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历史二轮热点重点难点透析:专题8 近代中国的嬗变——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至五四运动前夕 微专题2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4461 上传时间:2020-01-09 格式:PPTX 页数:18 大小:65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历史二轮热点重点难点透析:专题8 近代中国的嬗变——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至五四运动前夕 微专题2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9届历史二轮热点重点难点透析:专题8 近代中国的嬗变——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至五四运动前夕 微专题2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9届历史二轮热点重点难点透析:专题8 近代中国的嬗变——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至五四运动前夕 微专题2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9届历史二轮热点重点难点透析:专题8 近代中国的嬗变——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至五四运动前夕 微专题2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9届历史二轮热点重点难点透析:专题8 近代中国的嬗变——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至五四运动前夕 微专题2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历史二轮热点重点难点透析:专题8 近代中国的嬗变——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至五四运动前夕 微专题2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历史二轮热点重点难点透析:专题8 近代中国的嬗变——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至五四运动前夕 微专题2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ppt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 8,近代中国的嬗变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至五四运动前夕,目录,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救亡图存 的政治探索,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 的曲折发展,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 与科学和社会主义四大思潮,PART 02,微专题2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 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变迁原因:“欧风美雨”的影响;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经济发展是社会生活变迁的根本原因。 2.变迁规律:随着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变化趋势呈现出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特点;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并逐渐融合,但始

2、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 3.变迁影响:政治上,有利于反封建斗争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解放思想。总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4.史观整合:运用文明史观、社会史观和生态史观整合西方文明在与中国衣、食、住、行、通信、习俗等各方面碰撞融合中的变迁。,(2017全国文综,28)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

3、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对兴办实业的限制,第一步:定时空1897年,天津 第二步:抓题眼“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第三步:析选项,1.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 列强侵华的客观影响: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冲击着中国社会旧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 政府政策的影响:因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民族主义的驱使: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使“

4、实业救国”思潮具有日益广泛的社会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与力量源泉。,2.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 根本因素: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使得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主观因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自身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客观因素: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例】 (2018江苏单科,7)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

5、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 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混淆历史概念,查短 本题考生容易错选A项,错选的主要原因是考生对于绘画类别不清楚,弄不清写意画与写实画两个概念的区别,误将材料中写实画当作A项顾恺之的写意画。 补短 强化基础知识,重视对历史概念的比较。顾恺之潜心研究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而图片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属于写实画作,不是写意,故A项错误;图中人物有不少仍是传统的打扮,“国民共识”夸大其词,故B项错误;图中仅见马车、黄包车,而“清

6、朝末年”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是汽车、飞机,故C项错误;“清朝末年”中国的社会生活总体上呈现新旧杂陈的特点,与图中的人物服饰、西式马车等相符,故D项正确。,一战爆发后民族工业的发展是中国第二次工业化浪潮 史学家吴晓波在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说:19141924年“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实业投资热,是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它的主角是以盈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我国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年均达到13.4%”。,【例】 19141924年,中国兴起了一轮新的实业投资热,这被史学家称为继

7、洋务运动后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对这次工业化浪潮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结果 B.受到当时政治革命的推动 C.仍然没有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D.其发展与外部国际环境有关,答案,解析,A,解析 抓住材料时间“19141924年”分析可知,“这次工业化浪潮”应该是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符合材料时间“19141924年”,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所述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特点,故正确,不符合题意;一战为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符合材料时间“19141924年”,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对点集训见 学生书小册子,延时符,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