恨并且强制收费 D.由清人拥有所有权并收取租金,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解析 潘绍光是地主,所以不能说明英国侵犯了农民利益,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说国家受制于英国,而是站在个人角度说事,故B项错误; 材料也没反映中国国人痛恨英国,故C项错误; 材料意思是地主潘绍光向英国出租土地时“要求英国支付搬迁补

33、偿费和租金”,说明其拥有所有权,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4.(2017北京朝阳二模,17)1844 年,道光帝谕令各省督抚:“除现在开采外,如尚有他矿愿开采者,准照现开各厂一律办理。”1849 年议定云南矿厂章程四条,由是“一时矿禁大弛”。上述材料可以表明这一时期 A.鸦片战争后政府重视矿藏开采 B.开矿筹饷以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C.鼓励兴办洋务以实现自强求富 D.放宽限制促进近代工矿业发展,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1844年、1849年即鸦片战争以后,根据材料“道光帝谕令各省督抚

34、准照现开各厂一律办理”“一时矿禁大弛”体现政府对矿藏开采的重视,故A项正确; 太平天国起义时间是18511864年,与材料中呈现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 洋务运动进行于19世纪6090年代,与材料中呈现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5.1860年英国泰晤士报称:“据估计,(圆明园)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 万镑(当时每英镑价值7.3 克黄金)。”与此相关的那场战争 A.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B.导致俄国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是列强索取赔款最多的

35、战争 D.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860年”“(圆明园)被劫掠”,可以判断题中所指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故A项错误;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趁火打劫,侵占中国北方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故B项正确; 列强索取赔款最多的战争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C项错误; 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工具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辛丑条约的签订,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6.(2018毕节一模,27)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以

36、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国放弃公使驻京、江河通行、内地游历和归还广东省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清政府 A.以关税作为谈判的重要筹码 B.竭力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 C.对“贸易立国”缺乏清醒认识 D.重视维护国家主权与尊严,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解析 清廷希望以关税代替外国人进入中国内地,而非把关税作为谈判筹码,故A项错误; 用关税代替外国公使驻京、内地游历等,是为了保持华人与洋人之间的距离,体现了传统的华夷之防思想,故B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贸易立国”,故C项错误; 清廷希望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外国人的让步,这实际上已经破坏了国家的经济主权,故D

37、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7.(2018天津部分区一模,3)清朝前期至清末民初,今京津冀均属直隶管辖,是拱卫京师的京畿重地。1903年,其省会由保定迁往天津,主要原因是天津 A.作为“卫所”的军事职能强大 B.作为直隶首府的政治功能上升 C.开埠通商提高了城市整体实力 D.设立了新式学堂成为文化中心,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卫所”是明朝时期的一种军队编制制度,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故A项错误; 1903年之前,直隶省会是

38、河北保定而不是天津,故B项错误; 天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的北京条约(1860年)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客观上促进了天津经济发展,提高了城市的整体实力,因此在1903年直隶省会由保定迁往天津,故C项正确; 设立了新式学堂成为文化中心是原因之一,但并不是直隶省会迁往天津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8.(2017吉林四模,28)下图为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中、日舰队的隶属关系表。 材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之一是 A.军队贪污腐败盛行 B.洋务派任人唯亲 C.军队指挥体系落后 D.舰队数量的过多,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1,2,3,4,5,6,7

39、,8,9,10,11,12,13,14,解析 材料不能体现军队贪污腐败情况,故A项错误; 材料不能反映洋务派用人状况,故B项错误; 材料中中国舰队指挥体系分散,各舰队分属于不同政府部门,而日军舰队指挥体系更简单、协调,因此中国战败的原因是由于军队指挥体系的落后,故C项正确; 舰队数量多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作战,而不是战败的原因,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9.(2017吉林一模,10)甲午中日战争时期郭嵩焘说:“中国官民之势,悬隔太甚,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材料体现的这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中国下层民众的冷漠 B.清朝上层不能团结一致 C.中

40、国政治制度的落后 D.君主立宪脱离中国国情,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反映的是人民的意愿不能上传,不是反映中国下层民众的冷漠,故A项错误; 材料没有反映“清朝上层不能团结一致”信息,故B项错误; “中国官民之势”“民气常郁结不能上达”反映的是政治制度的落后,故C项正确;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清政府实行的是君主专制,不是君主立宪制,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0.“甲午一役的失利并非洋务运动的破产,也并未打断中国现代化的进程,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它使旧政府的秘密暴露

