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人民版历史选习题:(七)及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5050 上传时间:2020-01-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人民版历史选习题:(七)及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人民版历史选习题:(七)及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人民版历史选习题:(七)及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人民版历史选习题:(七)及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版高考人民版历史选习题:(七)及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人民版历史选习题:(七)及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人民版历史选习题:(七)及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版高考人民版历史选习题(七)及解析一、选择题1、(2017洛阳第一次统考)雍正初年设军机房时,仅为处理西北军务,皇帝明其便利隐秘,但其权仍小,为户部一分支下属,至雍正八年时专管军务,而雍正十年成立军机处时已要求知会(即以文书的形式告知)各省。这表明军机处()A可以避免大臣专权B逐渐成为中枢机构C与内阁的地位相当D已失去其绝密特征B结合题中关键信息可知,军机处(房)从只是临时负责西北军务到专管(全国)军务再到成为中央机构并知会各省,这体现了军机处逐渐成为中枢机构的发展历程,B项正确;A、C、D三项说法错误,排除。2、(2017资阳高二检测)“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

2、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这反映韩非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A.人情关系B.伦理道德C.礼乐秩序D.法制建设【解析】选D。材料中“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的含义是只要实行严格的法令就能治理好国家,因此韩非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法律,故选D。A、B、C与材料主旨不符合,他们是儒家倡导的治国理念。3、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这三个派别依次是()A.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B.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C.保皇派,革命派,维新派D.洋务派,革命派,保皇派【解析】选B。“主保中国,次保大清”是

3、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主保大清,次保中国”是地主阶级顽固派的主张;“只保中国,不保大清”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故选B。4、(2014浙江学业水平测试)新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时期的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其中,在民生主义方面的进步有()A.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B.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C.提倡“自由、平等、博爱”D.提出“节制资本”的办法【解析】选D。注意紧扣“民生主义方面”,D是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观点。A、B分别是民族和民权方面的主张,C不是三民主义的内容。5、该作品问世时,正值中国的()A.“文革”后期民众逐步觉醒B.拨乱反正成为时代呼声C.徘徊前进寻找新的方向D.对外开放正向

4、内地深入【解析】选B。材料反映的是该作品在新时期诗歌史开篇之际的地位,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拨乱反正,揭开中国历史发展的新时期,故选B。6、苏格拉底坐牢时,向一名犯人求教新歌。犯人很吃惊:“您就要被处决了,为什么还要学唱新歌呢?”苏格拉底回答说:“这样我死的时候就会多唱一首新歌。”这体现的苏格拉底的思想是()A.人是万物的尺度B.认识你自己C.美德即知识D.人生而平等【解析】选C。A是当时智者学派的主张;D是斯多亚学派的主张。材料信息表明,苏格拉底临死不忘学习知识,实践了其“美德即知识”的主张,本题选C。7、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5、”。被公认为是自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此次获此殊荣对于人类的重大贡献在于()A.深刻改变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B.让人类发现了更遥远的天体C.使人类深刻了解了时空的本质属性D.提供了新的宇宙起源的解释【解析】选C。A是指普朗克提出的量子概念及量子理论;B是伽利略制造的天文望远镜;D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而C是把时空不变的三维空间发展到时空可变的四维空间(长、宽、高、时间)相对论力学,使人类更深刻地了解时空的本质属性。8、19世纪初期世界文学艺术作品紧密结合社会现实,以美好的理想和憧憬从侧面揭示和抨击了当时的社会,充分体现了工业革命时代人们的浪漫情怀。下列最能体现这一

6、时代特征的音乐作品是()A.蓝色多瑙河B.自由引导人民C.唐璜D.悲惨世界【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再现能力。紧扣“浪漫情怀”,再结合“19世纪初期”和“工业革命时代”,可知反映了浪漫主义风格,A是浪漫主义音乐作品,B是浪漫主义美术作品,C、D是文学作品,故选A。二、非选择题9.(2017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

