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江苏专用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5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主要的经济政策 .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3881 上传时间:2020-01-09 格式:PPTX 页数:49 大小:2.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江苏专用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5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主要的经济政策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江苏专用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5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主要的经济政策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江苏专用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5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主要的经济政策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江苏专用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5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主要的经济政策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江苏专用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5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主要的经济政策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江苏专用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5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主要的经济政策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江苏专用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5讲古代中国的商业和主要的经济政策 .pptx(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5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和主要的经济政策,考点一 古代商业的发展,知识点一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官府,柜坊,交子,大都,长途贩运,商帮,知识点二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市,民居,市令,市坊,商业活动,景德镇,2.城市的发展,大运河,军事重镇,知识点三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表现,(1)西汉:由于开通陆海_,中外贸易逐渐发展。 (2)唐朝:_成为重要外贸港口,政府设_专门管理。,(4)元朝:_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5)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外贸易萎缩。,丝绸之路,广州,市舶使,泉州,2.特点,(1)以_为主。 (2)以宣扬国威、

2、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为目的。,朝贡贸易,考法1 古代商业发展的变化及特点,史料研读,史料一 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摘自唐六典,史料二 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史料三 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婚嫁之身,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 据李竞艳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

3、1.史料一说明唐代政府重视对商业的管理。 2.史料二说明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市坊界限被打破,商品交易也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史料三“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反映了明代中期以来商品经济发展引起婚姻观念的转变。,1.根据史料一说明唐代的坊市制度有何特点? 提示:(1)市坊布局规整,有明确的地理位置。(2)坊市有严格的时间管理。 2.根据史料三说明婚恋观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变化的原因。 提示:(1)变化:由重门第转向重财富。(2)原因: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拜金逐利之风兴起;商人实力雄厚,市民阶层队伍壮大;早期启蒙思想(李贽等人反正统意识)出现

4、。,史论归纳,古代商业发展的变化及特点 1.变化,(1)商业活动场所: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 (2)交易内容: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 (3)交易媒介: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4)流通领域:最初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明清时逐渐出现“生产与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的现象。 (5)商人组织:由最初的亲

5、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 (6)商人地位:由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时期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未改变。 (7)生产关系:明清时期出现雇佣剥削性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2.特点,(1)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 (2)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商业发展艰难曲折。 (3)受制于农业的发展。 (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5)城市经济职能逐步增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由盛转衰。,考法2 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史料研读,史料一 下图是西汉长安城的城市布局复原图。,史料二 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

6、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史料三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史料一中图左上角的“东市”“西市”说明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格的空间限制;图中带“宫”字的建筑区域说明城市政治功能突出。 2.史料二中“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说明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商业街取代了原来的“市”。 3.史料三说明明清江南地区

7、出现了大量的工商业市镇,如松江的“棉纺织业”、景德镇的“陶瓷业”、佛山的“冶铁业”、汉口的“商品转运”,体现了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专业化。,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政府对商业的控制有所放松;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2.根据上述史料,归纳汉到明清我国古代城市发展的特征。 提示:从汉代的严格限制到宋代和明清的逐渐放松管理;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增强。,史论归纳,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特征 总体趋势:严格限制阶段(从周至唐)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 (1)从周至唐: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

8、场交易。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进一步发展。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 (2)宋元:坊市界限被打破,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农村的“草市”发展。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港口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3)明清时期:商业活动繁荣,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考点二 古代的主要经济政策,知识点一 “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

9、争夺_、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_,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表现 (1)战国:_时首倡“重农抑商”,限制工商业发展。 (2)西汉:汉武帝实行货币官铸、_、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3)明清:实行_,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劳动力,小农经济,商鞅变法,盐铁酒专卖,专卖制度,4.评价,知识点二 “海禁”与“闭关锁国”,倭寇,互市,抗清斗争,原始积累,考法1 重农抑商政策,典例 (2017江苏单科,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这一举措(

