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五 中外关联视角 主题5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09670 上传时间:2020-01-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8.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五 中外关联视角 主题5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五 中外关联视角 主题5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五 中外关联视角 主题5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五 中外关联视角 主题5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五 中外关联视角 主题5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五 中外关联视角 主题5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历史江苏专题版二轮复习文档:专题五 中外关联视角 主题5 Word版含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主题5西方经济发展与中国经济的联动视角11618世纪西方经济发展与中国经济的联动11618世纪西方经济的发展1618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加以拓展。2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方殖民者开始侵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直接阻碍中西方的正常经济文化交流;另一方面,又在客观上对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等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2)新航路开辟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农作物品种,促进了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后,中国以菲律宾等地大规模引种西班牙人从中南美洲带来的玉米、马

2、铃薯、花生、烟草、向日葵、番茄等作物,尤其是高产作物马铃薯和玉米的种植,使过去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砂砾瘠土和高岗山坡地成为宜农土地。这样使明清急速增长的人口有了粮食保障,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人们的饮食结构和习惯发生重大变化。(3)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推动了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前的欧洲商品在亚洲并没有竞争力,欧洲商人只能用美洲的白银来购买亚洲(中国)的商品,如纺织品、瓷器等。在明中后期至清朝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中国也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视角21920世纪40年代西方经济发展与中国经济的联动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中的外国经济因素(1)经济结构变

3、化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2)变化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中,外国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冲击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中国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大量出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出现的第一批近代企业,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封建经济瓦解的过程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出现。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发展阶段

4、背景条件阶段特点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开始形成(1618世纪中期)(1)资本主义萌芽,工场手工业时代(2)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掠夺,开拓世界市场和国际贸易美洲农产物传入;中国农产品商品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初步形成(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工业资本主义时代(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工业革命;商品输出为主;英居中心;更多国家和地区被纳入体系近代工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中国近代化起步;中国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1)第二次工业革命(2)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为主;欧美工业国主导,将世界瓜分完毕,世界殖

5、民体系完全形成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外国经济因素(1)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其原因是:在列强经济侵略下,自然经济解体;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2)19世纪末,列强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民国初年,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发展的“短暂春天”。(4)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群众性的“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及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5)抗日战争时期,在日本帝国主义的

6、侵略和官僚资本的压榨下,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6)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在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官僚资本的摧残下,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4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中国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开始瓦解,中国日益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催生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主要包括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被引入中国。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2)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中国成为帝国主义掠夺的中心。列强竞相对华输出资本,加剧经济侵略,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推动了中国社会生活方式和习俗

7、的近代化,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5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中国的出口贸易遭受重大打击,入超连年增加。在这场危机中,资本主义国家为转嫁危机,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致使中国出口贸易量一落千丈,国货大量积压。(2)严重冲击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此次危机中,中国的丝纱业、纺织业、茶业、面粉业、煤业、水泥业等都受到冲击。(3)使中国金融混乱,白银大量外流。1933年,美国实行购银法案后,世界范围内银价高涨,外国商人为获得高额利润,纷纷将白银运出中国出售,引发中国白银外运的高潮。(4)促使中国进行币制改革。1935年,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宣布白银国有,凡银钱行号、商店、公私

8、机关或个人持有的银币等均交指定机构兑换法币。这次政策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作用。视角320世纪4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发展与中国经济的联动1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经济的影响(1)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时,中国正进行内战;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进行经济封锁。(2)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学习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左”倾错误蔓延,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使中国失去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发展经济的时机。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开放,终于赶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科技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2中国经济融入世界以及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

9、1)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发展开始融入世界。2001年,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提供了一个较大的空间;有利于我国服务业的转移,增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我国在国际经济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在显著增强;促进了国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当然,经济全球化也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2)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风暴,中国政府竭尽全力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为制止亚洲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做出

10、了贡献。2015年12月中国倡议成立了亚投行,对促进亚洲国家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扩大全球投资需求,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有重要意义。2016年9月,中国作为主席国成功举办G20峰会,对于促进世界经济向着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2017年5月,中国又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形成270多项成果,开启了经济合作的新空间,助推沿线各国经济的发展。针对训练1(2017泰州高三调研)有学者表示,古代的中西贸易,实以丝绸贸易为开端。历史上有若干时期,当丝绸运抵西方时,价值要用等量黄金来衡量。单从18世纪初叶开始,茶叶取代丝绸成为中国出口商品的第一大宗,一举取代了丝绸在中外贸易中长达两千年的主角位

