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单元综合测试: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5458 上传时间:2020-01-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单元综合测试: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单元综合测试: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单元综合测试: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单元综合测试: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单元综合测试: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单元综合测试: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单元综合测试:三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Word版含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元综合测试三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15页(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838年6月,大臣黄爵滋上奏道光帝严禁鸦片。道光帝将此奏折下发各地将军督抚,令其“各抒己见,妥议章程,迅速具奏”。不久,收到29份议复奏折。检视这些奏折,基本上没有提到英国,对禁烟可能导致英国的反应亦未提及。这反映了()A官场中结党营私现象严重B鸦片走私与英国政府无关C地方大员都反对严禁鸦片D“夷夏之辨”观念根深蒂固解析:材料中未提及官员关系,故A项错误;鸦片走私与英国相关,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地方大员对鸦片的态度,故C项错误;材料中官员不重视英国与走

2、私鸦片的关系,故D项正确。答案:D2(2018郴州市监测)1875年,清政府制定了“海防”和“塞防”并重的国防战略。十年后,将海防建设作为重点,并最终形成了“三洋设防,北洋为重”的海防格局。这一变化是基于()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深刻教训B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C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D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忧虑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并未认识到海防的重要性,而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俄入侵我国,对中国的边疆、沿海均造成威胁,故B项正确;近代军事工业的创建与发展是工具,关键原因是“海疆与京畿地区的安全考虑”,故C项错误;列强掀起瓜

3、分中国狂潮是在19世纪90年代末,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3(2018昆明市模拟)太平天国规定:农户生产的农副产品,留足各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农户中婚丧嫁娶等事所需费用,由国库开支;鳏寡孤独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国库供养。该项政策()A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农民平均主义的理想C满足了农民最迫切的愿望D推动了当时军事斗争的胜利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太平天国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体现了农民平均主义的理想。平均分配社会产品不符合农民阶级私有观念,因而不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项错误;B项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农民最迫切的愿望是获得土地,材料中体现的是分配产

4、品的方案,故C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中分配土地的方案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推动了军事斗争的胜利,而材料中体现的是分配产品的方案,故D项错误。答案:B4孟森先生评价天津条约签订后朝廷大臣的议论:“外使之来,苟非崩角稽首,而与为姑容,其耻甚于亡国。宁以社稷为殉,不使夷虏踪迹相浼(沾染)。”这种思想意在()A维护主权完整 B强调平等交往C坚持闭关锁国 D维护君主权威解析:从“外使之来”,可知是指天津条约中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该项内容不会影响中国主权,故A项错误。互派公使是近代外交的惯例,是平等交往的体现,而材料认为这种交往“其耻甚于亡国”,故B项错误。闭关锁国主要指严格限制与外国的经济往来,材料中

5、只针对外使进京,故C项错误。当时人认为外使进驻北京,势必加强对清政府的监控,不利于维护君主至上的权威,因此害怕外使进京,故D项正确。答案:D5马关条约签订以后,申报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加。这一变化()A说明了媒体引导国人反思和图变B反映了清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监控C证明了国人开始关注日本的文化D折射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解析:申报对日本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正面报道增多是对日本明治维新成果的肯定,也是在引导国人反思和革新图强,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无法反映。C项错在“开始”。单从申报对日本报道增多无法折射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A6(南京临时政府)

6、临时参议院议决以五色旗为中华民国正式国旗,并请大总统孙中山颁布各省执行。但孙对此表示异议,复函据理力争,且以临时大总统名义提请参议院对这一议决加以复议。临时参议院立即对此进行重新讨论,最终正式决定五色旗为中华民国国旗。这一过程表明()A五族共和思想成为共识B南京临时政府统而不治C共和原则得以初步实践D民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解析:根据材料“孙对此表示异议据理力争”,并不能体现共识,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中华民国奉行三权分立,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民主共和制下,三权分立原则得到初步的实践,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民主观念对民间的影响,故D项错误。答案:C7下面框内所叙内容是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某一历史

