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全程训练计划 复习题: 课练 08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4565 上传时间:2020-01-0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全程训练计划 复习题: 课练 08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年高考历史全程训练计划 复习题: 课练 08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年高考历史全程训练计划 复习题: 课练 08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9年高考历史全程训练计划 复习题: 课练 08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9年高考历史全程训练计划 复习题: 课练 08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历史全程训练计划 复习题: 课练 08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全程训练计划 复习题: 课练 08 Word版含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练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与国共十年对峙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胜利持高度肯定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国人对学习西方的深刻反思B巴黎和会一度给国人获得世界强国地位的希望C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D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抗争引发了国人情绪变化解析: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国人对学习西方的深刻反思,对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认识使得国人开始由向西方学习到转而“以俄为师”,关注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故A项正确;B项不能解释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

2、迅速流行,故B项错误;“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不能据此推断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救亡图存的指导思想,故C项错误;D项不能解释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迅速流行,故D项错误。答案:A2. 1921年,中共“一大”制定了革命纲领,规定“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这表明中共成立后,要进行()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旧民主主义革命C新民主主义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解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材料中的“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不符合,故A项错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所以不可能推翻资产阶级,故B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的任务是反帝反封,与题干不符,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

3、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可知是无产阶级性质的社会主义革命,故D项正确。答案:D3(2018兰州诊断)19251934年中国银行分布情况时间北京(北平)天津上海全国1925年23家14家33家84家1934年2 家10家59家93家银行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上海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 B南方经济超过北方C政治重心南移 D民主革命在京津轰轰烈烈开展解析:表格信息不能反映北京、天津的银行减少的原因,故A项错误;宋朝以后南方经济即已超过北方,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使政治重心由北京转移到南京,从而使北京、天津的银行减

4、少,而上海银行增多,故C项正确;19251934年民主革命的中心在南方,非京津地区,故D项错误。答案:C4(2018泉州质检)1925年,中共“四大”在对于农民运动之决议案中提出“宣传农民组织农民的方法,自当从目前的实际问题入手”,涉及反抗地主、苛税、匪祸、兴办水利等方面。1926年9月,中共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通过农民运动决议案,指出“农民政纲仍是在租额、高利、苛捐等问题上”。这反映当时中共中央()A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B认为农民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力C农村工作与革命中心任务相结合D注重解决农民的迫切愿望和要求解析:1925年中共的工作重心仍然在城市,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

5、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故B项错误;1925年中共的工作重心仍然在城市,在材料的决议中又强调领导农民运动,可见中共将农村工作与革命中心任务相结合,故C项正确;农民的迫切愿望和要求是获得土地,但上述决议中提出“农民政纲仍是在租额、高利、苛捐等问题上”,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故D项错误。答案:C5(2018蚌埠质检)陈独秀在谈到党内合作的方式时说:“只不过是因为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的压力,中国共产党才勉强承认在国民党内开展活动的必要性。”这表明()A中共坚持独立自主的路线 B中共在政治上尚不成熟C共产国际错误指导中国革命 D陈独秀排斥革命统一战线解析:中共迫于第三国际(共产国际)的压力,没有

6、坚持独立自主的路线,故A项错误;中共没有坚持独立自主的路线,表明中共在政治上尚不成熟,故B项正确;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正确与错误都存在,故C项错误;陈独秀排斥的是党内合作的方式,而不是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故D项错误。答案:B6(2018邯郸检测)1926年,毛泽东在向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汇报工作时指出:“国民党的宣传工作特别重视城市而忽略了农村。”他断言:“只有把农民的潜力发挥出来,革命党才能获得战胜帝国主义的力量。”这反映出毛泽东()A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成果B革命工作的重心转移至农村C坚持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武装D肯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解析:据材料可知在国民革命期间,毛泽东

7、主张重视农村,发动农民起来参加反帝斗争,反映了毛泽东致力于巩固革命统一战线成果,故A项正确;毛泽东在1928年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之后,中国革命工作的重心转移至农村,故B项错误;坚持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武装是在大革命失败后,故C项错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在井冈山时期才建立的,故D项错误。答案:A7(2018临沂检测)期别时间入学人数毕业人数黄埔军校第三期1924.101926.113001233黄埔军校第四期1926.31926.1026802654黄埔军校第五期1926.111927.833002418黄埔军校第六期1927.101929.544003970导致表中第五期毕业率与其余各期存

