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5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现代中国外交 单元检测练习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5399 上传时间:2020-01-0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5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现代中国外交 单元检测练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5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现代中国外交 单元检测练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5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现代中国外交 单元检测练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5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现代中国外交 单元检测练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5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现代中国外交 单元检测练习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5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现代中国外交 单元检测练习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通用版)大一轮复习讲义练习:第5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与现代中国外交 单元检测练习 Word版含答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单元检测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7汕头三模,35)1945年9月22日美国宣称,欢迎其他在对日作战中发挥主要作用的国家派遣部队来参加占领(日本),但一切占领部队概归美国指派的最高统帅指挥。美国的意图是()A.以德国方式处理战后日本问题B.将中国纳入资本主义阵营C.以日本为反共桥头堡予以扶植D.排斥苏联以单独占领日本答案D解析二战后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英、法、美、苏四国分区占领,二战后日本被美国单独占领,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国,故B项错误;美国以日本为反共桥头堡予以扶植是在“冷战”开始后,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美国的意图是排斥苏联以单独占领日本,故D

2、项正确。2.(2017临沂三模,34)1946年2月22日21时,美国驻苏联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国务院发回了一份长达数千字的电报。在这份“长电报”中,凯南凭借自己多年在欧洲、俄国外交的观察和思考得出了美苏之间并无妥协共存的可能。这封电报()A.导致反法西斯同盟的破裂B.推动了“冷战”政策的出台C.顺应了全球化时代的趋势D.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答案B解析这封电报导致反法西斯同盟的破裂是不符合史实的,反法西斯同盟的破裂是多种因素的产物,故A项错误;“美苏之间并无妥协共存的可能”,从而刺激冷战的相处方式的产生,故B项正确;“美苏之间不妥协的共存”不利于经济的正常交流,故C项错误;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3、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故D项错误。3.(2018长沙高考猜题卷,6)一九四八年对外援助法规定:“经济合作署署长利用援助款项在美国采购的方式应尽可能不消耗美国资源,不因采购而冲击国内经济;不损害美国人民对生活必需品的满足。”该规定()A.是马歇尔计划中的核心内容B.说明美国对外援助是双赢的C.保证了对外援助的顺利实施D.反映马歇尔计划具有侵略性答案C解析“经济合作署署长利用援助款项在美国采购的方式应尽可能不消耗美国资源,不因采购而冲击国内经济;不损害美国人民对生活必需品的满足”,这些规定确保了对外援助与本国民众利益的一致性,降低了国内关于对外援助的反对声音,保证了对外援助进展的顺利,故C项正确。4.

4、(2018全国100所名校高考冲刺,35)美国副总统亨利阿加德华莱士(18881965)认为马歇尔计划既是对美国商品、资本输出的极大补助,又是加速世界分化的催化剂。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美苏冷战加剧了两极分化B.资本主义阵营亟待美国扶持C.马歇尔计划侧重政治领域D.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已确立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美国借助马歇尔计划把西欧拉入了对苏联冷战的战略轨道上来,加剧了两极分化,故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资本主义阵营,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马歇尔计划是经济措施,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5.下图是一幅联邦德国的宣传海报。海报上画了一段弱不禁风的细长树干,在夹板的

5、护持下已经茁壮成长,并开满了满树繁花。该海报意在说明()A.复兴援助效果显著 B.德国逐渐走向统一C.德国经济畸形发展 D.冷战对抗有所缓和答案A解析海报反映了联邦德国由于受到战争的破坏经济凋敝(弱不禁风的细长树干),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下(夹板的护持)经济得到了极大地恢复和发展(开满了满树繁花),故A项正确;德国逐渐走向统一不是海报表达的主题,故B项错误;德国经济畸形发展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冷战对抗有所缓和也不符合海报的主旨,故D项错误。6.(2017银川一中二模,34)1950年在美国国内,成千上万的华裔和亚裔被怀疑为“间谍”。他们甚至被禁止公开谈论自己的家乡,还有不少人因被指责“同

6、情共产党”而受监禁、驱逐。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在于()A.美国“冷战”政策的影响B.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结束C.美国对亚洲采取敌视政策D.两极格局在政治领域凸显答案A解析美国“冷战”政策的主要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称霸世界,据此可以得出“1950年在美国国内,成千上万的华裔和亚裔被怀疑为间谍。因被指责同情共产党而受监禁、驱逐”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在于美国“冷战”政策的影响,故A项正确。7.“危机期间,菲德尔卡斯特罗的立场远比赫鲁晓夫强硬,他曾建议苏联对美实施报复性核打击,他的强硬立场与苏联力求控制危机的想法不相符合。”这场“危机”()A.推动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B.触发了二战后东亚大规模

