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文档:单元质量检测(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1565 上传时间:2020-01-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文档:单元质量检测(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文档:单元质量检测(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文档:单元质量检测(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文档:单元质量检测(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文档:单元质量检测(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文档:单元质量检测(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文档:单元质量检测(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 Word版含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元质量检测(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1930年,希特勒在一次演说中说:“如果德国人不能解决自己国家空间缺乏的问题那他2 000年的历史就付诸东流了。(德国)必须抢占并保有空间。”对希特勒所谓的“空间理论”出台的背景理解正确的是()A经济大危机的爆发B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C德国冲破凡尔赛体系 D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形成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30年”可知,此时的德国正值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影响,故A项正确。220世纪30年代下半叶,丘吉尔曾发表言论指出,“即使德国继续支持叛军一方,苏联以金钱供给政府一方,我们仍然要采

2、取中立态度”,“我确信,严格遵守中立是目前唯一正确和安全的办法”。丘吉尔“中立”的理由最有可能是()A对纳粹德国存在着畏怯心理B遵守慕尼黑协定C支持绥靖政策以求国家安全D对集体安全落空的失望解析:选C根据材料,丘吉尔采取中立的态度是二战前英法等国采取绥靖政策的体现,故C项正确。3在反法西斯斗争中,西方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国家都迫切要求联合行动。美、英、苏三大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联合行动开始于()A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签订B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C三国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D美苏军队的易北河会师解析:选A1941年10月,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签订关于美、英以武器提供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标志着

3、三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联合行动,故A项正确。4希特勒在二战初期极力鼓吹“闪电战”这一新战术的丰功伟绩。与这一新战术运用不符的是()A德国在进攻波兰中首次使用B实行“施里芬计划”攻占法国C实施“巴巴罗萨计划”突袭苏联D在莫斯科战役中宣告破产解析:选B实行“施里芬计划”发生在一战期间。5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长征,历时一年到达陕北吴起镇。这一年世界局势风云变幻,新的世界大战日益逼近。发生于此期间的重大事件是()A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B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C西班牙内战爆发D意大利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亚解析:选A1935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宣布实行普遍义务

4、兵役制;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1936年意大利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亚。6某学者评价二战中某战役时说:“19401941年英国得以避免全面失败,主要是因为他们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做出了一些明智的投资特别是在战斗机、雷达和密码破译上,这帮助英国补偿了一些劣势。”结合所学知识,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A这是发生于英德之间的一场重要空战B该战役使德军的“闪电战”宣告破产C科技发展对战争结局产生着重要影响D丘吉尔在该战役爆发前出任英国首相解析:选B1940年,希特勒下令执行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连续大规模空袭英国;1941年,莫斯科战役失败,宣告德军的“闪电战”破产,

5、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7“到9月中旬时,德国人已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了困境。正当士兵们在地下室里、在屋顶上、在下水道里短兵相接时,两支苏联集团军从东渡过了伏尔加河,对德军形成了钳形包围。”这一战况最有可能发生在()A列宁格勒战役 B莫斯科战役C斯大林格勒战役 D库尔斯克战役解析:选C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与材料相符,故C项正确。8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的启示有()要及早建立反法西斯联盟制止大战爆发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和平来之不易,不能让大战的悲剧重演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可以联合起来对付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挑战A BC D解析:选D本题旨在考查学生依据史实正确理解

6、和认识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根据列举项再现有关史实作对应分析即可确定正确选项。二、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38年9月)张伯伦与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它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在英国纵容下,法国政府宣告放弃所承担的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务张伯伦和达拉第各自回到国内,受到人们的欢呼。张伯伦向国人报告说,他带来了“我们时代的和平”。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英法推行哪一政策有关?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并指出这一政策导致的最终后果。(9分)(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能得出哪些历

7、史启示?(6分)解析:第(1)问,英法在二战前极力推行“绥靖政策”,其原因从“避战自保”“祸水东引”等方面分析。第(2)问,从纵容侵略所导致的悲剧和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概括启示所在。答案:(1)政策:绥靖政策。原因:英法等国流行和平主义思潮,认为一战后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以自保,并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后果: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2)启示:对侵略和扩张行为不能姑息纵容,也不能牺牲他国来保全自己;和平需要世界各国共同维护,要警惕历史悲剧重演。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斯大林格勒会战后,希特勒为了挽回颓势,调集东线的精锐部队,于1943年7月在苏德战场上发动了第三次夏季

8、攻势。在库尔斯克100多公里长的狭窄地段,以90万兵力,配备了近2 700辆坦克,上万门火炮和2 000多架飞机,实行重点进攻,企图再次夺回战场主动权。由于1943年夏季苏军在兵员和装备的数量和质量上已占优势,事前又获悉了德军的意图和可能进攻的具体时间,所以不像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那样被迫应战,而是事先行动,调集了133万兵力,3 400多辆坦克,近2万门火炮和2 100多架飞机,还在后方集中了大量预备队待命。战役从7月5日开始到8月23日结束。7月12日在普罗霍罗夫卡发生了二战中最大的坦克战,双方投入了约1 200辆坦克。德军损失惨重,战役由此转折,苏军经过50天浴血奋战,歼灭德军约12万人

