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小题提速练:14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6762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小题提速练:1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小题提速练:1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小题提速练:1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小题提速练:1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小题提速练:14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小题提速练:14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小题提速练:14 Word版含解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题提速练(十四)(分值:48分,建议用时:20分钟)题号123456789101112得分答案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临沂高三模拟)钱穆在孔子与论语中说,儒家论人生,主张节欲寡欲以至于无欲;但绝不许人寡情、绝情乃至于无情。这表明儒家思想()A主张建立礼乐制度B深受宗法制的影响C认同情感的积极性D提倡人文理性精神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儒家要求人应该讲情义, 主张建立礼乐制度是要求人应该遵守等级名分,故A项错误;宗法制讲究血缘亲情,故B项正确;儒家要求人们认同情感的存在,但材料中没有涉及情感的作用,故C项错误;人文理性精神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和人的作用,故D项错误。

2、2(2017华中师大附中高三押题)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东汉时期的这一现象反映了()A中央和地方存在着尖锐的矛盾B门阀士族的政治作用显著提高C豪强势力推动了国家政权发展D血缘宗族力量制约了专制皇权C据材料“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的话语,这在关于西汉历史的史料中是很少出现的”可知,东汉的豪强势力成为其突出特点,但没有提到其与中央集权之间的矛盾,故A项错误;“门阀士族”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显著现象,故B项错误;由“后汉书中出现了许多诸如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

3、家世两千石的话语”可知,豪强势力在东汉政权中影响非常明显,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家世州郡”“家世衣冠”“世仕州郡”“世吏两千石”“家世两千石”强调某一家族在政治上的地位,没有强调血缘关系,故D项错误。3(2017濮阳高三三模)据统计,唐宰相总计人数为369人,其中十分之九皆为北人。北宋初期,将相重臣几乎全是北人。北宋中叶以后,南人当宰相渐多。这反映出唐宋时期()A学术中心逐步由北向南移转B政治中心逐渐呈现出南人化趋势C政权中心籍贯分布稳定性强D文化中心南移引发政治中心南移B唐宋时期宰相逐渐南人化,但宰相并不是学术的代表,不能说明学术中心的转移,故A项错误;宰相是中央的主要长官,宰相逐渐南人化反

4、映出政治中心逐渐南人化趋势,故B项正确;唐宋时期政权中心逐渐南移,籍贯分布并不稳定,故C项错误;政治中心南移引发文化中心南移,故D项错误。4(2017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模拟)从南宋开始盛行的以职业划分户种的做法,全面实行于元代,到明代依然被保留下来。明代文献中的军户、灶户(制盐)、乐户、果户、菜户、渔户、捕户等,随处可见。这一长时段的现象可以佐证南宋以来()A社会变迁具有内在延续性B政府对专业民户人身控制加强C分户经营稳固了小农经济D社会生产的专业分工基本停滞A南宋盛行的以职业划分户种的做法全面实行于元代并一直保留到明代,这说明社会变迁具有内在延续性,故A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以职业划分户种,未体现

5、政府对民户的人身控制,故B项错误;分户经营能稳固小农经济,但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明代依然推行以职业划分户种的办法,但不能体现社会生产专业分工的停滞,故D项错误。5(2017济南高三针对性训练)从1861年开始,英国人赫德执掌大清海关48年之久,下表为其在职期间海关征税金额表,据此可知()时间金额(单位:万两)186363818771 20618872 05418972 27519073 386A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B中国对外贸易不断发展C对外贸易逆差持续扩大D政府无力维护关税主权B根据题意可知,题目显示的是中国海关征税税额的变化,并未体现出列强如何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

6、中从1863年到1907年数值的不断增长,反映了中国海关收入的不断增加和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故B项正确;题目中并未体现中国对外贸易的顺逆差问题,故C项错误;题干并未体现政府无力维护关税主权,故D项错误。6(2017临沂高三模拟)为了实现思想觉醒的目标,国民政府于1934年发起了新生活运动。这场运动强调培养卫生习惯、雷厉风行、信守诺言、礼貌待人和礼义廉耻这四种传统的价值观。学者和官员被督促去研读十九世纪政治家曾国藩的著述,培养精忠报国的精神。这反映了()A国民政府意识到了人民力量的强大B国民政府为应对日本入侵积极准备C国民政府得到全国民众的广泛支持D运动的开展有助于民众素质的提升D根据材料中国民