10、),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 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 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 解析 汉武帝统一铸造钱币,其目的是打击地方郡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A项正确;汉高祖已经实现了国家统一,B项错误;钱币铸造与赋税征收关联不大,C项错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是在明清时期,D项错误。 答案 A,【方法突破】 明考点 盐铁官营政策 抓关键 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 定方法 影响、意义类试题:先根据材料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具体措施的作用或影响。,【史论链接】 重农抑商政策实施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产物,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必然产物。 (2)农

11、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产生活资料的部门,直接关系国家的兴衰和人民的生计。 (3)封建国家可以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 (4)将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5)工商业不能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又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社会问题。 (6)商品交换不发达,经营店铺、作坊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更有保障。,考法2 闭关锁国政策,典例 (2014江苏单科,4)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A.官府废止明初

12、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的含义和“海禁”政策。由材料“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可知,明政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故A项错误,B项正确。由题干材料“抚臣涂泽民请开市舶”可知,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未体现。 答案 B,【方法突破】 明考点 海禁政策 抓关键 “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 定方法 “说明类”试题:属于推理型试题的一种,一般需要仔细阅读材料,获取关键信息。透过历史现象来认识本质,这是解题

13、的关键。,【史论链接】 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1)积极:作为一种消极的防御手段,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2)消极: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一 古代商业的发展 1.(2018镇江模拟)史记平准书:“(汉兴)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14、。”材料反映了( ),A.汉高祖开始实行盐铁官营 B.汉代因势调整商业政策 C.汉高祖废除秦朝经济政策 D.抑商导致汉代物价飞涨,解析 材料中没有涉及“盐铁官营”,故A项错误;汉代因势调整商业政策与材料中“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相符,故B项正确;材料中“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不等于废除秦朝经济政策,故C项错误;材料中“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表明投机导致物价飞涨,对此“高祖乃令”抑商,因果倒置,故D项错误。 答案 B,2.(2017扬州考前调研)扬州古老的东关街剪刀巷26号北端墙角嵌着“山陕会馆地基北墙界址”碑刻,是山西、陕西盐

15、商商帮在扬州设置会所的有力见证。对此碑刻解读最有可能不符合史实的是( ),A.该碑刻反映出区域之间的商贸联系 B.会馆是功能完善的地方性商业中心 C.会馆为旅居异地的乡谊商人所组建 D.会馆为地域性商人活动的重要场所,解析 区域之间的商贸,符合材料“山西、陕西盐商商帮在扬州设置会所”,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并非商业中心,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C项符合材料中“山西、陕西盐商商帮在扬州”,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B,3.(2018贵州贵阳模拟)北宋真宗时,益州16家富商联合发行“交

16、子”,在市场流通;宋仁宗天圣元年改由政府发行,以铁钱为后备金,流通区域仍限于四川;南宋绍兴三十年“初命临安府印造会子,许于城内外与铜钱并行”,“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对该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宋代纸币取代金属货币 B.会子成为了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 C.长途贩运贸易开始出现 D.纸币从信用凭证到官方法定的过程 答案 D,4.(2017南通、扬州、泰州三市模拟)下图是宋代常州不同区域商税额的增长示意图。图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州城的商业中心地位严重动摇 B.镇场商业对县城形成挑战之势 C.抑商政策导致县城商业发展缓慢 D.坊市界限打破刺激镇场商业繁荣 解析 材料显