7、事件的评论,这一事件()评论一:中国人民抗日史的第一步尽管是以和平的形式进行的抵抗。评论二:是由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等在内的不同“社会势力”组成的一个统一战线领导和参加的革命运动。A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B促进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C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D开启了十四年抗战的历程解析: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但巴黎和会无理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材料中“抗日史的第一步尽管是以和平的形式进行”“由中国的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等在内的不同社

8、会势力组成”相符,五四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故B项正确。答案:B81925年,中共“四大”在对于农民运动之决议案中提出“宣传农民组织农民的方法,自当从目前的实际问题入手”,涉及反抗地主、苛税、匪祸、兴办水利等方面。1926年9月,中共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扩大会议通过农民运动决议案,指出“农民政纲仍是在租额、高利、苛捐等问题上”。这反映当时中共中央()A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B认为农民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力C农村工作与革命中心任务相结合D注重解决农民的迫切愿望和要求解析:1925年中共的工作重心仍然在城市,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故B项错误;1925年中共的工

9、作重心仍然在城市,在材料的决议中又强调领导农民运动,可见中共将农村工作与革命中心任务相结合,故C项正确;农民的迫切愿望和要求是获得土地,但上述决议中提出“农民政纲仍是在租额、高利、苛捐等问题上”,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故D项错误。答案:C91933年,中央苏区多次召开经济建设大会,各个根据地先后出现公营商店、公卖处、消费合作社等商业组织。同时,中央又设专门外贸机构组织农产品出口和工业品进口。这些举措首要目的是()A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B恢复和发展工农业C建立集体所有制经济D废除封建经济基础解析:1933年秋,蒋介石调兵百万对红军各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在此背景下“1933年,中央苏区多

10、次召开经济建设大会”“设专门外贸机构组织农产品出口和工业品进口”是为了打破封锁,故A项正确;发展工农业与材料中“商业组织”“设专门外贸机构”不符,故B项错误;1933年,中央苏区面临第五次“围剿”,集体所有制不会是“首要目的”,故C项错误;1933年,中央苏区面临第五次“围剿”,不会是“首要目的”,而材料中没有涉及废除封建经济,故D项错误。答案:A10(2018福州市检测)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将“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这些改动的前提是()A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B第五次反“围剿”

11、斗争的失利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解析:结合1935至1937年的时代背景可知,这一时期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故A项正确;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发生于1934年,故B项错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发生于1936年,故C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1937年9月,故D项错误。答案:A11(2018青岛市检测)1942年1月,美国与中国签订了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美国几乎放弃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取得的所有特权,随后英国等其他的国家纷纷跟进,与中国签订了类似条约。这些条约()A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社会性质结束B符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的

12、需要C意味着帝国主义在华势力被清除D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解析: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终结于新中国的成立而非抗日战争期间,故A项错误;为了巩固并扩大世界反法西斯联盟,英美等主要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放弃在华特权,有利于激发中国军民的抗战决心,故B项正确;帝国主义在华势力被清除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故C项错误;在战争状况下,这些特权的放弃并不能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B12(2018九江市“十校”联考)下图是民国三十六年的土地执照,图片反映的“土地执照”()A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B调动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C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D大大巩固了新中国革命政权解析

13、:从土地执照颁发时间是民国三十六年,即1947年,可知是解放战争时期,巩固农村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调动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颁发土地执照,赢得农民对解放战争的大力支持,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故C项正确;1947年新中国没有诞生,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蒋介石在1928年完成全国统一以后在国防方面,他引进了德国军事顾问来帮助中国实现军事现代化,他颁布陆军典范令与兵役法,使陆军兵器标准化,设立军用化工厂,使最基本的弹药能自给自足,这

14、一时期,中国空军飞机扩充至六百架1935年之后,中央政府把自己的力量扩展到云、贵、川三省,使之成为日后的大后方。这些成绩使中国达到了进行抗日战争所必需的“最低度的标准”。此外,在经济方面,国民政府进行了币制改革,实现了白银国有,这些金融举措均对以后八年抗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摘编自萧功秦第四次选择:国民党的国家主义的权威政治材料二1937年10月29日,在淞沪战场处于不利地位、南京日益受到威胁的紧急情况下,蒋介石召集国防最高会议,做了题为“国府迁渝与抗战前途”的讲话,强调“因为对外作战,首先要有后方根据地。如果没有像四川那样地大物博人力众庶的区域作基础,那我们对抗暴日,只能如一二八时候将中枢退

