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模块3 专题10 市场导向下的近代世界工业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6781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模块3 专题10 市场导向下的近代世界工业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模块3 专题10 市场导向下的近代世界工业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模块3 专题10 市场导向下的近代世界工业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模块3 专题10 市场导向下的近代世界工业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模块3 专题10 市场导向下的近代世界工业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模块3 专题10 市场导向下的近代世界工业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版)教师用书:第1部分 模块3 专题10 市场导向下的近代世界工业经济 Word版含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市场导向下的近代世界工业经济知识主线串联网络构建主题一整体化世界联系从分散孤立到连为一体(对应学生用书第58页)主题纵向贯通时期推动因素主要资本显著特点主要途径影响 (世界市场进程)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18世纪中期)新航路的开辟商业资本暴力手段残酷掠夺殖民扩张和掠夺初现端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后)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资本凭工业优势以炮舰和商品进行不平等贸易初步形成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中后期以来)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资本输出瓜分世界最终形成主题考向探究考向以“时空观念”为载体,迁移考查主干知识1(2017全国卷)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年份约1770179017

2、9318301835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年份175517971835指数427442487869综合上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D分析题干信息可知,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英国国民总收入提升的幅度大于工人阶级收入提升的幅度,意味着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D项正确。据以上分析可知,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并没有同步增长,A项错误。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依赖于机器大生产,B项错

3、误。此时英国工人的工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不能说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C项错误。2(2015全国卷)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时代背景分析。18世纪60年代,英国最先开始进行工业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英国不断向国外输出工业品,从其他国家进口大量原料和包括茶叶在内的消费品,D项符合题意。17、18世纪的英国,等级观念明显,故A项错误。仅从英国茶叶消费群体的变化,无法得出英国崇尚东

4、方生活方式的结论,且这一结论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故C项错误。在素养立意的全国卷历史命题中,创新命题角度,从社会现象与经济的关系角度来考查殖民扩张的影响是其特色之一,如上面两题,就间接考查了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的影响。主题深度剖析1新航路开辟对中国的影响(1)经济上:明朝中后期从菲律宾等地大规模引种西班牙人从美洲带来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南瓜、向日葵、辣椒、番茄等作物,尤其是高产作物甘薯、马铃薯和玉米,使清朝人口急速增长有了粮食保障,还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人们的饮食结构和习惯发生重大变化。欧洲商人对中国商品的大量购买、运输,推动了明清商品经济

5、的发展。(2)外交上:明朝时葡萄牙骗居澳门,荷兰侵占台湾,中国开始反对西方殖民侵略的斗争,郑成功收复台湾就是最为典型的事件。清朝入主中原后,因为害怕汉人和西方殖民者勾结起来威胁统治,实行严格的闭关政策,使清朝丧失了同欧洲充分交流的机会。(3)文化上:罗马传教士直接到中国来,基督教重新在中国传播;传教士为了顺利传教,带来天文、地理、历法、数学、绘画、音乐等方面的书籍和知识,西方文化开始直接在中国传播;中国文化学者开始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西方著作的成果,徐光启和宋应星就是突出的代表。所谓“西学东渐”,就是新航路开辟在文化上的影响。2近代西欧大国兴衰更替的特点由于西欧各国资本原始积累的程度和速度不同,

6、原有的工商业基础及世界航路转移所造成的影响不一致,导致各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这就决定了在争霸战争中的胜负。(1)西班牙虽然最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但其殖民掠夺来的财富并未转化为资本,因此其资本主义发展缓慢。(2)荷兰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海外贸易发达,17世纪成为最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但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够充分,因此在英荷战争中败于英国。(3)法国资本主义在18世纪发展较快,成为欧洲大陆最发达的国家,但其经济发展受到落后的生产关系的严重阻碍,这直接影响了英法战争的最终结局。(4)英国在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控制了殖民霸权,长期占据世界市场主导地位。主题仿真模拟1(2017枣

7、庄模拟)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下列与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导学号:96084052】A西班牙、英国、法国B意大利、法国、荷兰C英国、意大利、荷兰D西班牙、荷兰、意大利D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大量掠夺黄金,但是都被王室消耗掉了,所以“黄金的漏斗”应为西班牙。17世纪荷兰的金融业迅速发展,阿姆斯特丹成为金融中心,故“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指的是荷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商贸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所以意大利衰落下去,因此“新航路的受害者”应该是意大利,故

