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同步课时训练:第11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2030 上传时间:2020-01-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同步课时训练:第11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同步课时训练:第11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同步课时训练:第11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同步课时训练:第11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同步课时训练:第11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同步课时训练:第11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三同步课时训练:第11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Word版含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1课 同步课时训练1、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吕,逆之则亡。”他顺应的“世界潮流”是( )A.民族主义B.政治民主化C.社会主义D.经济全球化2、孙中山曾说:“在国家之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好道德还是要保存。”对这段话中的“忠”字理解最准确的是(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C.强调国家民族意识D.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3、下图为中华民国建国之初的国旗,旗面的红、黄、蓝、白、黑五色象征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这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 )A.民族主义理念B.民生主义思想C.民权主义价值D.民主

2、主义内涵4、蒋经国曾认为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就是要缔造一个均富、安和、乐利的社会。有的人还把它解释为“自由、民主、均富”等。这里的“均富”思想( )A.是民生主义思想的体现B.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平均思想C.成为国民党的执政理念D.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5、在某校开展的历史研究性学习中,一位同学针对“孙中山与三民主义”这一内容自制了如下的一张学习卡片。其中的错误有( )A.0处B.1处C.2处D.3处6、之所以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 )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B.提出了推翻清政府的要求C.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愿望D.提出了平均地权以解决农民的土地

3、问题7、阅读下图人物的题词,以下最能体现这一题词内容的是(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D.改组国民党,发起国民大革命8、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对当时革命形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下对其影响的阐述,正确的是( )A.指明了民族民主革命的目标B.促进了民主自由思想的产生C.促成了民主革命团体的形成D.感召了立宪派转投革命阵营9、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系统论述的著作是( )A.B.C.D.10、孙中山在遗嘱中说:“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醒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对孙中山此言论的认识正

4、确的是( )A.“达到此目的”指实现共产主义B.“唤醒民众”指联合工农C.“以平等待我之民族”指美国D.“共同奋斗”指推翻清政府11、关于下图所示的历史文献,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宣言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B.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C.其阐释的新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D.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2、在1924年的三民主义演讲稿中,孙中山对民生概念作了定义性解释:“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这一解释使民生观得以完善。据此可知,孙中山民生观得以完善的直接原因在于( )A.国民大革命运动兴起的

5、影响B.中国同盟会的成立C.中共帮助国民党改组的推动D.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孙中山 材料二 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同盟会革命方略对外宣言 材料三 我同盟会所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已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孙中山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

6、演说 材料四 (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含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国民党“一大”宣言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孙中山所谓的“三样目的”要达到什么目标?2.分析材料二、三,你认为“今民族民权已达目的”的说法对吗?为什么?3.孙中山因何未能建立“至完美的国家”?4.材料四反映了孙中山的主张有哪些新的发展?其原因是什么?14、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

7、“起共和而终帝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孙中山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中华文明史材料二 我现在就是用民生二字,来讲外国近百十年来所发生的一个最大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社会问题。故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所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不过办法各有不同。孙中山(1924年8月)材料三 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

8、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1.材料一中,“孙中山的学说”指的是什么?孙中山创立该学说的“中国之情势”和“世界之潮流”指的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历史背景及其难以实现的根本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对中华民族具有怎样的历史贡献。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中国近代学习西方、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和努力是与世界走向近代化的整体趋势相一致的。联系世界发展和当时中国的实际可知,孙中山先生所指“世界潮流”是指

9、政治民主化,故B项正确。 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思想,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可知孙中山强调的是对国家和民族的效忠,所以符合题意的是C项,BDA项不符合题意。 3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根据“五色旗”的寓意可知,它主要体现了五族共和的思想,应属于民族主义的范畴,故选A项。其他三项均与五族共和没有直接关系。 4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均富”即要求缩小贫富差距,其是孙中山民生主义的体现,A项正确;孙中山是资产阶级思想家,B项错误;C项违背r国民党的阶级立场;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应是民权主义思想,D项错误

10、。 5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卡片中的第一、三条是正确的;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是指孙中山提出的“社会革命”, 而不是“政治革命”,故第二条错误;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的要求,虽然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但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进步,故第四条正确。故只有1处错误,B项正确。 6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三民主义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因而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7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图片中的文字体现了孙中山顺应世界发展的精神。孙中山提出的“三大政策”顺应了十月革命后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潮流,A项符合题意。B项为洋

11、务派的指导思想,并非最佳选项;C、D项不能体现顺应世界潮流。 8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民主义。依据所学,三民主义是1905年提出的,而民主革命团体早在1894年就已成立,故排除C项;立宪派之所以转向革命是武昌起义的结果,故D项错误;早在19世纪末。民主自由思想已传入中国,故排除B。三民主义民明确规定了政治、民族、社会革命的目标即民族民主革命的目标。所以应选A。 9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的易错之处在于不能正确区分四个著作的主要内容。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毛泽东对中国国情的分析。新民主主义论回答的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革命前途是实行社会主义,故C项正确;中

12、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提出的是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问题;井冈山的斗争回答了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问题;论十大关系是建国后毛泽东结合中国实际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都与题意无关,故A、B、D三项均错误。 10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孙中山追求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故排除A项;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中有联俄思想,并非联美,排除C项;此时清政府已被推翻,排除D项。 1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图中所示的文献名称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国民党“一大”上,确立了新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旧三民主义。 1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在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孙中山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13、这使得民主主义思想得以完善。由此可知C项正确。在新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国民大革命运动兴起,A项与题干逻辑关系颠倒;B项与题干时间不符;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将旧三民主义阐发为新三民主义,因此D项与题干没有因果关系。 13答案及解析:答案:1.推翻满洲贵族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2.说法错误。因为他主张的民族主义只要求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不包括打倒帝国主义,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不平等条约。他主张的民权主义只反对封建帝制,结果是有民国之名,无民国之实。3.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敢彻底反帝反封建。4.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新内容。原因是孙中山

14、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解析:1.根据材料概括目标。2.通过对比民族、民权的含义以及对中国革命任务的理解,归纳答案。3.主要从资产阶级自身方面找原因。4.孙中山主张的新发展实际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纲领的变化,原因要从孙中山自身和外部两方面来考虑。 14答案及解析:答案:1.“孙中山的学说”:三民主义。“中国之情势”:19世纪末 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反动本质彻底暴露;推翻清政府成为大势所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方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世界之潮流”:民主共和(资本主义

15、发展)。2.背景:西方也存在严重的民生问题;十月革命的影响;工农生活困苦,封建土地所有制普遍存在。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制约;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探索了道路。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第二小问,所谓“中国之情势”“世界之潮流”实质就是要求回答三民主义创立的历史背景。2.第一小问抓住时间背景,联系所学知识得出答案;第二小问,从社会背景和阶级局限性等角度回答。3.实际考查辛亥革命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