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8讲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9667 上传时间:2020-01-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8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8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8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8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8讲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8讲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二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第8讲 Word版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主线一改革开放以前,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大体上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1)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时期。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十年,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曲折和失误。(3)第三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但在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工作时,国民经济得以回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线二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主要有以下四大历史现象:(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20世纪80年代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3)对外开放经历了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经济

2、开放区、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等步骤;(4)20世纪90年代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起来。主线三社会主义建设一直围绕两条线曲折探索:一条是内在的生产关系的线,从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和多种经济成分方向改革;另一条是外在的开放线,从相对封闭到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方向改革。主线四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主要有科技、教育、文学艺术三条基本线索,注意每个阶段的重大成就。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与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提出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任务。2“一五”计划:19531957年,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3三

3、大改造:1953年起,国家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1正确探索: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确定了党的主要任务是把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2探索失误(1)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2)“大跃进”片面追求高速度,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3)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3纠正失误:1960年冬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2年起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4国民经济的劫难:“文化大革命”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建设。1新中国成立初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对苏

4、联模式的借鉴与创新借鉴创新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建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消灭私有制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首创公私合营的模式工业化建设开展五年计划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体系正确处理好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关注民生问题经济结构与体制变多种所有制为单一的公有制,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注重克服斯大林模式的过度集中的弱点,注意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真题例证1“一五”计划建设的时代特征(2016江苏单科,13)右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远处的工厂寓

5、意工业化基本实现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答案D解析迄今,我国尚未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排除A项;建国初期,不可能出现“绿色环保观念”,排除B项;建国初期,我国交通运输业基础薄弱,排除C项;图片主要体现了“一五”计划期间工人投身于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热情,故选D。考向预测1新中国工业化的战略导向下面是“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建设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新中国的工业化()重工业类数量(个)轻工业类数量(个)黑色冶金(钢铁)工业15纺织工业53有色金属工业31食品工业34电力工业113医药工业4煤矿工业194造纸工业10石油工业13

6、其他轻工业7其他重工业建筑材料工业21机械工业157木材工业6化学工业36A.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集中力量发展军事工业C以资源型工矿建设项目为主D以国家重大战略为导向答案D解析材料中重工业和轻工业都有所发展,不能说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A项错误;材料未凸显发展军事工业,故B项错误;材料涉及范围较广,并非以资源型工矿建设项目为主,故C项错误。据材料数据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以国家重大战略为导向,故D项正确。2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两个发展趋向(1)由于全党全国人民发挥了高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所以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很大成就并积累了重要的经验,这是主要的。(2)由于全党全国人民对于如何在中国建

7、设社会主义缺乏足够的思想和理论准备,因此社会主义建设呈现出反复和徘徊的局面。真题例证2“一五”计划期间农业发展战略(2014课标全国卷,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B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题干材料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的粮食计划供应问题。粮食供应不涉及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排除A项;“一五”计划期间没有发生大规模自然灾害,排除C项;国民经济恢复在1952年

8、底已基本完成,排除D项。考向预测2国民经济的调整1961年5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坦言,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办法,是从城市压缩人口下乡,就是人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据统计,全国精简下来的近2 000万职工中,有67%的职工回到了农村。这表明()A第二个五年计划全面实行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露端倪C国民经济结构实施重大调整D工业建设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看,1961年时,我国粮食供应困难,因此需要压缩城市人口。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左”的错误导致经济困难。为了纠正“左”的错误,1960年我国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材料信息体现了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

9、,故选C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第二个五年计划全面实行,排除A项;B项出现在1978年以后,排除;D项与材料信息主旨不符。短板19审题未抓住关键信息点例题(2014江苏单科,10)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其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查短此题的审题关键在于抓准“材料观点”,其次是找出佐证材料观点的史实。此题的核心观点是“农民不是制度

10、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反其道而行”的,并且以“不易觉察的方式改变”。A选项不符合这一观点,对农业合作化运动,农民是积极参加并且热情很高的。“大跃进”运动时,也没有出现农民“反其道而行”的“对应”行为,而是顺应了当时的“左”倾运动,B项也不支持材料观点。人民公社化运动时,虽出现过一些“反其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但不是“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也没有起到“消解着上级的政策和制度”的作用,C项也不能支持材料观点。补短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准确把握材料观点至关重要。此材料信息有三个关键点:不被动接受制度;一直“反其道而行”的应对;“以不易觉察的方式改变”,这三点是材料观点的重要构成。此题的D项符合材料的

