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单元综合测试: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5468 上传时间:2020-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单元综合测试: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单元综合测试: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单元综合测试: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单元综合测试: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单元综合测试: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单元综合测试: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单元综合测试: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 Word版含解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单元综合测试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21页(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凡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与上述条文出自的法律文件相关的是()A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B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C实行社会主义原则和人民民主原则D1949到1954年代行宪法职能解析: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材料中内容与该宪法内容不符,

2、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颁布于1912年,故B项错误;实行社会主义和人民民主原则是1954年宪法所体现的,故C项错误;据材料中,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这些条文应该出自1949年的共同纲领,由于当时还没有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以它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故D项正确。答案:D2号称“四大”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这种所谓“大民主”,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整风反右运动,盛行于史无前例的十年动乱,并曾于1975年首次登上了宪法的大雅之堂,成为中国公民的一项特殊“权利”,最后在1980年才被断然取消。这反映了党和政府(

3、)A对理性与法制认识的回归B开始重视民主与法制建设C对国内外形势的重新认识D工作重心由政治转向经济解析:材料中涉及的时间“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1980年才被断然取消”,在新中国已经尝试民主法制建设,出现曲折,80年代是纠正,故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开始进行民主法制建设,故B项错误;对国内外形势的重新认识这种表述存在问题,不是审时度势,而是修正错误,故C项正确;材料呈现对政治的调整,故D项错误。答案:A3(2018邯郸市检测)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

4、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这一决定()A加强了人民民主监督作用B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C表明我国民主制度的完善D有利于增强法制意识解析:据材料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这一决定起不到人民民主监督作用,故A项错误;社会主义原则在材料无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民主制度的完善,故C项错误;宪法宣誓有利于培养国家工作人员对宪法的忠诚,有利于增强法制意识,故D项正确。答案:D4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既没有写入社会主义原则,也没有写入“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这说明共同纲领()A存在较明显的时代局限性B损害了各民主党派的利益

5、C没有如实地反映中国国情D坚持了新民主主义原则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并非社会主义社会而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作为新民主主义的施政纲领,自然不会把社会主义原则和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写进去,这是在结合当时国情的情况下坚持新民主主义原则的结果,故D项正确。A、B、C三项说法均不符合题意。答案:D5(2018兰州市检测)全面准确理解和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是特别行政区实现“良政善治”的根本原因,是特别行政区长治久安、繁荣稳定的“定海神针”和“压舱石”。“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是()A同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B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C原殖民国家势力必须退出特别行政区D特区享有司法、行政

6、、外交等权力解析:“一国两制”方针的前提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故A项正确;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是“一国两制”内容的具体体现,非前提,故B项错误;“一国两制”首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部问题,不存在殖民国家势力退出特别行政区的前提,故C项错误;在“一国两制”下,特别行政区享有司法、行政、外交等权力,这是“一国两削”内容的具体体现,非前提,故D项错误。答案:A6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在回忆中美建交谈判时说: “如果我们不在这一问题(向台湾出售武器)上明确表示我们的观点,总统及其国内政策顾问和我都强烈地感觉到(中美关系)正常化将会在美国遇到政治麻烦。”这表明()A

7、美国的外交政策是各方势力妥协的结果B是否对台军售成为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C美国国内对于中美建交存在着严重分歧D中美关系正常化不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美关系要想实现正常化,美国必须表明在台湾军售问题上的观点,否则总统等“将会在美国遇到政治麻烦”,体现了总统等与其他政治势力的妥协,故A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是否对台军售是美国国内决定是否与中国建交的核心,而非中美关系的核心,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美国国内的分歧在于是否对台军售,而非是否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故C项错误;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中美两国的共同需要,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故D项错误。答案:A7(2018华中师大测评)从1950年到1951

8、年,新中国不仅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外交关系,而且同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四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促成上述外交成就的外交政策和方针是()A“一边倒”意识形态外交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D“求同存异”外交方针解析:“一边倒”指的是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提出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之初,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C项正确;“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是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与题目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8(2018菏泽市模拟)有学者说,正是万隆会议的召开,“南南合作成为发展中国

9、家的官方政策”,才促进了新中国与非洲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奠定了中非关系的新格局。对此的正确理解是,万隆会议()A提高了中国的综合国力B其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C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外交孤立D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宗旨解析:材料说的是万隆会议对南南合作和中非关系的促进作用,没有涉及中国的综合国力,故A项错误;据材料“正是万隆会议的召开,南南合作成为发展中国家的官方政策,才促进了新中国与非洲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奠定了中非关系的新格局”可知万隆会议对南南合作和中非关系有促进作用,其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故B项正确;打破了西方对中国的外交孤立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故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万隆会议的作用,并没

10、有涉及其宗旨,故D项错误。答案:B9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发表公报,西方媒体称之为“外交核爆”(如图)。这一事件()A打破了美苏两国的核垄断B冲击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C促进了西欧一体化的进程D掀起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解析:题干中的“外交核爆”指的是中法之间的外交关系发展,与核武器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中的“外交核爆”指的是中法之间的外交关系发展,这意味着美国孤立封锁中国的外交政策失败,因而冲击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西欧一体化,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新中国并未出现建交热潮,故D项错误。答案:B10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外交部副部长周南:“20世纪60

