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教师用书:第1部分 现代篇 通史讲座3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通史融会贯通 .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916896 上传时间:2020-01-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教师用书:第1部分 现代篇 通史讲座3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通史融会贯通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教师用书:第1部分 现代篇 通史讲座3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通史融会贯通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教师用书:第1部分 现代篇 通史讲座3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通史融会贯通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教师用书:第1部分 现代篇 通史讲座3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通史融会贯通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教师用书:第1部分 现代篇 通史讲座3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通史融会贯通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教师用书:第1部分 现代篇 通史讲座3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通史融会贯通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二轮教师用书:第1部分 现代篇 通史讲座3 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通史融会贯通 .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通史讲座(三)信息文明时代的世界和中国通史融会贯通宏 观 视 野 中 外 关 联(对应学生用书第92页)现代中国现代世界时间跨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到当今世界特征探索中崛起的中国多极化、全球化的世界表现政治文明(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等,构成新中国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3)新中国外交走上世界舞台,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1)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并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为社会

2、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探索奠定了基础(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经历了从两极格局对峙到多极化趋势的曲折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经济文明(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建设经历了两个阶段:19491956年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1956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时期(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经过30多年的努力,我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也日益提升(1)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逐步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改革成效不大,并最终解体(

3、2)20世纪30年代,为了克服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确立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现代化模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一模式被普遍采纳,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也在不断调整(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思想文明(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2)新中国科技、教育取得重大成就(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人类进入信息时代(2)现代主义文学、美术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世界三大经济发展模式的不同西方模式(英国)斯大林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所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所经历工业化道路先轻工

4、业,后重工业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农业制度资本主义大农场集体化农庄(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点从完全由市场自发调节的商品经济发展到将政府干预与市场自发调节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具有僵化性、封闭性肯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利用计划和市场两种经济手段;具有开放性中俄(苏)两国革命道路的异同国家比较项中国苏俄不同点国情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落后国家,农民阶级力量强大,而无产阶级力量弱小俄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力量强大道路

5、方式中国走的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俄国走的是城市武装暴动的革命道路相同点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美苏“冷战”对新中国外交的影响时间阶段新中国外交19491955年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苏联支持、援助中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遏制中国。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接受苏联的经济技术援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美苏争霸、赫鲁晓夫推行霸权政策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中美关系继续对立。中国在外交上,既反苏也反美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中苏关系全面恶化;美国改善对华关系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攻势

6、,苏联处于守势中苏关系走向缓和,美中建交后不和谐的音符时常出现。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 1991年后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外交上坚持对外开放,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阶 段 特 征 通 史 体 系(对应学生用书第93页)一、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文明20世纪现代化模式的探索特征概述十月革命打破了帝国主义链条,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深刻地震撼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为两种社会制度的长期对立斗争拉开了序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到30年代大危机前,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特点是暂时的调整和相对稳定的发展。19291933年,空

7、前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不平衡性加剧,出现了大危机、大动荡、大调整。史实定位一、苏俄(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2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以余粮收集制为核心,集中了全国的力量取得国内战争胜利,但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3苏俄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实行以粮食税为核心的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4“斯大林模式”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统治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

8、济体制;使苏联迅速完成了工业化,但片面发展重工业,牺牲了农民的利益,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源。二、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及罗斯福新政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1)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直接原因贫富差距过大,影响了消费市场;股市投机行为和过度信贷消费加剧了矛盾。(2)特点和影响: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政治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世界局势动荡不安。2罗斯福新政(1)措施:整顿财政金融;复兴工业;调整农业政策;实行社会救济与以工代赈;加强社会立法。(2)影响: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缓

9、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改善了美国人民的生活;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三、科技与文学艺术1科技(1)20世纪初,相对论和量子论提出,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2)20世纪20年代,电视艺术首先在英国诞生,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2文学艺术(1)文学西方现实主义文学:英国萧伯纳的苹果车、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西方文学的主流,美国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爱尔兰贝克特的等待戈多。(2)艺术:西班牙毕加索是现代主义美术大师,其代表作品格尔尼卡,通过一系列变形的图案组合控诉了德国法西斯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罪行。第一个社

