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19课时 .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3355 上传时间:2020-01-09 格式:PDF 页数:59 大小:2.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19课时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19课时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19课时 .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19课时 .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19课时 .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19课时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三课件: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19课时 .pdf(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历史-YLB-必修3-GZ 第 19 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历史-YLB-必修3-GZ 导入 1 中国国民党主席洪秀柱表示,2016 年 10 月 31 日,她赴南京中山陵祭拜孙中山总 理,走过 392 级阶梯。为何是 392 级阶梯? 因为当时全国有 3 亿 9 200 万人,现今正好 与“三民主义”“九二共识”相符。 孙中山为什么提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由 此导入新课。 历史-YLB-必修3-GZ 导入 2 这幅时局图是根据兴中会会员谢缵泰 1898 年发表在香港辅仁文社上的漫画改绘的,是中国 近代时事漫画的杰作。它把 19 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 后)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

2、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 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 世钟的作用。 你知道图中的熊、虎、蛤蟆、鹰、太阳、肠子各 代表哪些列强吗?它反映出了当时中国怎样的历史现实?由此导入新 课。 历史-YLB-必修3-GZ 1.知识与能力:了解 20 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及其主 要内容;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为实现三民主义而领导武装起义,推 翻清政府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推行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经济、 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政策和法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基本史实;掌 握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精选典型历史事件,了解190519

3、25年20年间孙中山提 出、发展三民主义理论,为实现三民主义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历史轮廓。 3.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研究资产阶级社会的 政治学说,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理论作用;理解先进中国人的救 国探索不断深入,反映出孙中山的主张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历史-YLB-必修3-GZ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历史-YLB-必修3-GZ 1.借助课本中的文字史料与历史图片,学会运用各种史料来理 解历史问题。 2.针对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等思想理论内容难以理解的情况, 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相关历史材料,加深对这些

4、重要理论的理 解。 历史-YLB-必修3-GZ 1.本课内容的理论性较强,建议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与孙中山有 关的文字和影视资料,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了解。 2.联系必修中的“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必修中的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必修中的“近代前期思想解放潮 流”的有关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三民主义是 20 世纪中国的重大思想 理论成果。 历史-YLB-必修3-GZ 一、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 1.革命思想的产生:(1)鸦片战争后, 许多志士仁人提出各种变法救国的主张, 但都以失败告终。 孙中山在上书改革碰壁之后认识到,不推翻清王朝 的反动统治,只在原有框架下修补改良不可能抵御侵略、挽

5、救危机。 (2)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 号。 历史-YLB-必修3-GZ 2.吸收了西方先进思想成果:(1)流亡海外期间,孙中山考察西 方社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他把民族、民权和民生主义等 同于法国的“自由、平等、博爱”,类比成美国的“民有、民治、民 享”。(2)孙中山信奉进化论,欣赏美国亨利乔治的“单税社会主 义”思想,盛赞马克思的资本论。这说明孙中山的思想渊源于多 元的人类文化优秀遗产,并在实践中不断熔铸创新。 3.继承了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内涵受到 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启迪。他曾把民生主义归结为“节制资本”和 “耕者有其田”

6、,赞赏“天下为公”,把“大同”视作自己的“理想 国”。 二、三民主义 1.提出:1905年8月,孙中山创建中国 同盟会,提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 国,平均地权” 的纲领。 同年 11 月,孙中山 在民报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三民主义。 历史-YLB-必修3-GZ 2.内容:(1)民族主义即反对民族压迫,反对 对中 国的专制统治。(2)民权主义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3)民生主义即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 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 3.影响:(1)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代表 政治、 经济利 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 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推动了

7、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 级共和国政府。(2)孙中山还以三民主义思想为指导,制定并颁发了 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对中国旧民主 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三、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1.背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 运动的影响,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 助。 历史-YLB-必修3-GZ 2.新三民主义的提出:1924 年 1 月 20 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 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确立了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3.内容:(1)民族主义是对外反对 ,谋求中华民 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民