7、局部战争C.使古巴核大国地位得到承认D.在美苏妥协后用谈判方式得以化解答案D解析从材料“菲德尔卡斯特罗”“赫鲁晓夫”“核打击”推断,这场“危机”是古巴导弹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影响,而非形成的条件,故A项错误;古巴导弹危机没有对东亚大规模局部战争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产生影响,故B项错误;当时的古巴不是核大国,故C项错误;材料“苏联力求控制危机的想法”推动古巴导弹危机在美苏妥协后用谈判方式得以化解,故D项正确。8.(2017濮阳三模,35)下表时间事件1947年5月22日美国援助希腊、土耳其法案经参众两院通过并由杜鲁门签署成为法律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

8、演说,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英国等12国外长云集华盛顿举行北约签字仪式推动上表中所列美国对外政策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美苏结束了战时同盟关系B.欧洲是美国对外战略重心地区C.美国力图全方位包围苏联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答案B解析表中所列的美国对外政策基本上是围绕欧洲。美国的欧洲政策主要是服务于美国的利益,美苏结束战时同盟关系不是影响美国的欧洲政策的主要因素,故A项错误;表中反映的是美国把欧洲作为对抗苏联的前沿阵地,不能体现“全方位”,故C项错误;二战后苏联的政治军事实力达到可以与美国匹敌的程度,美国并没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故D项错误。9

9、.有学者认为,从19451950年美国的对欧政策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光荣孤立”式的远距离操控、以政治经济援助为重点的有限卷入欧洲事务和以军事援助为重点的全面卷入欧洲事务。美国政策调整的主要原因是()A.遏制苏联的需要 B.欧洲经济的复兴C.美国实力的下降 D.美欧联合的实现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1945年至1950年,随着两极对峙格局的日渐形成,美国与欧洲的关系分别历经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三个阶段,从政治领域逐步向经济和军事领域扩展,故A项正确。10.(2018重庆一中高考考前热身,35)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发表谴责美国侵略越南的讲话;中法建交前夕,

10、为了保密,戴高乐派遣特使富尔绕道柬埔寨、印度前往中国访问,商讨建交事宜。这表明当时()A.国际形势逐渐缓和B.法国意图脱离资本主义阵营C.法美关系面临崩溃D.国际政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答案D解析根据题目中“为了保密,戴高乐派遣特使富尔绕道柬埔寨、印度前往中国访问,商讨建交事宜”得出此时的国际形势依然很紧张,故A项错误;中法建交并非代表法国脱离资本主义阵营,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此时处于美苏两极格局之下,法国属于资本主义阵营,法国是从自身国家利益出发做出了中法建交的决定,故C项错误。11.(2018贵溪一中高考押题卷,35)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提出了“舒曼计划”,该计划主张以法国和联邦德国

11、煤钢工业为基础,把西欧各国的煤钢工业部门联合起来,由一个超国家的高级机构共同管理“联营”。该计划的实施()A.促使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B.促成了战后法德宿怨的和解C.实现商品人员资本自由流通D.标志着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答案B解析“马歇尔计划”是1948年开始实施的,故A项错误;1951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卢森堡、比利时宣布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以法国和联邦德国煤钢工业为基础,把西欧各国的煤钢工业部门联合起来,由一个超国家的高级机构共同管理“联营”, 促成了战后法德宿怨的和解,故B项正确;实现商品、人员、资本自由流通是在1993年欧洲大市场开始运作后,故C项错误;欧洲经济

12、共同体成立于1958年,故D项错误。12.(2018湖南长郡中学高考模拟二,35)1960年,法国试爆原子弹成功,1964年,法国与中国建交,1966年,法国正式退出北约。法国总统戴高乐对外执行独立的民族主义政策,力图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他提出了“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主张西欧联合。这反映了()A.法国主张东西方联合制约美国B.法国力图对抗美苏争夺世界霸权C.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D.法国恢复欧洲霸主地位的战略目标答案C解析法国与中国建交以及退出北约等行动,是法国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并不是为了制约美国,故A项错误;法国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保持独立,而不是为了争

