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四文档: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专题总结1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1410 上传时间:2020-0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四文档: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专题总结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四文档: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专题总结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四文档: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专题总结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四文档: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专题总结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四文档: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专题总结1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四文档: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专题总结1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四文档: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专题总结1 Word版含答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总结(一)一、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的贡献及影响人物措施影响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征服百越、北击匈奴、南设四郡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唐太宗击破东、西突厥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设置都督府加强了对北方的管理与吐蕃和亲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发展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扫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统一台湾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抗击沙俄为边境人民赢得相对安定的环境,捍卫了祖国领土完整三征噶尔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二、比较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异同1相同点(1)三者在政治制度上均有创新,并强化了中央集权

2、,推动了社会发展。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唐太宗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三者都妥善处理了民族关系,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秦始皇派人北伐匈奴,南击百越,设郡县加强管理;唐太宗恩威并用,既有和亲又有军事征讨,从而强化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康熙帝平叛、结盟并用,加强了中央与边疆地区的关系。2不同点(1)统治效果不同:秦始皇的统治并未使中国进入盛世时期,而唐太宗与康熙的统治使中国进入了盛世时期。(2)面临民族问题不同:秦始皇、唐太宗面临的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而康熙帝既面临汉族与少数民族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也面临

3、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势力之间的矛盾。【例题】中国古代杰出帝王往往因时因势制定民族政策,有力地推动了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始皇初灭六国,便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一部分散到巴蜀等地。将军蒙恬率大军三十万人击走匈奴,取河南地,筑四十四个县城,徙内地罪人去居住。汉族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带到游牧地区,变牧地为耕地,扩大了北方边境。又征发曾犯逃亡罪的人及赘婿、小商贾为兵,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又发五十万人守五岭,与土著杂居。汉族文化技术传入南方,岭南开始成为中国的领土。范文澜中国通史材料二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

4、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乱。突厥贫弱,吾收而养之,计其感恩,入于骨髓,岂肯为患!且彼与薛延陀嗜欲略同,彼不北走薛延陀而南归我,其情可见矣。”贞观政要材料三清以前历代王朝的国家“大一统”,表面上是为长城所阻,实际上是传统、狭隘的民族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思想。这种由区分“内中国外夷狄”到“天下一家”的破局,是从清朝的康熙帝开始的。康熙帝发现长城的存在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尤其不利于与“三北”游牧民族的政治一体化,于是否定了修长城的建议。康熙帝决策废弃长城,实际是拆除了分割广大汉人与“三北”少数民族的一道隔离墙,不再有内外之分,迅速形成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李治亭康熙帝缘何废长城?请回答:(1)

5、据材料一,归纳秦始皇管辖边疆地区的措施,并指出其积极意义。(2)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指导思想。有何具体举措?试举两例。(3)据材料三,分析康熙帝“废弃长城”的重大意义。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到咸阳”可得出移民,根据材料一“筑四十四个县城”可以归纳出筑城,根据材料一“取南方桂林、南海等郡”可得出设县。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可以从传播先进技术和促进民族融合角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乱”可以归纳为民族平等;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从任用当地人管理、册封、和亲通婚的角度回答。第(3)问,根据材料三“清

6、以前历代王朝的国家大一统,表面上是为长城所阻,实际上是传统、狭隘的民族观念制约着人们的思想。这种由区分内中国外夷狄到天下一家的破局,是从清朝的康熙帝开始的”可以归纳为改变了传统、狭隘的民族观念;根据材料三“康熙帝发现长城的存在不利于国家的统一,尤其不利于与三北游牧民族的政治一体化,于是否定了修长城的建议”可以归纳为实现了中原与游牧民族的政治一体化,促进了民族融合;根据材料三“康熙帝决策废弃长城,实际是拆除了分割广大汉人与三北少数民族的一道隔离墙,不再有内外之分,迅速形成空前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可以归纳为形成了空前“大一统”的局面。答案(1)措施:移民、筑城、设县。意义:传播汉族先进文化和生产技

7、术;促进边疆地区发展;促进民族融合;扩展疆域;建立多民族统一国家。(2)思想:民族平等。举措:设置机构,任用当地人管理;册封;和亲通婚。(3)意义:改变了传统、狭隘的民族观念;实现了中原与游牧民族的政治一体化,促进了民族融合;形成了空前“大一统”的局面。材料题可分为材料型选择题和材料型问答题。正确找出历史材料题中的隐性突破点,是判断和解答材料题的关键。(1)标点符号。尤其以句号和分号的思考价值最大。因为一个句号或分号就是一层意思,可以提炼出一个要点。(2)材料的开头结尾。在一段文章中,开头和结尾往往是核心部分。(3)题干中的提示信息。也是仔细审题的一个重要环节,据此能够揣摩出命题人的意图和考查方向。(4)材料中的时间或人物。时间、人物往往是解题的风向标。(5)材料的出处或注释。材料选自的文章和作者及图表的注释都对解题有关键的帮助作用。(6)分值。主要针对材料解析题而言的。量体裁衣,看分答题。通过分值我们可以判断出答题的角度和繁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