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之疯狂专练: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9642 上传时间:2020-01-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7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之疯狂专练: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之疯狂专练: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之疯狂专练: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之疯狂专练: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之疯狂专练: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之疯狂专练: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系列之疯狂专练: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考导航狂练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1)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2(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31)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牧,鼓励农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这些政策( )A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 B加快了私营企业

2、发展C完善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疯狂刷题11955年,一本面向农村的宣传读物上说:“(有些人)看到食糖、食油供应不够充分,就埋怨政府重工业发展多了,要求多发展轻工业,这是不对的。不着重发展重工业,哪来的新糖厂呢?到外国买机器?”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成共识B大跃进运动造成物资供应紧张C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D优先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合理性2下图为创作于1952年9月的一幅漫画鸟儿与草人。该漫画反映( )A农村生产关系正发生重大变革B农业合作化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C国家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D国民经济彻底恢复3人民日报社论:“截止今天收到的消息,全国最高纪录出现在

3、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在那里,有二亩九分小麦每亩产量达到三千五百三十斤七两半。”此新闻出现的时代背景是( )A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B“大跃进”时期的虚报浮夸风盛行C“一五计划”期间按计划发展经济D改革开放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4下图所示为我国20世纪50年代初制定的相关行业在国家财政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它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了序幕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推进D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5下图分别为20世纪50、60年代建成的主要工业中心分布图。这一变化旨在( )A调整国防建设布局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B致力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C落实中央调整国

4、民经济的“八字方针”D发展内地工业以推动经济均衡发展61962年的关于几年来宣传口号的初步检查报告,重点检查了1958、1959两年中的错误口号,包括“违反客观规律,助长了主观主义发展的错误口号”,“高指标、高任务,助长了浮夸风的错误口号”等。这反映出国家( )A纠正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B彻底地否定了人民公社C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失败D纠正农村中的冒进倾向7民谣有一定的时代特征。“经过淹,经过旱,经过蚂蚱滚成蛋,经过土匪来捣乱,经过鬼子撂炸弹,经过食堂喝稀饭,经过文革大批判,如今才把盛世见,一天到晚吃白面!”这个民谣反映了( )A中国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B土地私有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C国家

5、的工作重心从城市到农村D农民对国家新政策的肯定态度8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D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91979年4月,中共中央正式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巩固、提高”,并强调这次调整的指导思想是:“一定要从自己国家的实际出发,走出一条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现代化的中国式道路。”新“八字方针”的提出( )A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C表明经济工作逐渐摆脱“左”的束缚D纠正了农业和轻重工业的比例失调10下表是1985年到1987年中国经济信息( )时

6、间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计划管理的商品计划供应出口商品1985年120种188种70种1987年60种23种36种上表说明A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B我国放弃了计划经济体制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D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11读下图,据此可知( )A经济特区间的发展存在着差异B经济特区带动了全国的发展C对外开放与体制改革相辅相成D对外开放呈现多层次的特点12. 1953年至1955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的形式是“四马分肥”,即企业在分配利润时,国家税收占30%,职工福利费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5%。这一措施表明()A.国家对私营企业实行代购代销制度B.工人阶级获得对企

7、业的民主管理权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已经完成D.这类企业已带有明显社会主义性质13.下图为我国1952年底1956年底主要经济成分的变化。这种经济成分变化最主要的意义是()A.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B.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D.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14.杨继绳指出: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在国旗上,围绕一颗大星的四颗小星中,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颗小星,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对此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新中国政权没收官僚资本B.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C.“一五”计划和三

8、大改造完成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5.据统计,从1958年到1960年,这三年期间的平均积累率(一定时期内积累基金占国民收入使用额的比例)高达39.1%,大大超过了“一五”期间24.2%的平均积累率。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建设成就巨大 B.片面追求高指标C.国民经济严重失衡 D.受“左”思想影响16.1981年1月国务院明确指出:“将社、队企业在开办初期免征工商税和工商所得税二至三年的规定,改为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凡同大的先进企业争原料,盈利较多的社、队企业,不论是新办或原有企业,一律照章征收工商所得税。”这反映出当时()A.政府受“两个凡是”影响B.社队企业实现了私有化