17、示常州的商税额有了很大的增长,但各区域的增长也是很不平衡的。诸镇场的增长最为迅猛,县城几乎没有多少增长,镇场商业对县城形成挑战之势,故正确选项是B项;从数据上看,州城的增长也是迅速的,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出抑商政策,而且抑商政策也不可能只适用于县城,故C项错误;坊市体制直接影响的是城市商业,不能直接刺激市镇商业发展,故D项错误。 答案 B,考点二 古代的经济政策 5.(2018金陵中学模拟)山西柳林杨氏家谱认为:“天地生人,有一人莫不有一人之业。寄迹田畴,则农为本业。置身曲艺,则工为本业,他如市尘贸易,鱼盐负贩,与挑担生理,些小买卖,皆为商贾,则商贾即其本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18、.体现农工商皆本的观念 B.体现重农抑商观念 C.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观念 D.体现人生应有敬业观念,解析 “寄迹田畴,则农为本业,置身曲艺,则工为本业,皆为商贾,则商贾即其本业”,表明农工商皆本的主张,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农工商皆本,表明不同行业之间的平等,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事农业,农业就是本业,从事手工业,则工业就是本业,表明各行各业的敬业观念,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B,6.(2017南通质检)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一月,兵部等衙门会同闽浙总督、两广总督等官员议海防事,规定商船只许往东洋贸易,凡南洋吕宋等处不许前往,广东、福建水师负责巡查,

19、违禁者严命治罪。外国夹板船仍许前来贸易,各地方官吏严加防范。该规定说明( ),A.外商在华贸易不受限制 B.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官府暂停南洋对华贸易 D.清初尚未实施“闭关锁国”,解析 依据材料中“各地方官吏严加防范”的信息可知,外商在华贸易受限制,故A项错误;对国内商船“违禁者严命治罪”,对外国夹板船虽然仍许前来贸易,但要求“各地方官吏严加防范”,可看出清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可知是不许中国商船前往南洋,而不是指禁止南洋对华贸易,故C项错误;D项与B项矛盾,依据材料中相关信息可知明显理解错误,故D项错误。 答案 B,7.(2018南通、扬州、泰州三市调研)江南地区

20、市镇的发展,始自宋元时代,反映了中国传统文明内在结构的调整。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市镇到南宋时普遍呈现出兴盛的景象。临安城郊的市镇“商贾骈集,物货辐萃”,江阴的江夏市“商船倭舶,岁常辐凑”,嘉兴的濮院市“机杼之利,日生万金”。在南宋江南那些繁荣的市镇中,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如吉州的永和镇“辟坊巷六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 摘编自陈国灿略论南宋时期江南市镇的社会形态,材料二 市镇“丝行”、“布庄”的发展,以至于明代后期嘉湖地区出现改良田种桑的现象。双林镇“俗皆织绢。四方之商贾咸集以贸易”,其特色产品包头绢“通用于天下”。嘉定娄塘镇“所产木棉布匹,倍于他镇”。丝与棉闯入

21、农村经济生活,就单一地区,蚕、丝或棉布的收益有的甚至成为主业。就整个江南地区,经济联系突破行政区划,仅涟市镇沈氏一地主,其采购活动竟达于杭嘉湖苏四府六县。 摘编自王家范明清江南市镇结构及历史价值初探,材料三 明清中叶之后,江南市镇人口的主体部分是商人、手工业工匠及脚夫、游民。市镇也吸引着邻近地区的士大夫阶层向它聚集。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即便是中小型市镇,无不是文人学士丛集,如浙江湖州的南浔镇,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的民谚,入清以后保持着“书声与机杼声往往夜分相续”的传统。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南宋时期市镇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市镇兴

22、盛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明清市镇发展的主要表现及所引发的农村经济变革。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江南市镇所引发的农村社会变革。有学者认为,江南市镇的发展反映了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自我调适和转型。请依据以上材料阐释学者的观点。,答案 (1)特点:工商业兴盛:呈现出城市化特征。 主要原因:农业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兴盛。 (2)主要表现:出现专业化市镇;区域性市场网络形成;对外经济联系显著增强。 经济变革:农村商品生产专业化、产业化;农村家庭收益结构变化,主副业倒置。 (3)社会变革:农村社会阶层多元化;文风昌盛,科第兴旺。 阐释:农村经济和社会变革的互相结合;工商经济与农业经济、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