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总复习作业手册:第9单元(20)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2616 上传时间:2020-01-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历史总复习作业手册:第9单元(20)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届高三历史总复习作业手册:第9单元(20)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届高三历史总复习作业手册:第9单元(20)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届高三历史总复习作业手册:第9单元(20)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届高三历史总复习作业手册:第9单元(20)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总复习作业手册:第9单元(20)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历史总复习作业手册:第9单元(20)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二十)第20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1957年,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达到637元,比1952年增长42.8%。全国农民的收入比1952年增加近30%,5亿多农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这说明当时中国()A生产关系发生了革命性变革 B工业化建设成就突出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任务完成 D生产力发展成就巨大2下图是1952年和1957年国民经济结构比重变化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B公有制成分已占据主体地位C新中国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D我国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3“一五”计划期间,由国家计委统配的物资从1953年的112种增加至1957年的231种,由中央各部门

2、管理的物资由1953年的115种增至1957年的301种。这种分配制度的实行()A调控了灾害造成的物资短缺B将物资管理分配纳入计划体制C有利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4下表中的数据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对这些数据分析正确的是()19521978年中国主要工业、农业产品产量表1952年1957年1965年1978年粮食总产量(单位:百万吨)163.42195.05194.53304.77棉花(单位:百万吨)1.301.642.092.16原油(单位:百万吨)0.141.4611.31104.05钢(单位:百万吨)1.355.3512.2331.78A技术落后

3、导致粮棉产量长期停滞B“大跃进”改善了原有的经济结构C“一五”计划期间工业产品产量增速超过农业产品产量增速D“文革”十年动乱破坏了公有制基础5观察下图,导致中国在这一时期工业总产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B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C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D执行中共八大决策61956年,一汽总装线装配出第一辆汽车,毛泽东给新车起了个名字叫“解放”;1958年,根据中国的民族特色改进制成了第一辆高级轿车,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吴德给轿车命名为“红旗”,毛泽东欣然题字。这反映了()A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的倾向B工业化的基础得以巩固C计划经济下的政治色彩D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7据湖北省公私合营企

4、业私方人员安排统计,至1956年年底,有68%以上的私方人员进入了国营企业,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达28.6%。这一现象说明()A国家重视保持合营企业稳定B合营企业经营方式没有改变C国家坚持了新民主主义原则D合营企业缺乏经营管理人才8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所有权和承包经营权分离,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那么,在此之前我国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村经济制度是()A国家所有、个体经营B集体所有、集体经营C集体所有、三权分置 D国家所有、合作经营9漫画天罗地网以写实的手法记录了1958年的“剿雀”战:战旗飘扬、全民动员,人们趴在屋上、树上,敲锣打鼓、放鞭炮、呐喊鼓噪、枪打雀、猫

5、咬雀。这场围剿麻雀的运动()A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B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 D推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10阅读国民经济发展统计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时间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在总产值中的比例1957年43.3%31.2%25.5%1960年21.8%26.1%52.1%增长率22.8%47%223%A“一五”计划取得重大成就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D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动工业发展111962年1月,刘少奇在中央工作扩大会议上说:“有些地区缺点和错误只是三个指头,成绩还有七个指头,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刘少奇的讲话旨在()A抨击“大跃进”以来的“共产风”

6、B反思党内存在的“左”倾错误C纠正三大改造中出现的过激现象D说明反对“文革”的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12从1957年到1978年,尽管全国粮食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都有了增长,但1978年全国人均占有粮食量大体上还只相当于1957年的水平,农业人口平均全年收入只有70多元,平均每个生产大队的集体积累不到1万元,有的地方甚至不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这主要是因为()A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压制B人口快速增长阻碍了农业发展C农业生产力发展呈倒退之势D土地公有制不适用于现代农业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到1952年,中国的工农业生产不仅达到了战前的最高点,而且超过了1949年产量的77.5%。该计

7、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号召建设694个工业项目,其中的156个工厂将在苏联援助下修建。在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19.2%投入交通、邮政和电信业,7.6%投入农业、林业和水利业,7.2%投入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这里应该强调指出的一点是,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存在两种观点。观点一: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苏联社会似乎并不是一

8、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观点二:大多数西方人也都要承认,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作出那么大的贡献。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实施五年计划过程中的特点。(2)材料二中有关苏联工业化的两种看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予以阐释说明。14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总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1953年82.51957年105.01954年85.61958年141.21955年106.8195

9、9年124.71956年127.61960年133.2樊亢、王金存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七十年材料二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总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1953年166.831959年169.681954年169.521960年143.851955年183.941961年136.501956年192.751962年154.411957年195.051963年170.001958年197.651964年187.5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19531964年)编制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出19531956年和19571960年两个阶段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主要信息,并结

