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综合集训:1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6868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综合集训:1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综合集训:1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综合集训:1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综合集训:1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综合集训:1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综合集训:1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专题综合集训:1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综合集训(一)古代的中国和世界(对应学生用书第157页)(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导学号:40034028】A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B文化统一与政治统一之趋势并驾齐驱C争霸战争促进了文化的发展与交流D文化发展呈现统一性与多样性共生的局面B材料中各地工艺和文字大同小异,说明文化有统一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也有统一趋势,故B项正确。2汉朝初年,2000石以上的大官

2、僚可以送子弟京师为郎,称为“任子”;拥有资产十万钱而又非商人的人,也可以候选为郎,叫作“赀选”。其后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自此之后郡国岁举孝廉的察举制度宣告确立。这一变化表明()A地方政府的任用官吏权逐渐扩大B官僚富豪失去垄断官位的特权C大官僚大富豪不再支持中央政权D选官制开始受到儒家思想影响D材料“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可知汉武帝制定的官员选拔标准注重道德领域中的“孝”“廉”两个方面,是儒家思想在政治官僚选拔上的反映,故D项正确。3“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同构效应正好刻画了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就此推断画横线处的内

3、容是()A科举制度地主经济B专制皇权 商品经济C官僚政治 地主经济D封建割据 商品经济C“官僚政治”是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形态,是“儒家正统”的政治保障,“儒家正统”是“官僚政治”的理论来源;“地主经济”是封建政权的经济基础,为“儒家正统”提供经济保障,“儒家正统”是“地主经济”的思想基础;“官僚政治”是“地主经济”的政治保障,“地主经济”是“官僚政治”的经济基础。因此,“官僚政治”“儒学正统”“地主经济”三者构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故C项正确。4汉朝时,家族中分财异居的情况很普遍;唐朝时,唐律规定:家长在世,子孙不得别立户籍、分财异物,否则徒刑三年;宋太祖甚至有“察民有父母而别籍异财,论死”的诏令

4、。这反映了()A儒家思想逐步居于统治地位B中央集权制的日益完善C对家族成员的约束日趋加强D父系家长权威不断强化D依据材料“家长在世,子孙不得别立户籍、分财异物” 可知,法律禁止家庭分财异居,实际上是在强化家长的权威,而中国是传统的父权式家长社会,故D项正确。5秦汉以来,灾后君主自谴成为一种常见的历史现象。粗略统计,两汉君主灾后下达的自谴诏书计有30余次,而唐代则达到130多次。直至清代康熙时依旧因为天旱而自责不已。君主自谴的主要意图是() 【导学号:40034029】A宣扬“天人感应”的理论B强化君主专制制度C加强对臣民的社会教化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D君主自谴主要意图是宣扬自己天子的地位,有利于

5、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故D项正确。6新唐书百官志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 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政事堂变迁反映出()A唐朝三省权力牵制体制削弱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逐渐完善C唐朝中枢机构权力依次轮换D我国封建社会皇权运行困局A根据材料“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到“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可知,政事堂由独立的议事机构变为附属的议事机构,三省权力运行的分权制衡机制减弱,故A项正确。7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发展相对缓

6、慢,至隋唐时期,商业发达的城市广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沿海地区。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农业手工业发展B京杭大运河的开通C大一统局面形成 D科举制度全面实施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和手工业为商业提供了产品,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沿海地区历来是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相对发达的地区,所以这些地区商业的发达主要依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8早在唐末后晋天福二年(937年)的诏令中就明文规定:“其铜镜今后官铸造,于东京置场货卖,许人收买,于诸处兴贩去。”与此同时,官营手工业作坊所生产的纸张、雕版印刷品(如日历等)也成为民间市场上的比较常见的商品,这种情况在唐代及其以前是很少见于记载。这说

7、明()A官府赋税来源多样化 B民营手工业趋于衰落C商品经济的不断活跃 D“工商食官”局面被打破C由题干信息可知,唐朝商业环境比较宽松,商品经济比较活跃,故C项正确。9宋时,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标榜的士大夫,不顾传统道德的指责,“不耻事贾,牟取暴利”。这表明()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宋人商业观念发生变化C政府允许士大夫兼职经商D士大夫对理学持怀疑态度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宋代商品经济的急剧发展,从事商业的人不断增多,根据题目中士大夫从商可以看出宋代人们的商业观念发生了变化,故B项正确。10宋代时“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到明代,仅盐商子弟考取进士者就有180余人