8、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革命的兴起 B外来势力的干涉C国共两党的分裂 D社会经济的停滞解析:黄埔军校第五期在校时间是1926.111927.8,正值国民革命的后期,国民革命的兴起是1924年,故A项错误;1926.111927.8,正值国民革命的后期,外来势力的干涉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这一时期,蒋介石和汪精卫已叛变革命,国共两党分裂,故C项正确;1926.111927.8中国的社会经济并未停滞,故D项错误。答案:C8(2018湖北重点高中联考)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反对地主资产阶级的民主,主张工人农民的民主,打破地主资产阶级经济的和政治的权力,以除去反动社

9、会束缚劳动者和农民自由的一切障碍。”据此可知,这些规定()A是对中共“一大”纲领的修订B巩固了社会主义革命斗争成果C有利于提高农民的革命热情D成为中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解析:本题考查土地革命。材料不涉及对中共“一大”纲领的修订,故A项错误;此时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不存在巩固社会主义革命斗争成果,故B项错误;材料这些规定保障了农民的利益,有利于提高农民的革命热情,故C项正确;宪法大纲不是中共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C91928年2月,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提出:“故今后本党在民众中,其目的为建设的组织、建设的宣传、建设的训练,不特共产党之方法应彻成清除,即本党青年党之幼稚行为,亦须

10、根本纠正。”这反映了国民党()A力图维护一党独裁 B全力围剿工农红军C推进国民经济建设 D与共产党争夺民众解析:根据题目中“故今后本党在民众中不特共产党之方法应彻成清除”得知,国民党力图维护一党独裁,故A项正确;国民党全力围剿红军是在19301935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国民政府推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1935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不特共产党之方法应彻成清除”得出,D项表述片面,故D项错误。答案:A101932年4月25日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孙科发表谈话,宣称:“如左派之共产党与夫右派之国家主义派,只要在法律范围内活动,则当许其结集政治团体,许其作政治竞

11、争。”这反映了国民党()A释放出缓解国共关系的信号 B放弃了围剿红军的政策C为应对国内舆论而故作姿态 D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解析:“1932年”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材料中“当许其结集政治团体,许其作政治竞争”表明缓解的信号,故A项正确;放弃了围剿红军,与“1932年”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涉及为应对国内舆论,故C项错误;抗战胜利前夕,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与材料中“1932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A11(2018邯郸模拟)美国记者斯诺根据在延安采访所得到的资料,于1937年10月在英国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详尽介绍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和共产党人为中

12、国人民解放事业无私奉献、甘愿牺牲的伟大精神,在西方引起轰动,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而广为流传。这反映出()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初步形成B国共实现了由内战到抗战的转变C长征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D长征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有力支持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尚未初步形成,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详尽介绍了红军长征途中在西方引起轰动,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而广为流传”得出长征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1937年10月在英国出版”可知,题中现象发生在长征之后,故D项错误。答案:C12. 1934年12月,中共中央召开黎平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政治

13、局采纳了毛泽东的建议,决定放弃在湘西地区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创立根据地的原定计划,而认为应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川黔边区挺进,黎平会议的决议()A为新领导集体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B使中共确定移师陕北的战略方针C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地位D使中国革命道路出现了重大转折解析:根据材料“1934年12月黎平会议采纳了毛泽东的建议”,为1935年1月遵义会议奠定了基础,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移师陕北的信息,故B项错误;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故C项错误;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故D项错误。答案:A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

14、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选官制度,主要有察举、征召、辟除等方式。两汉的察举,以孝廉最多。察举贤良,一般还要进行对策考试。这种考试方式在南北朝时期越来越被重视,开了隋唐科举制的先声。唐朝沿用并发展了隋代的科举之法,考试内容也有所变化,有经学基础知识、文采词章、经学理论、政论见解等,还有一些专门知识,如律令、算学等。宋代对科举制度进行了多次调整,定制为三年一次,分州试、省试(中央考试)、殿试(皇帝亲试)三级进行。宋代考试内容一直有变化。在宋代废止了行卷和公荐,实现了“一切以程文为去留”。宋代考卷实行糊名弥封制和誊录制。明清时期的科举,采用八股取士,三年一次,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会试的主考、同考由

