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江苏专用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2讲两极世界的形成 .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3905 上传时间:2020-01-09 格式:PPTX 页数:38 大小:3.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江苏专用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2讲两极世界的形成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江苏专用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2讲两极世界的形成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江苏专用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2讲两极世界的形成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江苏专用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2讲两极世界的形成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江苏专用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2讲两极世界的形成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江苏专用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2讲两极世界的形成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江苏专用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2讲两极世界的形成 .pptx(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2讲 两极世界的形成,考点一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局面的形成,1.背景 (1)基本框架:二战后,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_体系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实力变化: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对比: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要求称霸世界,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3)根本原因:美苏在_和_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称霸的障碍。 (4)“冷战”信号:丘吉尔的“_”。,雅尔塔,社会制度,国家利益,铁幕演说,2.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_之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3.表现 (

2、1)政治:1947年3月,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的“_”。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2)经济:1947年,为了帮助西欧国家恢复经济、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_。 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等国家成立“_”,以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3)军事:1949年,美、英、法等国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_年,苏联和保加利亚等八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北约、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形成,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形成。,武装进攻,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1955,考法

3、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史料研读,史料一 我们愿意帮助各自由国家的人民维持他们的自由体制和国家完整,抵制谋求把极权主义政权强加于他们的侵略活动就危及世界和平而且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利益 杜鲁门1947年3月在国会的讲话 史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状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定美国政府未来的援助不仅是缓和物,而是彻底的治疗。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说,史料三 以下两幅图片是1947年漫画家华君武为揭露“马歇尔计划”而创作的漫画黄鼠狼给鸡拜年的结果。,1.史料一信息“自由国家”指资本主义国家;“自由体制”指资本主义制度;“极权主义政权”指社会主义政权

4、。 2.史料二信息中“它”是指马歇尔计划。史料体现了马歇尔计划实施的目的和作用。 3.史料三通过漫画的形式反映出马歇尔计划表面上是要帮助欧洲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经济秩序,实质是以经济手段实现控制欧洲的目的。,1.根据史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共同目的是什么?二者有何区别? 提示:(1)目的: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力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2)区别: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的、赤裸裸的反苏反共;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西欧,进而遏制苏联。,2.美国总统杜鲁门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结合史料三谈谈你的认识。 提示:二

5、者本质目的一样:都是为了遏制苏联力量,稳定资本主义世界,确立美国的霸权地位。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史论归纳,“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 1.相同点 (1)背景:都出现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 (2)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2.不同点,考点二 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1.全面“冷战”,(1)德国分裂:二战后,德国被美、英、法、苏四国分区占领;随着“冷战”的开始,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的焦点;_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分别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先后成立了_和

6、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分裂:1945年日本投降后,苏、美军队以_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的北部和南部。1948年,在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分别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从此朝鲜处于分裂状态。 (3)古巴导弹危机:_年7月苏联准备在古巴建立导弹发射基地,以改变苏联在美苏均势中的不利地位;在向古巴运送导弹时被美国发现,美国以战争相威胁,苏联最后从古巴撤走导弹,古巴导弹危机结束,这表明当时_处于优势。,1949,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北纬38度线,1962,美国,2.局部“热战” 1950年,_爆发,中朝人民共同努力,把“联合国军”打回到“三八线”附近,美国被迫签订朝鲜停战协定。1961

7、1973年,美国发动了越南战争。 3.影响:世界在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间交替,但美苏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避免了新的_的爆发。,朝鲜战争,世界大战,考法1 古巴导弹危机,典例 (2017南京期初摸底)1962年10月,美国总统肯尼迪发表电视讲话:“美国和世界共同体都不能容忍蓄意的欺骗行径和对任何国家的攻击性威胁,不管这种威胁是大还是小使用它们(核武器)可能性的任何实质增加或在他们安置地点上的任何突然改变,都被视为对和平的明确威胁。”下列对此讲话解读不合理的是( ),A.这次讲话是针对苏联的威胁 B.此事件诱因是古巴导弹危机 C.美国不能容忍苏联的核威胁 D.美国意在与苏联消除核武器 解

8、析 由材料信息“攻击性威胁”“核武器”“安置地点上的任何突然改变”等可以判断,美国意在迫使苏联撤走核武器,而不是与苏联消除核武器。 答案 D,【方法突破】 明考点 古巴导弹危机 抓关键 根据“1962年10月”,“美国总统肯尼迪”“攻击性威胁”“核武器”安置地点上的任何突然改变”等信息可知与苏联和古巴导弹危机有关。 定方法 解题时应注意题干中的时间(1962年)、空间(美国)限制。根据核武器的位置改变对美国的威胁等信息,并注意设问的逆向设置,选出正确答案。,【史论链接】 古巴导弹危机的影响 1.保证了古巴的独立,使其自主性增强。 2.美国确保了其“后院”的安全。 3.苏联开始走向与美国全面争霸