9、,坦克师和机械化师约1/3。从此,苏军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并展开全线反攻。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库尔斯克会战苏军胜利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库尔斯克会战苏军胜利的影响。(7分)解析:从战前准备、物资装备、作战信息等方面分析苏军胜利的原因;从战略主动权以及对二战整体战局的影响方面分析该战役的影响。答案:(1)原因:苏军在兵员和装备的数量和质量上已占优势;苏军事前获悉德军的意图和可能进攻的具体时间,知己知彼;苏军备战较为充分;德军在斯大林格勒会战损失惨重。(2)影响:苏军完全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加速了德军的败亡;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0、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1年8月,罗斯福与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这实际上成为美国处理有关战后世界安排问题上的指导性文件。罗斯福政府强调大西洋宪章的原则适用于全世界,要英、法等放弃殖民统治,按“民族自决”的原则来解决殖民地问题,这引起丘吉尔的很大不满和抵制。戴高乐则指出“罗斯福是要使和平成为美国的和平”。但随着战后英国认为苏联成了“自由世界的致命危险”,便积极借助美国与之抗衡,于是英、美有了共同的战略利益。法国在这样的情况下也终于不得不与美国协调了政策。但是在苏联方面,情况就不同了。苏联当然也非常希望有战后持久的和平、安全和繁荣,但在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方面,则有不同于美

11、国的考虑。苏联宣布接受大西洋宪章的原则并将其作为反法西斯联盟的“共同纲领”,同时指出,这些原则的实际运用“必须与各国的状况、需要和历史特点相适应”,强调各国人民有权建立其认为合理和必要的社会制度和政府形式等。摘编自黄正柏美苏冷战争霸史(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英、法和苏联对大西洋宪章的态度有何异同?(9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大西洋宪章作一简要评价。(6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西洋宪章。第(1)问,根据材料可以看出,英、法和苏联都接受了大西洋宪章,但苏联显然有所保留,对美国始终保持警戒。第(2)问,可从积极性和消极性方面评价大西洋宪章。答案:(1)同:都对大西洋宪章存有异议,但最终

12、都选择接受。异:英、法、美在实现目标的方式上基本一致,而苏联却有不同于美国的考虑,主张大西洋宪章的原则在运用中必须与各国的状况、需要和历史特点相适应。(2)大西洋宪章的通过,一方面有利于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联合打败法西斯国家,建立和平、民主、繁荣的战后新世界;另一方面这是美国主导下的世界和平,反映了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纽伦堡法庭宪章规定,所有英、美、法、苏四国法官到齐才能开庭,为保证正常开庭,每名法官都配备了预备法官;东京法庭拥有十一国法官,约为纽伦堡法庭的3倍,为提高审判效率,东京法庭宪章规定,只要过半数的法官出席法庭即可开庭,而且不设预备法官。纽伦堡法庭宪章规定,

13、法庭的决定需获法官多数通过,如出现赞成票和反对票相等,则以庭长的意见为准;东京法庭宪章规定,法庭的所有决定只要获得出席法官半数以上的支持即获得通过。纽伦堡法庭宪章规定,参加审判的四国各任命一名首席检察官,平等参加审判,议事采用合议制,即多数决定方式;东京法庭宪章规定首席检察官由盟军最高统帅任命,其他国家指派参加审判的检察官为助理检察官,其职责仅仅是协助首席检察官工作,这就造成了美国的大权独揽。东京法庭宪章在“违反和平罪”的定义中,将侵略战争不论是否经过宣战都认定为侵略战争,将日本发动的不宣而战的侵略战争纳入追究对象。摘编自东京审判与中国(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东京法庭宪章与纽伦堡法庭宪章在内容

14、上的差异。(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所述东京法庭宪章规定的意义及其造成的后果。(7分)解析:第(1)问,从东京法庭宪章的内容入手,从开庭条件、法官判决、检察官职权、战争罪行的认定等方面作答。第(2)问,要求回答材料所述东京法庭宪章规定的意义和后果,这就要求考生从材料提供的宪章的内容入手。意义从审判效率、侵略战争的认定方面作答;后果从战后日本军国主义思潮的复活入手作答。答案:(1)差异:东京法庭不设预备法官,过半数法官而不是全体法官出庭即可开庭;东京法庭判定以出庭法官过半数支持而不是法官多数支持为效;东京法庭首席检察官起决定作用而不是各国检察官平等审判;东京法庭规定侵略战争无论是否宣战都认定为侵略战争。(2)意义:提高了审判效率;将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纳入追究对象。后果:美国在审判中大权独揽,出于自身利益和战略需要,没有追究日本天皇的战争责任,这为日本军国主义思潮的复活提供了政治基础和精神支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