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课件:38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5637 上传时间:2020-01-09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99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课件:38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19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课件:38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19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课件:38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19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课件:38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19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课件:38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课件:38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三历史(岳麓版)一轮课件:38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pdf(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第3838讲讲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第十二单元第十二单元 第第38讲讲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真题体验回首教材读史探究研思史论立德树人 真题体验-2- 12345考情分析 1.(2017课标全国,24)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 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能 够识字写字的人数大大增加,文字更被频繁地使用,在实际运用中文字逐 渐简化,故A项正确;汉字的演变与

2、书 写材料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各国变 法的重点是富国强兵,与文字字形的变化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秦朝建立 后实行“书同文”,与材料时间“西周与战国”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A 第十二单元第十二单元 第第38讲讲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真题体验回首教材读史探究研思史论立德树人 真题体验-3- 12345考情分析 2.(2016课标全国,24)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 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 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秦

3、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书同文字”,以秦国的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 但是题干图片反映的是三种字体,故A项错误;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 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题干中“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 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正反映了汉字演 变过程的一部分,故B项正确;三国曹魏时期流行的字体是隶书,这与材料 “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不符,故C项错误;中国原始 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文字”,后来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商朝时汉 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B 第十二单元第十二单元 第第38讲讲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真

4、题体验回首教材读史探究研思史论立德树人 真题体验-4- 12345考情分析 3.(2016课标全国,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 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 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 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社会对艺术的批判并不由皇帝好恶决定,而是由社会决定的,故A项错误;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虽不可超越,但直到唐太宗时期才正式确立了其在中

5、国 书法史上的地位,这说明其艺术成就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王羲之的 艺术成就极高,而且他的书法刚健有力并折中南北,适应了唐太宗时期统 一帝国的需要,并且王羲之的书法受道教影响极大,也适应了唐代三教并 行的时代要求,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推崇王羲之的书法,并未 体现“朝代更替”对艺术评判的影响,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C 第十二单元第十二单元 第第38讲讲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真题体验回首教材读史探究研思史论立德树人 真题体验-5- 12345考情分析 4.(2013课标全国,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 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

6、商贾,无不习闻之,以 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 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明清时期,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繁荣,市民阶层队伍壮大,为适应市民 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小说创作发展繁荣起来,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并未 涉及小说传播宗教的内容,也没有反映封建等级观念受到冲击和社会价值 观念的变化,故A、B、D三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C 第十二单元第十二单元 第第38讲讲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真题体验

7、回首教材读史探究研思史论立德树人 真题体验-6- 12345考情分析 5.(2013课标全国,28)“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 脸谱() A.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B.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剧中的历史人物都有一个固定的脸谱, 每种脸谱又体现了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所以,京剧固化了大众的历史 认知,故B项符合题意。京剧是一种戏剧艺术,并不能真实再现客观历史, 由此可知京剧脸谱无法正确评判历史人物,进而也就无法提升历史人物的 价

8、值,故A、C、D三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B 第十二单元第十二单元 第第38讲讲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真题体验回首教材读史探究研思史论立德树人 真题体验-7- 考情分析12345 年份 试 题 立意角度 命题特点 2017 年 课标全国,42 汤显祖的 牡丹亭 (中外关 联) 近几年课标全 国卷中,本讲在 历史价值观引 领立意方面命 题较多,题目中 较多地渗透了 传承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信 等内容, 课标全国,24 字形演变(文字的频繁使用) 2016 年 课标全国,24 经文残片(汉字演变) 课标全国,41 玄奘西行、 鉴真东渡(中外文 化交流) 课标全国,26 王羲之地

9、位(艺术水平与时 代选择) 2015 年 无考查 第十二单元第十二单元 第第38讲讲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真题体验回首教材读史探究研思史论立德树人 真题体验-8- 考情分析12345 年份 试 题 立意角度 命题特点 2015 年 无考查 集中于对文学 艺术成就的考 查。 备考时注意 文学艺术的发 展对人类历史 发展的重大影 响 2014 年 无考查 2013 年 课标全国,27 小说作用(世俗文化发展) 课标全国,28 京剧脸谱(固化大众认知) 第十二单元第十二单元 第第38讲讲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真题体验回首教材读史探究研思史论立德树人 回首教材-9- 一

