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课件:第十五单元 第37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3399 上传时间:2020-01-09 格式:PDF 页数:70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课件:第十五单元 第37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课件:第十五单元 第37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课件:第十五单元 第37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课件:第十五单元 第37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课件:第十五单元 第37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课件:第十五单元 第37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历史人教版课件:第十五单元 第37讲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pdf(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五单元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世界现代史 阶段特征 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是两种社会制度共同发展与相互竞争的时 期,也是世界联系进一步加强的时期,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 变化,整体世界不断发展。 政治上: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二战后初期,美苏“冷战”, 两极格局形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日本、不结盟运动等新兴 力量崛起,多极化趋势出现;伴随着苏联解体和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 趋势加强。 经济上:两种模式借鉴发展。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 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在探索中曲折 前进,市场的作用不断加强;同时,世界市场向纵深方向发展,经济全 球化趋

2、势不断加强。 科技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 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20世纪末,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第第37讲讲 落实主干知识 研析考情考向 突破核心考点 课时作业 内容索引 落实主干知识 一一、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冷战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冷战 1.背景 (1)基础框架:以美、苏为主导,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 的框架。 (2)世界主要国家实力的变化 西欧和日本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增大。 (3)根本原因: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雅尔塔体

3、系 国家利益 2.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 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 3.开始: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为指导思 想的“杜鲁门主义”。 遏制共产主义 4.表现 领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杜鲁门主义“遏制共产主义”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扶植控制西欧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通过“北约”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成立“”对抗“北约” 马歇尔计划 华约 5.影响 (1)世界局势紧张,全面“”和局部“”交替。 (2)美苏未发生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易错提醒易错提醒“冷战”不等于没有战争 “冷战”是两

4、极对抗的主要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时世界上没有战争。 美国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区推行“热战”,如朝鲜战争和 越南战争。 冷战热战 6.“冷战”影响下的国际关系 (1)德国的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支持下先后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 和国和。 (2)朝鲜战争 美苏分区占领朝鲜半岛,建立了大韩民国和。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美国为首的“”侵略朝鲜民主主 义人民共和国,中国进行抗美援朝。 (3)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1973年停战。 (4)古巴导弹危机: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武装封锁古巴, 苏联被迫撤走导弹。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联合国军 1962

5、 概念辨析概念辨析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 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二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组 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 “冷战”,“冷战”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一般而言,两极格局的结 束意味着“冷战”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二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走向联合的欧洲 (1)背景 二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西欧国家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联系日益密切。 (2)过程 1951年,法、意等六国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 欧

6、洲共同体 (3)影响 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增强。 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的外交政策。 轻巧识记轻巧识记欧洲“一体化” 独立自主 2.战后日本的崛起 (1)原因 进行,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 美国的帮助。 政府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表现:20世纪80年代,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影响 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发挥独特作用。 20世纪80年代,提出成为的目标。 民主改革 政治大国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发展,许多国家获得独立。 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要求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 (2)标志: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

7、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 (3)政策:非集团、。 不结盟 (4)斗争任务 初期:制止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一切形式和表现。 20世纪70年代开始,反对美苏霸权主义,建立。 (5)影响 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 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冲击着。 国际经济新秩序 两极格局 易错易误易错易误不结盟运动的实质 不结盟运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而是不与参加美苏两大军事 集团的国家结成同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对立,而是要积极地反对 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世界和平和共同 发展。 4.东方巨龙的腾飞 (1)改革开放前的中国 1949年10月1

8、日,新中国成立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大大改变了国际政 治力量的对比。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1957年“一五”计划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至1966年之前,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较大发展。 (2)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1978年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迅 速增长,200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世界第经济体。 中国是第三世界中唯一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中做 出了重要贡献。 三 突破核心考点 考点一两极格局的形成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对抗

9、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对抗以冷战为主要形式的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势均力敌,战争的结果很难预料。 (2)战后军事格局、核武器及其他军事技术的发展导致战争更加具有破坏 力,美苏两国不敢贸然开战。 (3)世界人民刚刚经历残酷的世界大战,厌战情绪明显。 (4)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和平趋势的增强。 历史解释 2.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关系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关系 (1)联系: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志着美国对外 政策已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 大,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它既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具体 表现