10、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课时作业(二十)1D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生产力的发展,而非生产关系的变革,故A项错误;1957年我国的“一五”计划提前完成,初步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但是与农民收入增加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到1957年并未完成初级阶段的任务,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全国职工的年平均工资增加,农民生活得到改善等信息可知,这是因为我国三大改造与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使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故D项正确。2C解析 社会主义改造更多强调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的改变,在材料中未体现,故A项错误;从图中看不出公有制成分已占据主体地位,故B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

11、,1957年随着“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经济结构中工业的比重超过了农业的比重,故C项正确;图中只体现出1952年和1957年工农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变化,体现不出我国综合国力的变化,故D项错误。3B解析 材料没有反映出这种分配制度的实行与自然灾害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国家计委统配的物资种类在增加,国家将更多物资管理分配纳入计划体制,故B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分配制度的转变,与所有制的变革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1952年年底,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已基本完成,故D项错误。4C解析 并非技术落后导致粮棉产量增长缓慢,而是因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故A项错误;“大跃进”大炼钢铁,严

12、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B项错误;根据表格,“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年),受社会主义工业化影响,工业产品产量增长速度高于农业产品产量增长速度,故C项正确;表格不涉及所有制结构问题,故D项错误。5A解析 19531957年我国实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故A项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与工业总产值的高速增长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1956年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时才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工业总产值不可能在一年内增速如此快,故C项错误;中共八大于1956年召开,故D项错误。6C解析 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的倾向出现的标志是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故A项错

13、误;材料反映的是汽车命名的问题,没有反映对工业化的作用,故B项错误;从两辆汽车的名称“解放”和“红旗”可以得出,这两辆汽车的制成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还具有政治意义,故C项正确;新中国在“一五”计划期间优先发展重工业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7A解析 据材料“有68%以上的私方人员进入了国营企业,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达28.6%”可知,国家重视保持合营企业稳定,故A项正确;三大改造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故B项错误;三大改造坚持社会主义改造原则,而不是新民主主义原则,故C项错误;合营企业任用私方人员是为了稳定合营企业,而不是因为缺乏经营管理人才,故D项错误。

14、8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村经济制度是集体所有、集体经营,故A项错误;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村经济制度是集体所有、集体经营,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体制下的农村经济制度是集体所有、三权统一,故C项错误;合作经营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9C解析 材料中的“剿雀”战与城市化的进程无关,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1952年已完成,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剿雀”战破坏了农业生态环境,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剿雀”战是为了促进农业发展,推动了“大跃进”运动的开展,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无关,故D项错误。10B解析 材料反映了1957年和1960年的国

15、民经济发展状况,不能说明“一五”计划(19531957年)取得重大成就,故A项错误;据表格内容可知,农业呈现负增长状态,重工业增长率却很高,反映了当时在“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尤其是“大跃进”运动的开展,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B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故C项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于1958年开展,其特征是“一大二公”、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其主要影响农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11B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大跃进”以来的“共产风”,故A项错误;据材料“1962年1月”可知,刘少奇的讲话针对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存在的“左”倾错误,故刘少奇讲话的主旨是

16、反思党内存在的“左”倾错误,故B项正确;三大改造完成于195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文革”开始于1966年,故D项错误。12A解析 根据材料“1957年到1978年”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实行农业集体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所以“1978年全国人均占有粮食量大体上还只相当于1957年的水平有的地方甚至不能维持简单的再生产”,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可知,“1957年到1978年”,农业集体化严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农业长期得不到健康发展,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1957年到1978年”,农业生产力并未下降,而是农业生产关系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力,故C

17、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土地公有制更适合大规模、集约化生产的要求,故D项错误。13(1)特点:得到苏联援助;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2)倾向于观点一: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造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倾向于观点二: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或1937年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为西方渡过经济危机提供了借鉴。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156个工厂将在苏联援助下修建”“在预算总支出中,58.2%投入工业建设”可直接得出特点为得到苏联援助和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根据所学知识得出三

18、大改造与“一五”计划的关系。第(2)问,材料二有两个观点,即“观点一: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苏联社会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观点二:大多数西方人也都要承认,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作出那么大的贡献”。如果选择观点一,就要回答苏联的工业模式存在的问题,如:农民为工业化付出的代价过大;造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如果选择第二个观点,就得说明这种模式带来的好处,如: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为西方渡过经济危机提供了借鉴。1419531956年:苏联粮食总产量增长迅速;中国粮食总

19、产量增长迅速。说明:苏联在此阶段粮食总产量迅速增长是因为赫鲁晓夫改革,其将改革的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中国在此阶段粮食总产量迅速增长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19571960年:苏联粮食总产量时有起伏;中国粮食总产量大幅度下降。说明:苏联在此阶段粮食总产量时有起伏是因为赫鲁晓夫改革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且改革脱离实际等,导致垦荒地区粮食产量减少。中国在此阶段粮食总产量大幅度下降是由于决策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解析 由材料可知,19531956年,中国和苏联的粮食总产量都出现了快速增长的情况,原因结合苏联、中国的时代特征归纳;19571960年,苏联的粮食总产量出现起伏的情况,中国出现下降的情况,原因结合赫鲁晓夫改革和中国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归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