8、D项正确。2阅读关于英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以下表述正确的是()1562年英国的非洲奴隶贸易开始1583年英国开始在北美殖民1651年伦敦商人开始组建东印度公司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17世纪中后期三次英荷战争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1742年英国与西班牙发生贸易战争1825年史蒂芬孙的蒸汽机车运行成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A优越的地理环境是英国崛起的最重要原因B强大的海上军事实力是英国崛起的基础C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让其成为欧洲霸主D工业革命是其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根本原因B上述材料没有反映出英国优越的地理环境,也并非英国崛起的最重要原因,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在不断的对外扩张中,强大的海

9、上军事实力是英国崛起的基础,故B项正确;英国在与邻国的殖民战争中获胜,成为欧洲霸主,没有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故C项错误;英国在其开始工业革命之前成为日不落帝国,故D项错误。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迅速。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同一时期,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贸易额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趋势,从1870年到1913年,这两类商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2倍多。这种现象说明()A英国仍处于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B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国际分工程度下降C世界各国间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D世界市场需求增长幅度超过工业产品增长幅度C根据材

10、料“英国19%,美国12%,德国13%”,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后起的美、德发展较快,紧随英国,故A项错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发达国家与落后国家的国际分工日益明显,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世界经济发展迅速”“贸易额都增加了2倍多”,说明世界市场形成,国家间依赖程度加深,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市场需求增长和工业产品增长的比较,故D项错误。419世纪末英国在海外营业的银行共有25家,并在各地设立了很多分行。各殖民地设立的银行机构更多,1904年共有50个殖民地银行和2 279个分行;到1910年殖民地银行增至72个,分行达5 449个。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自由主义的盛行B世界市场的形成C垄断资

11、本的膨胀 D资本输出的带动D材料提供的时间是19世纪末,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侵略的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而开设银行就是资本输出的一种重要方式,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主题二工业化经济文明由“蒸汽时代”到“电气时代”(对应学生用书第59页)主题纵向贯通时间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生产方式手工工场工厂垄断组织生产关系以雇佣方式进行手工生产,是向大机器生产的过渡形式以蒸汽为主要动力的机器化生产以科技为先导,竞争联合为手段的电气化生产殖民扩张以掠夺金银财富为主要手段,以资本

12、原始积累为主要目的以夺取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为主要目的对外资本输出、瓜分殖民地,以寻求投资场所为主要目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出现并初具规模基本形成并日渐成熟最终形成大国兴衰葡萄牙、西班牙先崛起后衰落,荷兰称雄一时,英国崛起后取代荷兰并打败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英国成为世界的霸主德、美后来居上,成为新的世界强国,英、法发展较慢主题考向探究考向一以“时空观念”为核心,迁移考查主干知识1(2014全国卷)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这说明()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B工业

13、革命推动妇女解放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A19世纪初,英国已开始工业革命,妇女和女孩们从繁重的手工纺车的辛苦劳动中解放出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使手织机也多半被闲置,材料只说明纺车被弃置,不能得出妇女被解放的结论,故A项正确,B项不正确;材料未体现C项;D项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工业革命是全国卷命题的高频考点,高考对这一主干知识,不断变换角度、反复考查。如工业革命对生产领域的影响、对生产关系的影响等。考向二以“多元情境”为载体,突出考查历史思维能力和史学研究方法2(2016全国卷)19世纪60年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

14、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D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A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铁路与统一国内市场的关系。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19世纪60年代美国不同地区铁路轨距不同,全国没有实行统一的标准轨距。不同宽度的铁轨,说明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故A项符合题意。没有其他行业和部门作比较,无法判断出铁路部门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地位,排除B项。这种情况与制造业的发展状况无关,排除C项。材料也没有体现战争破坏了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排除D项。3(2015全国卷)英、美

15、、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年代1870189619001913比例78%74%72%由上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史实准确解读表格信息。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欧美大多数国家正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故A项错误。这一时期,以英、美、德、法为代表的欧美国家生产力持续快速发展,但其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却不断降低,这说明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化也在不断发展,故选B项。表中只是给出英、美、法、德四