10、、汉字与书法 1.汉字 (1)起源: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出现了一些刻画符号。 (2)成熟 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 商周时期出现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 (3)统一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文字使用出现混乱状况;秦统一六国。 统一:秦始皇以小篆为基础,统一全国文字;后又推广书写简便 的隶书。 意义: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十二单元第十二单元 第第38讲讲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真题体验回首教材读史探究研思史论立德树人 回首教材-10- 2.书法艺术的发展 (1)历史条件 士人群体的形成,是书法艺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 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为书法技巧

11、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2)发展历程 魏晋南北朝:汉字发展成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书圣”王羲之的 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隋唐:既有张旭、怀素狂放不羁的草书,也出现了欧阳询、颜 真卿、柳公权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日趋成熟。 宋代: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明代:书法随着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更加强调个性化 的创造。 第十二单元第十二单元 第第38讲讲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真题体验回首教材读史探究研思史论立德树人 回首教材-11- (3)基本特点 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 通过自由变化的线条和疏密得宜的布局,将绘画艺术的情境美 和

12、书写的内容有机融合。 第十二单元第十二单元 第第38讲讲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真题体验回首教材读史探究研思史论立德树人 回首教材-12- 二、绘画艺术 1.历程 (1)新石器时代: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 (2)战国时期:出现用毛笔绘制在绢帛上的作品。 (3)汉代:帛画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 (4)魏晋时期:文人画开始出现,代表人物是顾恺之,绘画理论是“以 形写神”。 (5)唐代:绘画体现盛唐气象,代表人物是吴道子。 (6)宋代: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到更加注重意境;商品经济的发 展促进民间风情画兴起,代表作品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7)明清时期:文人画受时代影响,出现风格奇特的画

13、家;木刻版画 成为小说的插图;出现实用性的年画、布贴画、剪纸画等。 第十二单元第十二单元 第第38讲讲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真题体验回首教材读史探究研思史论立德树人 回首教材-13- 2.特点 (1)既有注重写实的宫廷和民间绘画,又有注重写意的文人画,融 诗、书、画、印为一体。 (2)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 灵活、自由。 第十二单元第十二单元 第第38讲讲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真题体验回首教材读史探究研思史论立德树人 回首教材-14- 三、文学成就 1.诗经 (1)地位: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内容: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

14、中期大约500年的诗歌,分风、 雅、颂三部分。 (3)特点 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以四言为主,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句式。 语言质朴丰富,有现实主义倾向和“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第十二单元第十二单元 第第38讲讲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真题体验回首教材读史探究研思史论立德树人 回首教材-15- 2.楚辞 (1)概况:战国时期屈原等人吸收南方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 造出的一种新体诗歌。 (2)特点:句式自由灵活,瑰丽华美,想象奇特。 (3)代表作:离骚。 (4)地位:“骚体”(楚辞)与“风”(诗经)合称“风骚”,成为中国古 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3.汉赋 (1)出现背景

15、: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 (2)特点:专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带韵散文。 第十二单元第十二单元 第第38讲讲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真题体验回首教材读史探究研思史论立德树人 回首教材-16- 4.唐诗 (1)背景 社会背景: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多元。 制度保障:科举取士制度推动了文学的发展。 文化条件:汉代以来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 (2)代表人物 李白:人称“诗仙”,其作品充分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 的时代精神。 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人称“诗圣”。其作品反映社会现 实,被誉为“诗史”。 白居易:其作品在批判黑暗现实中表达诗人对民间疾苦的深切 同情。 第十二单

16、元第十二单元 第第38讲讲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真题体验回首教材读史探究研思史论立德树人 回首教材-17- 5.宋词 (1)繁荣原因 科举制度的发展和重文轻武的社会风气壮大了知识分子队伍。 天下分裂、战乱频仍,有识之士希望振奋人心。 市井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 (2)特点:词又称“长短句”,便于更加灵活自如地表达情感,并可配 乐演唱。 (3)代表人物:豪放派有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有柳永和李清照。 第十二单元第十二单元 第第38讲讲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真题体验回首教材读史探究研思史论立德树人 回首教材-18- 6.元曲 (1)背景 商品经济发展。 汉