11、基本观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由安徽、四川农民于1978年底至1979年初率先实行的,在邓小平等领导人的支持下,这一制度迅速扩展到全国农村,使农民告别了人民公社制度,符合材料“他们一直有着反其道而行的对应行为”,故D项正确。答案D针对练1(2017苏北四市高三联考)1957年到1960年,中国城市化从15.5%增长到19.7%。1961年,政府又从城市动员了约一千多万人下乡。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政府调整工农业生产恢复经济B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计划完成D“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开始答案A解析“1957年到1960年,中国城市化从15.5%增长到19.7%”,结合

12、史实可知此时期受大跃进运动的影响,城市化发展过快,导致出现三年经济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及时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调整工农业生产比例,所以出现了题干中“1961年,政府又从城市动员了约一千多万人下乡”的变化,故A项正确。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确定改革开放的决策。二、经济体制改革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企业有了竞争机制。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邓小平“南方谈话”阐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中共十

13、五大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4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过程:深圳等经济特区天津、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等沿海经济开放区上海浦东的开发与开放。2特点: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标志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特点(1)内容首先在农村推行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79年开始在农村进行了两步改革:第一步重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顺农民与集体的关系;第二步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

14、村商品经济,理顺农民与国家的关系。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扩大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的试点开始的,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进行局部改革试验和探索;第二阶段是全面改革城市经济管理体制。(2)特点以产权制度改革和产权关系调整为核心和主线。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或者是与二者相关的改革,都是以责、权、利关系及其制度的调整为核心和主线的。以旧制度最薄弱或新制度需求最强烈的环节农业制度为突破口。允许旧体制外产生新体制,即体制增量调整与体制存量调整并行,而且以前者促进后者。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政府扮演重要角色。即在制度的设计和变迁过程中,是多元主体联合创新体制,并不断进行着角色的转换。真题

15、例证3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经济改革(2017课标全国卷,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答案C 解析由题干材料信息“1990年”“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可知,当时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据此判断C项正确。材料强调“计划与市场相结合”,而不是国家干预经济模式,故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发展模式而不是经济

16、全球化问题,故B项错误;该报告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目的在于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服务,故D项不是报告的主旨。考向预测3粮票的命运和经济体制的调整粮票最早出现在1955年,此后国家对粮食定人定量,计划供应。到20世纪90年代初,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粮票的命运主要取决于我国()A经济体制的调整 B土地制度的变革C社会制度的变化 D思想领域的解放答案A解析粮票退出流通领域反映了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故A项正确;土地制度的变革与商品流通无直接联系,故B项错误;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故C项错误;改革开放后中国思想解放,非影响粮票命运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2新中国成立以来三

17、次经济体制转型(1)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底特点: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建立起公有制为绝对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表现: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为主。(2)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特点: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属于半计划半市场的经济体制。表现: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对外开放,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3)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以来特点: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表现:资源配置方式

18、的转变,即改变过去以行政配置资源的方式,而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施“走出去”战略,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大潮中去。真题例证4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理论(2013江苏单科,12)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答案C解析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不是经济理论,排除D项。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开始对计划经济进行改革,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是20世纪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排除A、B两项。

19、考向预测4统计数据上的农村改革成效下表是我国19521986年城市与农村的人均消费统计表(以时价元计),由此可推知()年份农村的消费非农村的消费19526214819577920519651002371978132383198017346819822125001986352865A.新中国的经济一直持续快速发展B国家对农村的投资远少于城市C城市与农村的经济差距不断拉大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显著答案D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78年到1986年,农村的消费水平明显提高,这说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显著,故D项正确。短板20对基础知识的共性特征把握不准例题(2013课标全国卷,35

20、)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查短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从而误选错误答案。例如本题中,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俄新经济政策实行的背景是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在国内爆发,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并没有面临政治危机,故A项错误。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农民获得了土地的经营权,故C项错误。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在1925年的联共(布)十四大上提出,而苏俄新经济政策实行开始于1921年,故D项错误。补短准确理解题意,牢