13、夺世界霸权,故B项错误;法国退出北约并主张西欧联合,说明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了分化,故C项正确;根据“力图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可知法国并不是为了恢复欧洲霸主地位,故D项错误。13.进入20世纪80年代,日本领导人多次提出要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使日本成为“得到国际公认的能起领导作用的国家”。但事实上日本大国道路却是步履维艰。制约其成为政治大国的最主要因素是()A.对历史战争问题缺乏诚恳态度B.唯美国马首是瞻缺乏独立的外交C.长期遏制中国恶化了中日关系D.经济持续低迷带来较大负面影响答案A解析日本在谋求政治大国的道路上举步维艰主要是因为在历史战争问题上没有深刻反省,没有得到亚洲国家的认

14、同,故A项正确;唯美国马首是瞻缺乏独立的外交是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原因,不是限制其成为政治大国的最主要因素,故B项错误;长期遏制中国恶化了中日关系与史实不符,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故C项错误;经济持续低迷对日本成为政治大国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最主要因素,故D项错误。14.(2017乌鲁木齐三模,34)冷战后20多年间,美日同盟经历了三次调整,使同盟从最初的“专守防卫”扩大到“周边事态”,再进一步拓展到“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美日同盟关系的三次调整可以说明()A.美国已放弃了对日本的控制B.美日关系的不平等性在进一步增强C.美日同盟的适用范围在缩小D.日本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得到提升答案D解析美国

15、放弃对日本的控制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日本在美日同盟中作用不断增强,故B项错误;材料中美日同盟的适用范围在不断地扩大,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专守防卫”“周边事态”“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日本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在美日同盟的适用范围不断地扩大,地位不断提升,故D项正确。15.(2017大连二模,35)20世纪6070年代,基辛格提出五极世界理论。认为在未来十年乃至20世纪以后 的岁月里,世界上将存在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中国、日本和西欧。这说明基辛格认为()A.美国失去大国地位 B.两极格局走向尾声C.中国融入世界潮流 D.日本成为政治大国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五极世界理论,可知基

16、辛格认为未来两极格局将不复存在,故B项正确。16.(2018福建高三单科质检,24)1971年8月,作为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的印度与苏联签署了印苏和平友好合作条约,规定在任何一方遭到进攻威胁时,双方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和平与安全。该条约()A.凝聚了不结盟运动力量B.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C.影响了美苏“冷战”态势D.促成了中美关系改善答案C解析作为不结盟运动成员国的印度选择与苏联结盟,这是对不结盟运动和力量的瓦解而非凝聚,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阵营在这一时期早已不复存在且印度属于资本主义而非社会主义国家,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结盟,这本身就是对两大对峙阵营以及冷战态势的一种冲击,故C项

17、正确;中美双方的关系在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之后就出现改善的趋势,并未受到苏印结盟的影响,故D项错误。17.(2017肇庆三模,35)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这一现象是()A.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两极格局的瓦解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欧共体的成立答案A解析据材料“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可得20世纪60年代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故A项正确。18.(2018长沙高考猜

18、题卷,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总理在20世纪50年代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强调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一外交原则的提出()A.大背景是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束B.促进了新中国工业化的健康发展C.说明了“一边倒”的外交结束D.体现了新中国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答案A解析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为打破美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遏制,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中国政府以主动的姿态积极和邻近国家还有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A项正确。19.( 2017桂林、百色、梧州、崇左

19、、北海二模,31)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范围内一度兴起“俄语热”。1964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提出:中国学习英、俄语人数的比例,由现在的一比二调整到一比一,然后再逐步调整到二比一。这一变化反映了()A.外交环境的变化 B.国内政局的稳定C.教育体制的改变 D.经济水平的提高答案A解析20世纪60年代学习俄语的比例下降源于中苏关系恶化,故A项正确;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政局受到“左”倾错误干扰陷入一定的混乱,故B项错误;当时教育体制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故C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中国经济增长缓慢,故D项错误。20.(2017太原高三期末,20)1964年与中国建交时,法国

20、总统戴高乐指出,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深厚的文明”。只有中国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来,才能真正解决亚洲乃至世界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这说明()A.中国是实力超强的大国 B.中法两国开展务实外交C.戴高乐向往中国文明 D.中法两国消除了分歧答案B解析1964年中国还不是实力超强的大国,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法国和中国建交中戴高乐的话实际上是认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并且需要中国对亚洲及世界事务进行一定的参与和解决,故B项正确;戴高乐向往中国文明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中法两国分歧是否消除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 21.(2017鹰潭二模,30)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在谈到中国外交时说