10、,又以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 鲁门主义。 (2)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 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3)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祼祼地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 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联合西欧各国共 同反共反苏。 3.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 (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 着主导作用。 (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 对峙、

11、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 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 的交界地区。 史料实证 依据史料,说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凸显的主要特点。 史料史料冷战时期,全球政治成为两极化的,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一个 是由美国领导的最富有的社会集团,同一个与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 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这是一个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的、政治的、经 济的,有时是军事的竞争。许多这样的冲突发生在这两个阵营以外的由下 述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里:它们常常是比较贫穷的、缺

12、少政治稳定性的、 新近独立的、宣称是不结盟的。 萨缪尔 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论证:论证: 世界被分成三大部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以苏联为首的 东欧国家、第三世界;美苏大国主导;两极全面对抗;第三世界局部 冲突不断。 答案 (2016 课标全国,35)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 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 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 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直通高考学会审学会审选择题选择题

13、 答案 思路点拨思路点拨 定位 知识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马歇尔计划;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欧洲经济一体化(欧洲煤钢联营) 解读 题干 信息: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复兴;要求欧洲国家联合 主旨:马歇尔计划要求欧洲国家联合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辨析 选项 根据题干材料“欧洲国家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应 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可知,这有利于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故A 项正确,排除C项。材料中美国的政策与欧美建立平等伙伴关系没 有联系,排除B项。德国分裂的根源是美苏“冷战”,排除D项 1.欧洲走向联合的特点和影响欧洲走向联合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合作由单一经济领域向多个经济领域扩展。 合作从

14、经济领域扩大到政治领域。 成员国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合作的方式由单纯的政府间合作到公众自下而上的参与。 开创了出让部分国家主权建立共同管理和协调机制的区域和平发展模式。 历史解释 考点二欧洲走向联合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影响 经济上: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政治上:西欧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国际关系上:削弱了美国的霸权地位,迫使美国调整对欧政策,冲击 了两极格局。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1)根本原因:经济决定政治,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 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2)具体

15、原因:美苏的相对衰落和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表现为: 美苏两国争夺世界霸权,在给世界和平造成严重威胁的同时,也使自身 实力受到严重削弱。 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共体和日本迅速崛起,严重削弱了美国资本主义 世界霸主的地位。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世界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 要的维护和平的力量。 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第三世界进入国际政治舞台,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 1.论从史出论从史出 第三世界崛起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史料史料不结盟运动发展简况表: 史料实证 时间1961年1964年1995年 不结盟国家25个47个100多个 联合国成立时,在51个会员国中亚非国家仅占13个,到1970

16、年时,在124 个会员国中它们已占70个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961年,原来由斯堪 的纳维亚人担任的联合国秘书长职务已由缅甸人吴丹担任。与此同时, 一位印度人代替美国人成为吴丹的行政秘书,两名非洲人成为副秘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论结论参加不结盟运动的国家日益增多,第三世界参加联合国的会员比 例日渐提高,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渐趋扩大,成为冲击两极格局的因素 之一。 2.获取材料信息获取材料信息 根据下列材料,概括“舒曼计划”的核心内容和影响。 材料材料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在他宣读的一项声明中指出:“要使 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就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的德、法之间的冲突。”他 在声明中

17、倡议:“当务之急,是在最短期间内,把法、德两国的全部煤钢 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此 即“舒曼计划”。舒曼计划不仅标志着法国对德政策的一大转折,也为日 后欧洲走向联合奠定了基础。 姚椿龄、杨宇光舒曼计划及其产生的国际背景 主要信息:主要信息: (1)内容:把法、德两国的煤钢生产置于高级联营机构的 管制之下。 (2)影响:有利于法、德结束冲突,实现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基础。 答案 1.二战后初期的美苏关系及美欧关系二战后初期的美苏关系及美欧关系 与苏联关系的破裂始于1947年(1950年之后进一步加剧),它在塑造美国对 欧洲安全承诺的性质和范畴上发挥了关键性

18、作用。19441951年间, 美国与其他先进的工业化民主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战后秩序的 制度化因之在范围上大大超过了以往,涵盖战后联盟间的经济稳定、贸易、 金融、货币和政治、安全等关系。 美约翰 伊肯伯里大战胜利之后 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材料反映出美苏的敌对促进了西欧与美国的紧密合作。 命题角度命题角度二战后初期的美苏及美欧关系;冷战对美欧关系的影响。 命题材料源 2.冷战时期的军事对抗冷战时期的军事对抗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 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 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