21、固掌握基础知识。例如本题中,准确理解列宁新经济政策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共性是解题的关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它们均是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经济,故B项正确。答案B针对练2(2017苏州高三模拟)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大陆开放一些城市,允许一些资本主义进入,这是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补充,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比如外资到上海去,不是整个上海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下列改革措施直接得益于此讲话精神的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在川粤等省创设经济特区C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D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对农村的经济改革,故A项错

22、误;中国并未在四川创设经济特区,故B项错误;国企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属于对城市的经济改革,并非对外开放,故D项错误。故选C项。一、科技成就1新中国成立后的“两弹一星”。2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研制杂交水稻成功。3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并安全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4新时期计算机、生物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二、教育1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了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人民教育方针。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3“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大动乱,冲击了教育,高考制度被废止。4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实施

23、义务教育和科教兴国战略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科技文化教育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20世纪中期兴起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支持。广大科技文化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劳动。(2)不利因素“左”倾错误思想对文化战线的长期干扰和破坏,使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失误。历史上轻视文化的观念对人们心理的影响。中国革命胜利后,大批工农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他们有重实践、轻知识的倾向。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家缺乏对世界先进文化的了解与学习。真题例证5高考制度

24、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2017课标全国卷,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答案C解析材料中高校在校生总数的增长,是人才选拔制度改革的结果,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这体现人才选拔制度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A项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排

25、除B项;高等教育并没有普及,D项说法错误。考向预测5新中国卫生事业的进步新中国成立前,由于为数众多的旧产婆采用落后的接生办法,造成了严重的产妇和婴儿死亡问题。1955年,中国农村通过训练和改造旧产婆,实行新的接生法,儿童的成活率明显提高。这说明当时()A优生节育已经成为国家战略B农村妇女乐于接受新生事物C科学扫盲推动社会改造深入D党和政府工作重心仍在农村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1955年,中国农村通过训练和改造旧产婆,实行新的接生法,儿童的成活率明显提高”说明当时的农村妇女也是积极接受新生事物,积极学习新的技术,故B项正确。短板21论证问题的逻辑性不严谨例题(2013课标全国卷,31)新中国成立

26、之初,全国各高校遵照中央政府要求开设公共必修课,恩格斯所著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成为指定教科书,文化部还举办了以“从猿到人”等为宣传主题的大型科学知识展览会。其主要目的是()A构建与国家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B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全党的指导地位C用科学文化知识破除封建迷信思想D探索引导宣传舆论工作的全新形式查短提取信息不全面,论证历史问题的逻辑性不严谨。例如本题中,题干材料信息是恩格斯著作成为公共必修课指定教科书,文化部举办“从猿到人”科学会展。考生误选B、C、D项,就是提取信息不全面,论证问题不严谨所致。考生可以通过以下逻辑设问,就能排除错误选项。开设公共必修课,举办科学会展就一定能得出马

27、克思主义在全党指导地位确立吗?能得出破除封建迷信思想吗?能得出舆论宣传新形式吗?显然逻辑性上说不通。故排除B、C、D三个选项。补短全面提取题干材料信息,熟练运用史料与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可快速排除干扰选项,从而找出正确选项。例如本题中题干材料信息的关键点是:恩格斯著作成为公共必修课指定教科书马克思主义观点“从猿到人”成为展览会的主题,这说明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的主流意识形态,故A项正确。B、C、D三项可通过逻辑关系排除。答案A针对练3(2017盐城高三模拟)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相继取得了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药物、杂交水稻技术等领先世界的生物学和医学成就。这说明()A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研

28、究的根本条件B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推动力C自力更生是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D科学研究只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才能成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科技成就。社会制度并不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条件,故A项错误;自力更生并不是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故C项错误;科学研究只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才能成功的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精准训练一、选择题1(2017苏州一模)新中国土地改革完成后,在许多地区,中农在农村人口中的比例由过去的20%上升为80%左右,贫雇农则由70%左右减少到10%左右,而且在逐年减少中。材料表明()A农村土地私有制得到根除B农民个体经济成为农业的主体C建立起初步的互助合作社