8、族压迫,主张中国境内 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2)民权主义是授予一 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与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 (3)民生 主义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 ”,改善农民和 工人的生活状况。 4.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新三民主义为三大政策的实 施提供了思想理论上的依据;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依据 和体现这一思想理论体系所确定的重要政策原则。 历史-YLB-必修3-GZ 5.影响:(1)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的继续与发展,具有鲜明的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 国 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2)有力地推动了

9、的发展。 6.对三民主义的评价:三民主义学说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思想的核心,既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又具有 浓厚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特色,是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 代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 历史-YLB-必修3-GZ 【答案】 满洲贵族 资产阶级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帝 国主义 耕者有其田 国民革命 历史-YLB-必修3-GZ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在它的 指导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 政策,它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

10、标,成 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三民主义学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既具有鲜明 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内容,又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特 色,并迅速成为当时中国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近代中国人民进行 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的革命纲领。 历史-YLB-必修3-GZ 1.1912 年 1 月 1 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采 用代表汉、满、蒙、回、藏的五色旗为国旗,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 ( )。 A.民族主义观 B.民权主义价值 C.民生主义思想 D.民主主义内涵 历史-YLB-必修3-GZ 【解析】 “五色旗”反映了孙中山民族平等的思想,这体现在 三民主义

11、的民族主义理论当中。故选 A 项。 【答案】 A 历史-YLB-必修3-GZ 2.孙中山看到,尽管西方列强拥有繁荣、独立与民主,但他们也为工 业化的问题所困扰。劳资纠纷、罢工、高工资等要求以及财富在少 数资本家和多数工人之间的不平等分配问题等,都预示着一场革命 的到来。为此他主张( )。 A.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 历史-YLB-必修3-GZ 【解析】 由所给材料可以看出,孙中山的主张应该是用来解决 西方社会存在的“劳资纠纷、罢工、高工资等要求以及财富在少数 资本家和多数工人之间的不平等分配”等问题的。民主主义主要强 调人民的民主权利,故 A 项错误;民族主义主要指

12、的是反对满洲贵族 的封建统治,故 B 项错误;民生主义主要指的是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有缩小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贫富差距的意图,故 C 项正确;民权主义 主要指的是反对清朝的封建统治,创立民国,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历史-YLB-必修3-GZ 3.孙中山在 1924 年 8 月出版的三民主义一书中认为,民权应包 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这一解释的本质意 义在于( )。 A.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B.实践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和民享思想 C.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D.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历史-YLB-必修3-GZ 【解析】 材料只是指出了民

13、权的内涵,这只是共和国建立的一 方面,属于以偏概全,故 A 项错误;材料只能体现民享思想,故 B 项错 误;民权问题与民族问题联系不大,故 C 项错误;孙中山对民权做出 了具体阐释,明确了人民的权利,从而保证人民的权利能够实现,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历史-YLB-必修3-GZ 互动探究一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一 “这十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 甚,人们贫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 早六年革命,而仍然失败。” 孙中山中国之现状及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 年 1 月 历史-YLB-必修3-GZ 材料二 这种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三民 主义

14、只有这种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 需”,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 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中的政纲,即其最低纲领基本上相同。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学会读史】 注释指的是北洋军阀的腐败统治。 注释指的是十月革命的影响。 注释意思是新三民主义中蕴含了三大政策的内容。 注释意思是新三民主义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 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晚年为什么会提出新 三民主义? (2)根据材料分析,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体现在哪里? 历史-YLB-必修3-GZ 【思路引领】 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 前清更甚”

15、 “俄国虽迟我六年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 然失败”,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材料信息“只有这种三民 主义,才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中的政纲基本上相同”, 表明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体现了三民主义 的与时俱进和发展进步,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实现合作的基础。 【参考答案】 (1)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以失败告终;受到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探寻新的救国救 民之路,与时俱进。 (2)确立了三大政策;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成为国共 两党共同的奋斗目标和旗帜。 【归纳总结】 三民主义 (1)从时代背景上看:三民主义产生于辛丑条约签订