19、成为时尚。美杰里 本特利等新全球 史 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冷战时期的军事对峙有双重影响。 命题角度命题角度如何评价冷战时期的军事对峙;两极格局的影响。 3.冷战格局下的欧亚战略冷战格局下的欧亚战略 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 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冷战风云 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材料反映出美苏冷战的特点,即对抗与缓和交替;冷战和 “热战”并存。 命题角度命题角度如何认识美苏冷战的特点;美苏冷战格局中的欧亚战略的 不同。 4.20世纪世纪70年代的年代的“崭新的世界格局崭新的世界格局” (20世纪70年代)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欧洲不再是世 界棋盘上的一个

20、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不再是苏联的 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有可能出现的不 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 范围组成的世界。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发现问题发现问题20世纪70年代,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 命题角度命题角度20世纪70年代“崭新的世界格局”的含义;多极化趋势出现 的表现及原因。 5.20世纪世纪70年代日本的崛起年代日本的崛起 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 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同时,日本在日美同盟前提下展开所谓的“多边 自主外交”。 “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

21、增加日本不仅作为经济大国的分 量,而且增加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其家乡群马县的演讲(1983年7月28日) 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材料反映的日本的“多边自主外交”,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命题角度命题角度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对外政策及成因;日本的崛起和多极化 趋势;20世纪70年代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因素。 研析考情考向 全国卷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年考题统计 时间题号时间题号 2017全国,342016 全国,35 全国,35 已考视角 1.命题点:西方的遏制政策与苏联经济的发展命题点:西方的遏制政策与苏联经济的发展 (2017 课标全国,34)下图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

22、林格勒。 该漫画表明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答案解析 12 2.命题点:命题点:“冷战冷战”与文化领域的争夺与文化领域的争夺 (2016 课标全国,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 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 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 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答案解析 12 待考视角 1.命

23、题点:命题点:“冷战冷战”对欧洲的影响对欧洲的影响 (2017 全国卷高考模拟调研三,34)1947年苏联谴责美国某政策时说, “(它)真正目的是要把欧洲分裂成两个国家集团,为某些谋求霸权的强 国的利益,利用一些欧洲国家去反对另一些欧洲国家。”这说明此政策 A.引发了美苏两国军事冲突 B.迫使苏联与美国争夺霸权 C.导致欧洲走向了分裂对抗 D.使欧洲划分成了两大阵营 答案解析 123456 2.命题点:高科技与美苏命题点:高科技与美苏“冷战冷战” (2017 重庆八中高考适应性月考八,34)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 造卫星的消息传出,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主流媒体普遍将这一事件作 为“紧

24、急突发事件”进行报道,并且认为“美国遭受了一次重大挫折”。 这表明 A.苏联科技水平已超越美国 B.意识形态决定科技的发展 C.苏联国内不重视空间技术 D.美苏争霸已进入新的领域 答案解析 123456 3.命题点:命题点:“冷战冷战”时期美国战略的调整时期美国战略的调整 (2017 河南高考诊断B卷,35)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奉行“两场半战争” 的战略,即能够同时应付与苏联、中国外加另一个国家的重大战争,到 70年代尼克松时期调整为“一场半战争”。美国做出这一战略调整的主 要原因是 A.美国霸权地位不复存在 B.苏联军事实力迅速崛起 C.美国军事实力严重衰退 D.美国综合实力相对下降 答

25、案解析 123456 4.命题点:英国与欧共体关系的发展命题点:英国与欧共体关系的发展 (2018 全国卷高考临考冲刺押题卷一,35)法国打算把欧共体变成一个经 济政治共同体的想法更让英国寝食难安。此时英联邦对英国的重要性已 经大大降低。随着欧共体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英国的均势政策也失去了 存在的依据。这表明 A.英国迫切靠拢欧共体的愿望 B.法国借助欧共体牵制英国 C.英国放弃了传统均势政策 D.欧洲一体化影响不断扩大 答案解析 123456 5.命题点:法德关系与欧洲一体化命题点:法德关系与欧洲一体化 (2018 全国卷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一,35)孟钟捷在欧洲意识的培育 中有这样的记载:195