15、至洛阳为止,而政府所在地,仍不能算作安全”。11月20日,国民政府公开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内称“国民政府兹为适应战况,统筹全局,长期抗战起见,本日移驻重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认为“现在的战争,已不是中日两国的战争,而是整个世界的战争”。由于美、英等国的对日宣战,国民政府也随即将抗战重点转向了争取外援,而后方根据地的战略地位也随即弱化。同时,在蒋介石看来,抗战胜利的基础已经大定,建国的任务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因此在1942年8月又提出了“开发西北”的号召。此时蒋介石关心的重点已经由如何争取抗战的胜利,转向了如何在抗战中完成“建国”任务的问题,这样的转变,也同样表明西南抗战大后方战略

16、地位的减弱。摘编自潘洵“抗战大后方”战略地位的形成与演变(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采取的措施与做出的贡献。(1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南地区战略地位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解析:第(1)问,根据“蒋介石在1928年完成全国统一以后”“1937年10月29日”等信息,从全面抗战爆发前、全面抗战爆发后两个阶段分别概括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国民政府也随即将抗战重点转向了争取外援,而后方根据地的战略地位也随即弱化”等概述即可;第二小问根据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分析以及抗战胜利等知识归纳作答。答案:(1)措施与贡献:

17、全面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颁布陆军典范令与兵役法,使陆军兵器标准化,设立军用化工厂,扩充空军力量等,推动了国防的现代化进程;加强控制云、贵、川三省,使之成为抗战的大后方;推行币制改革,实现白银国有,奠定了抗战的经济基础。(9分)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等战役积极防御抵抗日军,延缓了日本侵华的进程;迁都重庆,确立了以四川为中心的抗战大后方的战略地位,为持久抗战和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奠定了战略基础。(6分)(2)变化:由被确立为抗战后方基地到地位减弱,甚至丧失。(4分)原因:国际形势的变化引发抗战战略的调整;“建国”任务促使国民政府的工作重心发生调整;抗日战争的胜利。(6分)14阅读材料,完

18、成下列要求。材料清军的基本职责是防民为主,内卫为重,以维持社会治安,稳定政治秩序。鸦片战争打响后,因长期奉行“安内重于防外”方针,沿海要地兵微将寡,遇敌入侵,只能从内地零星抽调部队,拼凑成军,千里赴援。在整个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除咸丰帝北逃热河后命镇压太平军、捻军的曾国藩、袁甲三、官文等酌量抽调“勤王”之师外,没有从对内战场抽调过兵。反而于1857年底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后,把大批军队集结在天京周围,重建江北、江南大营;1859年7月从僧格林沁所部中抽调马队2000人分赴山东、安徽,镇压捻军。用于抗击英法联军的兵力严重不足,这是许多战斗失利的重要原因。摘编自李凌清王朝“安内重于防外”方针对两次鸡片

19、战争的影响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内外方针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解析:本题为开放探究型试选论题。需要结合材料和所学,围绕“内外方针与实践”自行拟定,材料反映了近代清政府“安内重于防外”,因此可以从这一方针归纳为由于阶级私利,清政府“安内重于防外”导致对外战争失败;阐述可以从原因、表现和影响进行分析。答案:【示例】(1)论题:固于狭隘的阶级私利,导致清军在对外战争中失败。(4分)(2)阐述: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秩序是清王朝的首要任务,因此清政府奉行“安内重于防外”的政治军事方针。然而,面对外来侵略造成的统治危机和民族危机,清廷依然固守狭隘的阶级利益,坚持既定方针,将稳定内部统治、镇压人民起义作为首要任务,而不是整合国内各种力量抵抗外来侵略,由此影响到其兵力部署,导致中国在反侵略战争中一再失利,中国也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8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