16、后,民族 矛盾和阶级矛盾趋于汇流。 历史-YLB-必修3-GZ (2)从纲领内容上看: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 众的矛盾,推翻清政府统治。 (3)从民生意识上看:三民主义借鉴欧美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同 情人民,呼唤社会公平。 (4)从民主政治上看:三民主义倡导民权,指导了临时约法的 制定和颁布,确立了三权分立式的责任内阁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 人心,推动了民主政治的进程。 (5)从时代发展上看:三民主义与时俱进,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 新三民主义,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知识链接】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命运 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该法律是具有“宪法”

17、性质的根本大法,于 1912 年 3 月 8 日 由临时参议院通过,3 月 11 日公布实施。 历史-YLB-必修3-GZ 1914 年 5 月 1 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袁世凯公布的中 华民国约法取代,但于 1916 年 6 月 29 日为大总统黎元洪所恢 复;1917 年 7 月 1 日被复辟帝制的张勋破坏,随后的段祺瑞政府拒绝 恢复。 国民政府建立后很少谈及这一法律文件。 1931 年 6 月 1 日, 中 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公布,依新法优于旧法原则,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失去了最高效力。 核心素养契合 本题契合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历史-YLB-

18、必修3-GZ 互动探究二 新三民主义 民国十三年,孙中山谈道: “民生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民生主 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 说其与民生主义相冲突,而且应该说是好朋友。”由此可见,此时的 三民主义( )。 甲方: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乙方:促进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丙方:是反资本主义的革命纲领 丁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戊方:与社会主义思想相符合 己方: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 历史-YLB-必修3-GZ 【思路引领】 民国十三年即 1924 年,此时与辛亥革命相去甚 远,故甲方说法错误;1924 年,三民主义与共产主义密切相连,促进了 国共合作,推

19、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故乙方说法正确;三民主义是资 本主义的革命纲领,故丙方说法错误;三民主义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 范畴,故丁方说法错误;孙中山属于民族资产阶级,这时的三民主义 即新三民主义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不可能符合社会主义 思想,戊方说法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 其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所以己方说法错误。 【参考答案】 乙方 核心素养契合 本题契合核心素养中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等。 历史-YLB-必修3-GZ 1.孙中山早期革命失败的根源是三民主义的局限性吗? 历史-YLB-必修3-GZ 【答案】 不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

20、,也没有彻底的 土地革命纲领,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革命的失败,但这些并非革命 失败的根源。孙中山早期革命失败的根源是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 不充分,资产阶级本身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历史-YLB-必修3-GZ 2.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是完全一致的吗? 历史-YLB-必修3-GZ 【答案】 不是。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一些要求和目标,而新三 民主义没有。 例如: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八小时工作制和要求彻底实 现人民权利,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而新三民主义仍然是以政治内 容为主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在实现民生主义方面仅限于实行平均 地权,节制资本等措施。 历史-YLB-必修3-GZ 三民主义和新三

21、民主义的内涵有何不同之处? 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 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 反对满洲贵族统 治 中国民族自救解放,反对帝国 主义的压迫,中国境内各民族 一律平等 突出反帝; 争取民族独 立 民权 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 体,建立国民政 府,国民一律平 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 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 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权利 主张普遍平 等的民权 民生 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提出 “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关注工农生 活 历史-YLB-必修3-GZ 1.孙中山年谱记载,孙中山在 1912 年 3 月至 1913 年春期间,曾 把三民主义缩减为一民主义:“不难以平和办法

22、,逐渐促社会之 改良。” “一民主义”指的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历史-YLB-必修3-GZ 【解析】 1912 年 3 月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认为民族主义和 民权主义的目标均已达到,故排除 A、B 两项。1912 年 3 月,孙中山 认为继续实现民生主义的目标具有两大前提民族和民权均已实 现,他认为实现民生主义“不难”。“平和方法”即他所说的用赎买 方法逐步实现土地国有,并做到家给人足。故 C 项正确。民主主义不 是三民主义的内容,故 D 项错误。 【答案】 C 历史-YLB-必修3-GZ 2.“今革命虽告成功,然亦只可指种族主义而言,而政治革命之