26、0年8月,德法两国的300名青年人聚集在国界,用 烧毁界桩的方式来反对欧洲民族国家的隔阂。这一现象 A.反映了争取两国统一的愿望 B.有利于法国和民主德国和解 C.是民间反思两国历史的反映 D.为欧洲统一奠定了政治基础 答案解析 123456 6.命题点:法德和解与欧洲合作的开端命题点:法德和解与欧洲合作的开端 (2017 佛山二模,35)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 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次年欧洲 煤钢联营条约签订,西欧各国实现煤钢“联营”,并逐步消除贸易壁 垒。这表明 A.西欧形成了统一自由市场 B.西欧各国竞争消除 C.法德和解是欧洲联合

27、关键 D.美苏争霸受到冲击 答案解析 123456 课时作业 一一、选择题选择题 1.(2018 河南高考诊断A卷,3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提出以 “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这一 指导思想 A.推动了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B.重申了美国对外政策理论 C.加速了美苏冷战格局的扩展 D.巩固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答案解析 1234567891011121314 2.1946年底,欧洲遭遇严寒,经济面临崩溃。次年6月,美国国务卿指 出:“必须考虑给(欧洲)以额外的、大量的和无偿的援助。”该援助 A.直接推动东欧经济发展 B.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道路 C.标志着冷战的

28、正式开始 D.为欧洲统一奠定政治基础 答案解析 1234567891011121314 3.(2017 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三次联考,35)1947年美国实施“马歇尔计 划”时,要求欧洲各受援国必须以政府项目的形式签约和履行。 这一 规定 A.反映了美国的霸权意识 B.加剧了欧洲各国的矛盾 C.推动了各国国有化发展 D.旨在遏制苏联势力扩张 答案 1234567891011121314 解析 解析解析国有化与材料中“必须以政府项目的形式”相符,故C项正确。 4.(2017 青岛二模,35)下图是1947年苏联某杂志刊载的美国最新式战 车漫画,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该漫画 A.说明

29、了作者站在美国人立场上谋求世界霸权 B.反映了冷战初期大国经济对抗和意识形态之争 C.体现了战后苏联加入欧洲的联合 D.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答案解析 1234567891011121314 解析解析根据材料“1947年”的时间点和“财政贷款”的字眼,可以推知漫 画讲的是美国在战后推行的意识形态色彩极强的马歇尔计划,故B项正确。 5.下图是赫鲁晓夫拥抱肯尼迪的漫画,下面的小人物是卡斯特罗。这一 事件说明 A.大国之间的博弈就此消失 B.紧张的国际局势得以缓解 C.美苏超级大国影响力削弱 D.苏联争霸的优势明显体现 答案解析 1234567891011121314 6.(2017 玉林、

30、柳州二模,35)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日本在美 国的默许下秘密派出了扫雷部队,这是日本在二战以后第一次派兵出 国。这说明日本 A.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B.二战罪责得以逃脱 C.试图挑战美国霸权 D.充当美国军事工具 答案解析 1234567891011121314 7.(2017 银川二模,35)古巴导弹危机期间,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信件来往 就达25件,另外还有其他秘密渠道交流,两国最终就古巴导弹问题达成 谅解。这说明了美苏两国 A.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B.通过对峙展示各自实力 C.各自的势力范围不同 D.对峙中蕴含对话的趋势 答案解析 1234567891011121314 解析解析

31、古巴导弹危机体现美苏两国对峙,但最终两者通过信件来往达成 谅解说明在对峙中蕴含对话的趋势,故D项正确。 8.(2017 孝义三模,35)美国中央情报局1960年和1970年的统计数字表明, 欧洲共同体在世界总产值中的比重比美国还大,为苏联的两倍。这说明 A.世界经济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B.战后欧洲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C.美苏争霸削弱了美苏的实力 D.美国对欧洲的援助成效显著 答案解析 1234567891011121314 9.(2017 山西一模,35)1958年,法国、德国等国组建了欧洲经济共同 体;1960年,英国和葡萄牙等国组成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这些组织的 出现 A.阻碍了全球化的进程

