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课时作业:1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5473 上传时间:2020-01-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课时作业:1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课时作业:1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课时作业:1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课时作业:1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课时作业:1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课时作业:1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中全程复习方略历史人教版一轮课时作业:1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Word版含解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17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343页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民国后的舆论强调:“民国建制,亟应规定服制,以期整齐划一。今世界各国,趋用西式,自以从同为宜。”这充分说明()A服饰嬗变认识逐渐趋同B传统服饰退出历史舞台C中国服饰已经完全西化D城乡服饰渐趋走向统一解析:认识逐渐趋同,与材料中“民国后的舆论强调”“亟应规定服制,以期整齐划一”相符,故A项正确;材料中“舆论强调”“趋用西式,自以从同为宜”反而表明传统服饰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故B项错误;材料中“舆论强调”“趋用西式,自以从同为宜”反而表明尚未完全西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规定服制”是指“趋用西式”

2、和传统服饰,而非城乡服饰,故D项错误。答案:A2.戊戌时期,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与“万国同风”,民间应者寥寥。辛亥革命后仅武昌一地,因改穿西式冠履输出白银便达2000多万两;天津在1912年初,一个季度进口洋服洋帽耗资达125万两白银。这反映了() A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群众基础B政治时局对生活习俗的影响 C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D国人对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解析:A项不能反映材料后半部分信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戊戌时期辛亥革命后1912年初”,反映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民国建立对服饰、风俗的影响,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先进习俗取代落后习俗的必然性,故C项错误;材料仅能反映国人随着西方文化的

3、传入,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可程度不断增加,故D项错误。答案:B3(2018菏泽市模拟)民国成立后,在服制上明确规定“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式样一律”,服装已不按职位、身份加以区别,而只是按性别不同、场合不同给以区分。这一变化表明()A服饰不再表现等级划分,体现平等原则B西方服饰在中国服饰领域占据主导地位C传统服饰对新式礼服提供了重要的借鉴D社会习俗变化缓慢,带有鲜明政治色彩解析:“服装已不按职位、身份加以区别”说明服饰不再表现等级区别,“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式样一律”说明体现了平等原则,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西方服饰,占主导地位说法也欠妥,故B项错误;材料未提及传统服饰及新式礼服,故C项错误;民国建立

4、引起服饰的变化,说明社会习俗变化快,故D项错误。答案:A4以下是民国初年新旧婚姻情况对照表,婚姻情况发生的变化反映了()A.新式婚姻提倡自由恋爱 B中国传统婚俗的完全西化C国人对待中外文化缺乏理性 D政治因素对婚姻影响减弱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新式婚姻制度完善,注重自由恋爱,故A项正确;中国传统婚俗有中国特色,故B项错误;材料只提供了婚姻情况,其他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供婚姻与政治相关的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A5民国前期,有人曾与报人王新命谈论选女婿的标准,要求“三十岁以下,又成名又成业者,且非军人”。王回答说:“在科举已废的今天,三十岁以下能够成名成业的非军人,实不可多得。”这反

5、映出() A科举废止导致青年入仕无门 B战乱促使国人尚武精神形成 C时代进步推动婚姻观念剧变 D国家动荡致使社会权势转移解析:结合题中关键信息“非军人”“实不可多得”可知,真正有权力、有地位的大多数都是军人,D项正确。A、B两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对婚姻观变化的原因分析不准确,排除。答案:D6(2018宣城市调研)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A有意贬损中国人道德水

6、准 B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C与中国传统习俗发生抵触 D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解析:材料中的乘车规定是符合文明规范的,不是有意贬损中国道德水准,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这些乘车规则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故B项错误;中国传统习俗也具有讲卫生、讲礼貌的内容,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的乘车文明规范,可知有利于市民公共道德培养,故D项正确。答案:D7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曾表示:“富强之策,全藉铁路交通,拯宜从速兴筑。”不久辞职,全力从事铁路建设,接受了“筹办全国铁路全权”的铁路督办职务。中华民国铁道协会成立时,又亲自担任会长。1918年秋,他在实业计划中,提出了修建10万英里铁路的计划。这说

7、明()A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B孙中山是发展中国铁路事业的先行者 C铁路是最普及、最受青睐的运输方式D近代中国开展铁路建设的重要性解析:材料只提及了铁路方面的情况,其他经济状况不可知,故A项错误;孙中山先生是在理念上支持铁路建设,但不参与具体工作,所以不能讲他是中国铁路的先行者,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铁路以外的建设,没有可比性,故C项错误;从材料“富强之策,全藉铁路交通,拯宜从速兴筑”以及孙中山担任会长,提出修建计划等都说明他对铁路的重视,即体现了铁路的重要性,故D项正确。答案:D8竹枝词中近代上海的新鲜事物:“不须鲤寄与鸿传,电线音驰万里天,两地语言传顷刻,胜于羽箭疾离弦。”

8、这反映出()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近代通讯技术传入中国C市民衣食住行的西化 D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技解析:材料反映的事物与经济结构无关,故A项错误;从材料“电线音驰万里天”“两地语言传顷刻”等信息可以判断是电话,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衣食住行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新鲜事物是洋务运动引进的,故D项错误。答案:B9(2018山东省名校联考)1923年中共中央教育宣传问题决议案强调:“凡能与工人接触之党员当尽力用前锋新青年向导社会科学讲义等材料,使用口语,求其通俗化。”这说明中共早期报刊()A已经失去通达民情的作用B无法完全满足大众的需求C遭遇理论化与通俗性尴尬 D没有认识到普通民众的作用