29、D保护富农的经济政策得到贯彻答案B解析新中国土地改革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私有制没有根除,故A项错误;土地改革后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农民个体经济成为农业的主体,故B项正确;此时还未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故C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出保护富农的经济政策,故D项错误。2(2017常州一模)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政府曾再三呼吁妇女不可轻忽家务和养儿育女的责任,劳务与家务必须并重,不可偏废;20世纪50年代末期,政府又提出要把妇女从家务中解放出来的主张,鼓励妇女出外务工。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就业观念的转变B妇女就业能力的提升C经济建设加速的需求D政府妇女政策的转变答案C解析1958年“大

30、跃进”运动,追求经济建设加速,与材料中“20世纪50年代末期”相符,故C项正确。3(2017南京、盐城高三二模)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表(税额单位:细粮亿公斤)时段农业实产量实征农业税农业税占实际产量%合计正税附加合计其中:正税经济恢复时期3 806.05494.54443.8850.6613.0011.70“一五”时期8 017.80933.21847.4585.7611.6010.60“二五”时期6 983.20833.32745.6687.6611.9010.70196319655 004.50374.02333.4240.607.506.70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阅读上表,对

31、此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19501965年中国实征农业税始终呈现下降趋势B“一五”时期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需要农业支持C“二五”时期农业发展使实征农业税有一定提高D19631965年农业实产量下降反映国民经济混乱答案B解析“二五”时期10.70相比“一五”时期10.60有所上升,不是始终呈现下降趋势,故A项错误;“二五”时期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农业发展遭受重大挫折,农业税有一定提高是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结果,C项错误;中共中央1960年提出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八字方针),1962年经济逐步得到恢复与发展,故D项错误。4(2017镇江高三检测)下图是中共中央作出的某项重要决议的

32、内容,当时作出该决议主要是为了()A保证“一五”计划建设的顺利实施B尽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C解决急躁冒进带来的经济困难D缓解“文化大革命”后的经济压力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中共中央对私营工商业采取严格限制政策,可知该决议作出的时段在1953年至1956年,“一五”计划的执行时间是在1953年至1957年底,该项决议出台的目的正是为了确保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故A项正确。5下图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探索时期的一幅宣传画。宣传画反映了()A农村粮食大丰收B国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C“左”倾思想严重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C解析根据图中农民坐着火箭、粮食产量等关键信息可知存在夸大,不符合农

33、业生产的实际,故A项错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走的是合作化道路,与图片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以判断此时处于“大跃进”时期,“左”倾思想严重,盛行浮夸风,故C项正确;该宣传画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无关,故D项错误。6(2017常州高三联考)有专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B保留了计划经济残余C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D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答案C解析材料是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积极作用,故A、B项错误;材料“家庭联产承

34、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体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统一,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突出该体制改革对于粮食产量提高的影响,故D项错误。7(2017常州高三调研)下表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指数等。年份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指数1978年3 645.2亿元381.00元1001980年4 545.6亿元463.00元107.21985年9 016.0亿元858.00元123.2上表说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A严重的经济匮乏初步缓解B经济增

35、长为物价上涨抵消C人民基本实现了共同富裕D改革现有的体制任务紧迫答案A解析因为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物价上涨的速度,故B项错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这一指标无法体现是否已实现共同富裕,故C项错误;表格的数据体现了良好的势头,这些正是在现有体制下进行的,不能说明改革现有的体制任务紧迫,故D项错误。8(2017镇江高三检测)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试点改革中,一些国营企业从过去的“等米下锅”发展到主动派人出去“找米下锅”,从而由原来的“吃不饱”变成了“吃不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A企业融入大量外资B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C企业自主权逐步扩大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答案C解析20

36、世纪80年代初国有企业改革没有融入大量外资,故A项错误;1985年1992年两权分离,与材料80年代初不符,故B项错误;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故D项错误。9(2017盐城高三质量考评)学术界认为: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城市化路径可以概括为“双轨城市化”,即“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自发性城市化)和“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国家主导的城市化)。其中,与“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的是()A城市国有企业改革B中国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答案C解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尤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代表,是中国农民阶级的伟大创举,属于“自下而上的城市化”,

37、故C项正确。10(2017泰州高三联考)1978年第三季度,国务院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提法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上,又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观点。题干反映了()A改革开放后“左”倾错误一度占主导B1978年中央最早提出市场经济观点C中共中央不断探索经济体制的改革D中央继续发挥计划经济的辅助作用答案C解析题干中三层信息,从1978年“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到“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再到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表明中共中央依

