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训练: 社会热点押题训练 训练10 家国情怀 祖国认同 民族精神.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6110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训练: 社会热点押题训练 训练10 家国情怀 祖国认同 民族精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训练: 社会热点押题训练 训练10 家国情怀 祖国认同 民族精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训练: 社会热点押题训练 训练10 家国情怀 祖国认同 民族精神.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训练: 社会热点押题训练 训练10 家国情怀 祖国认同 民族精神.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训练: 社会热点押题训练 训练10 家国情怀 祖国认同 民族精神.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训练: 社会热点押题训练 训练10 家国情怀 祖国认同 民族精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训练: 社会热点押题训练 训练10 家国情怀 祖国认同 民族精神.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训练10家国情怀 祖国认同 民族精神1.在西周盠驹尊铭文中,有贵族自称是周天子的“旧宗小子”,在“对扬”天子的宠遇时说:“万年保我万宗!”在盠方彝铭文中又说:“万年保我万邦。”据此可知()A.宗法关系已成为西周执政基础B.血缘关系对国家统一的重要性C.宗法与分封制度间的紧密关系D.家国同构是统治者的政治诉求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得周天子的同族人把政治关系和宗法关系视为一体,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血缘关系对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在材料中未涉及,故B项错误;据材料可得“万宗”是宗法制下的宗法血缘关系,“万邦”是分封制下的政治关系,反映了西周国家体制与宗法关系密切结合,是宗统和君统合二为一,C项不

2、能反映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据材料“万年保我万宗”“万年保我万邦”可得西周统治者把宗法关系和君臣关系结合在一起,即家国同构的诉求,故D项正确。2.(2017河北唐山二模,24)中国许多家族都有叙家谱、族谱的习惯,著名的有“孔氏家谱”,在南方一些地区至今仍对“叙谱”情有独钟。这种对祖先的崇拜本质上体现了中国()A.农耕文化的传承性 B.宗法制度的优越性C.家国情怀的普遍性 D.国民心理的劣根性答案A解析中国农耕文化集合儒家文化及各类宗教文化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但主体包括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对祖先的崇拜体现了宗法血缘关系对后世的影响,故A项正确;宗法制度春秋

3、时期已开始瓦解,故B项错误;家国情怀与材料不符,材料强调的是家族情怀,故C项错误;对祖先的崇拜不是国民心理的劣根性,故D项错误。3.非洲岛国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宣布与台湾“断交”,这是自2000年以来第11个国家与台湾“断交”。最近巴拿马“驻台湾代表”即将卸任,但并没有宣布新任人选。这表明()A.国际社会通力促成中国统一B.台湾当局谋求同大陆的和解C.“一个中国”的认同度增加D.两岸关系迎来了更大的进展答案C解析国际社会通力促成中国统一材料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台湾当局谋求同大陆的和解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自2000年以来第11个国家与台湾“断交”,巴拿马没有宣布新任“驻台湾代表”表明认可

4、“一个中国”的国家在增多,故C项正确;两岸关系迎来更大的进展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4.1990年10月7日台湾成立“国家统一委员会”,在1991年2月23日举行的第三次会议中通过了“国家统一纲领”,后经台湾当局行政部门会议讨论通过。“国家统一纲领”阐明:“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促成国家统一,应是中国人共同的责任。”这表明当时台湾()A.认同“九二共识” B.承认“一国两制”C.坚持“一个中国” D.同意两岸通邮、通航、通商答案C解析台湾当局认同“九二共识”发生在1992年,故A项错误;台湾当局时至今日也没有承认“一国两制”,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大陆与台湾均是中国的领土,促成国家统一

5、,应是中国人共同的责任”可知,这一时期台湾当局坚持和认同“一个中国”原则,故C项正确;台湾当局同意两岸通邮、通航、通商,这是发生在2008年而非20世纪90年代的史实,故D项错误。5.2016年11月7日,全国人大对参选香港议员的法律资格进行重新解释说明。人大释法即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解释法律权”,对特区因为法律知识不足和其他特别原因(纷争、诉讼不清)而进行定调。因为香港的司法独立是按照香港基本法由中央授权,香港法院解释基本法的权力也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香港基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即规定: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人大释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大释法有利于清除港独势力B.人大