9、的道路,两极格局更加明显。 4.促使美苏在此后的争霸中逐渐改变策略。 5.作为冷战重要战场的古巴的地位下降。 6.为美守苏攻的争霸态势埋下伏笔。,考法2 两极对峙格局的影响,史料研读,史料一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使美苏交替使用外交和武力威胁的心理战达到了顶点,随后双方关系进入了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这一缓和的主要特征,在于欧洲局势渐趋正常,军备控制谈判取得显著进展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其原因主要在于苏联在亚非两洲进行频繁的直接或间接军事干涉,连同美国在越南战争失败后扩展海外军事、政治义务的倾向重新显著抬头。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史料二 这种“两个

10、世界”对抗的格局虽然在历史的长时段中仍属于过渡形态,但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并由此在战后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的发展,1.史料一信息“持续10余年的相对缓和状态”“70年代后期开始,两国关系再度重新紧张”可以看出美苏争霸是一个紧张与缓和交替的过程,与当时的世界形势存在很大关系。 2.史料二“两个世界”对抗指的是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长期对峙,由“毕竟改变了世界体系发展的自发性走向”可以看出认识到了美苏争霸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作用。,依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苏争霸过程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冷战”时期制约世

11、界战争爆发的主要因素。 提示:特点:缓和与紧张并存。因素:美苏力量均势(核威胁的影响);世界多极化及新力量的发展。,史论归纳,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积极影响 有利于缓解世界紧张局势,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美苏两国长期处于均势,使双方均不敢贸然行事。这种建立在大国均势基础之上的国际秩序,虽然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但却使大国行事遵守一定的界限。 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进行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2)消极影响 打上了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无视弱小国家利益,导致战后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擅划国界,分裂国家的做法,种下了不稳定的祸根,导致日后世界的纷争和不安宁

12、。 美苏两强为谋求霸权,展开长期的军备竞赛和地区争夺,导致世界局势长期紧张动荡。 在两极对峙的格局下,国际经济秩序长期得不到改善,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随堂演练预测,考点一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2017苏北三市模拟)有学者认为,从19451950年美国的对欧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光荣孤立”式的远距离操控、以政治经济援助为重点的有限卷入欧洲事务和以军事援助为重点的全面卷入欧洲事务。美国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遏制苏联的需要 B.欧洲经济的复兴 C.美国实力的下降 D.美欧联合的实现 解析 材料中显示的是美国在二战后从政治、经济和军事分别实施杜鲁门主

13、义、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的发展,故A项正确。B项只是材料中部分信息。C项和D项不符合历史事实。故选A。 答案 A,2.(2017南京模拟)下图是一幅联邦德国的宣传海报。海报上画了一段弱不禁风的细长树干,在夹板的护持下已经茁壮成长,并开满了满树繁花。该海报意在说明( ),A.复兴援助效果显著 B.德国逐渐走向统一 C.德国经济畸形发展 D.冷战对抗有所缓和,解析 海报反映了联邦德国由于受到战争的破坏经济凋敝(弱不禁风的细长树干),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下(夹板的护持)经济得到了极大的恢复和发展(开满了满树繁花),故A项正确;德国逐渐走向统一(1990年

14、)不是海报表达的主题,故B项错误;德国经济畸形发展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冷战对抗有所缓和也不符合海报的主旨,故D项错误。 答案 A,3.(2017南通、扬州、泰州三市模拟)1947年9月,苏联和东欧国家召开华沙会议,苏联领导人要求“加强斗争,反对新的战争威胁,号召团结一切民主力量和反法西斯力量,对抗美帝国主义从政治和经济上奴役欧洲的计划”,会议决定成立共产党情报局。这一事件( ),A.导致了美国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加速了冷战对抗的进程 C.打破了美国对东欧的经济封锁 D.促成了华约组织的建立,解析 题干中“1947年9月”及“号召团结一切力量以对抗美帝国主义从政治和经济上奴役欧洲的计划”表

15、明杜鲁门主义在此前已出台,且题干所述事件与杜鲁门主义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故A项错误;题干所述事件的做法加深了美国及西方国家与苏联的矛盾,B项正确;打破美国对东欧的经济封锁与经互会相关,C项错误;题干所述事件并没有“促成”华约组织的成立,D项错误。答案为B。 答案 B,4.(2017扬州模拟)1946年初,美国驻苏联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写道:“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这一言论( ),A.拉开了美苏冷战序幕 B.导致了两个德国形成 C.宣告了美苏关系破裂 D.影响了战后国际格局 解析 材料中“极权主义势力”是指苏联,凯

