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历史二轮专题版社会热点专项练:2 深化改革 强国之策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5906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历史二轮专题版社会热点专项练:2 深化改革 强国之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历史二轮专题版社会热点专项练:2 深化改革 强国之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历史二轮专题版社会热点专项练:2 深化改革 强国之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历史二轮专题版社会热点专项练:2 深化改革 强国之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历史二轮专题版社会热点专项练:2 深化改革 强国之策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历史二轮专题版社会热点专项练:2 深化改革 强国之策 Word版含解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社会热点专项练(二)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20世纪30年代,上海中产阶级学生群体中流行“欲占人间风气先,起居服御用心研。矜奇立异标新式,不是摩登不少年”的说法,看电影、跳舞、喝咖啡等社交活动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必修课。以上现象说明上海()A成为全国时尚中心B主动破除国人陋俗C学生普遍崇洋媚外 D西式生活方式发展D根据材料“上海中产阶级学生群体看电影、跳舞、喝咖啡等社交活动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必修课”可知,西式生活方式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时尚,故D项正确。2下图为近代中国两个时期的工业资本统计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外商企业和民族企业相互促进B国民革命推动民族企业迅速发展C外商企业压制了民族企

2、业的发展D20世纪前后民族企业发展迅速D在近代中国,外商企业依仗着不平等条约长期保持着对民族企业的压制状态,二者之间并不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故A项错误;国民革命始于1924年,与图中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通过图中数据不难看出,与18721894年相比,民族企业在18951913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增幅甚至大于外商创办的企业的增幅,故C项错误;通过图中数据不难看出,中国的民族企业在20世纪前后发展迅速,故D项正确。3(2019南通二模)下图时事漫画生动反映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画中有中高低三株竹笋。漫画作者以“一夜风吹一尺长”的雨后春笋寓意着()A社会主义改造的要求过急B农轻重产业比例严

3、重失调C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发展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C“一夜风吹一尺长”反映了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人民渴望社会主义建设迅速发展的愿望,故选C项;寓意不反映讽刺,故排除A项;改造不涉及产业比例,故排除B项;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在1965年,故排除D项。4(2019乌鲁木齐一模)197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委、省政府选择了不同行业有代表性的重庆钢铁公司、成都无缝钢管厂等地方国营工业企业率先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改革。材料中国有企业“放权让利”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企业自主权B增强企业活力C扩大对外开放D提高区域工业地位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国有企业的放权让利的目的是增强

4、企业活力,故选B项;放权让利的具体内容是扩大企业自主权 ,故排除A项;放权让利是对内改革而不是对外开放,故排除C项;放权让利与提高区域工业地位之间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D项。5下表反映了新时期我国经济运行方式在四个年份中的变化情况。其中“年份4”最有可能是()农产品收购价比率(%)年份1年份2年份3年份4国家定价(%)94.437.022.210.3国家指导价(%)023.020.07.0市场调节价(%)5.640.057.882.7A.1978年 B1985年C1991年 D1993年D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后,市场调节开始发挥主导作用,年份4应该指1993年

5、,故D项正确。6下面是1851年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的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中西方在城市化上的差异表明()国家总人口(单位:万人)农村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百分比(%)英国约1 8004852法国约3 6007525中国约43 2008911A.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远胜于农业文明B中西方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道路明显不同C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西方主动而中国被动D中西方的农村人口对城市化的态度不同A根据表格内容可知,1851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明显低于英国、法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工业革命已经在英国开展,这表明工业文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远胜于农业文明,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

6、排除。二、非选择题(25分)7自古以来,城市就是人类活动的中心地区,在人类文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城镇人口数的变化反映了城市化的进程。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发达国家城镇化率一般达到80%。目前,我国城镇化率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1)材料中图一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分别指出AB、BC两个阶段我国城镇人口的增长趋势及原因。(13分)(2)材料中图二说明在20世纪90年代初两种城镇化率的差距拉大,其原因是什么?为改变这种状态,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12分)

7、解析第(1)问,应注意图一坐标反映19492001年中国城市化进程,AB段是19491961年,BC段是19611977年,再分析AB段城市化进程加快,BC段城市化进程减慢甚至倒退的原因。第(2)问,图二坐标反映了改革开放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说明20世纪90年代两种城镇化率的差距拉大与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密切相关,再说明我国以深化改革来改变这种状态的措施。答案(1)AB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原因:“一五”计划期间,国家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三大改造的推进和完成,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大跃进”运动的推动。BC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城市化趋缓甚至倒退。原因:“文化大革命”导致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大批干部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2)原因: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措施: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进一步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推进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