38、据实际不断调整市场经济在经济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反映了中共中央在不断探索经济体制的改革,故C项正确。11(2017南通、扬州、泰州三市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中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实践一文中提到:“十年实践,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此后,我国政府()A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B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C决定开发和开放浦东D开辟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答案C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对外开放,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与材料中“十年实践”不符,故A项错误;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福州等14个

39、沿海港口城市,与材料中“十年实践”不符,故B项错误;1985年以后,长江三角洲等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与材料中“十年实践”不符,故D项错误。12(2017江苏省高考模拟考试二)下表反映了1978年至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B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C计划经济退出历史舞台D企业自主权不断扩大答案A解析题目中的时间是1978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不断增长,尤其是在1995年之后,增速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1978年之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1978年农村经济改革,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90年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40、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初步建立,推动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故A项正确。13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把科教事业摆在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位置。下列正确反映我国科教事业发展历程的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863计划”的制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向科学进军”热潮掀起A BC D答案D解析“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863计划”制订于20世纪80年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在1988年由邓小平提出的;“向科学进军”热潮掀起是在1956年;根据前面的分析,正确的顺序是,选择D项符合题意。141954年,毛泽东主席询问苏共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能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

41、。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搞核武器是很费电的,现在就是把中国所有的电力都投入进去也不一定够用。只要苏联有了核武器就行了,不必我们大家都来搞它。”这段材料表明()A核武器虽威慑力很大,但中国不必有自己的核武器B当时中国与苏联是亲密无间的兄弟国家C中国必须自力更生发展核武器D中国当时不具备研制核武器的条件,也不用研制核武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现代科技。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苏联反对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中国只能走自力更生之路,C项正确。A、B、D三项均与题意不符。15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记载:1976年全国小学生数比1965年增加了29.1%;中学更是加速发展,1976年全国中学生数比1

42、965年增加6.25倍,初中生增加5.4倍,高中生的增长尤其迅速,共增加了11.3倍。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这种关于“文革”的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值得怀疑B“文革”使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的观点值得推敲C“文革”时期基础教育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D“文革”时期出现了农村基础教育的大普及答案D解析根据年鉴的时间可知出版于1981年之后,数据造假的可能性很低,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文革”时期教育得到发展,并不代表是“文革”的作用,“文革”时期和“文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学生人数的增加,是数量上的增长,不能体现质量的提高,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1976年全国中学加速发展可知是“

43、文革”时期农村基础教育普及的结果,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6(2017苏州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铁路是近现代文明发展的缩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张家口距京师驿路计四百余里,既属重镇,又当孔通,不但互市之要区,实亦西北之屏藩以此项路工实关大局,窃谓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更不得力任其难,勉副众望。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自序材料二1931年蒋介石拟定交通建设五年计划,规定到1937年完成85 000公里铁路建设任务。1934年公布公营铁道条例和民营铁路条例,鼓励省办、民营商办铁道。建设新路的同时修补整理旧路:加固桥梁、添购机车,装设调度电话、增设防空设施等。

44、交通建设为国防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据宗玉梅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述评材料三从1955年起,京广铁路开始修建复线,至1988年,全线宣告完成全部复线的建设,经过多次提速后,自北京至广州的客车,旅行时间已由过去的90多小时缩短到21小时,武汉到广州的时间也缩短到11个小时左右2005年6月,京广高速铁路武广段开始建设,于2009年11月全线建成,建设工期用了4年半,设计时速350公里,武汉到广州的全程最短运行时间3小时,2012年,京广高速铁路北京武汉段全线建成,北京至广州全程运行时间将缩短至8小时。楚天金报三条粤汉铁路见证巨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

45、说明京张铁路建筑的必要性。(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国民政府铁路交通建设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京广铁路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答案(1)必要性:为了促进北方经济发展交流和巩固西北边防,必须修筑京张铁路;中国人自己修筑京张铁路,能洗刷耻辱,增强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2)特点:政府制定计划,明确任务;公营与民营相结合;新建与改旧相结合,提高道路的技术含量;成效显著,意义重大。(3)特点:建设速度日益加快;运行时间日益缩短。原因:国家重视铁路事业,加快建设步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和财力日益增强;铁路建设技术和火车制造技术的不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