17、族文人在元朝进取无望,心情压抑,用散曲抒发愁闷情怀。 (2)特点:元曲是在宋词、金元俚曲俗谣基础上经文人重新制作而 形成的新诗体,大量使用白话、方言、衬字,与音乐、戏曲结合紧 密。 第十二单元第十二单元 第第38讲讲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真题体验回首教材读史探究研思史论立德树人 回首教材-19- 7.小说 (1)背景 工商业城镇和市民阶层兴起。 由宋元话本脱胎而来的章回体裁小说,逐渐发展成文学的主流。 (2)成就 通俗文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等 “四大奇书”。 短篇小说: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初刻拍 案惊奇续刻拍案惊奇(即“三言”“二拍”)。 批判现实的力作:红楼梦聊

18、斋志异儒林外史等。 (3)评价:在思想性和艺术成就方面达到新的高峰,成为我国古典 文学的瑰宝。 第十二单元第十二单元 第第38讲讲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真题体验回首教材读史探究研思史论立德树人 回首教材-20- 概念阐释市民文学 封建社会后期,为适应城市居民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文学,又称为 城市文学。内容大多描写市民社会的生活和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 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愿望,宋元明话本是其代表作品。它是12世纪以 后随着工商业中心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反映市民思想感情的世 俗文学。 第十二单元第十二单元 第第38讲讲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真题体验回首教材读史探究研思史论立

19、德树人 回首教材-21- 四、梨园春秋 1.萌芽傩戏:傩在原始社会是一种通过娱神来祈求神灵保佑 的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 2.形成南戏: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的一种戏曲,形 成了完备的戏曲形式。 3.成熟元杂剧 (1)特点:多种表演形式结合,故事情节完整。 (2)代表人物及作品: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者,代表作是感天 动地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 4.发展昆曲 (1)特点: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唱腔婉转优雅,熔诗、乐、歌、 舞、戏于一炉。 (2)代表作:汤显祖的牡丹亭。 第十二单元第十二单元 第第38讲讲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真题体验回首教材读史探究研思史论立德树人 回首

20、教材-22- 5.高峰京剧 (1)背景:明清时期,北京作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戏曲舞 台非常活跃,成为各种剧种竞争的场所。 (2)形成过程 起源:清乾隆年间,徽戏剧团三庆班等相继进京演出。 形成:徽班吸取了湖北汉调以及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剧种的 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受京城文化的熏陶浸染,经不断融合吸收 形成新的剧种京剧。 (3)艺术特色: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分生、旦、净、丑四大行 当。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用锣鼓和京胡、二胡、笛子 等管弦控制节奏,唱腔“字正腔圆”。 (4)地位:将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国粹”,在人类文 化艺术的殿堂上放射着奇光异彩。 第十二单元第

21、十二单元 第第38讲讲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真题体验回首教材读史探究研思史论立德树人 读史探究-23- 主题 雅俗共赏雅俗共赏古代中国的文学古代中国的文学 【名家评史】 材料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 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 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 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教 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词,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解读】 作者在材料中分析了宋词兴盛的原因:宋代城市的繁荣,商品经 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民间娱乐

22、场所需要大量歌词,且词更适 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宋代社会的这些变化促进了宋词这一文学体 裁的兴盛。 第十二单元第十二单元 第第38讲讲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真题体验回首教材读史探究研思史论立德树人 读史探究-24- 【思维提升】 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趋势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特点由词藻华丽、对仗工 整、句式严整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这说明古代中国文学的发展 趋势是逐渐平民化。这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而壮大 出现的。 主题 第十二单元第十二单元 第第38讲讲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真题体验回首教材读史探究研思史论立德树人 读史探究-25- 对应训