23、目的 尚未达到也。推翻专制政体,为政治革命着手之第一步,而尤要在建 设共和政体。”根据材料判断,当时主要实现了( )。 A.驱除鞑虏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 D.三民主义 历史-YLB-必修3-GZ 【解析】 材料指出“革命成功指种族主义”,意即实 现了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故 A 项正确;材料明确说到“政治革 命尚未达到”,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平均地权的内容,故 C 项错误;题干是对革命的具体阶段进行分析,不是笼统地叙述三民主 义,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历史-YLB-必修3-GZ 3.(选做)“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 若工人、若商人是已。盖民

24、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 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 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指的是( )。 A.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B.革命的进程和对象 C.革命的指导思想和道路 D.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 历史-YLB-必修3-GZ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它与旧三民 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相比,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同时革命 所依靠的力量也由最初的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到全体民众,所以正确 答案为 D 项。 【答案】 D 历史-YLB-必修3-GZ 4.(选做)1924 年,孙中山说:“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 办法,也要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

25、底的革命;如果耕者没有田地,每年 还是要交田租,那还是不彻底的革命。”这表明孙中山( )。 A.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主张将土地无偿分配给农民 B.在十月革命影响下决定节制资本以改善民生 C.受十月革命影响,主张改进民生主义 D.想仿照十月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以实现耕者有其田 历史-YLB-必修3-GZ 【解析】 材料未涉及“土地无偿分配”,故 A 项错误。材料未 涉及“节制资本”,故 B 项错误。1905 年的旧三民主义中,孙中山只 提出“平均地权”,并没有做出具体解释;1924 年的新三民主义中, 孙中山将之具体为“耕者有其田”,故 C 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建立 无产阶级政权”,故 D 项错误。

26、 【答案】 C 历史-YLB-必修3-GZ 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如何?过程如何?主要内容有 哪些?新三民主义产生了什么影响?请你自拟一个知识体系图。 历史-YLB-必修3-GZ 历史-YLB-必修3-GZ 历史-YLB-必修3-GZ 素养分类 题号 水平分层 题号 唯物史观 7 基础达标 1、2、3、4 时空观念 1、2、3、4、5、6、7 史料实证 1、2、3、4、5、6、7 基本技能 5、6 历史解释 5、6、7 家国情怀 7 技能拓展 7 历史-YLB-必修3-GZ 一、选择题 1.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 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

27、命。”这体现了他主 张(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新三民主义 历史-YLB-必修3-GZ 【解析】 孙中山强调即使汉人做君主,也要通过革命根除他, 而民族主义强调民族革命,主张推翻清朝贵族的统治,故 A 项错误; 民权主义强调通过政治革命彻底根除君主专制制度,符合题意,故 B 项正确;民生主义解决的是人们的生活和社会进步的问题,故 C 项错 误;新三民主义包括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过于宽泛,故 D 项错 误。 【答案】 B 历史-YLB-必修3-GZ 2.1912 年 10 月,孙中山在上海社会党的演说中指出:“循进化之理, 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

28、”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 主义”的内涵指的是( )。 A.消灭私有制,实行公有制 B.平均地权,土地国有 C.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D.推翻满人统治,建立民国 历史-YLB-必修3-GZ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了解孙中山提出“社会主义” 的背景。鉴于欧美国家贫富悬殊,社会进化论盛行,而社会主义学说 主张社会财富的平均和人民普遍幸福,这和民生主义相同,因此孙中 山多次讲到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故 B 项正确;“平均地权”对于 私有制不是消灭,而是低价收购地主的土地,故 A 项错误;C 项内容在 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工农的利益,其目的在于扶助农工,推动国民革命, 并不是针对贫富悬殊问题,故错误;

29、D 项属于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与 材料无关,故错误。 【答案】 B 历史-YLB-必修3-GZ 3.1924 年,孙中山提出“说到社会上的地位平等,是始初起点的地位 平等,后来各人根据天赋的聪明才力自己去造就。造就既是不同,自 然不能有平等”。这说明孙中山主张( )。 A.机会均等 B.民权平等 C.民族平等 D.思想自由 历史-YLB-必修3-GZ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始初起点的地位平等,后来各人根据 天赋的聪明才力自己去造就”可知,孙中山主张机会均等,故 A 项正 确;民权平等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 B 项错误;民族平等在材料中不 能体现,故 C 项错误;思想自由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 D

