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系统强化练: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科技文艺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6132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系统强化练: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科技文艺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系统强化练: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科技文艺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系统强化练: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科技文艺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系统强化练: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科技文艺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系统强化练: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科技文艺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系统强化练: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科技文艺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系统强化练: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科技文艺 Word版含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系统训练1、西周分封制下等级森严,秩序井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相对稳固。春秋战国时期战乱、兼并等事件频繁发生,促使老子“小国寡民”,孔子“克己复礼”思想产生。先秦诸子的这种复古情绪主要反映了( )A.社会变革符合历史潮流B.先秦诸子的思想落伍C.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D.社会进步与付出代价之间的矛盾2、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天地固然是化育万物之本,但如果万物不经君主、圣人整治梳理,只能以散漫的形式存在,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类,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由此可见,这一认识( )A.是诸子学说趋向统一的体现B.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C.表明儒家思想得到普遍认同 D.意味着

2、百家争鸣的基本结束3、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一变化反映了(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 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 D.从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4、董仲舒哲学之“天”的属性是由道德之天、自然之天、神灵之天三者相结合的混合体,三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道德之天是核心,“仁”是“天”的精神,“天”是“仁”之表象。董仲舒这样构建的“天”的哲学的目的是()A.神化儒家学术强调“独尊儒术”的必要B.吸收道家、阴阳家学说改造儒学C.利用儒家的仁德之政解决现实需要D.利用“天人合一”观念论证儒家学说5、唐朝后期的韩愈把经学家们一直

3、不太重视的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专门抽出来,作为载道的重要经典详加注释,大力宣扬其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到宋代更是把修齐治平放到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并且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成为儒家原始经典中的经典。上述材料典型的表明唐宋时期的儒家学者( )A.认为“理”在儒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B.将纲常伦理注入到生活各个层面C.积极应对佛道之学对儒学带来的挑战D.面临着如何创立儒学新体系的时代课题6、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主要分歧在于( )A.是否遵循“三纲五常”,维护社会秩序B.“理”是否是世界万物的本原C.是否继承孔孟正宗以治理国家D.“格物致知”与“发明人之本心”的矛盾7、在修养理论上,王

4、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发明本心”思想,以“本心”认识“圣贤之心”,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王阳明的这一主张( )A.体现出一定的平等与叛逆萌芽B.有效提升了普通大众的个人修养C.解放了宋明理学对人们的束缚D.被明清三大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扬8、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说明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 )A.根植于高度繁荣的农耕经济B.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C.本质上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9、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振聋发聩的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揭示了“私天下”的危害,工夫之则猛烈押击“孤

5、秦”、“陋宋”。上述思想( )A.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的先声 B.说明了儒家思想主流地位旁落C.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削弱 D.在批判融合中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10、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道:“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与整个自然界分开。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因此,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A.研究人类惟有研究人本身B.个人与社会人、自然界是分不开的C.中国古代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D.人与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对人本身的研究,就是对自然界

6、的研究11、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12、史载.宋以后戏曲发展进入鼎盛时期.从明代起.每年五月三日.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祭拜关羽的活动.此后.关公戏经久不衰。此现象( )A.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形成B.体现了神化儒学的倾向C.突出了戏曲的教化作用D.强化了宗教观念世俗化13、阅读下列材料:家训宗规伦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通

7、过家国意识同构,旨在实现社会和谐,体现了民族传统道德思想与规范。材料一 有子(孔子弟子)曰:“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材料二 约之二: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训约十四条材料三 宣圣谕。圣谕曰:“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此六事乃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能遵守的便是好人。有一件不曾遵守便是恶人。愿我一族长幼会集祠(堂)中,