11、置。材料主要说明()A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B中国商品经济高度发达C西方市民阶层崛起发展D西方封建贵族走向衰落答案C解析茶叶取代丝绸只是出口商品的变化,不能直接说明自然经济的状态,故A项错误;古代的对外贸易经历了很长的时间,不能说明商品经济高度发达,故B项错误;丝绸是奢侈品,茶叶是大众消费品,从茶叶的迅猛增长可见是市民消费的增长,故C项正确;对茶叶的消费既有平民也有贵族,市民阶层的壮大不能说明贵族一定会衰落,故D项错误。2(2017江苏无锡高三检测)16世纪以后,“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美洲。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学者认为: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

12、的流通路线,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银”对流。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A中国处于对外贸易的中心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C西方开始了殖民扩张D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中外交流答案D解析中国处于贸易中心材料没有涉及,也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材料不能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对外贸易,没有涉及殖民扩张,故C项错误;16世纪,跨越太平洋的对外贸易与新航路有关,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中外交流,故D项正确。3(2017南通一模)在19291935年的短短几年内,上海房地产市场价格经历了一场迅速上涨至急剧下降的波动。其主要原因是()A国民政府行政干预 B世界经济危机影响C日本发动侵

13、华事变 D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答案B解析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上海作为国际金融城市之一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房价出现迅速上涨至急剧下降的波动,故B项正确。4(2017徐州一模)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和非洲国家积极应对全球化挑战、携手谋求共同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这一选择体现了中非共同的发展使命和战略利益,它建立的主要目的是()A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B中国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C积极参与非洲国际组织活动D反对殖民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非合作论坛,是中国和非洲国家积极应对全球化挑战、携手谋求共同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可以看出中非合作论坛的建立是为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

14、景下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故A项正确。5(2017淮安一模)2016年6月英国公投脱欧成功,德国和法国等欧洲国家反对TTI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定),同年11月,美国新当选总统特朗普也宣布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大力推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与多个国家共同组成一个大大的朋友圈。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经济全球化局部受阻,但全局发展B经济全球化想要长远发展需要平衡各国的利益C中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和推动者D民族主义的崛起是全球化受阻的主要原因答案B解析从英国退出欧盟,美国新总统退出TPP,可见全球化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经济全球化是

15、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是以各国的利益为转移,各国只能顺应这一潮流,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从中国的政策和措施可以看出,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和推动者,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英美的退出与国内过分强调自身利益的民族主义是分不开的,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6(2017宿迁高三质量考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早在乾隆初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人们也开始经销中国布,在贸易中他们发现广州货穿洗后容易褪色,而江南地区所产的棉布(他们称之为“南京布)则不易褪色”,所以,到18世纪80年代,该公司便经常贩运苏松地区所织的紫花布到英国本土,初时数量约2万匹,以后逐年增多,到1800年后扩大到20万匹。除欧洲市

16、场外,美国及南美,“亦莫不有中国土布的销路”,特别是那时棉工业尚未发达的美国更是成为中国土布的重要主顾。马学强近代上海成长中的“江南因素”材料二清朝中期随着中国与欧美国家贸易规模的扩大,进口商品构成也发生了明显变化。18世纪中叶以前,中国进口商品是以奢侈品为主,之后进口商品构成转以棉花、棉布、棉纱为大宗19世纪30年代,棉布、棉纱已经成为中国进口洋货中的重要商品,进口货值不断增加。18251826年英国输华棉纺织品价值1 895两,18311832年增至360 521两,18331834年达451 565两。弈立珍清朝中期洋货进口对中国消费生活产生的影响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一部分官僚地主和

17、商人萌生了“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的动机,然而直到90年代,以1890年建成开工的上海机器织布局、1892年投产的湖北织布官局为标志的中国近代机器棉纺织业才在千呼万唤般的难产中真正诞生。18901910年间民族机器棉纺织业共设立工厂27家民族机器纺织业的产生是“突发式”的,这一点从上述企业的主持人或创办人身份可以看出,它们都是缺乏手工棉纺织业主经历的业外者创办的,有官僚、士绅、买办、商人等,却没有棉纺织业手工工场主身份。彭南生中国早期工业化进程中的二元模式(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清代“南京布”大量销往欧美的背景。(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朝中期中国进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原因。(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机器棉纺织业兴起的特点,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洋货进口与近代机器棉纺织业兴起的影响。答案(1)背景:“南京布”的质量优越;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直接贸易扩大;欧美商品市场发展的需要。(2)原因:英国工业革命提高了棉纺织业生产能力;英国机器棉纺织优于中国的手工棉纺织品;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了对海外市场的扩张。(3)特点:具有抵制经济入侵的目的性;缺乏自主创新性;以官办企业为先导;具有脱离传统工业基础的突发性。影响:向中国传播了西方工业文明;加速了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瓦解;推动了中国工业的近代化发展;改变了中国民众传统的生活用品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