7、、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材料二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定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于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8、”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9分)(2)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9分)【解析】第(1)题,韩愈和康有为都对汉代以来的儒学提出了质疑,都尊崇孔子之道;韩愈复兴儒学针对的是佛教和道教盛行,康有为利用孔子的目的是宣扬维新变法思想,两者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第(2)题,运用辩证的态度、继承发展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答案:(1)共通之处:回归原典、回归孔孟,否定后人的附会、杜撰之说,主张探寻儒学的精神实质,借助儒学为现实服务。(2)态度:应理智地看待孔子与儒学,不应盲目地肯定或否定;将真实的孔子与

9、神圣化的孔子区别开来;借鉴其精华,摒弃其糟粕。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94年8月1日,清政府与日本政府相互宣战。朝鲜为我大清藩属我朝抚绥藩服,其国内政事向令自理。日本与朝鲜立约,系属与国(注:与国指友邦),更无以重兵欺压强令革政之理。各国公论,皆以日本师出无名,不合情理,劝令撤兵,和平商办。乃竟悍然不顾,迄无成说,反更陆续添兵乘我不备,在牙山口外海面,开炮轰击,伤我运船该国不遵条约,不守公法,任意鸱张,专行诡计,衅开自彼,公论昭然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厚集雄师,陆续进发,以拯韩民于涂炭。大清光绪皇帝宣战谕旨(摘录)朕以明治十五年条约(1882年日朝济物浦条约),出兵备

10、变,更使朝鲜永免祸乱,得保将来治安,欲以维持东洋全局之平和,先告清国,以协同从事,清国反设辞拒绝清国之计,唯在使朝鲜治安之基无所归 以损害帝国之权利利益,使东洋平和永无保障事既至此,朕虽始终与平和相终始,以宣扬帝国之光荣于中外,亦不得不公然宣战,赖汝有众之忠实武勇,而期速克平和于永远,以全帝国之光荣。对清国宣战诏书(摘录)比较两则材料,指出一处不同,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所指出的不同之处应明确清楚,说明须史论结合,合理充分)【解析】首先,根据题目要求,在众多的不同中,找出其中一处,作为论点。如:甲午中日战争中双方的外交政策不同。日本政府奉行对外扩张政策,清政府采取的是消极防御政

11、策。其次,根据题目要求,史论结合,从中日两方面,对找出的论点加以论证。如: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了对外扩张之路,力图构建以自己为中心的东亚新秩序,对朝鲜出兵,已实现其帝国的光荣。最后,对这种不同所产生的影响作简要的小结。如:影响到两个国家的不同命运走向,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确立亚洲强国的地位,而中国则进一步沉沦。【答案】评分说明:不同之处:指出的不同之处表述明确清楚。既可指出双方外交政策的不同,也可指出双方对中朝关系的认识不同,对日本出兵朝鲜的认识不同,对甲午战争爆发原因的认识不同等。说明:观点正确,史论结合,分析阐述合理充分。第一等级:观点正确,理由充分,史实准确。(912分)第二等级:观点正

12、确,理由欠充分,史实基本正确。(58分)第三等级:观点基本正确,理由不充分,史实不清。(14分)第四等级:观点不正确,不符合基本史实。(0分)示例:甲午中日战争中双方的外交政策不同。日本政府奉行对外扩张政策,清政府采取的是消极防御政策。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日本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力图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东亚国际新秩序。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日本在战前便已 “出兵(朝鲜)备变”,并企图通过战争“以全帝国之光荣”。而清政府没有对局势变化做出正确判断和积极应对,仍以“天朝上国”自居,因循守旧,维系宗藩朝贡体系;日本出兵朝鲜,清政府未制定正确的战略方针,而寄希望于列强的调停;同时对日本的发展缺乏认识而轻视日本。中日两国的不同外交政策影响到两个国家的不同命运走向。经过甲午一战,日本确立亚洲强国的地位,而中国则进一步沉沦。(示例说明:本示例仅就双方外交政策的不同予以说明,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其他角度不再示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