41、无遗,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材料旨在说明甲午战争的失败 A.并未表明洋务运动的破产 B.充分体现清政府腐朽落后 C.促使现代化进程首次转移 D.促进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材料“相反,它具有积极意义”表明重在说明甲午战争失败的积极意义,故A项错误; 充分体现清政府腐朽落后不是甲午战争的积极意义,故B项错误; 材料“中国现代化进程得以延续至政治层面”表明由学习西方的技术转向学习西方的制度,也就是现代化进程的首次转移,故C项正确; 洋务运动的深入发展还是学习西方的技术,没有延续至政治层面,故D项错误。,1

42、,2,3,4,5,6,7,8,9,10,11,12,13,14,11.(2018晋冀豫高三第一次联考,7)据记载,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材料表明义和团 A.对于外来文明没有排斥 B.对清廷未完全放松警惕 C.转移了斗争的主要矛头 D.放弃了“扶清灭洋”初衷,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义和团动手破坏铁路表明对外来文明的排斥,故A项错误; “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表明对清王朝没有完全放松警惕,故B项正确; 转移了斗争矛头材料没有涉

43、及到,故C项错误; 放弃“扶清灭洋”初衷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2.(2018湖北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联盟高三联考,28)1908年,中美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学生规程:自退款(庚子赔款)的第一年起,清政府在最初的4年内,每年至少应派遣留美学生100人。据此及所学推断可知 A.中国开始由学习英日政体转向美法政体 B.美国试图以教育为工具增强对华影响力 C.列强对辛丑条约赔款的分配有分歧 D.中美合作开启了中国人赴美留学的历程,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20世纪初,

44、资产阶级革命派已开始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学习美法的民主共和政体,故A项错误; 美国以庚子赔款资助清政府派遣赴美留学生,故B项正确; 题干涉及的只是中美两国,没有涉及美国和其他列强的关系,故C项错误; 中国人赴美留学早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洋务运动时期已经开始,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 13.(2018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新考试大纲适应性调研,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人以为在华通商所遇着的困难都是广州地方官吏作出来的。倘若有法能使乾隆知道,他必愿意改革。一七九二年正是乾隆帝满八十岁的一年,英国乃派马戛尔尼侯为全权特使来华。英政府给马戛尔尼的训令要他竭力迁就中国的礼俗,惟必

45、须表示中英的平等。在乾隆帝方面,他也十分高兴迎接英国的特使,但是乾隆把他当作一个藩属的贡使看待,要他行跪拜礼。马戛尔尼最初不答应,后来有条件的答应。中国不接受他的条件,也就拒绝行跪拜礼。乾隆帝很不快乐,接见以后,就要他离京回国。 摘编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1,2,3,4,5,6,7,8,9,10,11,12,13,14,材料二 天津谈判中,中方谈判者桂良争辩说,外交使节驻京于天朝体制不合,对此额尔金的助手李泰国直截了当地宣称:“你们将肯定会看到,这项条款既对我们有好处,也将对你们有好处。良药固然苦口,但后效极佳。我的态度越是严厉,我对你们的贡献就越大。”1858年6月11日,李泰国警告说,除非即

46、日接受条款,否则将进军北京。桂良别无他法,只得同意让英国外交代表驻京。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2,3,4,5,6,7,8,9,10,11,12,13,14,材料三 中国驻外使馆设立后,又相继在一些国家的商埠设立领事馆,以保护中国侨民的利益。光绪三年清廷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首先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清廷于光绪十九年采纳薛福成的建议,为照顾旅外侨商归国居住方便,废除了海禁旧例,颁布新章程,允许“良善商民无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一概准由出使大臣或领事馆给予护照,任其回国谋生,置业与内地人民一律看待,并听其随时经商出洋”。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1,2,3,4,5,6,7,8,9,10

47、,11,12,13,14,(1)据材料一指出马戛尔尼特使来华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未能实现的原因。,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 目的:解决与中国通商困难的需要;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原因:文化传统差异:英国主张主权国家平等,清政府固守天朝上国思维; 社会经济差异:英国工业革命开展,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对外需求不大。(学生若能从外交政策等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 第一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一“英国人以为在华通商所遇着惟必须表示中英的平等”可以看出其目的主要为解决与中国通商困难的需要;与中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主要从当时的时段特征方面考虑,尤其是经济方面的差异,即社会经济差异:英国工业革命开展,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对外需求不大。,(2)材料二、三表明清朝外交发生了很大变化。概括其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评述。,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 特点:由被动妥协外交到主动走向近代外交;由维护等级制的世界秩序到融入世界国家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