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训练: 社会热点押题训练 训练17 包容意识 妥协意识 共赢意识.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6116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训练: 社会热点押题训练 训练17 包容意识 妥协意识 共赢意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训练: 社会热点押题训练 训练17 包容意识 妥协意识 共赢意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训练: 社会热点押题训练 训练17 包容意识 妥协意识 共赢意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训练: 社会热点押题训练 训练17 包容意识 妥协意识 共赢意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训练: 社会热点押题训练 训练17 包容意识 妥协意识 共赢意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学案+训练: 社会热点押题训练 训练17 包容意识 妥协意识 共赢意识.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训练17包容意识 妥协意识 共赢意识1.1687年4月和1688年4月詹姆士二世先后发布两个“宽容宣言”,残酷迫害清教徒。还向英国工商业主要竞争者法国靠拢,严重危害了英国利益。面对此问题,英国资产阶级()A.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 B.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C.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 D.改革议会制度,中等阶级更多参政答案A解析据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发动光荣革命,与新贵族阶层妥协,故A项正确;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主要是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与材料信息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光荣革命后,建立内阁机构,限制国王的行政权,与材料信息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18

2、32 年议会改革,中等阶级更多参政,与材料信息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2.1789年,美国联邦国会通过了1787年邦联国会制定的西北领地法令,规定在西北领地上新建的州不得实行奴隶制,但允许奴隶主到此地区追捕逃奴。这一规定()A.违背1787年宪法的民主原则B.不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C.是南北双方政治妥协的产物D.加剧了英国对北美的商品输出答案C解析题干中提到“在西北领地上新建的州不得实行奴隶制,但允许奴隶主到此地区追捕逃奴”,其中不得实行奴隶制,维护了北方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允许追捕逃奴则维护了南方种植园奴隶主的利益,故C项正确。3.剑桥中华民国史指出,辛亥革命爆发后,“当革命势力表明他们掌

3、握了国家的时候,他承认了民国的必然性。在共和制的最初几年,他为避免同革命领导人完全决裂而讨好他们,面临对抗就作策略上的退却”。这一叙述表明()A.孙中山有效节制了革命激进潮流B.孙中山是政治妥协的成功运作者C.袁世凯为追求政治目标不择手段D.袁世凯是典型的政治实用主义者答案D解析孙中山是革命党的领导人,故A项与“他为避免同革命领导人完全决裂而讨好他们”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人物不是孙中山,故B项错误;从材料“他承认了民国的必然性”,不能得出袁世凯不择手段,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袁世凯在不利于自己的形势下,就妥协退让,反映出袁世凯是典型的政治实用主义者,故D项正确。4.有的史学家称中国辛亥革

4、命为英国版的“光荣革命”。此观点的提出是基于()A.同盟会发动武装起义旨在推翻清朝统治B.武昌起义导致了清政府统治的土崩瓦解C.列强以武力威胁向革命政权施加了压力D.清政府和平交权实现了对袁世凯的妥协答案D解析“光荣革命”是指英国通过不流血的政变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A项武装起义与“不流血”不符,故A项错误;B项也是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故B项错误;C项是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不能够证明材料观点,故C项错误;从“和平交权”可知与“光荣革命” 不流血的政变性质相符,故D项正确。5.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在辛亥最大的启示是妥协中写道:“辛亥革命留给中国留给人类的最大启示,就是中国人用最古老

5、的智慧不战而屈人之兵,共赢双赢。”下列有关各方的“赢”的说法正确的是()A.清政府:获得优待条件,其统治得以延续B.袁世凯:获得各方认可,成为第一任总统C.革命党:共和政体得以确立,民主政治实现D.立宪派:投机革命时获取的权益得以维护答案D解析清政府获得优厚待遇的前提是清帝退位放弃在中国的统治地位,故A项错误;袁世凯所获得的仅是大地主阶级、买办阶级、立宪派和帝国主义的支持,且成为的是第二任临时大总统,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之后,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称雄,中华民国的共和政体名存实亡,民主政治的实现更是无从谈起,故C项错误;立宪派在辛亥革命风起云涌之际,选择投身

6、革命以维护其自身的利益,既暂时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又确保了其自身的政治和经济权益,故D项正确。6.1944年11月,美国总统特使赫尔利访问延安后,对外宣称:“国民政府和国民党所秉持的原则与中国共产党所秉持的原则之间,即使有所分歧的话,分歧也不是很大。” 当时国共两党的原则中“分歧”最小的是()A.抗战进行到底 B.军队上交国家C.建立联合政府 D.推行政治民主答案A解析1944年在抗战期间,国共分歧最小的是抗战进行到底,故A项正确;抗战期间,军队上交国家国共两党存在严重分歧,故B项错误;抗战期间共产党赞成建立联合政府,国民党赞成建立一党专政的政府,故C项错误;抗战期间,共产党主张推行政治民主,国

7、民党主张一个政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故D项错误。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二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学者

8、喻大华撰文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这一妥协具有积极意义。摘编自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材料三19世纪的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有一句名言:“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 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也曾说:“民主依赖妥协。”(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在法国大革命之后的近百年间,法国社会的政治状况如何? 1870年后,法国通过什么方式建立起怎样的民主制度?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所说的“这一妥协具有积极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的英国采用妥协的方式完成政治变革的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答案(1)状况:共和制与君主制不断斗争,政局动荡。方式:1875年初,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2)理解:加快结束清王朝的专制统治;避免了内战和国家分裂;有利于政权的平稳过渡。(3)事件: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