9、C.经济体制改革任重道远D.国营企业改革困难重重17.十二届三中全会发布公告表示:“全会一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一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这意味着()A.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决策B.改革从农村深入到城市C.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D.开始进行全面深化改革18.1984年10月,中国国家计委(计划经济委员会)指出:“企业可以根据原材料、能源的可能和市场需要自行安排生产和销售,努力完成国家计划。”此规定( )A.开始打破计划经济体制B.有利于活跃国内市场C.满足了企业发展的需要D.促使企业生产商品化19.1965年,上海的钢材、机床、棉纱产量各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缝纫

10、机产量占三分之一,手表产量占十分之九。到19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后,上海这座计划经济的重镇,经济增长率却处于全国平均速度以下的位次。这折射出( )A.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难以突破B.改革开放初期总体布局的特征C.上海的经济体制改革严重滞后D.改革导致上海经济地位的下降20.195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将城乡有别的二元户籍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2014年以来,中央逐渐改革户籍制度,到2016年9月,普遍取消农业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据此分析户籍制度的改革( )A符合对外开放引进人才的需要B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C利于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D导致了城市规模日益庞大21.20世纪50

11、年代,国家一方面通过农业互助合作,解决土地改革后部分农户生产资料不足、劳力、资金短缺的困难,促进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又实施“进口替代”政策,通过出口部分农产品换回发展重工业所需的生产资料。以上做法( )A改变了农业落后面貌B促进了工农业平衡发展C适应了当时国家战略需求D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经济封锁22.从1963年起,我国在工业部门试办托拉斯,即按行业和协作关系,把生产和经营同类产品的企业联合组成专业性大公司,并按经济办法实行管理。截至1965年,煤炭、汽车、烟草等行业组建全国性托拉斯12家,一些省市也组建了11家地方性托拉斯。托拉斯的试办是( )A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大胆尝试B协调国民经济比例的有益

12、途径C调整全国工业布局的重大举措D探索国家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23.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重点建设城市非农业人口的变动情况表,根据表格可知,新中国初期19491957年全国重点建设城市年末非农业人口变动情况( )(不包括市辖县)单位:万人 年份 成都 西安 兰州 武汉 洛阳 包头 太原 大同 1949 66 3976 17 10347 7 900 2146 891 1957 111 10182 70 215 45 3993 8313 2905 增长率(%) 682 1561 3118 1078 5429 3437 2874 2260 A建立国营经济促进了城市发展B合理调整工商业推动人口迁移C一

13、五计划有利于平衡工业布局D优先发展重工业改变工业结构24.为了更全面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迁状况,某学者根据1981201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有关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的数据绘制成图5。能正确反映图5信息的一项是( )中国城镇居民居住消费支出比重变化 图5 A城镇居民居住消费支出呈逐年上升趋势B需求增加对住房消费变化起决定性作用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基本达到D改革开放后住房商品化趋势的日益加强25.下图是20072017我国不同性质企业占进出口总值比重统计图,该统计图表明( )A我国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B不同性质企业进出口值齐头并进C民营企业的进出口值增长明显D外资企业

14、的进出口值已失去优势参考答案高考导航1【解析】据材料“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结合所学我国正在开展以苏联援助为特色的一五计划,意在改变我国工业化基础薄弱的状况,表明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故选 D项;材料只是反映借鉴俄国,谈不上与国际前沿接轨,排除A项;科教兴国始于199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反映的是学习苏联经验,排除C项。【答案】D2【解析】由材料“19791981年,中国减少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有计划地扩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开始逐步退耕还林还收,鼓励农