32、B.具有鲜明的“冷战”色彩 C.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D.缓解了欧洲各国的矛盾 答案解析 1234567891011121314 10.(2018 山西五校高三联考,35)据统计,日本的外汇储备,1949年末 只有2亿美元,1952年末增加到11.4亿美元,三年内增加了5倍。对此合 理的解释是 A.日本确立了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 B.马歇尔援助计划产生推动作用 C.美国已放弃了对日本的军事占领 D.局部战争刺激了日本经济发展 答案解析 1234567891011121314 11.(2017 黑龙江、吉林八校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1)前南斯拉夫领导人 铁托说:“不结盟运动的目的,是要使大国认识到,世

33、界命运不能掌 握在他的手里。”由此可知不结盟运动 A.是小国反对殖民主义的产物 B.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C.彻底打破旧的国际政治格局 D.使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 答案解析 1234567891011121314 12.(2018 淮北一模,23)据统计,20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经济年平均增长 率为4.1%,60年代为5.1%;发展中国家分别为4.7%和5.8%;苏联50年代 为5.7%,60年代为5.1%。材料表明 A.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 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缩小 C.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效益差 D.世界局势相对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答案解析 12345678910111213

34、14 解析解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局势相对稳定,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 良好的环境,也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二二、非选择题非选择题 13.美欧关系错综复杂,对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一1951年北约组织的最高军事领导人艾森豪威尔宣称:“只要欧 洲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各国居民便无法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应有的 成就然而满足于目前而对未来的美好前景毫无向往的人们,是无法 确保他们自己的安全权的。只有以联邦的形式实现欧洲的统一,才能获 得欧洲的安全,才能继续对西方的文明与进步作出贡献。” 法让 莫内让 莫内回忆录 1234567891011121314 材料二材

35、料二法国总统蓬皮杜在(1972年)巴黎会议开幕式致辞中说:“美国 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我们有8个国家通过大西洋条约与之结成 了联盟。我们同这个伟大国家的关系是如此密切,欧洲统一起来反对美 国的任何想法都是荒谬的。但是,恰恰是这种密切关系使得欧洲对于美 国必须保持其个性。西欧的自由要归功于当年美国军人的决定性伸入, 西欧靠美国之助才得以重建,现在还凭借与美国结盟以求得安全;欧洲 决不能脱离美国。然而,欧洲也必须保持其为独立的实体。” 法格罗赛战后欧美关系 1234567891011121314 材料三材料三1995年12月签署的跨大西洋关系新纲要写道:“我们,美 利坚合众国和欧洲联盟在一起

36、,我们促使对手变为盟友,专制变为 民主。在一起,我们架构起保障我们安全和经济强盛的合作机构和模式。 这些都是史诗般的成就。今天我们面临国内外新的挑战。为迎接挑战, 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为我们服务得如此之好的伙伴关系” 叶江解读美欧: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美欧关系 1234567891011121314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美国支持欧洲联合的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美国实 现其意图的措施。 答案 1234567891011121314 答案答案意图: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对抗苏联。 措施:实施马歇尔计划;建立北约组织。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总统对美欧关系的定位。并说明其

37、原因。 答案答案定位:结盟同时保持独立性。 结盟原因: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西欧依靠美国求得安全;西 欧的自由依赖美国而重建。保持独立性原因:欧洲联合实力强大。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史诗般的成就”的突出表现和美欧 关系的未来走向。 答案 1234567891011121314 答案答案表现: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走向:合作与冲突并存。 (4)据美欧关系的变化,概括影响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 答案答案因素: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国际局势。(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14.(2018 江西重点中学盟校高三第一次联考,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西斯的崩

38、溃和欧洲的衰落并没有带来世界的高度 一体化,反而使人类进入了以两个超级大国为核心的两极对抗的时代。关于冷 战的起源,美国学者认为,斯大林的“侵略”和“扩张”政策是战后国际关系 紧张化的主要原因,美国对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做出反应,冷战因此而生。 对此,苏联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美国垄断资本中最富于侵略性的集团 利用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来确立世界霸权,为此而积极推行反苏反共的政策, 从而一手导演了冷战。针对争论,著名冷战史专家约翰 加迪斯(美)认为冷战既 非美国也非俄国的过失,它是大国之间利益上的碰撞,是苏联的独裁共产主义 与美国的民主理想之间的冲突。可以说,关于冷战谁该负主要责任的问题,中 外学者的争论一直未停息。据王玮、戴超武美国外交思想史 1234567891011121314 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析。(要 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1234567891011121314 答案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