10、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主要活动与贡献(1)建立布尔什维克党:1903年召开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立,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2)领导十月革命发表“四月提纲”,指出俄国革命必须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过渡。亲自领导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3)巩固新生政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领导苏俄人民取得国内战争胜利。实行新经济政策,巩固工农联盟。2历史评价(1)是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的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开创了一条走向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二

11、、二战后的世界文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政治格局演变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特征概述从1945年至今是由革命与战争逐渐转向争取和平与发展的阶段。政治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冷战”共处,社会主义经历了迅速发展和重大挫折,两极格局下出现了多极化趋势。经济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出现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双重趋势。科技上,第三次科技革命如火如荼。思想文化上,现代主义色彩浓厚。史实定位一、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两大阵营的出现推动了两极格局的形成,“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

12、两极格局正式形成。2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现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共体建立、日本崛起、中国振兴、不结盟运动兴起。3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苏联解体以后,欧洲进一步走向联合、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提高等。二、世界经济模式的调整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经济模式。(2)各国纷纷建立“福利国家”。(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知识经济的出现。2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重点进行农业方面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2)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改革前期取得了一些成

13、果,但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3)戈尔巴乔夫改革:用经济管理的方式代替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效的情况下,将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1)确立:布雷顿森林会议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使以贸易自由化为目的的国际贸易体系形成。(2)影响:形成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4经济区域集团化: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出现了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区域组织。5经济全球化:实质是新一轮资本的扩张,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造成了

14、全球经济竞争的利益失衡。三、现代世界的科技文化1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原子能的利用、航天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代表,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推动了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2文学艺术(1)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流派成为欧美文学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2)音乐领域中摇滚乐成为流行音乐的主流。(3)电影事业不断发展,好莱坞电影盛行,电视技术突飞猛进。三、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曲折发展中的探索特征概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在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上,有成功,也有

15、失误,“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史实定位一、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1政治(1)开国大典: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纪元。(2)逐步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外交上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实施“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大外交政策。2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实行“一化三改”;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3思想文化(1)毛泽东

16、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2)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了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人民教育方针。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19571978年)1探索成就与失误(1)成就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的主要矛盾和任务,是一次成功的探索。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促使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2)失误1958年,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发动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困难。19661976年,“左”倾错误发展,导致“文化大革命”发生,民主政治、经济领域都遭受冲击,国民经济损失严重。2外交突破(1)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7、2)中美关系正常化与中日邦交正常化,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3思想文化(1)思想: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章,为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做了理论准备。(2)科技:“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防实力;袁隆平杂交水稻培育成功,提高了水稻产量。(3)教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受教育者在德、智、体方面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受到严重冲击。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主要活动(1)民主革命时期:参加中共一大;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领导长征;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亲赴重庆谈

18、判;领导三大战役;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成,召开中央八大,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晚年错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给党和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2评价(1)是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2)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毫无争议的功绩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仍然受到中国人民的崇敬。四、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特征概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年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也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

19、为突出的时期。这一时期党和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祖国统一大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周边国际环境的稳定,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史实定位一、新时期的民主政治、祖国统一及外交拓展1民主政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拨乱反正,依法治国,一方面,健全法律制度,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另一方面,恢复完善了三大民主政治制度,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2祖国统一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澳门相继回归祖国;同时,海峡两岸也打破了长期的相互隔绝状态,政治对话、经济合作、文化交流不断加强。3外交拓展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

20、交的重要目标。为此,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同时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二、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生活的巨变1经济体制改革(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期。(2)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了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的改革。(3)对外开放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4)20世纪90年代,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发展,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2社会生活:人民的衣、食、住、行有了根本改

21、观,物质生活极其丰富,社会风尚与民俗风情都在发生着变化。与此同时,我国的交通、通讯及大众传媒领域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三、新时期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科技教育的发展1理论成果(1)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实践,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体系,解决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如何发展的问题。(2)21世纪初,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2科技发展改革开放后,载人航天、计算机研制及生物技术方面的重大成就奠定了中国在世界科技领域的重要地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3教育发展20世

22、纪80年代,党和政府在教育领域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义务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共同发展,为中国21世纪的崛起奠定了人才基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主要活动(1)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2)“文化大革命”后支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成为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4)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5)开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邓小平理论。(6)为了实现祖国统一,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2评价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20世纪继孙中山、毛泽东之后对中国历史命运有重大影响的伟大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