11、年代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大批非洲国家独立,而且加入了联合国,他们和中国互相支持。”下列历史事件能够体现这一状况的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日内瓦会议的召开C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D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在50年代,故A项错误;日内瓦会议的召开是在50年代,故B项错误;新中国在1971年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得益于60年代大批非洲国家独立,加入联合国,他们支持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C项正确;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是在21世纪,故D项错误。答案:C111972年,作为中国问题观察家的费正清跟随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费正清当时谈到中美两国间的关系时

12、说:“从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对新中国的外交干涉B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C美中两国间无任何的共同利益D美国对华敌视和遏制政策解析:材料中1950年到1971年,“华盛顿送上月球的人比派往中国的还多”说明两国关系处于紧张对峙状态,其主要原因是美国对华敌视和遏制政策,苏联对新中国并没有进行外交干涉,故A项错误;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加剧了中美之间的紧张状态,但并不是中美对峙的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美中两国间也有台湾问题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并不是没有任何共同的利益,故C项错误;美国对华敌视和

13、遏制政策是造成中美之间关系紧张对峙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答案:D121955年,万隆会议通过的十项原则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不结盟运动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原则;1970年和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有关宣言都接受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因为其()A推动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B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C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D得到了世界上多数国家的认同解析:材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万隆会议、不结盟运动和联合国大会上都得到认可,并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主要是因为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B项

14、正确。D项是B项的结果,排除D项。A、C两项明显不符合题意。答案:B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德州市模拟)六十多年来,中国外交在战略上经历了一个调整、变化和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6年的中共“八大”提出:“伟大的中苏同盟是远东和世界和平的重要支柱”,“兄弟国家”的“同志式的援助”是“不可缺少的”,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团结和友谊,是牢不可破的,是永恒的”,因此“继续巩固和加强这种团结和友谊,是我们最高的国际义务,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摘编自中国网新中国外交六十年材料二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

15、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以压促变,希望“苏东波”在中国出现。面对形势的急速变化,中国政府“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其中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这个战略的核心。张清敏新中国外交战略六次演变历程材料三世界是三维的,第一维是经济的世界,全球化、制造业、贸易的世界,这个世界中中国快速崛起;第二维世界是政治的世界,联合国、战略对话的、谈判中的世界,中国越来越积极,从韬光养晦向战略性介入的过程中转变;中国最短板的是社会的世界,中国基本还没有发声。王逸舟国际政治趋势走过从前,走向未来(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哪一外交政策,据所学知识谈谈采取这一政策的

16、背景。(10分)(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为什么实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9分)(3)材料三认为,哪个领域的外交成就最突出?你认为下一步应如何改变中国的外交“短板”。(6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外交政策”,依据材料一“伟大的中苏同盟”“兄弟国家的同志式的援助”等字眼可推断是“一边倒”政策;第二小问“背景”,以1956年这一时间点切入,结合20世纪50年代的阶段特征,从两极格局已经形成、美国敌视新中国、中苏友好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涉及的时间“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及“政治格局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最深刻的历史性变化”等信息,可推断出“苏东剧变,两

17、极格局结束”这一答案;根据材料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以压促变”可组织好答案;面临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国采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举措来应对,属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的范畴,是所需的答案之一。第(3)问的第一小问“领域”,材料三认为,“世界是三维的”,中国在第一维的经济世界中快速崛起,故经济领域的外交成就最突出;第二小问“措施”,材料三指出,中国“最短板的是社会的世界”,这需要借助“民间的力量”,故应该积极发展民间外交。答案:(1)政策:“一边倒”(或联合苏联)。背景: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美国推行敌视中国的政策;中苏结成友好同盟。(答出两点即可)(10分)(2)原因: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结

18、束;中国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西方对中国以压促变。(答出其中三点即可)(9分)(3)领域:经济领域。措施:积极发展民间外交。(6分)14(2018永州市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的成功是现代史上最重要的发展之一。但是,人们如果根据其近来的高速成长这一事实,就推断中国将会支配世界并威胁到我们的生活方式的话,那就错了。与旧苏联不同,改革者的中国并不寻求改变任何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中国的经济正面临着世界历史上最严重的银行兼并、城市化和就业不足的挑战。不仅如此,到2020年,中国还陷入工作人口严重不足、大量需要扶助的人失去依靠这种人口比例极度恶化的危机。对我们而言,中国最好发展成为日本那样的

19、富裕国家,在一些方面存在优势,在另一些方面却处于弱势。有迹象表明,中国正在朝着这个方向迅速发展。对此,我们应当欢迎,而不是感到恐惧。摘自兰德公司中国与全球化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12分)解析:首先概括材料的观点:“人们如果根据其近来的高速成长这一事实,就推断中国将会支配世界并威胁到我们的生活方式的话,那就错了”。从两个方面论证这一观点,第一,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不会构成威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而且中国“在另一些方面却处于弱势”。第二,中国的发展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

20、,“我们应当欢迎,而不是感到恐惧”。最后,否定中国威胁论的错误。答案:提示(观点正确2分,从两个以上不同角度论述8分,结论2分)示例:中国的发展壮大对世界不会构成威胁。中国并不寻求改变任何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中国需要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正面临着挑战,如国企改革、城市化、就业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这也需要长期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发展,为世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中国已经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但是,中国人口多,区域发展不平衡,在教育、科学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8分)综述,中国的发展和壮大,不仅不会支配世界并威胁到其他国家的生活方式,反而有助于全球经济发展和世界和平。(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