15、皇帝钦定派遣。考试有严密程序,考官入院,立即封锁内外门户。考生入院时,要逐人搜检。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采用公务员制度。国民政府公布的考试法规定了考试的具体办法和操作规程。考试分为普通考试、高等考试、特种考试。高等考试,甄拔各项荐任职公务员,分为三试,第一试科目为国文、本国史地、国民党党义;第二试为专业科目;第三试为面试和成绩审查。国民政府先后颁布了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任用法。1931年6月,国民政府公布了公务员惩戒法和公务员惩戒委员会组织法,但是得不到严格执行。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不得不指出,“多年来官僚主义已构成政治上的最大弊害,而以敷衍塞责、假公济私为尤甚”。摘编自白

16、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南京国民政府选官制度的新变化。(13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一归纳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回答即可。(2)第一小问“新变化”,根据材料二相关信息归纳概括即可得出答案;第二小问“评述”,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正反两个方面回答即可。答案:(1)特点:不断完善和发展;逐步体系化、规范化;程序日益严密。(6分)影响:有利于吸纳社会精英,形成高素质的官僚队伍;扩大了统治基础,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体现了相

17、对的社会公平,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文化教育的发展和繁荣;对后世的选拔人才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后期走向僵化,禁锢了人们思想,阻碍了社会转型。(6分)(2)变化:确立相关法律制度;政治色彩浓厚;考试内容和形式更专业化和标准化;与国际接轨。(6分)评:受西方文明的影响,逐步法制化;初步建立了公务员体系,有利于人才选拔;有利于维护国民党的统治;社会动荡,法令无法严格执行,腐败现象严重。(7分)14(2018保定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世界历史的大事,也是中学历史教科书不可回避的内容。1923年民国政府出版的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的文化史学纲要首次出现了与马克思主义有关

18、的内容工业革命及其影响(劳工状况及社会主义)。1929年的初级中学历史暂行课程标准的表述上则略去了“社会主义”,简化为“工业革命与劳动问题”。1936年的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和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表述一致,均为“工业革命及其影响”。1940年的修订高级中学历史科学标准和1948年的修订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的表述均为“工业革命及帝国主义之发展”。结合材料及有关历史知识,对民国教科书历史课程标准关于工业革命及马克思主义描述的变化进行解读。(12分)解析:根据材料“1923年”“1929年”“1936年”“1940年”“1948年”等时间结合所学知识解读。答案:20世纪20年代初(第一次国共合作期

19、间),工人运动风起云涌,劳工问题和社会主义受到关注。(4分)1927年后,国民大革命失败,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国共对峙,劳工问题和社会主义逐渐成为政治敏感词汇,故为“工业革命的影响”取代。(4分)20世纪40年代,日本大举侵华,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民政府一党专政,工业革命影响的落足为“帝国主义之发展”。(4分)民国时期教科书对工业革命及马克思主义的描述受到时代背景(国内政治背景)的影响。(2分,注:有此点可增加2分,但总分不得超过12分)刷题加餐练1(2015新课标全国卷,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

20、,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解析:材料信息反映了当时中国中央政权乏力,地方军阀混战。材料中的“皖直交斗”是指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冲突,据此可知该时局出现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因此选D项。答案:D2(2014新课标全国卷,29)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

21、保的主要手段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解析:1926年的中国正值国民大革命时期。从材料信息看,无论是蒋介石,还是北洋军阀、地方军人,他们都标榜“爱国”“爱民”“民权”等民主进步思想,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民主思想已成为社会潮流,因此选C项。材料仅涉及一些人宣传、认同民主思想,不能说明各界思想“趋同”,排除A项;当时的蒋介石是革命力量的代表而非“军阀”,排除B项;从材料信息看,地方军阀并非真心拥护三民主义,D项表述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答案:C3(2012新课标全国卷,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

22、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的含义。从材料信息看,毛泽东认为,由于没有更好的办法采用,俄国只能采用暴力手段,这一手段是“山穷水尽”时的选择,即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4(2016新课标全国卷,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

23、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解析:1930年,中国共产党创建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增加,红色革命区域米价下降,联系中国共产党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种情况的出现应与开展土地革命,农民获得了土地,生产的积极性高涨有关,故选A项。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只是一个次要因素,排除B项;当时根据地政府将主要精力用于巩固和扩大根据地,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答案:A5(2013新课标全国卷,30)1928

24、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映了当时中共中央()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D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解析:材料强调农民游击战争必须与城市革命高潮联合才能发挥作用,意在强调城市革命在中国革命中的中心地位,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否定了农民游击战争在整个革命中的重要作用,A项错误;材料主张农民游击战争要服务于城市革命的需要,C、D两项错误。答案:B6(2017新课标全国卷,41)(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材料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