23、练对应训练 北宋时,民间娱乐场所需要大量歌词,士大夫的词作通过各种途 径流传民间。“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柳永)为词,始行于 世。于是声传一时。”这说明() A.宋词只在民间流行与发展 B.宋代文学日益商品化、市场化 C.宋词婉约派占据主导地位 D.文学平民化、世俗化趋势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宋词只在民间流行与发展”的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出 宋代文学日益商品化、市场化,故B项错误;柳永虽为婉约派代表,但不能 说婉约派占据当时文学的主导地位,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民间娱乐场所 需要大量歌词”“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柳永)为词”,可知宋词反映了 文学平民化、世俗化的

24、趋势,故D项正确。 答案解析 关闭 D 主题 第十二单元第十二单元 第第38讲讲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真题体验回首教材读史探究研思史论立德树人 研思史论-26- 时代特征对绘画风格的影响 时代 画种 时代特征 绘画风格 魏晋 文人画 社会危机、士人群体形成 凸显个性 唐代 画种多样 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文化发 展 雍容华贵 宋代 文人山水 画 重文轻武,理学兴起 注重意境 风俗画 商业繁荣 市井生活 明清 文人画 君主专制强化,商品经济发展 不拘成法 民间绘画 实用性、生活化 第十二单元第十二单元 第第38讲讲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真题体验回首教材读史探究研思史

25、论立德树人 研思史论-27- 对应训练对应训练 (2017江西赣州二模,25)在敦煌艺术中,北魏时代的壁画充分反映 了“流血”“杀戒”等内容,蕴含着撼人心魄的超越时代的“悲壮之美”; 唐代壁画则规模宏大、色彩绚丽、气魄雄浑。这种变化说明() A.艺术创作风格不同 B.北魏时期社会状况 C.艺术与现实的关系 D.唐朝国家统一强大 答案解析解析 关闭 材料中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艺术创作风格不同只 是表象,不能反映实质,故A项错误;材料中唐代的壁画能体现唐朝的社会 状况,B项表述不涉及唐代,故排除;北魏与唐朝的不同艺术风格分别反映 了两朝的社会状况,故C项正确;材料除了反映唐朝的

26、社会状况外,还反映 了北魏的社会状况,故D项错误。 答案解析 关闭 C 第十二单元第十二单元 第第38讲讲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真题体验回首教材读史探究研思史论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从古到今,孙悟空的艺术形象发生了很大变化。 时 期 宋元 明清 “文化大 革命”时 期 改革开放以后 形 象 特 点 神通广大,追 求个人享乐, 爱憎不鲜明 从任性妄 为到诚心 向佛 不畏强 权,敢于 抗争 斩妖除魔的正义化身, 向现实妥协的悲剧代 表,叛逆不羁的个人英 雄 摘编自张久瑛试论孙悟空形象的形成和演变、 刘继兴毛泽东耐人寻味的“孙悟空情结”等 从以上材

27、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孙悟空形象的差异,并从 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说明:可以赞同或反对材料中 所呈现的“差异”,但必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第十二单元第十二单元 第第38讲讲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真题体验回首教材读史探究研思史论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29- 思路导引: 第一小问差异,一是要注意题目“两个相邻的时段”,可 以选择宋元和明清、明清和“文化大革命”时期、“文化大革命”时 期和改革开放以后;二是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第二小问论述,注意 “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根据所选时段从时代的政治、经济、文 化教育等方面进行说明,史论结合、史实准确;最后对论述

28、做一个 总结。 第十二单元第十二单元 第第38讲讲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 真题体验回首教材读史探究研思史论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30- 参考答案: 示例 差异:从宋元到明清,孙悟空的形象从追求个人享受转变为诚心 向佛。 论述: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物质享受逐步受到 个人重视;话本、杂剧的兴起给民众的精神生活带来了更多选择; 佛教的本土化趋势也影响到孙悟空艺术形象的塑造。明清时期,商 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个性解放;封建伦理纲常中 对个人欲望的束缚和对“良知”的追求影响艺术形象的塑造;小说、 戏曲的多种表现手法使孙悟空的艺术形象进一步完善。 总之,人物的艺术形象受时代特征影响而不断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