30、 项错误。 【答案】 A 历史-YLB-必修3-GZ 4.1925 年,纽约时报特派记者警告说,“激进党”(指国民党)决 心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据此可知,当时国 民党“激进”的表现是( )。 A.重新解释民族主义 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彻底实现民生主义 D.极力破坏国共合作 历史-YLB-必修3-GZ 【解析】 废除“所有外国特殊地位、特权和治外法权”,可见 具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新三民主义是 1924 年提出的,结合时间 “1925 年”可知 A 项正确;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实现民生主义属于国内方面 的表现,故 B、C 两项错误;1925 年的国共合作中,国民党未采取破

31、坏 行动,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历史-YLB-必修3-GZ 5.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中提到,“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 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 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上述是( )。 A.孙中山节制资本思想的体现 B.为国家干预经济制造舆论 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D.形成四大家族的理论根据 历史-YLB-必修3-GZ 【解析】 由材料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 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 家经营管理之” 可知,孙中山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故 A 项正 确;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将

32、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体现为扶 助农工,故 B 项错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材 料所述只是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故 C 项错误;四大家族形成于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故 D 项错误。 【答案】 A 历史-YLB-必修3-GZ 6.文学家沙汀在回忆故乡四川西北的绵阳在辛亥革命后服装的 变化时说:“那时,大家把辛亥革命称为光复,意思是兴汉灭清。男的 一般装束是用黑绫子、 黑纱帕包头,后头吊半截,说是给崇祯皇帝(明 朝末代皇帝)戴孝。”这作为个案可以反映 ( )。 A.民众狭隘理解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获得广泛认同 C.民众的审美情趣发生变化 D.民生主义最为当时所需 历史-

33、YLB-必修3-GZ 【解析】 解题时需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兴汉灭清”, 即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重新建立汉族政权。 这反映的本质问题就是 民众狭隘理解民族主义,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在材料中均无法 体现,排除。 【答案】 A 历史-YLB-必修3-GZ 二、非选择题 7.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4 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演讲中说:“英俄两国现 在生出了一个新思想,这个思想是有知识的学者提倡出来的,这是什 么思想呢?是反对民族主义的思想。 这种思想说民族主义是狭隘的, 不是宽大的;简单地说,就是世界主义。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俄国、 德国,以及中国现在提倡新文化的新青年,

34、都赞成这种主义,反对民 族主义列宁为什么受世界列强的攻击呢?因为他敢说了一句话, 他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十二万万五千万人,一种是二万万五千 万人。这十二万万五千万人是受那二万万五千万人压迫的我们 要能够联合十二万万五千万人,就要提倡民族主义,自己先联合起来, 推己及人,再把各弱小民族都联合起来,共同去打破二万万五千万人, 共同用公理去打破强权。强权被打破以后,世界上没有野心家,到了 那个时候,我们便可以讲世界主义。” 历史-YLB-必修3-GZ (1)根据材料,指出孙中山在演讲中强调民族主义的原因。 结合所学 知识指出,孙中山先生新三民主义中“民族”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2)根据孙中山的上

35、述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联俄” 思想。 历史-YLB-必修3-GZ 【解析】 第(1)问要紧扣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联系所 学知识回答原因;根据 “现在的英国和以前的反对民族主义”“列 宁为什么受世界列强的攻击呢”可归纳出“民族”的具体内涵。第 (2)问结合当时中国革命的形势和苏俄对中国革命的态度分析解答。 【答案】 (1)原因:被压迫民族需要民族主义来求得独立,但国 际和国内出现忽视和否定民族主义的倾向。 内涵:对外明确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各民族一律 平等。 (2)强调自救解放,并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列宁领导下 的苏俄倡导和支持被压迫民族反对国际帝国主义,因此中国应该联 合苏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