9、解析:根据题意,中共早期报刊的局限性并不在于失去通达民情的作用而是“使用口语,求其通俗化”,故A项错误;无法完全满足大众的需求是对的,但是并不是最好的答案,并没有讲明白具体为何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故B项错误;要求使用口语,求其通俗化体现了其理论性太强,即遭遇到了理论化与通俗性的尴尬,故C项正确;材料并没有涉及普通民众的作用,故D项错误。答案:C101935年4月3日,“第一届新生活集团结婚”在上海市江湾市府礼堂举行。57对新人结成佳偶。没过多久,汉口、北平等地纷纷效仿,几乎每届都由市长等名流给他们证婚。这反映出()A市民生活习惯日趋文明B追求自由观念深入人心C中国传统习俗逐渐消亡D政府积极推动

10、移风易俗解析:婚礼仅是“生活习惯”的一种体现而已,不能反映其全貌,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是否为自由婚恋,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第一届新生活集团结婚”,仅是上海集体婚礼的开始,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上海市江湾市府礼堂举行”“市长等名流给他们证婚”,集体婚礼体现了一定的政府鼓励行为,故D项正确。答案:D11皖系军阀徐树铮访问法国期间,在巴黎宴请宾客,席间徐树铮致辞:“今晚所备菜肴皆菲薄粗鄙,不堪招待。”酒店经理听后认为徐树铮是对酒店的侮辱,蓄意损害其名誉,于是提起诉讼。这一事件从本质上反映了()A近代中国国际地位低下B中西方在饮食方面的区别明显C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D守旧势力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

11、解析:近代中国国际地位低下与材料主题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饮食的细节,看不出中西饮食区别,故B项错误;徐树铮在宾馆请客,在宴席上的谦虚之词被酒店认为是侮辱,反映了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故C项正确;守旧势力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答案:C121956年1月1日,中国青年第1期发表了一篇题为姑娘们,穿起花衣服来吧的文章指出:“在经济条件的许可下,适当地讲究一些穿着,这种建筑在劳动基础上的改善生活,与剥削阶级的不劳而获,只讲吃穿是不同的。”这反映出()A计划经济取得重大成就B中国政府重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C党的指导思想发生变化D新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得到社会的认可解析:材料没有

12、反映出这一时期中国社会衣着的变化与计划经济成就的关系,故A项错误;“适当地讲究一些穿着”,是“在劳动基础上的改善生活”,体现出中国政府重视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故B项正确;党的指导思想仍然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C项错误;衣着的变化是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与女性社会地位变化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深圳市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十六世纪后期,伴随西洋传教士来华,西方医学知识开始在中国传播。较早介绍到中国的解剖学、生理学著作有泰西人身说概等。关于人体构造,说概中阐述说,造物主对各器官的内部构造巧为安排,以达成人类“致知”

13、的目的。如人身各部分皆成长,独耳骨则否,是因为“生人从幼至老,惟学是务,恒若闻见不广,故以听闻为基,以至无穷无尽”。上主造人,赋予灵魂与身体,亦同时赋予人一个目标:“天主生人,付之灵性聪明,以格物穷理”。在他们的世界里,不论是人体,或是疗病的草木,都只是符号,象征着人与天主的关系,引领着人迈向信仰之途。据祝平一身体、灵魂与天主:明末清初西学中的人体生理知识整理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日益流行。从知识精英到一般知识分子,中国的文化论述里弥漫着讲求卫生、强身救国的主张。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

14、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1903年)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据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西医东传的特点,并说明其形成原因。(12分)(2)与材料一比较,材料二中的“卫生”观念在传播模式上有何不同?简要评价晚清“卫生”观念流行的社会影响。(13分)解析:第(1)问,明清之际西医东传的特点应结合材料一从传教士是传播的主体,医学与教义相结合等方面进行概括,并根据材料指出“十六世纪后期”:西方天主教会面临危机;西方

15、医学仍处于教会控制下;理学为官方哲学;借助理学话语有利于缓和中西文化冲突。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卫生观念,以医学知识为内容;将卫生知识与民族意识结合;以促进民族发展与文明进步为目的。第二小问“评价”,要一分为二,即评价积极方面,也要评价过度宣传,对社会造成的消极影响。答案:(1)特点:传教士是传播主体;医学与教义结合;扩大天主教在华影响是主要目的;借助中国传统文化话语(或理学话语)传播。(每点2分,任答3点6分)原因:西方天主教会面临危机;西方医学仍处于教会控制下;理学为官方哲学。借助理学话语有利于中西文化冲突。(每点2分,任答3点6分)(2)不同:国内知识阶

16、层为传播主体;以书刊、广告、教材等作为传播媒介;以近代西方先进的生物学、医学知识为内容;将卫生知识与民族意识结合;以促进民族发展与文明进步为目的。(每点2分,任答3点6分)评价:(积极)“卫生”观念承载着国家、种族意识,在推动民族觉醒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卫生”作为衡量国家之间现代性差距的尺度,其观念的传播有利于促进现代化进程。“卫生”被商家作为一种消费文化符号,其流行对民族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每点2分,任答3点6分)(消极)但晚清时期,卫生观念流行也存在被滥用、误用现象。如种族优劣论、商家过度宣传等,对社会造成消极影响。(1分)14(2018广西三市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为

17、20世纪中后期中国青年人择偶标准的变迁(单位:%)上表反映了我国青年人择偶标准变化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12分)解析:本题从我国青年人择偶标准的变化切入,以开放探究形式考查近代我国社会的变迁。首先,根据表格信息指出我国青年人择偶标准的变化趋势。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中任意一种变化趋势进行分析说明。分析说明时,应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有理有据。答案:示例趋势:择偶标准由注重政治出身向个人能力倾斜。(2分)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文革”期间,以阶级斗争为纲,“左”倾错误思想严重,政治出身受到重视;改革开放之后,国家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解放,个人能力更受到人们的重视。(10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