21、:“我跟一个外国朋友谈过,我说要搞一条横线,就是纬度,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欧洲。”由此延伸出“三个世界”的理论。这能看出()A.中国逐步放弃反对霸权主义政策B.中国当时把苏联作为最大的威胁C.中美建交有力推动中国外交调整D.受“文革”影响中国外交有“左”的色彩答案B解析中国划的这条横线把美国、日本、欧洲都划进来,而唯独缺少了中国的邻国苏联,因为此时中苏关系处于恶化阶段,所以当时中国将苏联作为中国的最大威胁,故B项正确。22.(2018烟台一模,22)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阅读下图(“”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分别指()A.英法美 B.英美苏

22、C.中苏美 D.美中苏答案D解析20世纪五十年代美与中苏同盟对抗,六十年代中苏关系破裂,中美关系仍然是对抗,七十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中苏关系恶化,美苏争霸,故D项正确。23.(2017广州二模,31)1969年,中国元帅们在讨论国际局势时,认为中国可以参考魏、蜀、吴三国鼎立时诸葛亮的战略方针“东联孙吴,北拒曹魏”。他们的认识()A.是“一边倒”政策的延续B.符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C.与7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理念一致D.是基于“中苏美三分天下势均力敌”的判断答案C解析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故材料不是对“一边倒”政策的延续,故A项错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在冷战结束之后,故B项错误

23、;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恶化,美苏冷战,苏联成为中美共同的敌人,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趋于缓和,故C项正确;20世纪60年代,世界格局仍是两极格局,没有出现中美苏三分天下的局面,故D项错误。24.(2018北京海淀一模,23)国际形势的变化对中国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有重大影响。下列各项对应正确的是()国际形势中国外交方针政策A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与苏联建交结盟B二战后,亚非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冷战开始后,亚洲出现局部热战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广大发展中国家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加入不结盟运动答案B解析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是1955年华约的成立,中国与苏联建交是在194

24、9年,故A项错误;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是在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是二战后亚非国家召开的,没有西方大国参加,促进了亚非地区的发展,故B项正确;亚洲的热战指的是朝鲜战争,因此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无关,故C项错误;中国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故D项错误。25.国务院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一年来,外交工作成果丰硕。习近平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上活动体现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哪些特点()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突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主题C.开展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

25、作D.中国外交政策开始了重大调整答案C解析材料没有涉及联合国,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等具体内容,故B项错误;上合组织与东亚合作等活动内容均是多国之间的外交行为,故C项正确;进入新时期以后,中国的外交政策在立足点和目标等方面就已经进行了重大调整,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26题18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2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20世纪中,1917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两个欧洲以外的大国苏俄和美国踏进历史的主流,宣告两个对立世界的意识形态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冷战,从1917年就已经开始,然而只是在1945年以后,人们才感觉到1945年后

26、,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对其而言意味着它的边界上都是一些“友好的”邻国。而美国是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大国,“安全”对其而言则意味着一个金钱、货物和人才都能自由交换的开放的世界。英约翰W梅森冷战材料二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北约的成员国由原来的12个增加到15个,苏联把东欧国家组织起来,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在争夺势力范围和影响的斗争中,爆发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冷战开始初期,美国就颁布法令和法规,严格控制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贸易。美国颁布了一系列反共、防共的法律和法令。苏联搞阶级斗争扩大化,冤假错案时有发生。刘金质冷战史材料三亨廷顿明确指出,冷战结束后,他要寻找一

27、种新的范式去取代已经过时的冷战范式,认为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亨廷顿文明观的政治倾向十分明显,这从他向美国政府提出的建议中就可一览无余:限制儒教国家和伊斯兰国家扩大军事力量现实地缘政治表明:文明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单位,国家仍然是划分世界的基本尺度。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方永刚、唐复全大国逐鹿新地缘政治请回答:(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1917年苏俄如何踏进“历史的主流”?19451950年,苏联为了自身“安全”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2)据材料二,归纳“20世纪五六十年代,冷战向深度和广度扩

28、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8分)(3)据材料三,概括作者与亨廷顿的不同观点。分析材料中亨廷顿观点的实质。以史实论证“正像冷战时期的世界并未以意识形态的阵营为基本政治单位那样”。(6分)答案(1)踏进主流:十月革命后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措施: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中苏建交与结盟。(2)表现:冷战双方队伍扩大;冷战范围突破了欧洲,向亚洲和拉丁美洲扩展;美国把禁运和制裁作为遏制手段;冷战国内化趋势加强。(任答2点)影响:两极格局的加强;各国与地区力量对比的变化;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任答1点)(3)观点:亨廷顿认为导致冲突的根源是文明的差异,作者认为是国家利益的冲突。实质:维护