6、释法是香港繁荣稳定的根本保证C.人大释法一定程度上有违港人治港的原则D.人大释法彰显了中央维护国家统一的决心答案D解析由“香港法院解释基本法的权力也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香港基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即规定:解释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知其强调香港基本法的权力来源,重申中央对其领导地位,故D项正确。6.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A.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 B.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C.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D.西

7、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答案B解析如果晚清政府继续顽固地坚持“天朝上国”思想,就没有理由造成“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故A项错误;清王朝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致使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刺激了广大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爱国救亡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故B项正确;近代中国的分水岭是中英鸦片战争而非中日甲午战争,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很容易推断,“主权”早已在材料中的第一阶段(1875年至1894年)就被引入中国,而且这也不是材料所要表达的主旨,故D项错误。7.民国前期,有人曾与报人王新命谈论选女婿的标准,要求“三十岁以下,又成名又成业者,且非军人。”王回答说:“在科举已废

8、的今天,三十岁以下能够成名成业的非军人,实不可多得。”这反映出()A.科举废除导致青年入仕无门B.战乱催生国人尚武精神形成C.时代进步推动婚姻观念剧变D.国家震荡致使社会权势转移答案B解析材料中强调的重点是民国时期人们的人才观念,不是说科举制废除导致青年入仕无门,故A项错误;材料中“在科举已废的今天,三十岁以下能够成名成业的非军人,实不可多得”说明在民国时期,由于军阀统治,各派之间纷争不断,导致人们崇尚武力,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中的择婿标准可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并未发生剧变,故C项错误;材料仅仅说明社会发展导致人们观念的变化,并不是社会权势的转移,故D项错误。8.1925年孙中山虽然逝世,但

9、国民党的北伐却取得成功。根本原因是()A.国民党内团结一致坚持三民主义B.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C.北伐战争没有遭到西方列强干涉 D.国共两党合作增强了革命力量答案B解析北伐属于民众广泛参与的国民大革命,国民党内团结一致坚持三民主义仅是其成功的原因之一,不可能是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国民大革命能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民众的广泛参与,即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故B项正确;北伐战争中西方列强进行了武装干涉,故C项错误;国共两党合作也仅是国民大革命胜利的原因之一,非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9.“世界似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像中国的学生这样,一致而热切地追求现代的和新的思想。”这种社会和思想的酝酿,引

10、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这场“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的主要影响是()A.推动现代科学的传播 B.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C.加速国家统一的进程 D.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答案B解析材料中“大规模的全国性运动”是指五四运动,推动现代科学的传播并非五四运动的主要影响,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大大促进民众的思想解放,故B项正确;五四运动对国家统一没有太大影响,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发生时日本还未大举侵华,因而五四运动不可能造成掀起抗日救亡新高潮的影响,故D项错误。10.“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

11、于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这次祭奠意在()A.坚持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 B.彰显中共全民族抗战精神C.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D.确认轩辕黄帝的历史地位答案B解析“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不能体现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故A项错误;“中华民国二十六年”为1937年,“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表达了全民族抗战的意图,故B项正确;材料中的祭奠,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更多体现了所有炎黄子孙应该共同抗击日本侵略的理念,故C项错误;“始祖轩辕黄帝”的地位早已确立,故D项错

12、误。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这说明了()A.没有近代西方国家的侵略就没有新中国B.战争是推进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C.战争改变了远东和世界格局D.战争促使中华民族不断反思并最终走向胜利答案D解析从材料“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可知新中国产生是由于中国人民的抗争,故A项错误;战争导致

13、近代中国受到侵略,故救亡图存是推动近代中国学习西方、不断变革的主要动力,故B项错误;从“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可知不是战争而是新中国改变了远东和世界格局,故C项错误;战争使中国人民认识到了自身的落后,不断变革进步改变了中国落后挨打的境地,故D项正确。12.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期中国最主要的政治特征就是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并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将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向社会大众普及。对此说法理解正确的是()A.民族意识的普及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形成发展相互促进B.“一系列运动”不包括有抵制外货、收回利权的反帝爱国运动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将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向大众普及的结果D.民族意识的普及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发展相互促进答案D解析民族意识的普及是对国家的认同,二十世纪初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还没有形成,故A项错误;普及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的运动包括抵制外货,收回利权的反帝爱国运动,故B项错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传播的结果,故C项错误;民族意识是对国家的认同,民族意识有利于争取国家的独立,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是为了民族独立,两者是相互促进的,故D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