8、,成为举人者有340余人。这一现象说明() 【导学号:40034030】A四民等级观念在宋代以后趋于消失B抑商政策在宋明时期出现一定松动C“贱商令”抑制了商人的社会地位D古代在科举领域不存在抑商的现象B根据题意可知,工商业阶层在宋代、明代也可参加科举考试,说明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故B项正确。11震泽县志记载:“绫绸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之,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事机丝,成弘以后,土人亦有精其业者,相沿成俗。于是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乃尽逐绫绸之利。”该地区这一现象表明()A经济重心从北向南完成转移B丝纺织业从城到乡逐渐推广C经济结构从农向工完成转型D工商城市从少到多逐渐发展B材料体现的是绫绸之业从

9、郡到邑民到土人到近镇各村居民的一种转变,体现了丝纺织业从城到乡逐渐推广,故B项正确。12孔子的政治理想是:“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孟子曾批判春秋战国时代连绵的战火为“春秋无义战”。这反映出孔孟()A儒学核心思想并不完全统一B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尚未形成C仁政成为当时的核心价值观D政治理想不符合时代要求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孔子和孟子的主张实际上是有相通之处的,就是其政治理想与当时的连绵战火存在冲突,即政治理想不符合时代要求,故D项正确。13德国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认为“被统治者服从统治者的支配有暴力、经济等因素。但是,除了这些以外,通常还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

10、性的信仰”。能够用来佐证该观点的是() 【导学号:40034031】A孟子宣扬的“民贵君轻”B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C朱熹倡导的“格物致知”D王阳明主张的“知行合一”B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利用百姓的畏天思想,阐明天子承天而治,顺天应民,与材料“对正当性的信仰”相符,故B项正确。14著名元曲西厢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女主人公莺莺已经许配给了他人,但是她与张生相爱,并且不顾老夫人反对,私下幽会。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之下,最终老夫人同意婚事,有情人终成眷属。西厢记的流行说明了()A元代中央集权的空前加强B人们对婚姻家庭制度的不满C元代商品经济的空前发达D人们对摆脱理学束缚的渴望D元朝时理学成为封建统治

11、思想且日益固化,强调社会伦理纲常,材料中莺莺与张生自由相爱并进行抗争,正好体现了要求摆脱理学束缚的愿望,故D项正确。15据班固汉书食货志记载:“元帝即位,天下大水民多饿死,琅琊郡人相食。在位诸儒多言盐、铁官及北假田官、常平仓可罢,毋与民争利。上从其议,皆罢之。”元帝废除盐铁专卖()A反映了“工商皆本”的思想B体现了中央决策民主化趋势C说明重农抑商政策的间断性D受到了儒家传统价值观影响D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汉元帝受到了“诸儒”“毋与民争利”思想的影响,废除盐铁官方专卖,故D项正确。16宋代太湖平原盛产粮食,故谚云“苏湖熟,天下足”,但到了明清时期,江汉平原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地,民间俗称“湖广熟,

12、天下足”,而太湖平原则出现了粮食不能自给的情况。太湖平原的这一变化是由于()A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B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C农业生产关系的改变 D农业生产人口的增加A宋代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东南地区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产区,到明清时期“太湖平原粮食不能自给”,说明太湖平原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17全盛时期的希腊政治舞台充满着竞争精神,公民大会和陪审团里都实行多数人统治的原则,政治决策可以说都是多数与会者主观意向的产物。与这一形势互为因果的是()A“陶片放逐法”被通过 B民主政治体制建立C城邦弘扬集体精神 D智者运动的发展D依据材料“政治决策可以说都是多数与会者主观意向的产物”

13、可知,希腊思想意识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相辅相成,因而智者运动的发展推动了雅典民主的发展,故D项正确。18希波战争时代的希罗多德在记述几场重大战斗时始终未提神的干预和帮助,同荷马笔下的特洛伊战争恰成鲜明对比。这一历史变化体现了()A人文精神的兴起B工商贸易的繁荣C民主政治的形成 D历史叙述的科学A希波战争时代即公元前5世纪,战争记载中没有神的干预和帮助,与荷马时代成鲜明对比,由此可知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开始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即人文精神的兴起,故A项正确。19公元前4世纪伯罗奔尼撒战争后,希腊社会发生严重分化,大土地所有者大量兼并土地,小土地所有者大批破产,公民无法自备武装,雅典走向衰落,后来为君主制