16、南的核心观点是保持一个分裂的德国,有利于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向西欧扩张和蔓延。这体现出二战后美国霸权主义的对外政策,即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同此后出台的杜鲁门主义的思想内涵一致,这一言论对“冷战”的出现产生了重要影响,D项正确。拉开“冷战”序幕的是丘吉尔的铁幕演说,A项排除;英法美同苏联矛盾的激化直接导致德国分裂,而不是凯南的言论,B项排除;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全面展开,也标志着美苏盟友关系的破裂,C项排除。,D,考点二 美苏“冷战”及其影响 5.(2017盐城期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称:“当美国在撤离欧洲时,苏联却正在使自己在其东欧保护区处于稳固地位。由于苏联努

17、力追求这些目标,便与西方列强发生了直接的愈来愈尖锐的冲突。”这种“冲突”在20世纪60年代的突出表现是( ),A.西德和东德的建立 B.柏林墙的修建 C.北约和华约的对峙 D.越南战争爆发 解析 1949年西德和东德的先后建立,时间早于题干时间,故A项错误;1961年柏林墙的修建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球争霸在政治领域的深刻反映,故B项正确;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对峙是在四五十年代,故C项错误;越战主要是美国和越南两者之间的问题,与苏联无直接关联,故D项错误。 答案 B,6.(2018江苏高考模拟)下图是赫鲁晓夫拥抱肯尼迪的漫画,下面的小人物是卡斯特罗。这一事件说明( ),A.大国之间

18、的博弈就此消失 B.紧张的国际局势得以缓解 C.美苏超级大国影响力削弱 D.苏联争霸的优势明显体现,解析 通过图中的三个人物,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美国总统肯尼迪、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可以判断题中所指的事件是指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是大国之间的博弈,并且古巴导弹危机的结束不能表明大国之间的博弈就此消失,故A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是以苏联最终从古巴撤走导弹而结束,苏联的妥协使紧张的国际局势得以缓解,故B项正确;美苏超级大国影响力并没有削弱,故C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以苏联的妥协而告结束,表明当时的战略优势在美国一方,故D项错误。 答案 B,7.(2017丰县中学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材料一 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因患脑溢血突然病逝,杜鲁门继任总统后,于4月20日和23日连续召开会议,决定对苏采取“强硬”政策。4月23日,杜鲁门接见前来参加旧金山联合国制宪大会的莫洛托夫时,一再指责苏联违背雅尔塔协定,要求改组波兰政府,并威胁说,不这样做将严重动摇美苏合作的决心。苏联在东欧问题上拒绝让步,美国打起贯彻“被解放的欧洲宣言”的旗号,坚持要求东欧国家实行“自由选举”。8月18日,国务卿贝尔纳斯发表声明,公然恫吓说,若不容纳“一切重要的民主分子”参加政府,美国将不承认保加利亚政府,也不与它缔结和约。 摘编自美苏冷战对峙与两极世界的形成,材料二 19691985年前后的近20

20、年时间里,在雅尔塔体系下美苏两极进入了相互争夺和缓和的新阶段。虽然这一阶段无论是争夺为主,还是缓和为主,或者两者兼备,是苏攻美守还是美攻苏守,美苏两极格局仍未发生根本的转折,但是一场具有转折意义的突变已在悄悄地酝酿着。 摘编自黄安年雅尔塔体系与美苏两极世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后美苏关系的新动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出现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归纳大国演变的规律,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1945年”“杜鲁门继任总统后”“决定对苏采取强硬政策”“苏联在东欧问题上拒绝让步”得出答案;第二小

21、问,结合所学得出答案。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美苏两极格局仍未发生根本的转折”结合所学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据材料二“虽然这一阶段无论是争夺为主,还是缓和为主,或者两者兼备,是苏攻美守还是美攻苏守,美苏两极格局仍未发生根本的转折”结合所学得出答案。,答案 (1)动向:双方由战时盟友演变为竞争对手,尤其是在欧洲的争夺加剧。 原因:苏联实力不断增强及在世界影响增大;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美国希望称霸世界。 (2)规律:大国实力对比变化是影响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基本因素。 论证:二战后,美苏成为两个超级大国,对世界其他力量中心起着支配作用,形成了美苏两极国际关系格局,尽管双方争霸态势常有演变,但这一根本格局没有改变。同时,随着第三世界的兴起、西欧和日本的崛起,以及苏联改革逐渐步入死胡同,多极化的趋势在逐步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