16、国的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没有其他国家的相关信息,故无法得出C项的结论。D项表述正确但是无法从表中得出,故排除。全国卷高考历史学科难度加大的主要原因是试题的灵活度大大提高。如从世界大国经济发展的角度考查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从铁路多种轨距的问题角度来解释制约工业革命发展的因素,从整体上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等多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 考向三以“史鉴功能”为抓手,隐性考查社会热点问题4(2016全国卷)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

17、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A材料关键信息:19世纪上半期,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上升。这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时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对环境的破坏,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故选A项。B项“化学工业”出现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故排除。C项与工业革命时期农业也获得快速发展矛盾,排除。D项与工业革命的发展推动医疗卫生事业整体进步矛盾,故排除。近代以来,人类在创造辉煌现代工业文明的同时,一味滥用赖以支撑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使地球资源过度消耗,生态急剧破坏,环境日趋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了空前紧张的程度。面对严

18、峻的现实,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深刻反思传统的发展观、价值观、环境观和资源观。以史为鉴,以社会热点为切入点,考查对诸多现象的历史反思是高考的重要切入点所在。主题深度剖析1工业革命带来的历史影响2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政治侵略: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侵略: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抗:爱国官兵反抗、太平天国运动反抗: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师夷长

19、技”“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停留在器物层面“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实业救国”,学习西方发展至制度层面社会生活衣、食、住、行、风俗观念近代化主题仿真模拟11813年,英国下议院的一个委员会提出关于限制进口谷物的提议,该议案规定当国产谷物低于每夸特80先令时,禁止进口国外谷物。1815年谷物法正式颁布。而到1846年,英国议会在社会压力下,最终又废除了谷物法。该法由立到废的根本原因是()A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兴起B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盛行C工人阶级政治地位提高D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D重商主义经济思想兴起在新航路开辟后,故A项错误;谷物法的颁布是贸易保护主义,谷物法的废除是自由贸易,故B项错误;工人阶级政治

20、地位提高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19世纪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英国的经济竞争力大大加强,废除谷物法实行自由贸易符合英国的利益,故D项正确。219世纪中叶,为处理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成堆难题,英国通过公共卫生立法,在中央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从总体上指导和监督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在地方建立相应的地方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这主要说明() 【导学号:96084053】A工业革命给英国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B工业革命使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C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法律体系的完善D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政府职能的完善D材料体现英国对工业化带来的问题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A项非材料主旨,错误;工业

21、革命后英国政府仍然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材料内容政府应对工业化问题的措施属于政府行使公共管理职能,并非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错误;材料中仅体现英国制定公共卫生立法,并不能反映英国整个法律体系的完善,故C项错误;为应对工业化带来的问题,英国政府加强公共管理职能并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故D项正确。319世纪30年代,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白麻布、薄纱、蝉翼纱、条纹毛织物,而19世纪晚期后,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发明改变了衣料,人造丝袜成为女性的时尚用品。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A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B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C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D女性审美情趣发生重大变化C单从女性服饰的变化并不能显

22、示出其社会地位的变化,故A项错误;推动女装材料由棉转换至纤维等,这是材料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非棉纺织业的发展,故B项错误;纤维等人工合成材料,依赖的正是以科技为主导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故C项正确;审美情趣虽然与女装的改变有一定的关系,但根本上还是由于科技的发展,这才是真正的物质基础前提,故D项错误。 4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中写道:“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就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因为几十个大企业彼此之间容易成立协定;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了垄断趋势。”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东印度公司的产生是生产和资本集中的结果B垄断组织的形成完全是资本主义经济自发的产物

23、C大企业排挤吞并中小企业,扩展企业规模并联合起来形成垄断组织D当时垄断组织的形成、发展是历史的倒退C垄断组织的产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结果,东印度公司的产生是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时代的产物,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东印度公司走向衰落,故A项错误;垄断组织的形成是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生产和资本集中,大企业通过联合或者兼并小企业而形成垄断组织,并不完全是资本主义经济自发的产物,故B项错误;“几十个大企业彼此之间容易成立协定”“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说明大企业排挤吞并中小企业,扩展企业规模并联合起来形成垄断组织,故C项正确;当时垄断组织的形成、发展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历史的进步,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