15、村在经济合理原则下举办社队企业”可知国家在贯彻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对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故选A项;19791981年中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私营企业发展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完善了”表述过于绝对,材料时间只是刚实行的几年,1982年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进一步稳固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于21世纪初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答案】A疯狂刷题1【解析】“不着重发展重工业,哪来的新糖厂呢?到外国买机器?”,这说明新中国初期,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带动轻工业发展,增加食糖、食油供应,这反映了当时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有一定合理性,故D

16、项正确;A项错在“共识”,此时还未形成共识;大跃进运动是在1958年,故B项错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故C项错误。【答案】D2【解析】根据漫画,一只鸟儿落在田间衣帽破烂的草人身上,路上正行走着几位衣着光鲜、笑逐颜开的农民,他们推着白行车,牵着牲口,手里提着新买来的东西。鸟儿对草人说:“我过去一直以为你是农民,现在农民可不像你这个样儿了。”这幅漫画反映了土地改革后农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故A项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工业化建设始于1953年,排除B、C两项;国民经济彻底恢复的时间是1952年底,排除D项。【答案】A3【解析】从材料“有二亩九分小麦每亩产量达到三千五百三十斤七两半”明显可以看出,这

17、是大跃进时期浮夸风的表现,B正确;材料描述的现象是大跃进时期,不是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快速恢复时期,A错误;一五计划是1953-1957年,材料中描述的是大跃进时期,C错误;改革开放是1978年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合,D错误。【答案】B4【解析】从材料“20世纪50年代初初制定的相关行业在国家财政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可以明显看出工业建设的投入大于50%,联系所学此图反映了“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即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推进,故答案为C。材料没有涉及生产资料公有制问题,不能说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A错误。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在197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B错误。1958年“大

18、跃进”出现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与材料的50年代初不符,D错误。【答案】C5【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主要工业中心从东北、华北转移到西南;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从而把中国主要工业中心从东北转移到西南内地,故A项正确;B项符合第一幅图,排除;“八字方针”是1960年提出的,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经济均衡发展,故D项排除。【答案】A6【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1958年大跃进等运动犯了左倾错误,1961年之后中共开始纠正其错误,故答案为A选项。彻底地否定了人民公社的说法太绝对,B选项排除。应该是在

19、探索中前进而不是失败,C选项排除。不仅仅是农村中有冒进倾向,当时的工业建设也有冒进倾向,因此纠正农村中冒进倾向的说法过于片面,D选项排除。【答案】A7【解析】由材料“经过文革大批判,如今才把盛世见,一天到晚吃白面”可知农民对国家推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持肯定态度的,故选D。到今天为止,我们也只是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排除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民拥有使用权,排除B;改革只是首先在农村展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工作重心一直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排除C。【答案】D8【解析】从图示来看,中国进出口开始增长主要是在1984年后。联系所学可知,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20、推动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故答案为D项。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排除A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排除B项;开发开放浦东是在1990年,排除C项。【答案】D9【解析】1979年新“八字方针”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经济工作已经开始摆脱了“左”的束缚,指导思想已经端正,中国经济建设道路的新探索已经开始,故答案为C项。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排除A项。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实施新“八字方针”的成效,排除D项。【答案】C10【解析】从1985年到1987年中国经济信息表可知,指令性计划的工业产品、计划管理

21、的商品、计划供应出口商品越来越少,表明企业自主权不断得到扩大。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私营工商业逐渐恢复和发展,排除;B项不符合当时史实,排除;C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排除。【答案】D11【解析】从图示信息看出,深圳、珠海等城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都呈增长趋势,深圳、珠海增长幅度明显大于汕头、海南,说明经济特区间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故A正确;图示信息无法体现经济特区带动了全国的发展,排除B;图示信息无法体现对外开放与体制改革的关系,排除C;材料只有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信息,无法体现“多层次”的特点,排除D。【答案】A12.【解析】题干中“四马分肥,即企业在分配利