26、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解析: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一中“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人们认为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及材料二中“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概括;第二小问“不同”根据二者反对的对象概括,“原因”要结

27、合中法两国各自的社会主要矛盾及主要任务分析。答案:(2)相同:追求民主与平等。不同:法国民族主义是反对国内专制;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原因:封建专制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法国社会主要矛盾,争取主权在民是主要任务;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争取民族独立是主要任务;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影响。7(2018河南八市重点高中联考)到了1919年,中国的政治主体学生、教育者、农村有实力者、城市商人、政府公务员、工会以及军人充满着被压抑的爱国主义激情。这可以用来说明()A北洋政府统治不得人心B列强的侵略使民族危机深重C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D工人阶级开始发挥领导作用解

28、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的背景。一战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致人们更加愤懑,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列强的侵略活动,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五四运动的结果,故C项错误;1919年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而非发挥领导作用,故D项错误。答案:A8(2018湖南师大附中检测)李敖说:“五四运动把胡适所希望的一个单纯的文化运动转变为政治运动,扰乱了他那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的梦想,对这个梦想的达成而言,五四显然是一条岔路。”对“岔路”一词的解释最恰当的是()A五四运动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B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主张背道而驰C五四运动继承了胡适解放思想运动初衷D五四运动改变了新文

29、化运动的发展轨迹解析: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胡适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他希望通过单纯的文化运动为中国建立非政治的文化和思想基础,而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政治运动,这使得此后的新文化运动带有更多的政治运动意味,故D项正确。答案:D9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提出:“如果贫苦农民要除去穷困和痛苦的环境,那就非起来革命不可。而且那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那时可以保证中国革命的成功。”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B决定联合农民阶级,实行工农武装割据C把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进行革命D提出由国民革命向土地革命转变的方针解析:本

30、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对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重要性的认识。据材料中“那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那时可以保证中国革命的成功”可知,中共认识到了农民阶级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决定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是在1927年,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农民是工人的同盟军,并非把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故C项错误;提出由国民革命向土地革命转变的方针是在1927年八七会议上,故D项错误。答案:A101921年底至1922年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回到上海后,建议中共加入到国民党之中,该建议立即遭到陈独秀的反对,但在1923年的中共三大上还是通过了中共党员加入国民党的方式来实现国共合作。当时的中共中央认为合作()A可以弱化国

31、民党在中国国内的影响力B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选择C将扩大中共在南方的群众、军事基础D有利于改造和纯洁国民党的阶级成分解析:本题考查国共合作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此时中国共产党才刚刚成立,主要的任务是进行工人运动,在发动工人运动中逐渐认识到敌人的力量太过强大,只有实现国共合作才能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这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选择,故B项正确。答案:B11(2018安徽蚌埠一模)中共在1926年提出:“中国的革命,工人固然占着领导的地位,然非更取得广大的农民群众起来参加,不会成功。全国农民现已走到一个准备暴动的时期,所需要的就是我们去组织。”这表明中共()A把发动农民当作当时

32、的中心工作B认识到了国民党右派的分裂倾向C准备发动农民运动配合北伐战争D开始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政治态度。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农民阶级的重要性,而非把发动农民当作中心工作,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农民对国民革命的重要性,未涉及国民党右派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希望发动农民采争取国民革命的胜利,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1927年后,中国共产党逐渐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故D项错误。答案:C12(2018湖南六校联考)株洲人民革命史载:“1928年5月,中央通过对湖南工作决议案仍然重复3月10日关于举行湘鄂赣粤四省大规模暴动的指示精

33、神强调衡阳和郴州是打通湘粤大道连接广东举行湖南暴动的中心。”这主要说明()A中国革命尚未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B中央存在“左”倾盲动主义错误C土地革命的开展使中共得到农民支持D中国革命大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解析:本题考查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中共的“左”倾冒险主义。根据“1928年5月”可知井冈山根据地已经开始建立,故A项错误;材料“关于举行湘鄂赣粤四省大规模暴动”可知依然执行和敌人硬打硬拼的“左”倾错误路线,故B项正确;材料没提到土地革命,故C项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在1928年远没有达到同反动势力决战的时候,故D项错误。答案:B13(2018河南名校联考)1928年6月,中共六大政治决议案指出:“第一