8、敬听宣读,悉心向善,皆作好人,有过即改,共为盛世良民,贻子孙无穷福泽。明虎墩崔氏族谱族约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仁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有关仁的政治主张。(2)历代许多家训体现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据材料二,归纳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3)儒家的伦理思想深刻影响中国社会。据材料三,指出明代统治者与民众对儒家伦理所持的态度及其各自的做法。(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儒家伦理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14、阅读下列材料: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是一种理论化的社会意识形态,对我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材料一 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

9、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这种情形驱使孔子周游于诸朝廷之间,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关于理解政治的见解。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到了宋代,儒家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佛道的影响也就随之减弱。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

10、人各得自利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孔子“对(当时)实际政治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分析它们最终(汉代)还是流行开来”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儒学代表人物是如何将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并分析其所带来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批判思想家在政治、经济、思想学术方面的思想主张。并分析批判思潮出现的背景?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年代科技发明 (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件百分比件百分比公元1-400年452862%

11、1738%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材料二 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中国曾保持令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技术水平,那时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但16世纪以后,欧洲诞生了近代科学,中国的文明却没有能够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科学史上把这个问题称为“李约瑟难题”。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变化的情况。2.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四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3.

12、你认为313世纪“中国的发明和发现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明清时期,中国为什么不能产生与欧洲相似的近代科学?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据所学,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据材料“西周分封制下等级森严,秩序井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相对稳固。春秋战国时期战乱、兼并等事件频繁发生”说明社会进步付出代价,故选D项;材料“战乱、兼并等事件频繁发生”说明是代价不是社会潮流,排除A项;材料“老子”和“孔子”的保守思想不能说明先秦诸子都落后,排除B项;材料体现保守性一面不是复杂性和多样性,排除C项。 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

13、查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对时代的推动作用。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子思想出现融合现象,但没有趋向统一,故A项错误;“只有经过君主圣人之功,万物,特别是人民,才能各得其所,井然有序”抬高了君主的地位,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持,故B项正确;据所学可知,材料所述内容是法家思想,不属于儒家思想,故C项错误;“百家争鸣”基本结束是在秦朝,故D项错误。 3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初,社会经济凋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了道家的“黄老之术”,即“无为而治”的思想,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的经济实力恢复并日渐增强,国力日盛,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

14、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所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D项正确。 4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董仲舒以“道德之天”为核心,将“仁与“天”结合,其主要目的是要求君主效法道德之天.进而把儒家的仁德之政与西汉的治国策略相结合,以解决相关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故C 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独尊儒术”,故A项错误;董仲舒改造儒学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天人合一”.排除D项。 5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大力宣扬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到宋代更把修齐治平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上”,材料着重论述伦理道

15、德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突出儒学的社会功能,反映了唐宋时期的儒家学者试图构建比较完整的哲学体系,因此选择D。AB材料没有体现,C是理学形成的背景,与题意无关。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三教合一 6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都遵循“三纲五常”,维护社会秩序,都继承孔孟正宗以治理国家,都认为“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但是对于得到“理”的途径是有分歧的,是有矛盾的,程朱理学认为“格物致知”才能得到“理”,而陆王心学却认为“发明人之本心”即

16、可以得到“理”,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D。 7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材料“以本心认识圣贤之心,反对用先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反映了王阳明肯定人的认识的独立性和主动性,这体现了一定的平等性和叛逆性,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王阳明的个人主张,没有体现这一主张是否成为社会共识,无法得出有效提升普通大众的个人修养的结论,B项错误;王阳明的心学属于宋明理学,C项错误;明淸三大思想家主张经世致用,反对心学的空谈,是对心学的反思和批判,D项错误。 8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黄宗羲和唐甄属于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其思想产生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A项错误;黄宗羲和唐甄主张批判君主,限