29、美国霸主地位。论证:为遏制苏联,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郑和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亚非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郑和在海外从未仰仗“天威”,欺负小国弱国。带领近三万人的武装,在海外没侵占别国的一寸土地,没掠夺别国的一草一木,更没在海外派驻一兵一卒。所经之地,本着“怀柔远人”,“和顺万邦”,“共享天下太平”的宗旨,倡导“王道”,反对“霸道”。以和平友好精神,敦睦邻邦,以德服人,宣扬中华文化,其所表现的是“和平海权”,而非武力侵略行为。郑和出使西洋是中国古代执行和平外交政策的成功范例

30、。摘编自中国历史材料二1953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关于两国在中国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举行谈判时,首次完整地提出了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在亚非会议上改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改为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得到印方的赞同。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先后访问印度和缅甸,访问中,周恩来总理分别同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并共同倡议将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一般国际关系的原则。1955年4月在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引申和发展,并被吸纳进会议通过的处理

31、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之中。摘编自新华网材料三2015年9月28日上午,习近平登上联合国讲台,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这是习近平首次在联合国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他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还呼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近三年来,习近平至少已70次提到命运共同体。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一次次阐述着“中国主张”。摘编自和讯网(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

32、郑和下西洋时期和新中国初期外交活动的异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同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相通之处。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8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前中国外交活动的认识。(4分)答案(1)同:和平友好;互相尊重;敦睦邻邦;以政治目的为主;反对霸权。(四点即可)异:明朝时倡导“王道”(居高临下,以德服人),怀柔远人,厚往薄来;新中国成立初期倡导平等、互惠互利。原因:明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发展程度高;传统的朝贡体制、观念。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经济、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和平安定的周边国际环境;打破

33、美国的孤立和封锁;消除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的恐惧。(2)相通:以和平外交为核心;倡导互惠共赢;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发展;体现了新型国际关系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意义: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国际环境、推动中国外交理念创新、改善中国国家形象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体现了当前国际社会在发展问题上的重要共识,完全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这对于各国在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及在合作共赢基础上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并为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与稳定将产生积极的影响。(3)认识:坚持走和平外交之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本准则。解析第(1)问,抓住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关键词“和

34、平友好精神”“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分析概括相同点;抓住“怀柔远人”“和顺万邦”和“平等互惠”分析比较不同点;抓住两个时期的时代背景分析原因。第(2)问,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三“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概括相通之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可以从对中国和对世界的角度分析。第(3)问,对当前中国外交的认识,可从当前中国对外政策、外交方式、外交的目的、外交的国际责任感等多方面论述。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公民因私普通护照主要版本变化情况统计表版本封面内页印刷防伪程度备注1949版无手工填写防伪手段几乎为零中俄文对照1953版棕色漆布硬皮繁体、竖排、手工填写

35、很低从1956年8月13日起分为因公、因私两类护照1971版棕色人造革软皮同上有一定防伪措施中、法、英文对照,印章有“革命委员会”字样(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1975版同上简体、姓名及地名用汉语拼音同上同上。前面印有“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1980版同上同上同上前面印有“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地有效”1992版枣红色PVC涂塑软皮资料页内容为机器打印采用较多的防伪技术措施1997版玫瑰红色、由植物纤维、乳胶及硝化纤维合成相片等个人资料全部机器打印、反转膜加印采用大量防伪技术措施制作防伪技术水平接近国际前沿2005版相片等个人资料全部机器印刷、反转膜加印同上前面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请

36、各国军政机关对持照人予以通行的便利和必要的协助”。年均签发400万本,80%是因私护照根据陈永利中国公民因私普通护照签发历史沿革等资料整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我国护照主要版本变化中所折射出的历史信息。(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解释和分析逻辑严密。)(12分)答案政治:1971版护照有“革命委员会”的字样,且因私护照几乎为零,体现“文化大革命”时代特征,政治色彩浓厚。经济:从1980版护照开始,不再注明使用范围,反映了中国已经走上对外开放的道路。外交:1949版护照采取了中俄文对照,体现“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71版护照改为中、法、英文对照,体现了中国逐渐与更多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80版护照的使用范围为“前往世界各地有效”,说明我国与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文化生活:由1953版、1971版护照使用繁体字到1975版的简体字,体现了新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2005版护照中因私护照占到80%,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思想观念的改变。科技:封面材质、内页印刷、防伪技术上的变化,都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解析纵向比较表格信息,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科技等方面综合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