7、政府的行为是为了实现思想觉醒的目标,并不是意识到了人民力量的强大,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学者和官员被培养精忠报国的精神”可知与日本入侵有关系,但是培养卫生习惯、雷厉风行、信守诺言、礼貌待人和礼义廉耻这四种传统的价值观与日本入侵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中呈现的是国民政府的措施,并未体现全国民众的意志,故C项错误。71954年宪法的文本表述中,条文中尽量没有用“为、时、应、得、其、凡”等字,而改为“是、的、时候、应当可以、他们或它的、任何或一切”,“规定之”中的“之”字用在一句话的末尾,没有实际意义,也都去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1954年宪法具有灵活性的特点B1954年宪法具有严谨的宪法结构C有

8、利于民众对宪法的理解和拥护D1954年宪法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C材料中尽量不用“为、时、应、得、其、凡”等文言字,不能说具有灵活性,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是对宪法用词的评价,并未涉及宪法结构,故B项错误;材料中将“为、时、应、得、其、凡”等字改为“是、的、时候、应当可以、他们或它的、任何或一切”主要是便于民众对宪法的理解,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宪法的原则,故D项错误。8(2017淄博高三模拟)198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在兴办社队企业的同时,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但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这反映出()A私营经济获得法律认可B农村改革仍未取得突破C国企改革目

9、标逐步明确D传统观念困扰体制转型D材料只是说鼓励农民个人兴办或联合兴办各类乡镇企业,并没有从法律上认可私营经济,故A项错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率先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即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人民公社,建立乡镇,农村改革的实现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打下了基础,故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没有涉及国企改革,故C项错误;据材料“大量新兴的私营企业还是称自己为集体企业”得出传统观念困扰体制转型,故D项正确。9(2017临沂高三模拟)十二铜表法规定:“若(当事人双方)不能和解,则(他们)应在午前到市场或会议场进行诉讼。出庭双方应依次申辩(自己案件)。”这反映出当时的司法审判(

10、)A侧重于当事人的申辩B确保审判结果的公正C遵循严格的司法程序D摈弃旧有的风俗习惯C材料中呈现了先诉讼,而后申辩,但是没有体现侧重申辩,故A项错误;从诉讼到申辩只是审判的两个环节,所以无法确保审判结果的公正,故B项错误;从诉讼到申辩是审判的两个环节这体现了严格遵循司法程序,故C项正确;旧有的风俗习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10(2017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模拟) 1832年议会改革后,英国政府改变了一系列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例如1846年废除了对贵族有利的谷物法,1849年废除航海条例等。改变这些政策()A确立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B大大便利了英国向世界输出资本C表明英国对经济的管制全面

11、加强D提升了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D1840年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确立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故A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主要进行商品输出,故B项错误;改变这些政策削弱了国家对经济的管制,故C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拥有巨大的工业优势,改变这些政策有利于提升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竞争力,故D项正确。11在巴黎开始与凡尔赛对峙的时候,梯也尔表示:“宁要法国,不要首都。”巴黎公社被梯也尔大军围困,而冷眼旁观的德国释放了大量战俘以充实梯也尔的军队。这反映出()A巴黎公社的失败有其必然性B法兰西共和之路具有曲折性C法国共和政体的基础较雄厚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D巴黎公社失败的必然性在材料中

12、没有提及,故A项错误;一次无产阶级革命并不能直接体现出共和之路的曲折性且当时梯也尔政府原本是共和政体,故B项错误;材料所体现的只是梯也尔政府企图镇压巴黎公社运动的反动意图和德国帮凶的角色,并没有对共和政体基础的描述,故C项错误;一方面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疯狂镇压,另一方面则是邻敌德国的助纣为虐,这两方面正是当时法兰西国家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生动体现,故D项正确。12(2017榆林高三二模)有学者认为,文化发展存在着两种基本类型,强调一种类型的文化向另一种类型文化过渡的可能性,并证明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有任何现实的机会成为普遍通用的文化而使所有其他文化服从自己。该观点表明当今世界()A文化发展的多元化B经济全球化的潮流C政治多极化的趋势D各国文化走向统一A根据题干材料“文化发展存在着两种基本类型,强调一种类型的文化向另一种类型文化过渡的可能性,并证明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有任何现实的机会成为普遍通用的文化而使所有其他文化服从自己”可以得出,当今世界文化发展的多元化,故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文化的多元化,没有关于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文化的多元化,而不是说政治多极化,故C项错误;据材料“并证明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化有任何现实的机会成为普遍通用的文化而使所有其他文化服从自己”可知,各国文化有各自的特征,各国文化不可能走向统一,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