17、制君权,故B项错误;黄宗羲和唐甄的思想是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故C项正确;黄宗羲和唐甄的思想在当时影响不大,并没有动摇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故D项错误。 9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査黄宗義、顾炎武、王夫之思想主张的影响。根据材料可知,黄宗義、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故选A项。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活跃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在政治、文化上的统治地位,B项错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并达到了顶峰,C项错误;黄宗羲、顾炎武、 王夫之等人开创了儒家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18、,没有形成新理学思想体系,D项错误。 10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解析中国古代较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 人与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对人本身的研究,就是对自然界的研究 解析:李约瑟指出:中国古代科技“研究人类的惟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即古代科技重视研究人;“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儒学反对对自然科学的研究、解释与推广,是阻碍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因素之一。故选C 1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信息的理解。题中强调了小说的传播以及各个阶层对小说的重视。A项错误,小说不是用来传播宗

19、教的,而是一种文化;B项中封建等级观念在材料中没有提及; C项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材料中也强调了市民阶层的推动;D项社会的价值观念问题在材料中没有涉及。 1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市民阶层的形成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故A项错误:材料中将关羽世俗化.体现的是儒学的世俗化特点,不是神化.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当时人们对关羽的态度.特別是关公戏曲经久不衰.说明当时关羽身上体现的忠信”思想有利于教化百姓.故C项正确:材料是对戏曲这一形式的论述.不是宗教发展.故D项错误。 13答案及解析:答案:1.根本:孝悌。政治主张:为政以德(以德治民或德治);实施仁政。2.主要内

20、容:家庭和睦;宗族团结;乡里和谐。3.态度:尊崇儒家伦理。做法:统治者提倡;民众遵守。4.积极作用:维系家庭家族和睦;维护政治、社会稳定;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发展。解析:1.材料一中文字“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说明仁的根本是孝悌,即伦理道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代有关仁的表述众多,其中以孔子的仁爱和以德治国,孟子的“仁政”最为著名。2.从材料二文字中可以直接概括出儒家伦理的主要内容是:“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体现家庭和睦;“即同宗相处,须要安分守己,尊莫凌卑,强莫欺弱;卑幼者不许冒犯长上,富贵者宜怜穷困。”体现宗族团结;“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21、)。”体现乡里和谐。3.从材料中文字“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说明统治者借助儒家伦理道德来巩固统治,显然统治者非常赞成儒家伦理道德的约束作用;而对广大民众而言只能是遵守伦理道德了。4.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能够看出儒家伦理道德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其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材料一、二文字内容说明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维系家庭家族和睦;材料三文字内容说明儒家思想维护政治、社会稳定;结合所学可知儒家思想还传承民族道德,影响思想文化发展。 14答案及解析:答案:1.儒家学说不符合当时社会大变革时代各诸侯国(诸侯争霸)的需求。但儒家主张“仁”“礼”,有利于社会稳定。

22、西汉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适应了君主加强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需要。统治者的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宋代学者吸收佛教、道教思想,积极入世,关怀现实,创立了以“天理”为核心的新的儒学思想体系理学。 影响:注重气节、操守、奋发励志,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有助于中华民族的性格塑造。维系了封建专制制度;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束缚了人们的思想。3.变化:抨击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倡导经世致用。 时代特征: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君主专制强化,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程朱理学、八股取士因循守旧,束缚思想;重农抑商强化。解析:1.本题考查儒家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但他对(当时)实际政治

23、的影响实在微不足道二。二。但是,它们最终还是流行开来,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2.本题考查宋代儒学发展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佛道的流行对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构成了威胁,儒家奋起反击“结合程朱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今也以君为主,夭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等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15答案及解析:答案:1.明清(或16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明清以后走向衰落。2.四大发明的外传,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火药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军事基础;指南针为西欧人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扩张创造了条件,

24、加强了各地的联系,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造纸术、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3.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中央集权国家政权的支持和组织;民族融合,各民族的共同努力;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成果;科技成果的继承与发展;等等。4.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文化专制;实行闭关锁国;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科举制度的束缚;等等。解析:1.以明清为分界线进行回答。2.重点回答四大发明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斗争中的作用,同时对新航路的开辟和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3.从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入手来分析。4.从自然经济的弊端和统治者的政策来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