14、的马其顿所控制。这表明()A战争是导致雅典衰败的主要原因B希腊民主制度具有局限性C小生产者是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D民主政治使雅典走向衰败C由题干可知,小土地所有者的破产导致雅典走向衰落,这说明小生产者是雅典民主政治的根基,故C项正确。20孟德斯鸠曾说:“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每一个城市便表现了它自己的特色既然人们不过是由于一种特殊的法律上的规定才成为罗马公民的因此人们就不再用和先前相同的眼光看待罗马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在孟德斯鸠看来,更多意大利人成为罗马公民()A加剧了罗马社会矛盾B扩大了罗马统治基础C有利于罗马帝国统一D导致罗马失去凝聚力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

15、。分析关键信息“意大利各民族成为罗马的公民以后,每一个城市自己的特色对罗马的依恋之情也不复存在了”可知,罗马作为一种精神共同体,统一精神由于法律的规定而消失,这导致罗马凝聚力的丧失。故选D项。A项中社会矛盾的加剧在材料中没有涉及;B项中统治基础的扩大在材料中也没有涉及;C项表述与题意相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3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3分,共40分)21徽商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地域性商人群体,反映出传统中国商人的历史命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成化、弘治年间,歙(徽州)人江才3岁丧父,家道中落,无以为生,13岁时不得不与其兄“屠酤里中”。后来兄弟二人终因本小利

16、薄,所获不足以奉亲。江才遂发愤远游,决心在商业上闯开一条致富之路。他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果然使资本越积越多。当他40岁时,居然成了腰缠万贯的大贾了。江才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第;其季子江珍还考中了进士,跻身于官僚之林。张海鹏、王廷元主编徽商研究材料二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贿赂官府关卡,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也包括主动被动地“捐帑”、“报效”。其费占其利润比例,有人估计约不低于40%。他们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保护,更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投资科举,以摆脱“贱籍”。徽商除了在其家乡广建县学私塾、宗庙祠堂、助学恤贫外,经商之地也“乐助公益

17、”,尤以救灾恤贫、修桥铺路、助建书院寺庙等最为突出。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材料一是明清徽商生活缩影的真实写照。根据材料一,概括徽州商人江才发迹前后的经历。(4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徽商的利润消费去向,并分析其消费心理。(6分)(3)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富商大贾不是促进社会变革的新的社会力量。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学者的观点。(3分)解析:第(1)问,根据“屠酤里中,终因本小利薄,所获不足以奉亲”“发愤远游,奔走于青齐梁宋之间,贩运商品,牟取厚利”“发迹后,荣归故里,广置田园,大兴宅第”“其季子江珍还考中了进士,跻身于官僚之林”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贿赂官府关卡,广结

18、政界要人”“投资科举”“乐助公益”概括。第二小问,由三个去向可分析其三种不同的心理。第(3)问,“富商大贾不是促进社会变革的新的社会力量”,说明此观点即论证观点,进而提供证据即可。从材料中商人对官员百般讨好可知,商业不独立,商人依附于封建政治力量;从商人后代参加科举可知,重农抑商、崇儒重仕的传统观念束缚着商人;从商人致富后热衷于买地可知,财富没有转化为资本。答案:(1)经历:小本经营,获利微薄;靠长途贩运贸易致富;息商回乡,购置田产;培养后代走科举入仕之路。(2)去向:官场消费;科举消费;社会公益消费。心理:结纳官府,获取垄断利润;崇尚儒学,改变社会地位;提高声望,拓展销售市场。(3)说明:依

19、附于封建政治势力,商业活动不能独立运作;受到重农抑商、崇儒重仕传统观念的束缚;致富后主要用于购地、消费,缺少资本积累。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导学号:40034032】材料一秦朝的封建统治思想中,法家思想占着主导的地位。汉初,由于秦朝的速亡,给封建统治者以极其深刻的教训。他们在“反秦之弊,与民休息”的口号下,以黄老思想作为政策的指导思想,从而使这一思想居于统治地位。汉武帝统治时期,由于国内形势有了变化,又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当时的汉王朝为了长治久安,亟需建立一种适应于封建大一统政治的思想体系,于是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置五经博士,设弟子员,并以董仲舒的新的儒

20、家思想体系作为专制统治的理论根据。从此儒家学说定于一尊。摘编自赵吉惠主编中国儒学史材料二经学形成于西汉。汉武帝即位后,实行学术统一,独尊儒术。儒家经典完全超出了一般典籍的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神圣的法定经典。经学的本质在于,它是(汉代)儒家学者在当代文化背景下研究先贤圣哲们的修齐治平体系以及他们对这一体系的主观认识和评价,为大一统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哲学和历史的依据。摘编自吴雁南主编中国经学史材料三据凤凰网报道,2015年10月31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朱汉民教授在“中国经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国际高层论坛上说,当代中国正在兴起一个经学热。在当代中国,不仅仅是学术界、教育界,应该