34、个革命浪潮已经因为历次失败而过去了,而新的浪潮还没有来到,反革命的势力还超过了工农”“党要用一切力量去加紧团结收集统一无产阶级的群众”。这表明 ()A城市暴动仍是中共革命的主要模式B中共迫切需要壮大自身的力量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得到大会的认可D“左”倾冒险主义左右会议进程解析:本题考查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共对革命形势的认识。材料说明此时国民革命运动已经失败,“加紧团结收集统一无产阶级的群众”体现了中共在革命失败后急于壮大自身力量的想法,故B项正确。答案:B141930年5月,中共明确指出:反对国民党改组派的对外修约主张,揭露国民党包括改组派在内的各派系为“帝国主义代理人”。这表明中共 ()A正式

35、与国民政府分道扬镳B树立了较为鲜明的民主革命立场C明确了消灭资产阶级专政D在党派关系上带有“左”倾色彩解析:本题考查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立场。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国共正式分裂,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反对对外修约主张,揭露国民党包括改组派在内的各派系为帝国主义代理人”可见有浓厚的反帝精神,故B项正确;材料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反对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没有明确反对资产阶级,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这种做法是继续高举民主革命的大旗,并不带有“左”倾色彩,故D项错误。答案:B15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内政策有:改良农村组织,增进农人生活,制定劳工法,改良劳动者之生活状况,保障劳工团

36、体,并扶助其发展。这表明国民党意识到()A通过联俄改善外部环境B革命成功需要发动民众C改善民生是其首要任务D国共两党合作的重要性解析:本题考查国民党对工人、农民活动的认识。材料未提及联俄,故A项错误;改善劳动者的生活状况体现了国民党重视团结广大民众,故B项正确;这一时期国民党以取得国民革命成功为首要任务,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国共两党合作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B16下面是19261929年工人党员占中共党员总数比重的变化情况。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B城市工人暴动的惨败C土地革命的广泛开展D反“围剿”斗争失利解析:本题考查19261929年工人党员占中共党员总数比重下降

37、的主要原因。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工人党员遭到国民党右派屠戮,这是工人党员占中共党员总数比重迅速下降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城市工人暴动的惨败是导致工人党员数量减少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从1927年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地区广泛开展土地革命,大量农民党员出现,成为19271929年工人党员占中共党员总数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故C项正确;1934年反“围剿”斗争失利,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171935年1月中共中央决定红军立刻抢渡乌江、攻占遵义;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作报告。这实际上取消了共产国际代表李德独

38、断专行的军事指挥权。这说明当时红军()A得到当地群众的广泛支持B有勇往直前的斗争精神C军事力量超越国民党军队D已着手纠正“左”倾错误解析:本题考查长征时期红军对“左”倾错误的纠正。题中中央作出红军抢渡乌江、攻占遵义的决定时,要求“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作报告”,说明中央坚持集体领导的原则;中央的决定取消了共产国际代表李德独断专行的军事指挥权,说明中央开始纠正“左”倾的军事指挥路线,故D项正确。答案:D对五四运动的影响的认识不准确18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五四运动,第一次大革命是没有可能的。五四运动的的确确给第一次大革命准备了舆论,准备了人心,准备了思想,准备了

39、干部。”毛泽东突出评价的是五四运动()A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B在政党政治方面的作用C在文化系统重建中的地位D对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意义解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没有正确认识五四运动的影响。五四运动后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大革命准备了思想和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启导了广大民众的觉悟,准备了革命力量的团结,为大革命准备了群众基础。答案:A对不同时期民主革命的内容、特点认识不清19.政府印章是政治权力的一种象征,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浓缩了丰富的历史。右图印章见证了一段难忘的岁月,这主要是指()A“国民革命,打倒列强除军

40、阀”B“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C“国共合作,筑就民族抗战坚固长城”D“和平民主,打倒美蒋反动派”解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段特征把握不准确。从印章内容可以看出是成立于1931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与此相联系的是土地革命。答案:B对国民革命的主要任务认识不准确201923年陈独秀指出,“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瞿秋白在同年提出:中国“得最宜于组织最易团结的无产阶级之猛进”,要“联合小资产阶级”,“督促资产阶级而行民族革命”。陈、瞿二人的共同主张是()A改组国民党以进行民族革命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C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两步走D坚持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解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国民革命的主要任务把握不准确。国民党进行改组主要是为了进行国民革命,打击北洋军阀,而不是进行民族革命,故A项错误;材料中陈独秀、瞿秋白主张进行革命阶级的联合,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B项正确;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两步走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故D项错误。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