22、润时,国家税收占30%,职工福利费占15%,企业公积金占30%,资本家红利占25%”,国家利润居第一位,资本家利润不再是第一位,体现国家的股份占主导,故D项正确。【答案】D13.【解析】据材料可得社会主义改造后,公有制经济逐步占主导地位,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故A项正确。【答案】A14.【解析】“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不复存在,所以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也不复存在,故C项正确。【答案】C15.【解析】1958年到196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失误的时期,经济建设损失严重,甚至出现严重困难局面,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因

23、素还是严重的“左”倾错误影响,故D项正确。【答案】D16.【解析】材料“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凡同大的先进企业争原料,盈利较多的社、队企业,不论是新办或原有企业,一律照章征收工商所得税”体现了国家对乡镇企业税收政策的调整,不利于乡镇企业的发展说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任重道远,故C项正确。【答案】C17.【解析】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通过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故选B项。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是在1992年十四大,故C项错误;开始全面深化改革是在1992年南方谈话后,故D项错误。【答案】B18.【解析

24、】根据题干“企业可以根据原材料、能源的可能和市场需要自行安排生产和销售,努力完成国家计划”可知,企业有了一定的自主权,能够促进市场的活跃,故选B项。【答案】B19.【解析】1965年上海的各项工业比重体现出其经济地位的重要性,19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后,上海的经济增长率反而低于全国平均速度,体现出改革开放初期从农村到城市、从局部到整体的布局特征,故B项正确。【答案】B20.【解析】通过题干可知,户籍制度的改革,取消了农业与非农业户籍的限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变化有利于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故选C项;题干中的时间点“1958年”,当时处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过程,还没有实行改革开放,

25、并且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引进外资和吸引人才,排除A项;户籍制度改革应该是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之上进行,排除B项;城市规模日益庞大,不是由户籍制度改革所导致的,排除D项。【答案】C21.【解析】由材料“国家一方面通过农业互助合作,解决土地改革后部分农户生产资料不足、劳力、资金短缺的困难,促进农业发展;另一方面又实施进口替代政策,通过出口部分农产品换回发展重工业所需的生产资料”可知适应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策略,故选C项;改变农业落后面貌需要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排除A项;20世纪50年代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策略,排除B项;“打破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答案】C22.【

26、解析】据材料我国在工业部门试办托拉斯,并按经济办法实行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胆尝试,故选A项;材料是在工业部门进行的改革,没体现协调国民经济比例,排除B项;在工业部门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而不是调整工业布局,排除C项;国家资本主义是1953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之路,1963年已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条件下试办托拉斯的性质姓“社”,排除D项。【答案】A23.【解析】由材料可知1949年非农业人口集中在成都、西安、武汉等城市,但1957年非农业人口集中于南北方各大城市,结合时间信息可知一五计划由于工业布局的调整使

27、得各地非农业人口呈现平衡的态势,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非农业人口的变动而非城市的发展,排除A项;1956年已完成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非调整工商业的结构,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非农业人口的变动而非工业结构,排除D项。【答案】C24.【解析】依据材料,图表反映的是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比重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城镇居民居住消费支出的比重在3%-8%,在21世纪初消费比重增加到8%-13%,2012-2013有一个直线上升,之后稍有回落,但比重在18%以上,这反映了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比重在增加,应该是住房商品化的趋势在加强,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城镇居民居住

28、消费的比例在上升,但说明不了城镇居民居住消费支出呈逐年上升趋势,排除A项;依据所学知识,需求增加会影响住房消费变化,但不能起决定性作用,排除B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形成是在21世纪初,排除C项。【答案】D25.【解析】通过图片可知,民营企业在进出口总值中的比重由15%增长到了40%左右,而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占比都有所下滑,可知民营企业的进出口值增长比较明显,故选C项;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性质的企业在进出口总值中占比的变化,不涉及进出口产品结构问题,排除A项;图片反映了三中不同性质企业的占比有所变化,不是齐头并进,排除B项;通过图片可知,外商投资企业的占比有所变化,但变化的幅度较小,不能得出其进出口总值已经失去了优势,排除D项。【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