21、说是整个思想文化界,开始出现了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重视中国经典学习的思想潮流。中国传统经典是中华民族的人文理性、人文价值、人文信仰最集中体现。(1)根据材料一、二,归纳秦汉时期封建统治思想的变化及其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学与先秦儒学的主要区别。(12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中国传统经典的当代意义。(2分)解析:第(1)问中第一小问变化,可由材料一“秦朝的封建统治思想中,法家思想占着主导的地位”“以黄老思想作为政策的指导思想”“儒家学说定于一尊”等信息可直接得出;第二小问原因,可由材料一“秦朝的速亡,给封建统治者以极其深刻的教训反秦之弊,与民休息”“汉武帝统治时期

22、为了长治久安,亟需建立一种适应于封建大一统政治的思想体系”等信息得出答案;第三小问区别,可由材料二“儒家经典完全超出了一般典籍的地位,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神圣的法定经典”进行归纳分析。第(2)问,可由材料三“传统经典是中华民族的人文理性、人文价值、人文信仰最集中体现”等信息,并结合实现伟大民族复兴这个热点进行分析。答案:(1)变化:秦朝法家思想居主导地位;汉初以黄老思想居于统治地位;汉武帝时儒家学说定于一尊。原因:西汉初年,封建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主张“反秦之弊,与民休息”;汉武帝时,为了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实现长治久安,适应封建大一统中央集权政治的需要。区别:先秦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儒家

23、经典和各家典籍地位一样;经学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逐渐成为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儒家经典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神圣的法定经典,超出了一般典籍的地位。(2)意义:中国传统经典是中华民族的人文理性、人文价值、人文信仰最集中体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希腊人的“自由”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在征服自然之后,如何在城邦生活中追求自由成为希腊人的关注点。在雅典,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应运而生。改革后的雅典公民更珍视自由,宁愿“在民主热门制度下受贫困,也比在贵族专权统治下享受所谓的幸福好”。此外由于氏族血缘关系逐步消亡,个人需通过

24、努力,方能获得幸福。这种变化又使雅典人认识到个体存在的价值,人的主观能动性与主观判断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能“自由地思考这个世界,而不受外界权力的影响来追求真理”。这样的自由,在苏格拉底之前的哲人就开始大胆地表达了。摘编自复旦大学易兰古希腊人的自由观念材料二就总体而言,在中国古代社会,“自由”是被从否定意义上来理解和定位的,即一种与正统思想和正式制度相反的个体态度或行为,具有较强的贬义色彩。这导致了传统自由思想的内向化发展,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心性自由思想,即一个人在人际之外、规矩之外、制度之外的自在自得。胡适认为,这种“自由”只来达到内心的自我安慰,而始终没有认识到政治自由的重要性。所以和现代自由

25、所强调的权利、机会与能力的统一相比,心性自由是一种束缚的、空想的、形式的自由。摘编自寇东亮中国传统自由概念与心性自由的思想辩证(1)依据材料一指出作者观点,并结合雅典民主政治改革的史实加以说明。(5分)(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古希腊与古代中国“自由”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造成二者差异的社会因素。(8分)解析:第(1)问中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一“古希腊人的自由是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和“在雅典,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应运而生”可以归纳为古希腊人的自由随社会发展而变化或雅典民主政治改革推动自由的发展。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中给予或扩大自由的内容即可。

26、第(2)问中第一小问差异,根据材料一“雅典人认识到个体存在的价值,人的主观能动性与主观判断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归纳为古代希腊注重政治和个人思想的自由;根据材料二“独特的心性自由思想”和“达到内心的自我安慰”可以归纳为古代中国重视心性的自由。第二小问因素,从政治上来看中国是专制制度,古希腊是民主政治;从经济上来看,中国是封闭的小农经济,古希腊则是工商业繁荣;从思想上来看,中国受到较多封建思想的禁锢,古希腊是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答案:(1)观点:古希腊人的自由随社会发展而变化(雅典民主政治改革推动自由的发展)。说明:如梭伦颁布的解负令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使债务奴隶获得人身自由;财产等级制和公民大会打破了氏族贵族的专权,使公民获得了政治自由;克利斯提尼用十个地域部落取代四个血缘部落,扩大了公民的政治自由;民主政治激发人的能动性与自信,有利于思想的自由与人文主义的发展。(2)差异:古中国:心性的自由(内心精神的自由);古希腊:政治和思想的自由。因素:政治上,中国专制制度的压制;希腊民主政治促进了自由的发展。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有利于实现心性的自由;希腊工商业经济的繁荣有利于自由观念的发展。思想上,中国封建正统思想的禁锢;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